印度是如何用2%的土地養活17%人口的?

鹽荒子孫V


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耕地面積比我國大,產量不如我國高,近幾年印度的農業也在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機械化,良種和化肥,而且印度農業人口占比比我國還高,印度之所以能用2%的土地養活17%人口,這取決於人口溫飽質量的需求,吃得飽和吃得好是兩回事,我國尋求的是吃得好,印度是吃得飽,看看我國上世紀70-80年代的生活狀況就明白了。


驛動星期六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足300萬平方公里,而我國約960萬平方公里,住著幾乎同樣多的人口。很容易發出感嘆,怎麼在這麼少的土地上養活14億人口。我國這麼大的面積,以前還在為溫飽問題發愁。

其實國土面積少,不一定代表耕地面積少。印度就是這麼一個國家,領土面積世界第7,耕地面積世界第一。



是不是很神奇,下面看一張世界耕地耕地分佈圖就直觀了。


從圖上可以看到,印度全境幾乎都是可以耕種的土地。

有了足夠的耕地才有生存的根本。

印度種植的農作物又以水稻為主,南亞次大陸的氣候,可以一年2~3熟。3所以印度飲食的主食就是稻米。可以勉強維持這麼多人的口糧。未來可以考慮引進我國的雜交水稻,哈哈~

從糧食產量上看,印度的糧食產量則是世界第三,2017年約為2.8億噸,並且印度也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泰國的第二大大米出口國)。

此外印度處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盛產水果以及蔬菜,國土東西兩側又臨海,提供了漁業環境。這些又增加了印度獲取食物的來源。

印度能在這樣的條件下,養活這麼多人口,確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環球博覽匯


最近,有網友提問,印度是如何用2%的土地養活17%的人口?這讓我們想起過去在教科書上寫著,中國用7%的土地,養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資料顯示,印度國地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印度的人口數量高達13.5億,而中國人口卻只有13.95億,似乎印度這個國家要養活這麼多人非常的不容易。

雖然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印度的可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卻大得驚人。表面上看,印度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可耕地面積高達160萬平方公里,佔比一半以上,也就是23億畝土地。而中國雖然有960平方公里,但可耕地只有不到15%,美國也只有17%,俄羅斯也只有10%。所以,印度的可耕地面積超過了中國,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上可耕地第二大國家。

實際上,養活多少人與國土面積大小沒太大關係,而是與可耕地面積影響最大。從嚴格意義上講,印度是用世界上8%的可耕地面積,養活了18%的人口。不過,印度雖然可耕地面積世界第二,農業生產力相對落後,所以不管是在糧食畝產還是總產量方面,都不是特別突出。2018年,印度農業部門統計稱,2018/19年度糧食產量在2.837億噸,其中稻穀所佔比例超過了40%,達到了1.15億噸左右。

此外,印度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也得天獨厚,印度的地理環境是比我國優越多了,印度的平原就佔國土面積的40%,山地之佔25%,高原佔1/3。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而印度當地的自然環境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稻穀的生長種植,甚至可以輕易的做到一年三熟!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中國農業生產羨慕不已。可以說,印度的農業發展環境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比我們中國的農業生產環境優越多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官方對外宣稱是養活了這13.5億,但印度的標準是很低的,印度所謂的“養活”能不能吃飽飯都成為一個大問題,根據國際機構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印度大約有一半人口吃不飽飯,處於飢餓狀態,大部分兒童營養不良。這主要是印度每年還要將大量稻穀出口,以換了大量外匯。由於大量的糧食要出口創匯,印度國內在糧食供應往往是捉襟見肘。所以,按照印度官方的標準,印度人能勉強維持生存就算不錯,這樣所謂的“養活”,與我們國家的吃飽穿暖是不一樣的概念。

很多人盛讚印度以不大的國土面積,養活了13.5億人口。但我們看問題不能僅看其國土面積,而是可耕地面積,若是用可耕地面積來看,印度可耕地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同時,印度國土處於熱帶季風氣候的環境中,更適合農業的發展,印度農作物雖然產量不高,但是它一年可以三熟,彌補了生產率水平的不足。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官方認為的養活標準是生活質量很差的,一半人口吃不飽飯,或營養不良,這也算活嗎?所以,印度要真正養活這13.5億人口,讓他們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執著財經


很簡單,少吃!據世界糧食署統計,印度人的人均糧食消費量只有某人口大國的8分之1。也就是說,在印度,有大量的人是吃不飽飯的,他們只是沒有被餓死,並不代表溫飽無憂。

不要以為印度的糧食產量有多高,由於缺乏科學的種植技術以及管理,印度的單位產糧量一直不高。印度現在的人口跟某人口大國基本上持平。但是產糧量實際上也只有該國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不到。之所以會出現印度糧食大量出口而某國大量進口糧食主要是兩個原因引起的。

第一個原因,省吃。我們都知道印度有百分之三十三的人口生活在動亂區,這意味著這些人本身就沒有什麼溫飽可言,一天能有一頓飯或者兩頓飯餓不死那就是了,怎麼顧得上吃飽吃好。

其次,肉食問題。我們都知道養殖是需要吃飼料的,從飼料轉化成蛋的最低比例是2.1比1,即2.1公斤飼料可以產出1公斤蛋(鵪鶉),而飼料轉肉的最低比例是3.2比1。目前東亞某國的糧食自給率實際上是夠的,但是想要吃肉則糧食就不夠用了,必須要進口大量的飼料才能滿足這個缺口。而印度方面,由於肉食數量太少,人均只有東亞某國的十分之一,這使得他們可以節約很多飼料。


優己


這其實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因為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大。

印度總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看起來還不及咱們的三分之一,但依仗著優厚的氣候和地形,讓其耕地面積佔了國土總面積的52%,約159萬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我國耕地只佔總面積的14.5%,約為135萬平方公里。

這麼看,印度的耕地面積是妥妥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排名,僅低於NO.1的美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全球耕地面積前10的國家排名)

因此,要是比較客觀的衡量,不如說印度以佔世界8.2%的耕地面積,勉強養活了全世界17.6%的人口;

而我國則以佔世界7.4%的耕地,養活著佔世界18.12%的人口。

顯然,從氣象和地理環境來看,印度的耕作條件,可是比咱們要優越得多。

跟多山地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的中國不同,在印度,平原面積佔到了40%,山區佔25%,高原佔1/3。加之,印度的地勢低平,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帶,在河川的沖刷下,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業生產,能做到一年兩熟或者三熟。

可以說,印度的農業發展環境,比咱們中國,要強的太多。

然而,我國的糧食年產量一直保持在印度的2.5倍以上。

從表面上看,印度這麼好的自然環境沒發揮出來,除了較為原始的育種和耕作、管理模式,整體科技含量太低外,很大程度上,與其飽受旱澇災害有關。

照說,跟中國一樣,印度同屬季風氣候國家,大修水庫是必須的,抗旱抗澇、防洪發電、水運養殖,綜合開發,造福萬代。

可是,印度境內的水利工程卻一直不到位,大部分僅存在於“圖紙”和規劃上,只得任由境內的江河湖海放飛自我。結果,一下雨就澇,雨一停就旱。遇到季風延遲旱季變長的時候,很多地區連吃水都成問題,更別提什麼農田灌溉了。

不過,依仗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印度的糧食單產雖然不高,但自給自足還是可以的,甚至印度還說的上是個歷史悠久的糧食出口國。

早在英殖民時代,印度就素有向國際市場大量出口糧食的傳統,甚至遇到饑荒年份,南亞次大陸的土著們餓殍遍地,英國殖民者仍會毫不留情的堅持出口額,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

對此,世界名人丘吉爾還有句非常不友好的評論——“如果沒有印度饑荒,他們就會像兔子一樣繁殖起來”。

顯然,即便是當今的已經“民主自由”了印度,作為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至今仍存在著世界上總量最大的飢餓和營養不良的人口。

比如,據2016年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發佈的全球“飢餓指數”,在118個被統計國家中,印度排名97,分值28.5,為“嚴重飢餓”水平。而咱們中國,排在第29位,得分7.7,屬於“低飢餓水平”。

那麼,印度人自己吃都有些勉強,為什麼還非要出口呢?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通過原材料和糧食出口,來換取工業品的階段,咱們中國也曾經歷過,只是,那還是好幾十年前的事兒。之後,咱們成了製造業第一大國,以工業反哺農業,變身為糧食進口國,顯然更划算。

而印度呢,輕重工業基礎都不算好,工業體系也不完整,加上印度主打的廉價勞動力們,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術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在發展工業製造業上,這些所謂的“人口紅利”,叫“人口負擔”還差不多。

所以,印度的國情和發展水平決定,對他們來講,以糧食出口來賺取外匯,顯然更靠譜。

總之,印度的糧食大國的體量,只能說是“虛胖”,幾乎全仰仗著佔比相當高的耕地面積。其實,要說單位面積養活人口方面,最了不起的國家,還得是以色列——在沙漠化、鹽鹼化和水資源匱乏的惡劣自然環境中,只佔總人口3%的以色列農民,不但輕鬆養活了全國近八百萬人,還能把農產品夠高價出口到歐洲。這種讓“沙漠開花”的奇蹟,才最值得驚歎。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一個國家領土面積大,則不代表它的耕地面積就多。印度雖然領土面積不算太大,居世界第7位,但它的耕地面積居世界第2位,比我國還多不少。

從印度的國土面積看,它有298萬平方公里,但它的耕地面積並不小,僅僅次於美國,居世界耕地第二位,在亞洲居第一位。


從印度官方統計的數據看,它的耕地面積達1.6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1.6%,達150萬平方公里,高於我國的1.3億公頃,這個數據還是非常大的。

我們知道,印度有13.5億人口,它們是如何用世界2%的土地養活17%的人口的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耕地面積肥沃。印度的地理位置較好,處在恆河平源,土地非常肥沃,每年降雨非常充沛,溫度適宜,氣候不冷,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和種植。許多農作物都是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印度每年的糧食總產量雖然比不上我們國家的產量,但是總產量也是很高的,達全世界第三名。


第二,生活水平較低。印度人其實骨架並不小,但一般都是又黑又瘦,看起來非常瘦小。因為印度的貧民窟很多,生活水平很低,有許多家庭在溫飽線上下徘徊。如此較低的生活水平,自然就消耗糧食較少。


第三,釀酒業不發達。印度人大多是佛教徒。印度佛教有戒律,規定既不能抽菸也不能喝酒。這就造成了印度的釀酒業很不發達。我們知道,釀酒需要耗費很多的糧食,印度人很少喝酒,則不需要浪費大量的糧食。這也是印度人消耗糧食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之,印度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而且生活水平又低,養活13億多印度人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小甜嘟爸爸


關於這一問題,我只想說兩點:
首先,印度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世界第七),但是耕地面積驚人(微弱劣勢位居第二,美國第一,中國第三)!
其次,印度糧食產量不是特別高,人均糧食消費量低(僅為中國的一半左右),而且飢餓人口數量世界第一。

印度:不大的國土面積,驚人的耕地面積!

如果從國土面積來看,印度確實不大,只有不足30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與中國,美國等世界面積大國有很大的差距,可是在耕地面積上,印度足以令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羨慕和汗顏。即便是像俄羅斯這樣的世界國土面積第一大國,美國這樣的世界糧食出口第一大國以及中國這個世界糧食產量第一大國,在農業先天條件方面,都要比印度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並不算特別大,但是耕地面積與國土面積之間的比例非常高,超過了一半,而中國的這一數值僅為15%不到,美國也是在17%左右,俄羅斯則耕地,只有大約在10%。
可是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印度的耕地面積竟然達到了驚人的160萬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23億畝以上,僅次於美國,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上耕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也就說,印度的國土面積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耕地,約佔全球耕地總面積的8%左右。所以,從耕地面積上來看,不如說印度用世界上耕地面積總量的8%養活了全世界人口總量的18%以上。
簡單一句話來形容印度的耕地與國土之間的關係,那就是國土面積不大,但是耕地面積驚人!

印度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優越!

熟悉世界地理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而印度當地的自然環境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稻穀的生長種植,甚至可以輕易的做到一年三熟!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中國農業生產羨慕不已。
不過,由於該國的農業生產力相對落後,生產率水平較低,所以不管是在糧食畝產還是總產量方面,都不是特別突出。2018年,印度農業部門統計稱,2018/19年度糧食產量在2.837億噸,其中稻穀所佔比例超過了40%,達到了1.15億噸左右。
與此同時,印度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稻米出口國之一,但是本國卻存在著世界上總量最大的飢餓人口數量,真的是一言難盡啊。


鍾情三農



據估計,10000年前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結束後,只有幾百萬人生活在地球上。9000年後,這個數字還沒有超過5億。然而現在,僅僅過了1000年,全球人口繼續激增。對今天大多數活著的人來說,說全球人口在60億或70億左右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到2050年,可能會有100億人擠在地球上。 令人震驚的是,儘管世界上有196個國家,但世界上仍有大量人口居住在其中的兩個國家——印度和中國。事實上,36%的人生活在這兩個國家之一。



但是為什麼呢? 如上所述,人類並不總是特別擅長生存,地球也不是最好客的地方。在上一個冰河世紀之後,人口從幾百萬上升到3億大約需要9000年。當時,美洲相對空曠,非洲和歐洲大約有1億人,其餘的人在亞洲大陸。 隨著人類從非洲的最初傳播,中國和印度被證明是狩獵、採集、農業和生存最適宜的兩個地方,這主要是由於氣候條件和作物選擇。


隨著農業和健康生活的普及,存活率更高,更多的空間和食物意味著更多的嬰兒可以出生。1000年前生活在亞洲的人肯定比現在多,但是隻有一億多。 在世界各地,嬰兒出生和死亡的比率相對相似。許多人直到育齡期才存活下來,這使得世界人口相對受到控制。無法大規模生產食物也使得更多的人口變得不太可行。同樣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戰爭和瘟疫在過去會產生更長、更大的影響,因為在世界許多地方,人口少得多,壽命短得多,出生條件也差得很遠。


環境條件和世界地理也是造成地球人口崩潰的主要因素。有大片無人居住的土地,如南極洲和北極圈,以及每一個農業無法發展的大陸上的嚴酷沙漠。你還必須考慮到大山脈、熱帶雨林、苔原和含鹽量高的地區,在這些地方植物無法生長,持續生存根本不是一個選擇。當你去掉這些地區時,印度支那高原的大片土地將成為地球上最不間斷、最可行的農作物種植區之一。 農業的選擇也是一個巨大的決定,水稻種植和消費國的人口往往更多,因為水稻比小麥或玉米田產生的熱量多得多。然而,種植水稻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所以大家庭意味著有固定的勞動力來確保他們每年都有好收成。這自然會導致更多的孩子和一個有糧食養活更多人的社會。


在過去的1000年裡,人類醫學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至少直到19世紀左右。那時,全球人口第一次達到10億,此後我們再也沒有回頭。隨著科學和醫學的不斷進步,以及改變了我們養活世界方式的農業實踐,人們開始長壽。越來越多的孩子活到了生育年齡,有了自己的家庭,全世界的人口都在增長。 工業和大規模農業的興起意味著家庭可能比過去大得多,城鄉差距的社會影響導致了更復雜的社會、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人。

今天,亞洲在過去一萬年中享有的優勢並沒有消失。 如果1000年前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集中在亞洲(即中國和印度),那麼現在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會在那裡。中國和印度仍然存在人口增長的動力和允許大家庭和更豐富食物供應的因素。 顯然,還有其他社會、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影響著這一最終一邊倒的人口,但事實是人口呈指數級增長。這意味著,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基數越來越高,過去200年的人口爆炸在那裡更加明顯。作為我們這個日益不平衡的星球的一個主要例子,超過51.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亞洲19個國家中。 如果專家是對的,到2050年地球的人口將穩定在100億。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記得20多年前的我國中學地理課本中有這樣一句話,說是我國以世界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如果用這個比例來形容印度,該是多少呢?

有人說印度是以世界2%的土地養活世界17%的人口,很顯然,這樣的表述跟我們中學課本中說的表述是不一樣的,因為它這裡說的世界2%的土地是說的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世界陸地總面積大約為1.49億平方公里,印度國土總面積為29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近2%,如果按印度這樣的說法來講的話,用現在的數據來說,那麼我國就是以佔世界6.45%的陸地面積,養活了佔世界18.12%的人口(如今我國人口約為13.95億)。



若論耕地面積的話,那印度就不能說是佔世界2%了,因為印度這個國家雖然面積還不到我國的1/3,然而它的耕地面積卻比我國還多不少,印度的耕地面積佔其國土總面積的51.6%,有15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我國耕地只佔國土總面積的14%左右,約為135萬平方公里。所以如果用耕地面積來說的話,那麼說法就不能是那樣的啦。

如今全世界的耕地面積為1829萬平方公里,全世界的人口數量大致為77億(2018年初聯合國公佈數據為76億,一年半的時間中增長1億比較正常),以這兩個數值來估算的話,那麼印度如今的數值應該是以佔世界8.2%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全世界17.6%的人口(如今印度人口約為13.58億);而我國則是以佔世界7.4%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18.12%的人口。




從這個數值中也能看出我國的耕地面積和人口數量,相比於世界總量來說都下降了,這是因為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佔用了一部分耕地,導致了我國耕地面積的減少,而我國人口出生率又趕不上世界人口平均出生率,而且比其要低不少,所以我國人口數量從佔世界22%已經下降到了18%左右。

人口的下降也導致我國社會發展面臨著老齡化趨勢的困擾,目前我國每年的人口增長數量只有500萬左右,但是印度的人口增長數量卻達到了1700萬左右,有人口學家預言未來三年之中印度人口將會超越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也使得印度有著大量的年輕勞動力,這也是世界大量人口密集型產業向印度轉移的一大原因,而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我國制定新的人口發展政策或已是當務之急。


人類的方向


印度國土面積雖然佔世界的2%左右,但也有近30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並非每個地方都適合耕種,生產糧食,比如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基本上被冰雪覆蓋,哪裡適合耕種?而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算大,不到中國的1/3,但大部分地區都是適合耕種的,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的耕地面積高達156.46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印度耕地面積大,它自然也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數據顯示,2017年印度的糧食產量約為3.136億噸,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中國的糧食產量則高達6.179億噸,美國糧食產量為4.4億噸。

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總人口已經超過13.5億,而目前中國的人口約為14億,因此很快印度人口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相信大家也會疑惑,即使印度是世界糧食產量大國,但也只有中國的1/2左右,兩國人口差不多,為什麼印度就能夠養活那麼多人口呢?



其實,這些糧食用來解決溫飽應該是沒問題的,印度經濟比較落後,人均GDP不到中國的1/4,仍然有3億多的貧困人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發展水平那麼低,大部分印度人自然都是省吃儉用的,而我們國家都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了,釀酒產業、食品加工產業等發達,因此糧食用量就更大了。

印度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自足,而且它還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出口大國,因為印度60%以上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收入大部分來自農業,他們要購買其他商品,只能拿農產品去賣,尤其是拿糧食去賣。不管種得多不多,總要出售一部分換錢,以便買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印度糧食出口也被戲稱為“飢餓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