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人們是選擇報復性消費,還是節約的過日子?為什麼?

洞明哲人


疫情過後,有些人也許會出現一個小的報復性消費潮來填補疫情期間比較憋悶的心情,但顯然這場疫情給大部分人敲響了月光、低儲蓄、提前消費等行為的警鐘,結合目前很多企業緊張的現狀和未復工期間對個人收入的影響,大部分應該會選擇節約過日子。


疫情過後,也許小的高消費潮會到來,但不會太久

隨著疫情的爆發,大部分人這個春節都在家休了一個很長的假,只是不用於別的假期,這個長假幾乎每個人都是在家裡度過的,為數不多的出門也是採購必須的生活用品和食物。正因如此,當疫情過去,各個行業恢復到正常的工作中後,很可能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報復性消費高潮,因為長時間的憋悶心情,幾乎每個人都想出去走走,旅旅遊,購購物,吃吃飯,但這個過程應該不會持續太久,畢竟在疫情到來之前,這些都是正常生活的範疇,不算是什麼剛性刺激。


真正的高頻行為可能是親人和朋友間的聚會

其實相比於報復性消費,親人和朋友間的聚會可能更被人期待,畢竟春節期間為了抗擊疫情,大部分人都選擇了足不出戶過春節,往年到了春節都是闔家歡樂,走親訪友的時間,而今年這才是被抑制的最嚴重的事。

很多親人在春節時都未能相見,朋友也好久不聚,這倒可能是刺激餐飲和娛樂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多的人應該會選擇節約過日子

但無論是報復性消費,還是高頻聚會,前提都還是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持,這場疫情給我國經濟必然帶來重大損失,很多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有些直接倒閉關門,有些則選擇裁員棄車保帥,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有很多人的收入因此受到巨大的損失。而且疫情過去後,市場恢復需要時間,人們重新投入狀態也需要時間,這對於很多個人及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會有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儲蓄不足的月光族和提前消費過多的負債一族,簡直是災難,原本就是依靠每個月的收入來維持生活,現在收入受到影響,很可能直接影響到正常生活,這樣的情況下,向消費也是不可能的。

而這次疫情也會給這些零儲蓄甚至負債的人們敲響一個巨大的警鐘,這種生活方式在遇到生活變故和這種不可抗力的時候將會變得讓自己多麼被動,多麼無助。相信很多人經歷此次疫情之後,會在消費習慣上有一個巨大的轉變,節約過日子的人會變得比以前多不少。


未泯雙瞳


相信在疫情得到控制後,積壓的消費和增長潛力將快速釋放,這是必然的,尤其是春節假期原本就是一年一度消費市場集中釋放的階段,但今年被阻斷後都在憋著呢!而且,我還相信此次疫情期間迅速凝聚起來的民心所向,也一定會為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但我認為可能不會一下子爆發,因為人們普遍還有些心存餘悸,比如說,大聚會大聚餐等形式受疫情防控的影響而培養的習慣,或許大規模聚會活動不能集中釋放出來。另外,也不可能一下子都跑去商超等地瘋狂購物消費。當然,旅遊團等更不可能突然間猛增。

再說,這麼久的時間待在家裡,一些人的房貸、信用卡還款等都受到了收入來源的不同影響,如果疫情過後有工作單位的還好說,要是那些已經在疫情中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那就更先要保障基本的生活開支預算。

當然,從發展經濟的角度來看,國家一定會配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寬鬆,從而希望大家多消費支出,並鼓勵投資,進一步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尤其是第二季度會集中體現出來)。

總之,您說的那種“報復性消費”,我認為可能會發生在一部分人群身上,但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還是要過日子的,細水長流才是常態化的消費慣性。


東震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問自己一個小問題:

如果在疫情期間,公司為了度過難關給你降了薪,可是居家期間你還有房貸車貸要還。這種入不敷出的感覺會不會影響你在疫情結束後的行為?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缺少現金儲備一下子讓他們認識到了超前消費、高負債帶來的問題。人總是會吸取教訓的,疫情結束後,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如何降低負債、提高現金儲備,節約會成為一部分人的選項。

但是,人群的差異是很大的,除了這些被錢所困的人,還有很多人需要自由。疫情期間,很多人被孩子的網課逼瘋了,有些人天天叨唸著火鍋烤串麻辣燙等等。

“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一直是社會的常態,反饋到疫情結束後的行為上也會是同樣的情況。

所以,總體來看,疫情結束後消費會有一些反彈,但是高度有限。

不同與03年非典,現在的社會整體負債率過大,疫情激發了風險意識

03年非典後,商家為了短期內快速去庫存,帶來了一大波的消費反彈,但是這種現象在2020年不會完全重演,最大的變化是2020年的整體經濟負債過大了,疫情激發了所有人的風險意識。

我們是從2016年開始全民上槓杆的,只要是有能力的基本上都會有些房貸。疫情期間,是一個典型的風險釋放過程,讓很多人意識到了過去的超前消費是種很危險的行為。在疫情結束後,這個群體中的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如何降低自己的風險係數,而降低風險的第一步就是節約。

線上經濟的大力發展也會抑制一部分需求

2020年的另外一大區別是,線上經濟的高度發達,使得疫情結束後,出門的需求更少了。

03年時,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剛起步,疫情結束,該出門上班的還是得出門上班,什麼遠程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都只是科幻故事。2020年則不同,大量經濟活動轉移到線上後,不出門也可以把很多事情處理掉。儘管疫情會結束,但是對於疾病的恐懼依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恐懼使得人們儘量留在了家裡,再加上有了這些線上工具的支撐,出門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減少了出門的機會後,穿衣服、抹化妝品的需求降低了,這類消費也會變少了。

增量會有,來自於那些“被束縛的靈魂”

儘管會有部分“債奴”被生活所迫,通過減少消費來為自己降低未來的風險。但是社會上總是有一批人,他們的負債壓力比較少,而此次疫情期間的束縛比較大,急需釋放自己的荷爾蒙。相信大家也已經在頭條、朋友圈、微博等領域看到了各種被困在家裡過於無聊而發出來的吐槽。毫無疑問,這些人會在疫情後盡情宣洩自己被壓抑的內心。

整體看,相比疫情期間總會有增長,但是高度有限

疫情期間,所有人的消費水平都被壓制在了很低的水平,就像彈簧被壓住了。

疫情結束後,對於有負債的人來說,壓制他們消費的從疫情變成了債務負擔,疫情結束後,整體消費水平有反彈,但是高度也有限。而對於無負債的人來說,他們的壓制完全消失了,會蹦的比原先還高。

但是從整體看,因為社會的總負債水平已經比03年要高了,數據上看達到了50%以上,所以報復性消費的佔比減小後帶來的峰值也會小很多。



金融筆記


疫情過後,我認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會有些許改變,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可能會傾向於生活的節制和行為的規範。

在這一段抗疫時間,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戮力同心,絕大多數人都經歷了居家隔離體驗。正值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國人盼望了一年之久的探親訪友舉闔家團圓的慶祝熱情被新冠病毒這個不速之客瞬間撲滅,隨之而來各地限行,社區村落管制讓街道變的異常冷清。

安靜的待在家中就是對抗疫做貢獻。路邊商鋪飯店不能開業,每次去超市集中購買日用品需要精打細算,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沒有出現價格暴漲和搶購現象,但人人都已經切身體會到了這段時間生活的不便,感覺個人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雖然居家不外出,但外界信息仍然可以通過網絡電視能及時獲得,及時瞭解到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全國疫情發展情況,尤其是湖北武漢等疫情比較嚴重地區採取的系列抗疫活動,當然也能深深體會到當地人民生活的不易,特別是就醫方面的困難。

出門戴口罩,在家多開窗通風,勤洗手,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等一系列防毒措施慢慢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我想,度過疫情這段寂寞的日子後,這段記憶不會短期消失,人們的思考會持續很長時間,人的行為會一些變化,比如購物自覺排隊,大吵大鬧減少,自覺遵紀守法等等

這個春節比較安靜,相比以前的春節,實際上之前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各種應酬不但造成了生活上的浪費,而且帶來了身心疲憊,多數人或多或少有點厭倦。這段安靜帶來了一種新的生活體驗,我感覺這種體驗挺好。

疫情過後,我贊成繼續這種清淨有序節儉的日子,不會用報復性消費來折騰自己。


手機用戶不囉嗦


現在說疫情之後的事情,完全是猜測,沒有辦法說的準。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況:報復性消費與節約過日子同時出現。

我們現在上網,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在家裡面要憋瘋的狀態,急於出去撒撒歡,還有一種就是在網上吐槽吃土的,還信用卡都困難的人。

這兩種人在疫情結束之後,一定會表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一種就是報復性消費,盡情的出去嗨一嗨,另外一種就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我是屬於這兩種之間的人,在網上保持著沉默,不表達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

這次疫情,給我憋的也夠嗆,但我早已經過了那個瘋狂玩的年齡了,所以面對這樣“宅”的生活,還能忍受。收入方面,肯定受到了影響,但還信用卡、支付房貸還不存在困難,經濟上受到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所以不會過度的節衣縮食。

這次疫情,對我最大的影響出行上,過去一直認為不需要購買私家車,但這次的經歷,已經改變了我的出行策略,已經計劃購買私家車了。但我認為我這種改變,不能算作報復性消費。你們認為呢?


紅楓財俠


疫情過後,人們選擇什麼樣的消費方式,主要取決於你的荷包有多厚實。

根據2003年的統計數據,很多行業在非典結束後,引來了報復性消費,比如,餐飲,困的太久了,想和小夥伴們一起吃吃耍耍;又比如旅遊,世界那麼大,想出去看看。這次的疫情比非典的時候管控還要嚴格。非典的時候,很多餐飲、實體店都還是在營業著的,只不過人們出去的少。但是依然有一些膽子大的人,悄悄突破封鎖去外面轉轉。我上大學的時候,非典期間封校,據我所知就有很多學生偷偷成功溜出去了。

這次的疫情管控程度要比上一次嚴格很多,最突出的就是進出管理。就我自己而言,非典期間,雖然封校,但是大家在校園裡還是自由活動,正常上課的。現在是到小區樓下倒個垃圾都要全副武裝,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外面的營業場所,除了保障民生的超市之外,全部關門。小區居民在外工作的,一天兩次可以外出,憑單位的公章證明開工作外出工作管理卡。不需要工作的,三天可以出去買一次菜。如果過夜沒回來的,基本上小區不對你開放了,很多到在外地工作的人一旦離開市區,基本上就不能再回到小區。總體上來說,人的活動範圍被管控的特別嚴格,與上次不一樣的是,因為手機娛樂的普及,人們的宅生活明顯豐富了很多,有在線學習的,有在線健身的等等,明顯沒有上次被封閉期間感覺憋得慌。

說完管控,再談大家的經濟狀況。兩次封閉期間,大家的消費都差不多,主要就是蔬菜、水果,零食什麼的,其他比如服裝之類的,基本沒有消費需求。但是經濟狀況不同,最大的一個區別是,非典期間不流行超前消費,大家基本上沒有債務。那個時候房地產才剛剛開始興起,貸款買房還是相對少數人群,超前消費不流行。大家基本上是有多大能力頂多大的郭,信用卡、花唄一律沒有。

疫情結束之後,很多人會有一部分資金結餘,以前準備的去玩的錢、買衣服的錢會剩下,有了這一部分錢就可以進行大肆消費了;但是現在的人不同,房貸的普及率很高,除了房貸之外,有的人還有車貸,信用卡賬等等,以前賬單和工資互相CP,現在工資沒有,但是賬單如期而至,有的人就會出現收支不平衡,支出很大,但是收入沒有,現金流面臨斷裂。這些人疫情結束之後,不是不想消費,而是沒有錢消費,至少先要把之前賬單還清不是嗎?

所以,疫情結束之後,消費的走向其實有點迷,一看人的消費慾望被壓抑程度,二看人的荷包厚實程度。


白水90944696


您好,我是偉光,此次疫情在新年期間,阻礙了人們的各種聚會,宅在家裡,無法出門,使人們心急如焚,很是焦慮,甚至想出各種辦法來度過這無聊的時期。

待疫情過後,相信人們肯定想方設法的去釋放煩躁和焦慮,但每個人的所處環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方式去釋放,解壓。有的人瘋狂購物,有的人去瘋狂的吃各種美食,有的人去參加各種聚會,有的人為了彌補這期間的經濟損失,減輕經濟負擔,去拼命的工作。

疫情過後,相信是人們在2020年的第二個春節,也希望人們調整好心態,不要過於放縱,以免傷身。


我是偉光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90後會會同學。你的問題是疫情過後人們是選擇。報復性消費還是,節約的過日子。為啥?那我們先來看看影響我們花錢的習慣有哪些?具體來說 ,影響花錢的習慣有以下三點

1.概率的錯覺

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3.人們更在意變化而非總額

我們要知道概率常常會受到主觀性的影響,有時候我們會注意到那些低概率事件,反而忽略了高概率事件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克服個人的主觀性,理智地看待概率。此外,人的滿足程度符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即我們感受到的滿足程度,會隨著獲利或損失的增加而遞減。所以,我們買東西要適量,不要過度消費;最後,我們還要知道,滿足程度受金錢變化的影響,而不是受總額的影響。對於我們來說,資產可以不增加,但希望不要變少。這與我們的投資思維有關,我們要學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瞭解相關的知識,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希望能解答你的問題。


90後會會同學


覺得應該分兩類人群來說:

第一類,對於年輕人來說,報復性消費的內生動力要強烈得多,疫情讓他們憋壞了,一旦疫情過去,壓抑已久的消費慾望,必將像火山一樣釋放出來,吃的,穿的,玩的,一樣都不能少。

第二類,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這部分人經歷了困難時期,比較理性,嘴上雖然說,要對自己狠一點,但面對實際,他們的想法要複雜得多,還不完的兒女債,讓他們思前顧後,畏手畏腳,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養成了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想讓他們過度消費,感覺比登天還難。


指尖上的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