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人们是选择报复性消费,还是节约的过日子?为什么?

洞明哲人


疫情过后,有些人也许会出现一个小的报复性消费潮来填补疫情期间比较憋闷的心情,但显然这场疫情给大部分人敲响了月光、低储蓄、提前消费等行为的警钟,结合目前很多企业紧张的现状和未复工期间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大部分应该会选择节约过日子。


疫情过后,也许小的高消费潮会到来,但不会太久

随着疫情的爆发,大部分人这个春节都在家休了一个很长的假,只是不用于别的假期,这个长假几乎每个人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为数不多的出门也是采购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物。正因如此,当疫情过去,各个行业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中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报复性消费高潮,因为长时间的憋闷心情,几乎每个人都想出去走走,旅旅游,购购物,吃吃饭,但这个过程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毕竟在疫情到来之前,这些都是正常生活的范畴,不算是什么刚性刺激。


真正的高频行为可能是亲人和朋友间的聚会

其实相比于报复性消费,亲人和朋友间的聚会可能更被人期待,毕竟春节期间为了抗击疫情,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足不出户过春节,往年到了春节都是阖家欢乐,走亲访友的时间,而今年这才是被抑制的最严重的事。

很多亲人在春节时都未能相见,朋友也好久不聚,这倒可能是刺激餐饮和娱乐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多的人应该会选择节约过日子

但无论是报复性消费,还是高频聚会,前提都还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这场疫情给我国经济必然带来重大损失,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有些直接倒闭关门,有些则选择裁员弃车保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有很多人的收入因此受到巨大的损失。而且疫情过去后,市场恢复需要时间,人们重新投入状态也需要时间,这对于很多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有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储蓄不足的月光族和提前消费过多的负债一族,简直是灾难,原本就是依靠每个月的收入来维持生活,现在收入受到影响,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正常生活,这样的情况下,向消费也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疫情也会给这些零储蓄甚至负债的人们敲响一个巨大的警钟,这种生活方式在遇到生活变故和这种不可抗力的时候将会变得让自己多么被动,多么无助。相信很多人经历此次疫情之后,会在消费习惯上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节约过日子的人会变得比以前多不少。


未泯双瞳


相信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积压的消费和增长潜力将快速释放,这是必然的,尤其是春节假期原本就是一年一度消费市场集中释放的阶段,但今年被阻断后都在憋着呢!而且,我还相信此次疫情期间迅速凝聚起来的民心所向,也一定会为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我认为可能不会一下子爆发,因为人们普遍还有些心存余悸,比如说,大聚会大聚餐等形式受疫情防控的影响而培养的习惯,或许大规模聚会活动不能集中释放出来。另外,也不可能一下子都跑去商超等地疯狂购物消费。当然,旅游团等更不可能突然间猛增。

再说,这么久的时间待在家里,一些人的房贷、信用卡还款等都受到了收入来源的不同影响,如果疫情过后有工作单位的还好说,要是那些已经在疫情中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那就更先要保障基本的生活开支预算。

当然,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家一定会配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宽松,从而希望大家多消费支出,并鼓励投资,进一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季度会集中体现出来)。

总之,您说的那种“报复性消费”,我认为可能会发生在一部分人群身上,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还是要过日子的,细水长流才是常态化的消费惯性。


东震木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一个小问题:

如果在疫情期间,公司为了度过难关给你降了薪,可是居家期间你还有房贷车贷要还。这种入不敷出的感觉会不会影响你在疫情结束后的行为?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缺少现金储备一下子让他们认识到了超前消费、高负债带来的问题。人总是会吸取教训的,疫情结束后,很多人会开始思考如何降低负债、提高现金储备,节约会成为一部分人的选项。

但是,人群的差异是很大的,除了这些被钱所困的人,还有很多人需要自由。疫情期间,很多人被孩子的网课逼疯了,有些人天天叨念着火锅烤串麻辣烫等等。

“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一直是社会的常态,反馈到疫情结束后的行为上也会是同样的情况。

所以,总体来看,疫情结束后消费会有一些反弹,但是高度有限。

不同与03年非典,现在的社会整体负债率过大,疫情激发了风险意识

03年非典后,商家为了短期内快速去库存,带来了一大波的消费反弹,但是这种现象在2020年不会完全重演,最大的变化是2020年的整体经济负债过大了,疫情激发了所有人的风险意识。

我们是从2016年开始全民上杠杆的,只要是有能力的基本上都会有些房贷。疫情期间,是一个典型的风险释放过程,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过去的超前消费是种很危险的行为。在疫情结束后,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会开始思考如何降低自己的风险系数,而降低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节约。

线上经济的大力发展也会抑制一部分需求

2020年的另外一大区别是,线上经济的高度发达,使得疫情结束后,出门的需求更少了。

03年时,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刚起步,疫情结束,该出门上班的还是得出门上班,什么远程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都只是科幻故事。2020年则不同,大量经济活动转移到线上后,不出门也可以把很多事情处理掉。尽管疫情会结束,但是对于疾病的恐惧依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恐惧使得人们尽量留在了家里,再加上有了这些线上工具的支撑,出门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减少了出门的机会后,穿衣服、抹化妆品的需求降低了,这类消费也会变少了。

增量会有,来自于那些“被束缚的灵魂”

尽管会有部分“债奴”被生活所迫,通过减少消费来为自己降低未来的风险。但是社会上总是有一批人,他们的负债压力比较少,而此次疫情期间的束缚比较大,急需释放自己的荷尔蒙。相信大家也已经在头条、朋友圈、微博等领域看到了各种被困在家里过于无聊而发出来的吐槽。毫无疑问,这些人会在疫情后尽情宣泄自己被压抑的内心。

整体看,相比疫情期间总会有增长,但是高度有限

疫情期间,所有人的消费水平都被压制在了很低的水平,就像弹簧被压住了。

疫情结束后,对于有负债的人来说,压制他们消费的从疫情变成了债务负担,疫情结束后,整体消费水平有反弹,但是高度也有限。而对于无负债的人来说,他们的压制完全消失了,会蹦的比原先还高。

但是从整体看,因为社会的总负债水平已经比03年要高了,数据上看达到了50%以上,所以报复性消费的占比减小后带来的峰值也会小很多。



金融笔记


疫情过后,我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有些许改变,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可能会倾向于生活的节制和行为的规范。

在这一段抗疫时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戮力同心,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居家隔离体验。正值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国人盼望了一年之久的探亲访友举阖家团圆的庆祝热情被新冠病毒这个不速之客瞬间扑灭,随之而来各地限行,社区村落管制让街道变的异常冷清。

安静的待在家中就是对抗疫做贡献。路边商铺饭店不能开业,每次去超市集中购买日用品需要精打细算,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没有出现价格暴涨和抢购现象,但人人都已经切身体会到了这段时间生活的不便,感觉个人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虽然居家不外出,但外界信息仍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能及时获得,及时了解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全国疫情发展情况,尤其是湖北武汉等疫情比较严重地区采取的系列抗疫活动,当然也能深深体会到当地人民生活的不易,特别是就医方面的困难。

出门戴口罩,在家多开窗通风,勤洗手,与人保持安全距离等一系列防毒措施慢慢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我想,度过疫情这段寂寞的日子后,这段记忆不会短期消失,人们的思考会持续很长时间,人的行为会一些变化,比如购物自觉排队,大吵大闹减少,自觉遵纪守法等等

这个春节比较安静,相比以前的春节,实际上之前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各种应酬不但造成了生活上的浪费,而且带来了身心疲惫,多数人或多或少有点厌倦。这段安静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体验,我感觉这种体验挺好。

疫情过后,我赞成继续这种清净有序节俭的日子,不会用报复性消费来折腾自己。


手机用户不啰嗦


现在说疫情之后的事情,完全是猜测,没有办法说的准。我个人认为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报复性消费与节约过日子同时出现。

我们现在上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在家里面要憋疯的状态,急于出去撒撒欢,还有一种就是在网上吐槽吃土的,还信用卡都困难的人。

这两种人在疫情结束之后,一定会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一种就是报复性消费,尽情的出去嗨一嗨,另外一种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我是属于这两种之间的人,在网上保持着沉默,不表达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这次疫情,给我憋的也够呛,但我早已经过了那个疯狂玩的年龄了,所以面对这样“宅”的生活,还能忍受。收入方面,肯定受到了影响,但还信用卡、支付房贷还不存在困难,经济上受到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会过度的节衣缩食。

这次疫情,对我最大的影响出行上,过去一直认为不需要购买私家车,但这次的经历,已经改变了我的出行策略,已经计划购买私家车了。但我认为我这种改变,不能算作报复性消费。你们认为呢?


红枫财侠


疫情过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方式,主要取决于你的荷包有多厚实。

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很多行业在非典结束后,引来了报复性消费,比如,餐饮,困的太久了,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吃耍耍;又比如旅游,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这次的疫情比非典的时候管控还要严格。非典的时候,很多餐饮、实体店都还是在营业着的,只不过人们出去的少。但是依然有一些胆子大的人,悄悄突破封锁去外面转转。我上大学的时候,非典期间封校,据我所知就有很多学生偷偷成功溜出去了。

这次的疫情管控程度要比上一次严格很多,最突出的就是进出管理。就我自己而言,非典期间,虽然封校,但是大家在校园里还是自由活动,正常上课的。现在是到小区楼下倒个垃圾都要全副武装,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外面的营业场所,除了保障民生的超市之外,全部关门。小区居民在外工作的,一天两次可以外出,凭单位的公章证明开工作外出工作管理卡。不需要工作的,三天可以出去买一次菜。如果过夜没回来的,基本上小区不对你开放了,很多到在外地工作的人一旦离开市区,基本上就不能再回到小区。总体上来说,人的活动范围被管控的特别严格,与上次不一样的是,因为手机娱乐的普及,人们的宅生活明显丰富了很多,有在线学习的,有在线健身的等等,明显没有上次被封闭期间感觉憋得慌。

说完管控,再谈大家的经济状况。两次封闭期间,大家的消费都差不多,主要就是蔬菜、水果,零食什么的,其他比如服装之类的,基本没有消费需求。但是经济状况不同,最大的一个区别是,非典期间不流行超前消费,大家基本上没有债务。那个时候房地产才刚刚开始兴起,贷款买房还是相对少数人群,超前消费不流行。大家基本上是有多大能力顶多大的郭,信用卡、花呗一律没有。

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会有一部分资金结余,以前准备的去玩的钱、买衣服的钱会剩下,有了这一部分钱就可以进行大肆消费了;但是现在的人不同,房贷的普及率很高,除了房贷之外,有的人还有车贷,信用卡账等等,以前账单和工资互相CP,现在工资没有,但是账单如期而至,有的人就会出现收支不平衡,支出很大,但是收入没有,现金流面临断裂。这些人疫情结束之后,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有钱消费,至少先要把之前账单还清不是吗?

所以,疫情结束之后,消费的走向其实有点迷,一看人的消费欲望被压抑程度,二看人的荷包厚实程度。


白水90944696


您好,我是伟光,此次疫情在新年期间,阻碍了人们的各种聚会,宅在家里,无法出门,使人们心急如焚,很是焦虑,甚至想出各种办法来度过这无聊的时期。

待疫情过后,相信人们肯定想方设法的去释放烦躁和焦虑,但每个人的所处环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方式去释放,解压。有的人疯狂购物,有的人去疯狂的吃各种美食,有的人去参加各种聚会,有的人为了弥补这期间的经济损失,减轻经济负担,去拼命的工作。

疫情过后,相信是人们在2020年的第二个春节,也希望人们调整好心态,不要过于放纵,以免伤身。


我是伟光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90后会会同学。你的问题是疫情过后人们是选择。报复性消费还是,节约的过日子。为啥?那我们先来看看影响我们花钱的习惯有哪些?具体来说 ,影响花钱的习惯有以下三点

1.概率的错觉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人们更在意变化而非总额

我们要知道概率常常会受到主观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会注意到那些低概率事件,反而忽略了高概率事件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克服个人的主观性,理智地看待概率。此外,人的满足程度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我们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会随着获利或损失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我们买东西要适量,不要过度消费;最后,我们还要知道,满足程度受金钱变化的影响,而不是受总额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资产可以不增加,但希望不要变少。这与我们的投资思维有关,我们要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


90后会会同学


觉得应该分两类人群来说:

第一类,对于年轻人来说,报复性消费的内生动力要强烈得多,疫情让他们憋坏了,一旦疫情过去,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必将像火山一样释放出来,吃的,穿的,玩的,一样都不能少。

第二类,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部分人经历了困难时期,比较理性,嘴上虽然说,要对自己狠一点,但面对实际,他们的想法要复杂得多,还不完的儿女债,让他们思前顾后,畏手畏脚,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养成了勤俭持家的良好习惯,想让他们过度消费,感觉比登天还难。


指尖上的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