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一中:線上課堂入正軌 戰“疫”學習齊成長

紅網時刻永州2月16日訊(通訊員 蔣慶榮 屈甘霖 攝影 唐凱)為配合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落實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工作要求,永州一中迅速調整寒假學生學習安排,部署線上課堂,落實“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工作,凝聚了家校、師生及學校內部合力,讓學生在戰“疫”中成長。

“無論如何,線上課堂工作明天必須做好落實”

“困難肯定是有的,但線上課堂工作開展是否及時、質量是否得到保證,直接關係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這項工作既是上級的要求,更是家長和社會的期盼!無論如何,這項工作現在部署,明天就必須要做好落實,讓全體一中學生和家長看到切切實實的成效!” 2月4日下午4時,校長周黎在組織學校辦公室、教學處、教科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年級部負責人召開緊急視頻會議時擲地有聲,與會人員當即立下了軍令狀。

永州一中:线上课堂入正轨 战“疫”学习齐成长

深夜11時,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技術人員仍在指導平臺使用事宜。

辦公室、教學處、教科室聯合擬定實施方案;年級部擬定線上課堂課表,動員全體班主任、科任教師在手機和電腦裡安裝“釘釘新家校”平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組織技術人員分工指導全校教工平臺的安裝和使用,完成各年級班主任、科任教師、行政人員蹲點分組到85個班工作;班主任要求全體學生(家長)在手機或電腦裡安裝“釘釘新家校”平臺……2月4日的永州一中師生和家長近乎度過了一個無眠之夜。

儘管在此之前,學校幾乎沒有一位教師曾深入接觸過“釘釘”,但學生的成長、家長的期望就是責任,就是命令。2月5日,學校完成了“釘釘新家校”平臺線上課堂測試;2月6日,學校各年級、各班“釘釘直播課”工作基本走向了正軌。

“我要回‘家’,請給我出具證明”

“我和劉炎現在陝西農村老家,這裡不具備開展線上課堂的條件,可如今村子已經被封,要離開,必須要學校出具證明,請學校儘快給我證明……”2月5日晚9時,永州一中數學教師張恆發消息向學校黨政辦求助。2月7日,他和同為學校數學教師的妻子劉炎趕回零陵,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2月5日,學校擬定併發布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線上網絡教學實施方案》;2月6日,校長周黎通過工作群發佈了《致全體一中同仁的一封信》。永州一中全體教工面對“線上課堂”這一全新事物,充滿了熱情和幹勁,積極配合、勇於挑戰:一些身處農村、外地的教師及時響應學校號召和部署,緊急返回零陵城;很多年紀偏大一點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也在努力克服困難、創造條件,主動學習信息技術;各班主任能當並善當“統帥”,通過自行摸索、請教學校技術人員等方式,提高了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既充當好了班級“線上課堂”的技術員,也扮演好了加強與科任教師、家長溝通聯繫的協調員,同時還能督促、引導班上學生保持良好身心狀況,主動學習、自覺學習。

完善教學計劃,密切分工合作,及時反映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盡職履責、課堂考勤考核到位,全體一中人群策群力、互幫互助、同心同德,學校“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各項方法措施得到了全面切實貫徹。

“我們都該仔細思量:自己該追什麼樣的星?”

“84歲的鐘南山,73歲的李蘭娟,國運遭遏,身為耄耋老人的他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疫情過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仔細思量:該追什麼樣的星?誰才會是我們真正的守護神?”在“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永州一中高二621班楊晶晶同學如此感言。類似的感言還有很多。

“70年風雨兼程,中國從站起來走向了富起來,在這條坎坷的漫漫長路上滿載著無數革命先輩的心血。當時代的接力棒遞到你我面前時,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理應以國家為中心,以復興為己任。”

“2020,夢在前方,你我都是追夢人,泱泱中華,多難興邦,面對全民戰‘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更應懂得家國不易,更應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大旗,爭做新時代的接班人。白衣天使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同呼吸,共砥礪。最冷的天終將離去,再黑的天也會迎來晨曦。讓我們共同守護武漢,守護湖北,守護華夏!”

“山谷傳來悠揚而高亢的歌聲,小屋傳來咿咿呀呀的學樂之聲,純粹而美好。一位年邁的老歌師,將自己所學的侗族大歌傳承給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讓侗族大歌不被塵世埋沒。他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老的文化色彩,將我國民族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永州一中:线上课堂入正轨 战“疫”学习齐成长

自2月10日擬定《關於落實“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工作實施方案》以來,永州一中學子按照學校統一安排,年級部和班級的具體要求,通過電視、網頁端、移動端積極開展學習。綜合院士、學者加盟的“直播課”,豐富學生精神食糧的“老師說”,推出少年榜樣的“少年志”以及寓教於樂的“樂學派”,學生在學習抗疫知識,深刻感受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堅定決心與感人壯舉的同時,還共同領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美篇、畫作、視頻、圖片、心得感言,永州一中學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小”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