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是打開內心大門的一把鑰匙,而你卻把它交給了“神仙鬼怪”

請認識你自己

這是古希臘哲學三賢--蘇格拉底留給我們的警示,沒想到變成了後人的理想。

請記住,不是目標,目標可以實現,但理想永遠實現不了的,能實現的目標。

“夢”是打開內心大門的一把鑰匙,而你卻把它交給了“神仙鬼怪”

蘇格拉底雕像

<strong>--壹--

在此特別感謝一個人,就是弗洛伊德,因為他的精神分析學理論,為我們打開了內心世界的大門,引領後人前仆後繼、為之探索,而如果非要問弗洛伊德拿什麼打開了這扇大門,那麼毫無疑問就是他的著作《夢的解析》。

提起夢我們中國流傳下來了好多詞語、成語,如莊生夢蝶、黃粱一夢、夢筆生花、南柯一夢等等,還會立馬聯想到一本書《周公解夢》,由於中國哲學文化的含蓄性和神秘感,加上一些神算子對易經的誤讀,再拿上這本書在給我們這麼一忽悠。

於是,我們從小一出生,就把夢和迷信混在一起。已經成為了你潛意識中的一部分,就像另一位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徒弟榮格所提的--集體潛意識,是人類遠古的一種精神殘留物,也可以叫做遺傳下來的東西。

不僅在咱們東方世界裡,還有西方世界等也會把夢蒙上一層迷信色彩,直到《夢的解析》出現,以及後來榮格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研究,夢神秘面紗的一角才微微被吹起了一角,逐步漏出些許神秘的面容。

<strong>--貳--

直到現在還有一大批沒有心理學知識的朋友,會對夢有迷信的看法,我也特別留意了下他們的疑問,然後結合了我之前的一些誤解,總結以下幾點原因:

  • 小時候周邊的環境 特別是小時候愛聽鄰居講故事的朋友,他們或多或少會聽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件,從身邊大人口中說出來的經歷,其可信度遠比網絡和報紙要高,其實所謂他們口中的經歷,都是以訛傳訛過來的。在心理學當中叫做_內攝:一個人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觀點、思維、判斷,來內化成為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 拿夢來強化自己的運氣 這個在生活中經常遇到,比如說做了個好夢,就去買彩票,身邊好多不是彩迷的朋友,大多是因為夢的原因在當天買上幾注,覺得是老天爺的意思,提示下我該發財了。
  • 心理作用,拿夢來印證自己猜想的正確性
    經常遇到部分人,說夢沒法解釋,比如自己的一個親戚在有段時間老夢到一些奇怪的夢,結果另一個親戚就走了,於是把夢和人的離世就幫在了一塊。其實這在心理學中,用“證實性效應”就可以解釋。
“夢”是打開內心大門的一把鑰匙,而你卻把它交給了“神仙鬼怪”

<strong>--叄--

然後咱們簡單瞭解下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都寫了什麼:

夢是什麼?

夢就是你內心潛意識的東西跑出來了,由於晚上你在睡覺,導致你的意識很弱,很難再壓抑內心的慾望與衝動,所以它們就跑出來組成了你的夢。

如果白天這些潛意識偶爾出現的話,則會表現為不小心的口誤、或者行為上的一些失誤等等。回想一下是不是你有時候內心的小九九、小邪惡的思想,會不小心通過口誤說出來,你很緊張,是不是有點道理。

夢的工作

夢工作中最主要的工具,是濃縮、轉移 ,以及弗洛伊德所謂的“對再現的注重”。

什麼是濃縮,就好比你看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最後你只概括壓縮出來了三條總結。

比如白天你有很多思想當時被壓抑下來,沒及時解決,那麼夢會把一些畫面和想法壓縮下來,總結出重點再反映出來,只是一部分,所以好多夢都不完整、很片段化。

有時候是真實的白天的想法,但有時候也會轉移,轉移成另到另一個事物或者象徵符號來表現出來。

所以有些夢你能直接讀懂,明白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而有一些你會無法解釋,因為它們會偽裝,讓你難以發現。

我們會經常迷信說:“為什麼之前從沒見過,在夢裡會出現?”,其實有些畫面或者人物會以一種象徵符號來表達,而這種象徵符號你不知道怎麼去解釋它,比如夢中出現的房子、凳子、書本等等,其實他們都代表著一種思想和慾望對象,看似難以理解,其實都存在,只不過你無法讀懂。

“夢”是打開內心大門的一把鑰匙,而你卻把它交給了“神仙鬼怪”

<strong>--叄--

綜上所述,夢承載著潛意識,而潛意識才是認識自我最真實、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把夢不要在當做一種迷信或者一種預言。而是要慢慢去分析總結,從而更好地瞭解自己。

現在好多心理諮詢師經常通過對一些病人的夢進行解析,也叫作釋夢,來了解病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達到治癒和緩解精神疾病的目的,所以說夢是打開心靈的一把鑰匙,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在弗洛伊德晚年到了英國,英王還讓弗洛伊德在英國皇家學會的科學家紀念冊上簽名,這是隻有 想牛頓、達爾文這樣偉大的科學家才能得到的殊榮,更何況弗洛伊德 還是一個猶太人,可見他在科學文化領域的地位。

建議大家空了靜下心來看看這本《夢的解析》以及榮格的關於夢的著作,你會獲益匪淺。


----------結束語----------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