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曾經,初生的新中國是如此的貧弱不堪!

當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14年之後,中國的第一顆仿製蘇制“P-2”導彈才研製成功;

當1954年,世界上首艘“鸚鵡螺”號核潛艇在美國誕生,12年之後,我國才開始計劃研製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

當1961年11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在美國建成,7年之後,中國才開始建造中國的第一艘驅逐艦“濟南”號......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無數次事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迫切的需要改變科技落後的現狀。美蘇有原子彈,我們必須有;美蘇有人造衛星,我們必須也有;美蘇有核潛艇,中國就是花“一萬年也得造出來”......

於是,那一年,無數海外遊子響應祖國的號召,拋棄了在海外的高薪、拋棄了別墅、拋棄了豪車、拋棄了名流青史的機會,懷揣著一顆“中國心”,毅然決然踏上了歸國的征程。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1950年,受祖國的感召,錢學森先生準備回國,結果被美國攔阻送進監獄,之後美國百般阻擾,直到1955年10月才歷經千難回到祖國。這個讓美軍司令都驚歎抵得上5個師的錢學森,果然不負國人所託,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此外,受到錢學森回國感召的還有他的學弟郭永懷,他是23位“兩彈一星”功勳的科學家功臣中唯一一位參加了“兩彈一星”三大武器研究的科學家,被錢學森稱讚可抵美軍10個師。1968年,郭永懷為了爭分奪秒搭乘飛機護送一批重要科研數據回北京,結果飛機在距離首都機場400多米的地方失事,燃起熊熊大火,現場慘不忍睹。在13具燒焦的屍體中,有兩具屍體顯得十分特別,就是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他們雙手緊緊相擁,只為保護好那一份絕密的實驗數據文件.....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正是因為錢學生和郭永懷這樣的科學家們,中國在導彈、原子彈、氫彈、光子彈、核潛艇、衛星、新工程材料等領域才不斷的打破西方的封鎖,才建立起了一整套屬於自己獨立於世界的完整工業體系!

他們,就是新中國科技建設的靈魂!他們,實現了一個偉大國度的崛起!直到今天,這一幕幕歸國建設潮流依舊在上演!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2009年,黃大年放棄了英國的一切依然回到祖國,震動海外。有外媒報道稱“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從此,歸國後的黃大年便沒日沒夜地工作。經過7年時間,在黃大年團隊的的努力下,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中國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成功;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研製成功.....填補了多項國內的科研空白。然而天妒英才,2016年11月,年僅58歲的黃大年卻永遠的倒在了科研臺上......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此外還有海外學成歸來的潘建偉,1996年經推薦潘建偉遠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成之後於2001年毅然決然回到了中國。在潘建偉的帶領下,中國首次實現了三、四、五、六、八光子糾纏;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首次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多少先輩們恪守的信仰,到了現在,依然充滿了魅力。即便是在當下,依然有大批的海外留學才子選擇回到了祖國。例如最近這段時間,在網絡上熱傳的集體回國哈佛八位博士後: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祖國就是一個強磁場,對這個國家沒信心的人,是不會選擇主動回國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的發展勢不可擋!”就是在這樣背景之下,八位博士後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環境,決定回國再奮鬥50年!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世界發展,潮漲潮落,風雲變幻。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掀起了浩浩蕩蕩的留學潮、出國熱,如今中國一天一天的強盛,又開始掀起了新一輪的“歸國潮”。據統計,從1978年到現在為止,我國出國留學人員超過了460萬,其中超過260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而且,更重要是目前國家重點項目帶頭人超過7成是海歸,兩院院士中超半數是海歸,這些留學的人將為祖國建設發揮重大作用,一次次刷新世界紀錄,打破西方的壟斷,大幅縮小了與西方的技術差距。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一百年前,中國與西方相差近兩百年;

六十年前,中國與西方相差近一百年;

三十年前,中國與西方相差近五十年;

未來,差距必將徹底顛倒!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如今我國能夠建造成現在這樣的“高樓大廈”完全是依靠著先輩們打下來的堅固基礎。如果不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僅僅建國70年的中國也很難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以鄧稼先、錢學森、黃令儀為代表的兩彈元勳們,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愣是用算盤計算出了核武器研製過程當中的許多數據,最終讓中國不用在擔心來自美蘇等核大國的核訛詐,放下心來全力發展經濟。

然而老一輩的科學家們,之所以能夠用算盤等最初始的工具完成核武器的研製,這是跟他們有著紮實的數學基礎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因為他們有著紮實的數學基礎,才中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美蘇依靠電腦才能完成的任務——核武器試爆炸成功,而這一切也要歸功於民國時間的數學教育。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很多有識之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國家落後被動挨打的局面,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學習的先進的科學知識,來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而數學作為所有學科都離不開的工具,因此在當時數學之風盛行,也誕生了很多的又名的數學家。這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就要屬劉燻宇了;劉燻宇是我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在許多有名的大學進行過任教;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又擔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副總編。

長期的數學任教生涯也讓他明白了,對於求學的孩子們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於是劉燻宇便發揮自己會將故事的優勢,並結合自己豐富的數學知識儲備,把一往老舊枯燥的數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向孩子們傳達。這種通俗易懂的故事學法,讓他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也讓他成為了很多當代大師級人物學習數學的引路人。比如:當代著名的數學家齊民友先生,他就曾經公開表示自己在上中學的時候對數學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後來在讀了劉燻宇先生的書之後,才覺得數學非常有趣。

金錢收買不到人心!260萬人才集體歸國,縮小與西方差距30年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經再一次關於如何學習好數學的談話當中就講到了劉燻宇。他表示正是因為有幸看到了劉燻宇先生的書,才幫助自己啟迪了對學識探索的第一屢陽光,才讓自己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了解數學,從而很好的去學習數學。

曾經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著名數學家谷超豪,也曾這樣評價過劉燻宇先生的書,再看他看正是因為讀了劉燻宇先生的書,才幫助自己開啟了數論、集合論的大門,領略到了這些數學知識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