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曾经,初生的新中国是如此的贫弱不堪!

当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14年之后,中国的第一颗仿制苏制“P-2”导弹才研制成功;

当1954年,世界上首艘“鹦鹉螺”号核潜艇在美国诞生,12年之后,我国才开始计划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

当1961年11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在美国建成,7年之后,中国才开始建造中国的第一艘驱逐舰“济南”号......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无数次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迫切的需要改变科技落后的现状。美苏有原子弹,我们必须有;美苏有人造卫星,我们必须也有;美苏有核潜艇,中国就是花“一万年也得造出来”......

于是,那一年,无数海外游子响应祖国的号召,抛弃了在海外的高薪、抛弃了别墅、抛弃了豪车、抛弃了名流青史的机会,怀揣着一颗“中国心”,毅然决然踏上了归国的征程。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1950年,受祖国的感召,钱学森先生准备回国,结果被美国拦阻送进监狱,之后美国百般阻扰,直到1955年10月才历经千难回到祖国。这个让美军司令都惊叹抵得上5个师的钱学森,果然不负国人所托,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此外,受到钱学森回国感召的还有他的学弟郭永怀,他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的科学家功臣中唯一一位参加了“两弹一星”三大武器研究的科学家,被钱学森称赞可抵美军10个师。1968年,郭永怀为了争分夺秒搭乘飞机护送一批重要科研数据回北京,结果飞机在距离首都机场400多米的地方失事,燃起熊熊大火,现场惨不忍睹。在13具烧焦的尸体中,有两具尸体显得十分特别,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他们双手紧紧相拥,只为保护好那一份绝密的实验数据文件.....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正是因为钱学生和郭永怀这样的科学家们,中国在导弹、原子弹、氢弹、光子弹、核潜艇、卫星、新工程材料等领域才不断的打破西方的封锁,才建立起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独立于世界的完整工业体系!

他们,就是新中国科技建设的灵魂!他们,实现了一个伟大国度的崛起!直到今天,这一幕幕归国建设潮流依旧在上演!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2009年,黄大年放弃了英国的一切依然回到祖国,震动海外。有外媒报道称“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从此,归国后的黄大年便没日没夜地工作。经过7年时间,在黄大年团队的的努力下,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中国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研制成功.....填补了多项国内的科研空白。然而天妒英才,2016年11月,年仅58岁的黄大年却永远的倒在了科研台上......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此外还有海外学成归来的潘建伟,1996年经推荐潘建伟远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于2001年毅然决然回到了中国。在潘建伟的带领下,中国首次实现了三、四、五、六、八光子纠缠;发射了世界上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首次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多少先辈们恪守的信仰,到了现在,依然充满了魅力。即便是在当下,依然有大批的海外留学才子选择回到了祖国。例如最近这段时间,在网络上热传的集体回国哈佛八位博士后: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对这个国家没信心的人,是不会选择主动回国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就是在这样背景之下,八位博士后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决定回国再奋斗50年!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世界发展,潮涨潮落,风云变幻。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了浩浩荡荡的留学潮、出国热,如今中国一天一天的强盛,又开始掀起了新一轮的“归国潮”。据统计,从1978年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超过了460万,其中超过260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而且,更重要是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带头人超过7成是海归,两院院士中超半数是海归,这些留学的人将为祖国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打破西方的垄断,大幅缩小了与西方的技术差距。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一百年前,中国与西方相差近两百年;

六十年前,中国与西方相差近一百年;

三十年前,中国与西方相差近五十年;

未来,差距必将彻底颠倒!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今我国能够建造成现在这样的“高楼大厦”完全是依靠着先辈们打下来的坚固基础。如果不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仅仅建国70年的中国也很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以邓稼先、钱学森、黄令仪为代表的两弹元勋们,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愣是用算盘计算出了核武器研制过程当中的许多数据,最终让中国不用在担心来自美苏等核大国的核讹诈,放下心来全力发展经济。

然而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用算盘等最初始的工具完成核武器的研制,这是跟他们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才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美苏依靠电脑才能完成的任务——核武器试爆炸成功,而这一切也要归功于民国时间的数学教育。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有识之士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家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的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而数学作为所有学科都离不开的工具,因此在当时数学之风盛行,也诞生了很多的又名的数学家。这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要属刘熏宇了;刘熏宇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许多有名的大学进行过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担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副总编。

长期的数学任教生涯也让他明白了,对于求学的孩子们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于是刘熏宇便发挥自己会将故事的优势,并结合自己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把一往老旧枯燥的数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向孩子们传达。这种通俗易懂的故事学法,让他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也让他成为了很多当代大师级人物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比如:当代著名的数学家齐民友先生,他就曾经公开表示自己在上中学的时候对数学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后来在读了刘熏宇先生的书之后,才觉得数学非常有趣。

金钱收买不到人心!260万人才集体归国,缩小与西方差距30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经再一次关于如何学习好数学的谈话当中就讲到了刘熏宇。他表示正是因为有幸看到了刘熏宇先生的书,才帮助自己启迪了对学识探索的第一屡阳光,才让自己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了解数学,从而很好的去学习数学。

曾经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著名数学家谷超豪,也曾这样评价过刘熏宇先生的书,再看他看正是因为读了刘熏宇先生的书,才帮助自己开启了数论、集合论的大门,领略到了这些数学知识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