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哺育了無數中華兒女,但是在古代,由於水利治理不像今天這樣科學,黃河水患也是導致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需要統治者傾注更多的注意力,就算聖明如千古一帝的康熙,也在在位時留下了不少黃河隱患。

而他的兒子雍正繼位後,在治理黃河就表現出了非常過人的見識。不過,千篇一律的是,古代帝王往往想通過封建迷信、祈求上天庇佑等方法來壓制水患。今天我們說的這件文物,就是當年用來“鎮河”的寶貝。

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這件寶貝與眾不同,但凡是出土的文物,都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考古專家總是視若珍寶。我們在博物館裡欣賞的時候,文物總是被放在厚厚的展示櫃裡,旁邊還有很多精密的安保系統。

想要摸一摸櫃子裡的寶貝,那是不太可能的。而這件寶貝卻不同,它不僅不在博物館裡,還被露天展示,還任人撫摸,這是極為少見的。這究竟是什麼文物?為什麼來自1200多年前的寶貝這麼不招人待見?

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時間還要說回到三十年前。1989年,在當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濟縣博物館發掘出了唐朝時期的開元鐵牛和鐵人。這個消息一經傳出,震驚中外,各界人士紛紛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這幾尊開元鐵牛看起來十分龐大,重約30噸,高大概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牛尾後有橫軸,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這個尺寸與真牛不相上下。走進來看,牛身上還能看到因用力而爆出的青筋。鐵牛作蹬腿狀,環眼大睜,強壯無比。牛身上還雕刻著蓮花、菱花等圖案,下面還有鐵盤。做工細緻,大氣磅礴,象徵著美好的寓意。

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在鐵牛旁邊,是4個鐵人。從外觀上看,他們是管理這些牛的人。除此之外,還有2座鐵山、1組七星鐵柱和3個土石夯堆。出土的時候,不管是鐵牛,還是這些鐵柱等物,全都沒有被鏽蝕。栩栩如生的樣子,不僅體現了當時匠人的高超技術、當時冶煉的發展水平,它們的完好無損也體現了古人保存鐵製品的智慧。

這些鐵牛、鐵人誕生於大唐開元年間。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國家在經濟方面十分寬裕,因此才會有如此大氣磅礴的鐵牛鑄造出來。根據瞭解這些鐵牛的誕生是因為當時黃河氾濫成災,也就是說,這些鐵牛、鐵人是唐玄宗用來“鎮河”的。

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按理說,這樣寶貝的東西,應該被嚴格保護起來,可是為什麼又要放置在露天場所,任憑來往的人撫摸呢?難道不怕損壞了文物嗎?

原來,當時專家們也希望將文物運走,可是,畢竟這些東西太重、太大,如果在運輸途中有了損毀,那豈不是太可惜了。而且出土時油光發亮的鐵牛、鐵人,剛剛出土就因為保護不當而鏽蝕了,專家們更是不敢輕易動彈了。畢竟幾十噸的文物,運送起來是極不方便的,風險也很大。

最終,經過專家協商,有關部門最終選定了山西省文物局給出的方案,那就是將這些寶貝文物原地提升12.2米,儘可能地在地面上恢復其原來的樣子,直接露天展示。

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而且這鐵牛、鐵人與一般不允許觸摸的文物不同,它們反而需要人們走進接觸。這是因為,一般的文物,像字畫、瓷器很容易被損毀,一個不小心可能就帶來不可修復的損壞,那就悔之莫及了。而這鐵牛、鐵人卻完全不同,如果讓人們多多觸摸,人體攜帶的油脂反而可以對它們起到不錯的保護作用,讓它們恢復往日風采,變得光亮無比。因此,專家才會給出上述的意見。

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些黃河鐵牛就被放置在了蒲津渡。每天都有很多來來往往的旅客,前去與它們合影留念,還能親手感受到來自於1200多年前,盛唐時期的社會風貌。

考古隊挖出唐朝開元的黃河鐵牛,為何將它放在原地還讓人隨便撫摸

正是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們的觸摸,油脂在鐵牛、鐵人身上附著,長此以往,加上當地文物保護局的精心保護,這些鐵牛、鐵人看起來十分光亮,似乎又恢復了當年剛剛出土的樣子。而這些鐵牛,在以前多年以後又重新回到了這片土地上。它們會繼續自己當年的職責,守衛我們的祖國,鑑證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的未來,更加蓬勃有力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