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河南一塊農田幾十年種不活莊稼,考古隊:下面埋著一座“紫禁城”

導讀:人們耳熟能詳的朝代歌中,開篇就是“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相比後來的商朝和周朝,作為中華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歷史地位非常尷尬。

雖然很多史料中都有記載提及,但由於考古發現幾乎是空白,讓很多歷史專家、學者對於夏朝的存在表示懷疑,數十年來,夏朝是否存在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一個焦點。直到河南二里頭遺址的發現,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最為可靠的物證,奠定了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框架。

河南一塊農田幾十年種不活莊稼,考古隊:下面埋著一座“紫禁城”

從河南省偃師市出發,沿著洛河向西走不遠,就會看見一個豫西地區非常普通的小村莊——二里頭村。考古專家介紹說,大多數的古墓、遺址的發現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秦始皇兵馬俑是農民打井發現的,馬王堆漢墓是軍事施工發現的,但是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卻是在計劃之中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在河南地區主持考古工作的著名史學家徐旭生先生,為了找到夏朝確實存在的證據,幾乎走遍了河南省中西部的每一寸土地。當他率領考古隊路過偃師二里頭村的時候,在田間地頭髮現了很多陶器碎片,從造型和材質上與商周時期的陶器有明顯的區別,因此他推斷這裡很可能是一處夏朝時期的人類聚居地。

河南一塊農田幾十年種不活莊稼,考古隊:下面埋著一座“紫禁城”

為了弄清二里頭村地下是否真的存在有夏朝遺址,徐先生帶領考古隊在村子駐紮下來,並開始對周邊土地進行勘探。見考古隊一直在田地裡鑽孔,村民以為他們是農業專家在調查土地情況,於是紛紛上前反應情況,其中一位老農的話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

這位老農向考古隊抱怨說,他家的田地特別不好,土質比其它田地都硬,而且種啥基本都不愛長,如果年景稍微不好一點就會絕收,幾十年來一直這樣。聽了老鄉的話,考古隊員判斷田地下面很可能存在古代的夯土層,引起土地堅硬滲水不暢,才無法種活莊稼。

河南一塊農田幾十年種不活莊稼,考古隊:下面埋著一座“紫禁城”

隨後,考古隊趕到老農的田裡進行勘探,果然發現了一座大型宮殿北區的主幹道。之後考古隊繼續擴大發掘範圍,先後清理出“井”字形大道,還原了距今三千多年的城市道路網。此時的考古隊員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揭開一座失落了三千多年的大型都城的神秘面紗。

這座大型城市擁有完整的道路交通網,最寬的主幹道有20米,相當於現在的4車道公路。同時在城市的中心,是規模龐大的宮殿群。後來的考古工作者都將它稱為夏朝時期的“紫禁城”,雖然它的規模只有現在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但它卻開創了大型宮殿建造的先河,是中國古代宮城的鼻祖。

河南一塊農田幾十年種不活莊稼,考古隊:下面埋著一座“紫禁城”

考古專家表示,雖然二里頭遺址的發現有力的證明了夏朝的存在,但由於遺址內並沒有出土像甲骨文一樣的文字記載,所以現在還很難對那段歷史進行還原。而且已探明的二里頭遺址面積超過300萬平米,現在考古發掘只進行了不到2%,因此加快對遺址的考古發掘刻不容緩,只有不斷挖掘地下遺址和墓葬,才能更快的破解關於夏朝的未解之謎。

參考文獻:《二里頭遺址發掘紀實》、《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