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趨勢始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疫情下的趨勢始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在預測疫情之後的經濟走向。這幾年,大家都學會了羅胖那套小趨勢的方法,避開宏觀環境,立足自身,著眼周邊,抓住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這很聰明。


覆盤過往,當年非典期間馬雲帶領隔離團隊創辦了淘寶,如今在不能出門,家家隔離的背景下,大家依然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2019年從段視頻直播上爆發的紅利成為了大家聚焦的方向,朋友圈賣貨有了更標準的說法——社交電商。

很多人在提醒我,要快點行動起來,不然就又錯過了一個風口。其實這類朋友這些年一直都在追逐風口,已經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依然還在幻想風起時,豬也可以飛起來的年代。


事實上,面對疫情,大家聯想到直播帶貨會成為主流,這其實僅僅考慮到了因隔離帶來的流量變化。一個交易的完成,我們要考慮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信息流可以依託於互聯網轉移到線上,支付結算在線上也早已沒有什麼障礙了。但現在,新冠病毒對於物流的阻滯性也很強。


當專家從門把手和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之後,官方發佈的信息上建議,拿到快遞之後,快遞盒儘量放在室外。很顯然,這次疫情對於物流的阻滯性很強。我們能夠讓抗疫物資和保證人生存的糧食蔬菜運轉起來,其實都已經冒著很大的風險與代價了。這時候,社交電商,直播帶貨,怎麼商?怎麼帶啊?


很顯然,這一局的獲勝者還是馬雲,早年間新零售理論下對於線下實體的佈局!

在居家隔離期間,真正發揮效用的其實是一個個抵近社區的生活零售店。在那裡,能夠採購到糧食和蔬菜。疫情來得很突然,很多城市社區裡的小家庭都不像農村家庭,會做大量的食物儲備,春節期間的年貨消耗殆盡之後,如今只能依託於社區店採購生活物資,國家在穩定物價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成都生活社區裡的一位朋友透露:現在在社區生活店買菜比平日裡還要便宜一些。


依託於物流才能發揮作用的社交零售在這個時候顯得很無力!因為以個體和工作室形態為主的社交電商賣主現在也分散隔離在各個生活空間,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聯繫上了快遞,物流時間也是平日裡的數倍,甚至於很多地方根本就沒通快遞。就算是快遞送到了,快遞員也不一定能夠進社區,打電話到你去門口領,你還得到防疫處去報備。


前幾天,有個朋友突然想喝茶了,發現家裡沒有燒水壺。他在電商平臺上選了半天,根本沒法配送。於是聯繫了我們,我們也一樣,沒法送達,只能自己想辦法。有朋友說,家裡茶喝完了,這個時候,就真的有點難了。社區店裡也有茶葉,只是達不到很多朋友現在對於口糧茶的要求,但沒辦法,也只能將就,反正比喝白開水好。網上還有一大堆茶學專家在公佈喝茶抗病毒的事,雖然已經有闢謠信息說了,喝茶抗不了新冠病毒,但至少也能起個心理安慰。


如今,有不少人還把目光齊刷刷的盯著線上,這本質上是一種慣性依賴。馬雲成為中國電商的開創者,但同時他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細緻入微的觀察到很多悄然來臨的變化,他完成了自我迭代。面對疫情,我的最真實的感受就是電商在這個時候很不好用,和大商超一樣不好用,人類真實的生活場景還是依託於物質性的。而網格化的配送體系以及佈局到社區的零售店,在這個場景下成了主流渠道。


在這個背景下,做茶的就顯得很尷尬了。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茶商的選址幾乎都是遠離生活社區。這時候,離開生活社區的生意和服務都沒法運行。


有朋友開始感嘆,平日裡屯茶屯對了,這時候沒有斷口糧。還有朋友把早年間買的,幾乎都已經放失了手,找不到的茶又通過這次在家整理收拾給翻出來了,撬開了喝,體驗很不錯,特別是那種驚喜感,在枯燥中增添了不少快意。


綜上,有不少品牌這個時候在集中思考線上佈局和社交電商,我覺得那是誤入歧途。原本茶的零售佈局就遠離生活,在這個時候,我們反而要思考的是,如何讓茶重新進入到生活,進入到社區範圍內。


曾經在高檔小區裡興起的很多茶事工作室不怎麼受人待見,我認識一個,在上海某小區內的茶葉工作室,立足於小區內的業主前期做了很好的宣傳。在這場疫情中,小區內自發的訂單需求暴增,他們住在工作室裡,建了一個微信群,每天會在微信群裡互動交流,講一些茶的常識和故事。疫情期間,工作室裡的存貨消耗殆盡。


他們帶著口罩上門送貨,每天下午通過微信群做下午茶分享,簡單的沖泡和工夫茶沖泡。有不少小區內的業主還提出,等疫情過了,要和他們好好學學茶。


這也許算是一個小趨勢吧!機會始終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生意始終是要在有人的地方才能做。這些年,茶商可能是怕沾染那種世俗氣,所以離老百姓是越來越遠了。這兩天,我也瀏覽了很多茶商的直播,那隻能算是無聊狀態下三分鐘熱情的內容。


生意有大小,但無論大小都是在圍繞用戶訴求展開工作。馬雲的新零售是洞察了很多用戶訴求的變化,社區工作室也是認同了這種變化事先做的佈局。說社交電商是趨勢,直播帶貨是趨勢的,眼下要考慮的不是那些正確的高談闊論,你就想想,我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羊角塘仙洞嶺村,你怎麼可以把你手上的產品發過來,發過來要多長時間!這才是體驗的硬傷!聽你在直播間說得天花亂墜,要十天半個月才收得到,黃花菜都涼了。更何況,我要去羊角塘取快遞,還得到村上去開通行的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