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恒星系同时有两颗宜居行星,它们的文明分别会是怎样呢?

弄潮科学


目前的太阳系只有地球适合人类居住,但在几十亿年前,地球还是一颗刚冷却不久的岩石星球


金星和火星才是当时的“宜居星球”,它们拥有大气层和液态水以及磁场,被蓝色海洋包裹的它们一如今天被蓝色海洋包裹的地球,所以目前很多科学家都认为,远古时期的金星和火星曾存在过生命。

从太阳系的例子不难看出,一个恒星系内拥有两颗乃至更多“宜居星球”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那么如果宇宙深处真的有一个恒星系,拥有两颗宜居星球的话,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第一种情况


如果两个星球上都独立诞生生命并发展出智慧文明的话,它们早晚都会意识到彼此的存在,进而引发一系列“第三类”接触,而文明的扩张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两个文明要么联手开发其他星球,要么一山不容二虎,彼此发动战争。

第二种情况


两颗宜居星球,只有一颗发展出了生命和文明,那么这个文明在到达一定科技水平后,肯定会第一时间移民另一颗星球,从此成为多行星物种,之于移民到其他星球的“人”,是否会在资源务必充足,且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独立成另一个文明,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种情况

两颗宜居星球都没能发展出足够智慧的物种,因此长期停留在“自然状态”,若干亿年后因为恒星光度的增加,两颗星球不再宜居,最后变成了了无生机的星球。



对目前的人类文明来说,移民月球和火星是板上钉钉的未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太阳系宜居带是会随着太阳光度增强,而逐渐向外侧移动的,因此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也会成为未来移民开发的候选星球。

人类文明的未来在星辰大海之中,而不是小小的地球上


宇宙观察记录


这么说吧,

我去过一个星系,很幸运,星系里有两个很靠近的行星。

两个行星都有液态水存在。

每400年两个星球就会靠近一次,因为引力的关系,水会在两个星球之间形成两座水山,中间引力互相平衡,大点的动物能用力一跃进入另一个星球。

别问我为毛两个星球的大气没被另一个星球拉走。别问我为毛轨道没有互相影响,我不知道。

这里没有文明,水把地面的一切生物都给冲垮了。有的只有水生生物。

但是这里有种星际生物。一种超大体积生物,借由两星球靠近时的引力平衡,跃上天际,但不进入另一个行星,在引力平衡点飘着。飘着的时候,用体内的喷水器官保持平衡。

当两行星分开时,气压降低,水沸点降低,喷水器官就变成了超高效的蒸汽推进器,这个动物便开始了星际旅行。

额,

交配,下蛋,生长,换个星球长大,在上天,

懒得写了。


从未想过放弃60409857


如果在一个恒星系统中同时有两颗宜居行星的话,那么这个星系就热闹了。

科学家认为在早期的太阳系就是一个这样的局面。那时候的太阳系同时有三颗宜居行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大约在40亿年前,金星和火星的环境也和地球类似都有遍布全球的海洋。科学家认为那时候的金星和火星也具备了产生生命的条件。但令人遗憾的是,金星和火星上的海洋最终还是消失了。太阳系早期的三颗宜居星球只有地球产生生命并延续到今天。人类文明也成为太阳系中的唯一文明。

图示:早期太阳系有三颗宜居星球

为什么金星和火星上的海洋消失了,变得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呢?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们只从恒星的宜居带这一点上分析一下。宜居带指的就是一颗恒星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目前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只有地球一颗,金星距离太阳太近了,而火星则距离太阳太远了。除此之外,再加上火星和金星自身的各种原因,它们两个不再是太阳系中的宜居星球。

图示:恒星周围的宜居带

如果一个恒星的周围的宜居带存在两颗宜居行星的话,这两颗行星势必有一颗距离恒星近一些热一些,一颗距离恒星远一些寒冷一些。如果这两颗行星都产生了文明的话会是怎样呢?如果我们假设这两颗行星的大小基本上一样,那么距离恒星较劲的这一颗文明先进一些。毕竟温暖的星球环境更有利于生命的发展。这颗星球上的生命会更早的进入到文明社会。

当这两颗行星上的文明都还没与能力走出自己的母星的时候,它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直到在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它们通过了望远镜发现了对方。它们会想原来在宇宙中有双眼睛一直在盯着我们。

如果这两个文明相互发现了对方之后,它们就会想办法和对方联系上。就像现在的人类,虽然没有发现外星人,但是我们还是发射了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这样的探测器,带着人类的信息驶向宇宙深处。等到它们都掌握了无线电通讯后就会给对方发个电报相互问候一下。等到它们有能力飞到对方的星球的时候也许就会互派星球大使建交了。

图示:跟外星人建交

如果一个恒星周围有两颗行星存在文明的话,我想它们前期还是和平交流的占主流的。发动星际战争是不太可能的,除非一方的文明毫无悬念的碾压另一方。不然劳师动众在宇宙中飞行几千万公里去攻打另一个星球实在是愚蠢的做法。人家在家门口以逸待劳,就教你有来无回!朋友们说是这样吧?

图示:星际战争

欢迎朋友们关注兔斯基聊科学,一起聊聊有趣的科学故事。虽然此时宅在家里哪里也去不了,但是我们的心可以飞得很远。无聊的时候就和兔斯基一起遨游星辰大海吧!


兔斯基聊科学


首先,宜居星球的定义是相对的,即:对于什么物种来说是宜居的?

地球是宜居星球,对于碳基生命来说确实如此,不过随你存在其他形态的生命形式,地球可能就不是宜居星球!

其次,即使是宜居星球,也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文明。文明的出现是非常偶然的,也是随机的。加速让地球生命重新演化一遍,人类再次出现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因为物种发展的方向并不一定是文明和智慧,而是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文明只是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其中一个产物而已!

当然,如果两颗星球上都产生了文明,两种文明形式很大概率上会不同。但是由于两种文明都拥有智慧,他们之间自然能够通过某种形式沟通,即使沟通的方式完全不同!

虽然理论上恒星系统重会出现两颗宜居星球,但实际上这种概率是非常低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宜居的条件绝不仅仅是鱼恒星的距离,距离只是嘴基础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决定着星球是否宜居!就像我们的地球,完美的大气层,地球磁场,液态水的存在,还有月球木星的保护作用等都很重要!


宇宙探索


有几种可能。第一种,两颗星球都没有诞生生命,相安无事;第二种,有一颗星球诞生了生命,但是直到灭绝都没有走出自己的星球,相安无事;第三种,有一颗星球诞生了生命,走出自己的星球,殖民了另一颗星球;第四种,两颗星球都诞生了生命,但是都没有能力走出自己的星球,相安无事;第五种,都诞生了生命,一颗星球先走出星球并殖民另一颗星球;第六种,都诞生了生命,同时走出星球,爆发星球大战直至一方被灭绝。


科普知识大使


同一颗恒星同时拥有两颗宜居行星,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此前所接触的基本都是一颗恒星一个,甚至是没有的那种情况,现在一颗恒星出现了两颗,那么这两颗恒星必定是同处在一个叫做宜居带上的轨道范围内的。同一轨道内的行星,这个必定会存在的一种结果就是互通交流。

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地球,每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可以变相地理解为文明高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有些国家之间相差的还很大。地球之上,有技术以及人员流动的交流尚且是这样,那么在两颗星球之间呢?文明相差的程度肯定是更加大的,因为两个星球文明同步发展起来的几率几乎为零。

两个星球文明相差度大,如果两个文明之间没有任何交集,那么一个星球处在像我们当前这样的地球文明水平,而另外一个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甚至是恐龙时代都是很有可能的。两个文明之间因相差度大而致使文明之间的交战的可能性降低,毕竟那样的话就只有侵略。

所以,两个文明之间,当一个文明提前拥有了星球移民的科技能力之后,那么另外一个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文明将会因为得到另一个文明的科技殖民辅助而被同化,最终两个星球文明发展水平将日趋日近。

两个文明的发展水平差不多了之后,它们的关系就如同于两个距离遥远的国家一样,在科技上会长期处在打压与扶持的状态中。有人也许会认为两个文明会开战,这个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不能排除开战,但是开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存在星球文明物种不同的问题。开战就如现在的国家一样,谁开谁要付出代价,况且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到生死关头,为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星球环境,或者是资源就发动一些屠杀生灵,泯灭良心战争。拥有这样的兽性的文明,注定是无法往更高级的层次去发展的。


小民科


不需要如果,太阳系中就曾有三颗宜居行星,但现在只余一颗。

地球幸运地诞生了生命,并拥有了文明,可即便如此,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地球文明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


太阳系有三颗行星处于宜居带,它们是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曾经都算得上是宜居行星,这三颗行星上都曾经拥有大量液态水和稠密的大气,但现在唯有地球一枝独秀。

图示:太阳系三兄弟,从左到右为金星、地球和火星。


如今的金星是一颗温室气体失控的行星,其表面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足以融化金属锡,火山喷发出的大量二氧化硫,让金星上下着硫酸雨,但这雨还没有落到地面就又被再次蒸发,如果太阳系中要选择最像地狱的行星,那就非金星莫属了。至于火星,则恰恰相反,现在的火星已经是一个冷寒干燥且已经失去多数大气的行星。


宜居行星拥有特定的宜居时间,即便地球也不可能永远是宜居行星。终有一天,地球将被太阳烤干甚至吞噬,而地球文明即便能延续到那时候,但要是找不到逃命的办法,也终将被毁灭。

图示:烤干甚至能吞噬地球的红巨星。


生命曾经在金星和火星上起源过吗?

我们不知道金星和火星上是否曾经有生命诞生过,但它们上面并不存在任何文明的迹象则是毫无疑问的。初期的天文学家曾经认为火星上拥有文明,因为他们发现了火星表面存在一些类似地球上水利工程的痕迹,但现在我们知道那只是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的河流遗迹以及自然侵蚀现象所形成的粗糙图像的脑补解释。

图示: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在19世纪,认为自己看到了火星上的超大规模的人造运河系统,但后来被发现大多属于视错觉和自我催眠。


但在大众舆论场上,关于火星运河的说法,让火星人的概念风靡一时,而且这是一个处于绝望中的文明,因为天文学家已经确认火星已经是一个近乎干涸的星球,而这个运河系统也被罗威尔解释为火星人的某种自救工程,它们正试图通过从极地引水,来进行农业耕作。


在这样的背景设置下,那么火星人侵略地球,妄图抢夺我们美丽的家园也就顺理成章了。威尔逊因写了火星人大战地球人的《世界大战》这本科幻小说,从而声名大振,而这本科幻小说在改编为广播剧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38年10月30号进行播放时,由于过于逼真,让众多因错过开场介绍而不明真相的民众中引发恐慌情绪,以为火星人真的来入侵地球了,于是纷纷开车出门逃命,引发大规模交通拥堵。

图示:早期科幻小说作家,威尔逊写的《世界大战》,火星人入侵地球,地球人毫无招架之力,但最终流感病毒立功了,入侵的火星人都因患上流感而死,地球文明因此暂时脱离危机。


唯有地球幸运地诞生了生命和文明

无论金星和火星上是否曾经诞生过生命,但它们都不可能诞生过文明。因为时间太短,从生命到文明再到高技术文明,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金星的温室效应发展得很快,它大概只拥有过10亿年左右的液态水世界,至于火星,也早在10亿年前,就已经变得寒冷而干燥,火星虽然至今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范围内,但火星质量太小,导致它无法留住自己的大气层,且火星内核冷却得太快,也让星球表面温度降低,导致地表异常寒冷,在地表找不到液态水,不过,有一些证据显示,火星地层深处很可能依然存在液态水,依靠地热维持,而其中或许还幸存着火星微生物,假如生命在火星上起源过。

图示:当前太阳系的宜居带。


总之,在太阳系的三大宜居行星中,唯有地球,直到今天依然是一颗在地表拥有大量液态水的宜居行星。而地球不仅发展出了生命,也发展出了文明,并持续至今。


另外,有必要强调,有宜居行星,未必就一定会拥有生命,因为宜居行星只强调液态水。不错,我们已知的生命是在液态水中起源的,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种种合适的分子条件,才有机会形成有机分子乃至复杂有机分子,没有如糖、脂肪、蛋白质、核酸这样复杂的有机分子的诞生条件,生命也将无法起源。并非每一个有液态水的地方,都一定拥有生命起源的其它条件的。



而拥有生命,和拥有文明也不是同一概念。从生命到文明,地球生命史用了大约35亿年的时间!其间还经历六次天地大灾变,这些大灾变没有彻底毁灭地球复杂生命系统,但它们毫无疑问改变了地球生命进化的根基,我们无法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大灾变,地球生命体系是否依然能进化出能创造文明的动物,但现在我们只能说,如果没有这些毁天灭地的大灾变,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诞生,而地球当前的文明是由人类所创造,而在人类之前并无可靠的证据证明存在过史前文明,比如恐龙建立的文明。

人类文明会分裂吗?

在有了这些基础天文地理生物常识后,所有人都能合乎逻辑地推断出,在下一次大型地质灾难或天灾降临之前,人类如果发展不出足以逃离母星或控制这些灾难的技术,那么地球文明也将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文明。比如毁灭恐龙称霸的类似天灾再来一次,以当前人类技术,未必能真的力挽狂澜。而从投资学的角度看,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人类的太空移民是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马斯克就极力主张,让部分人先移民到火星上去。因为火星依然呆在太阳系宜居带中,在火星上殖民比在太阳系上别的地方殖民要简单一些,当然在此之前,或许先要建造月球基地。

如果这事情成真了,人类真的建设起火星移民基地。那么火星上的人类与地球上的人类,会创造出同样的文明吗?还是代表着地球文明的终极分裂,而且可能彼此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地球文明以母星文明自居,固步自封妄自尊大以恩人自居,要求殖民地上的人们源源不断地缴纳税赋到贪得无厌的程度,最终导致火星人类宣布脱离地球文明?


这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题主的问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可能将拥有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未来和答案呢。


欢迎关注三思逍遥,给您提供深度和广度思考所需的基础知识,毕竟悟空问答上的多数问题都属于开放性问题,并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关键还在于自己的思考。


裸猿的故事


“如果一个恒星系同时有两颗宜居行星,它们的文明分别会是怎样呢?”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无法回答生命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因此即使我们可以在其他恒星系中发现宜居行星的存在,该行星上也未必有生命,当然,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假设某个恒星宜居带有两颗类地行星,在这两个行星上也出现了生命,直至从这些生命中诞生了文明社会。

宜居带的行星

何为宜居带?简单来说就是当一颗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在合适范围时,该行星上的水可以保持液态存在,我们就可以认为该行星处于这个恒星系统的宜居带。当然,对于水来说其三相的变化不仅与温度有关,还和压强有关,对于一些小质量天体来说,其自身引力较小,由此造成该天体表面气压较低,水更容易以蒸汽的形式存在,因此理论上处于宜居带的天体可能并非宜居,还与行星自身的因素有关,除了行星自身质量外,还有大气成分、有无磁场、自转周期等等。比如在太阳系中,金星、地球、火星都处于宜居带,但是只有地球生机盎然。

理论上来说,在一个恒星系统的最合适宜居带中只有一个行星,这是因为同一个稳定的行星轨道只存在一颗行星,这是为什么呢?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对行星的定义可知,一颗天体要想成为行星,其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也有人认为,或许另一个行星在这颗行星与恒星连线的另一端,理论上来说这种情况由可能存在,但是现实中的天体不能当做质点处理,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导致这个系统失衡,比如恒星爆发一次超级耀斑,就可能会使脆弱的系统崩溃,最终导致两个行星相撞,或者其中一颗行星被驱逐。

两颗行星,两个文明

从上文可知,如果一个恒星系统中存在两个宜居行星,这两个行星上的环境必然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仅从温度这个角度来讨论下。参考人类文明,生活在热带地球人类,其体毛疏松,肤色黝黑,而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类,体毛较密,鼻梁高耸,这些其实就体现出了生命对环境的适应性。

假设在某个恒星系统的宜居带中出现了两个宜居类地行星,其中一个行星距离恒星较近,而另一个较远,预估两个行星其他条件类似,那么在环境上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温度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距离较近的行星表面可能就是一片沙漠,液体水依靠地下河流进行全球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该行星上的生命就可能多以穴居生命为主,它们视力不佳,听觉却很灵敏,甚至可以利用“回声”进行成像,又或者它们的眼睛可以感受红外波段电磁波并以此成像,而这颗行星上的文明,可能更多的转向地下发展,建设庞大的地下城。

对于距离恒星较远的行星,这颗行星的表面或许是一片冰封的海洋,而冰层之下的世界却生机盎然,由海底火山带来的矿物质与热量供养着全球生命,虽然这颗星球上的生物身处寒冷阴暗的水下,但是没准它们的世界也多彩缤纷,理由很简单,能发光的物种更适应环境。从这种环境中诞生生命或许比较简单,但是出现文明可能就很困难了,因为在水中是很难点火的,或许有一天,一颗陨石将冰层砸开,燃烧的陨铁开启了“鱼人”的智慧。

总结

生命的演化总是沿着最适应环境的方向,因此在讨论宜居带中两个行星上的文明时,我认为应该从行星环境到生命特点再到文明特点来讨论。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谢谢。


漫步的小豆子


恒星能够向外辐射光和热,在距离恒星合适的范围内,如果水能够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这部分区域就是这颗恒星的宜居带。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宜居带并非是指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带。像在太阳系中,地球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内,除地球外火星也是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而火星上至今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上面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过生命,更不要提什么文明。

一般而言,行星恰好落在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的可能性非常小。美国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是以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为目的,2016年时有数据显示开普勒发现了1284颗太阳系外行星,只有9颗处在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

即使今天处在了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也不会一直处在宜居带内。因为恒星会演化,会消耗掉自己的质量,包括宜居带的范围以及行星到宿主恒星的距离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曾经被媒体热炒的和地球相似度达98%的开普勒-452b系外行星,其宿主恒星已处于老年期,再过5亿年开普勒-452b就不再位于宜居带内。

而且,星球上进化出生命的概率非常低,创生出文明的可能性更低。地球在30多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生命,而文明出现在地球上也仅仅是几千年而已。在最近的30多亿年内地球之所以能够一直处在太阳的宜居带内是因为太阳的质量比较合适,能够在几十亿年内向外稳定的辐射。换做其他恒星,诞生出生命以及文明的可能性又会大大降低。

很多人设想过两个星球上的文明为争夺资源交战的场景。如果是拥有两个不同宿主恒星的文明,他们间若是能跨系交战就不至于从对方那里掠夺资源了。若是同一个宿主恒星的两个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互相开战,这种可能性也几乎为零。即使同一宿主恒星的两颗星球真的都存在文明,并且发展步调一致到了能够开战的地步,他们也定会清楚生命以及文明诞生的不易。就像今天的地球人在寻找地外生命,假如有一天我们发现了地外生命,我们会去侵略他们吗?


刁博


如果一个恒星系同时拥有两颗宜居行星,它们的文明会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基于想象,因为毕竟我们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地外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生物文明不存在,因为宇宙太大了,恒星的数量也非常多,那么意味着行星更多,有可能在银河系的某个角落里有一颗行星也诞生了生命,只是按照按目前人类文明的科技水平无法发现而已。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20万光年,而人类的科技水平甚至不能彻底的探测一光年之外,因此说发现其它文明真的很难。有的人对于这种说法可能存在误解,因为经常会听说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天文图动辄几亿光年,甚至更远。还知道可观测的宇宙直径930亿光年,但如果想要探测一颗天体上是否存在其它生物是非常困难的。

拿太阳系来说,把奥尔特云当成是太阳系的边界,太阳系的直径大约是2光年左右。但目前我们只能猜测奥尔特云这种特殊的结构,那里存在大量的长周期彗星,但是如果想要探测一下遥望是不可能的,只能派去探测器,并且只能是无人探测器,因为太过于遥远了。目前人类最远的探测器是旅行者一号,但是飞行了43年,目前只飞行了220亿公里,按照现在的速度要想飞出太阳系大约还需要1.7万年。



那么对于太阳系内哪?目前我们只能确定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没有生物文明的存在,但并不能确定没有生物的存在。问题假设是同一个恒星系内两颗宜居行星有生命,那么会发生什么哪?

实际上也就经历那么几个阶段,在初期的时候大家只能仰望星空看见彼此的星球,例如我们每天夜晚仰望星空看见的星星中就有五颗是太阳系内的行星(金木水火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望远镜,知道把望远镜指向天空。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大约400多年前伽利略首先望向了天空,并且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被称为伽利略卫星,这一点也直接否定了地心论。实际上人类对于火星还一直存在着幻想,因为火星距离地球非常近,最近的时候差不多不到6000万公里。因为以简单望远镜来看,火星上就像有运河一样,因此关于火星生命的存在很多人一直很狂热。

接下来就是发射探测器去对方的母星上探测了,如果真的相互确定了有生命的存在,那么最开始就是偷偷的探测,例如地球上发现了的不明飞行物,是否可能就是其它文明的探测器哪?当然这只是假设!

接下来再发展就可能有两个方向了,一是相互之间合作交流,制定各种各样的协议,届时可能就处在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提防的阶段。第二种就是直接开战了,当然前提是相互都有开战的能力,至少目前人类做不到。而发生星际战争的结局也有两个,那就是一方被消灭之后母星被抢占。二是谁也打不赢谁,之后继续走第一条路相互合作。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届时人类就可以进行星际旅行了。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