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医院抽的血都到哪里去了?

一鹿


很多人可能有这么一个疑惑,以前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只要在手指头上扎一下,取一点点血就可以做检查了,为什么现在去医院看病要一管一管的抽,而且一抽还抽好几管,这些血最好去哪里了,怎么处理的?



首先,为什么要抽很多管的血液


因为不同的化验项目,对血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血液需要抗凝,有的不需要,所以要采用不同的抽血管。还有,不同的抽血项目,需要不同的机器来做,也需要分开抽血。一般体检或者入院的时候,可能会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凝血,肿瘤指标,甲状腺功能等等,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一管血液,所以需要抽很多管的血液,不同的采血管,可以从采血管的颜色来区分。

住院的时候为什么要天天抽血


有些患者可能会有这种疑惑,为什么住院的时候,每天都需要抽血,刚住院抽一次,出院时候在抽一次,难道不行吗?医院多抽血难道是为了多赚钱吗?


答案当然是错误的,每天医院抽血的特定人群是不同的,有些病人是因为外科病,例如骨折等情况,当然是不需要每天抽血的。但是有很多病人都是因为身体内部发生了病变,而导致的住院。

这个时候,就需要每天抽血,根据抽血结果的化验单对症下药,看看病情有没有好转,有没有加重,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病人病情的负责。糖尿病患者更需要一天3次抽血,餐前餐后,用来检测血糖的变化,用来跟踪病情,是医院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抽的血液都到哪里去了


医院化验完毕的血液,通常都会保存3-7天,这是为了防止有的人需要复查。而且这些血液的保存都是要在特定的恒温状态下存放。 之后使用完毕的血液,需要经过高压灭菌,这是为了杀死可能存在的病毒。


然后就变成了“医疗废品”,每个医院都有专门的收集点,所有的医疗废品按照分类放在一起,然后由有医疗废品处理资质的单位统一运到专门的地点进行消毒处理。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执行有关流程。首先检测的标本需要集中保存一周,以免有的患者需要复查。一周后,这些标本在出检验科前必须高温高压消毒以及化学方法灭菌,确保标本的安全性,然后就变成了医疗废品,和其它的医疗废品分类一起由专门废品处理单位拉走处理焚烧掉。


所以放心医院抽血化验后的血不会被再利用或者转入市场。



综上所述,医院抽的血一定会有专门的用途,都被送去了化验科,废弃的血最终也会被统一销毁。听小编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一定对医院怎么样抽血有了初步的了解,衷心的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哦。


爱护120


曾经在进修的时候,在检验科学习了一段时间,也参加过相关的学术会议,在检验科进修学习的时候,刚开始也有过相关的疑问,但是,在里面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相关的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患者在检验科抽了血以后,检验师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常规检查,如果时间较久,会按照相关规定储存血液,尤其是要进行血培养的相关检查,都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血液储存时间较长的话,一般都放在低温保存,比如放在冰箱里,而且血液的保存有规定的温度和湿度。

我们在拿到化验结果以后,结果单最下面就会有一个提示,本次结果仅对本次检查负责,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检验科,这说明我们在拿到检查报告后,我们的血液还是保存在检验科,有疑问还可以去检验科查的,当过了规定的时间,那么检验科就会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我们这医院会经常看到黄色的袋子,那种黄色袋子就是当装医疗废物的,在检验科也有那种黄色袋子,一般血液就装在那个那种袋子里面,如果化验者超过规定时间没有疑问,那么患者血液就会当成医疗废物拿去处理。



医院抽血、采集人体其他标本,以供诊疗所用。这些东西使用过后就被称做“医疗废物”,简称医废。

国家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管理都有严格规定。医疗机构在开展执业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医疗废物,大体上分为三类:感染性医废、损伤性医废、药物性医废等。


感染性医废:包括体液、组织标本、一次性输液管、阴道鸭嘴窥器、使用过的棉签棉球、一次性绷带、包布、纱布纱条、一次性床上用品等。

损伤性医废:包括手术刀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以及其他能划伤人体的材料。

药物性医废:包括过期药品、过期疫苗、过期消毒液等。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由国家设立或者指定设立的专门企业进行回收,统一分类、消毒、焚烧、分解等。零容忍私售使用医疗废物,这是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所以医院采血使用过后也会被分解消毒处理掉。陕西省目前唯一获得医废处置的单位是卫达公司。


星151226


评论留言区,有一个大家统一的疑惑:医院的血到底哪里去了?

“南无医谷”在这里明确:保存一段时间后,作为一种医疗垃圾,医院进行统一规范处理,避免污染环境,特别是防止影响人类健康,因为我们都知道有很多具有传染性血液标本!


南无医谷


一般的血样,科室会冷藏保存2周,原因有几个,一是留作复查,若对结果有疑问,可以随时复查。二是可以加查,一般项目可以用之前血加查,有些也不能加查。三是用于科研,临床研究经常需要病人的血样,一部分血样就让研究生收走了。

另外所有特殊传染病标本,如hiv感染患者,确诊后,其所有血样单独收存,单独高压,销毁。

剩下的普通标本,就交由转门的科室,进行高压处理。

至于有些人想着医院把血拿去卖钱的,呵呵,你这点血样如果能卖钱,还不够处理的费用,何况经过化验处理的标本压根就不能用。


检验诚星


我们在医院体检都要抽血进行化验,也就是检测身体的各项指标。但是检测后的血样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医疗废物处理,由医院统一收集并暂时贮存,然后由市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用专车运输并处置。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同时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


孙建业


医院里从病人体内抽取用于检查的血液,在初次检查完毕后,一般会先冷藏放置几天,方便日后复检。几天后会进行丢弃销毁,在医院内部是不存在倒卖、重新利用的。

在医院检验科,最具感染性的就是血液,所以在检验完后的血液,会及时丢弃到一个医疗废物袋,这种袋子是全国卫生机构统一的,黄色袋子,标有危险的标志。检验完全后的血液,连同抽血针头、储存血液的管子一起丢入医疗废物袋,并打包。暂时放到医院的医疗废物存放处。

并由当地人民政府、卫生部门监管派专人专车收集管辖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到销毁区统一销毁,并记录在案。

这些医疗废物只能通过专车集中运送,不能通过人流量多的运输途径运输。比如飞机、火车、船、班车,这些都是不允许的,避免意外泄露导致大面积感染。


上进的药师


医院每次化验采血都要采好几管,每个管子采三到五毫升,那么多血液最后一定流转到血站,用于临床输血了——这是我听到的最为理想的说法。如果有一天技术发展到这般先进,能够把实验室废弃的标本变成临床用血为病人输注,那么可怕的“血荒”也就不会发生了。



辟了谣,转入正题:实验室每天用过的标本肯定会有剩余,那么医院是如何处理这些废弃标本的呢?这里面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这些流程不是医院自己随随便便制定的,而是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没错,不按照相关规定来处理这些废物是违法行为。

那么具体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检测完的标本要集中保存一周,以备复查。

一周之后,这些标本就算真的“没用”了,但是还不能随便扔到垃圾堆,因为这些标本用我们的行话叫做“感染性医疗废物”,有可能携带任何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所以标本在出检验科之前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否则连检验科的大门都不可以出去的。 灭菌之后就相对安全了,从微生物的角度讲几乎达到了“食用标准”🤮。

但是这些标本还不能随随便便扔到垃圾堆,要由专门的人员将这些标本送到医院的指定位置,最后被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运出医院处理。一管血液标本在医院的旅程至此结束。

谢谢大家!

2


检验科祁一针儿


很多人可能有这么一个疑惑,以前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只要在手指头上扎一下,取一点点血就可以做检查了,为什么现在去医院看病要一管一管的抽,而且一抽还抽好几管,是不是医院假借检验之名,把我们的血拿去卖了?

当然不可能!第一,那点血太少,没有储存和收集价值;第二,血可能添加了化学试剂,或被离心等处理,不能再输入人体;第三,既然是病人的血,你觉得那血安全吗?

之所以现在抽的血要比以前抽得多,是因为检验仪器先进了、检查的项目更多了。以前没有先进的检验仪器的时候,很多项目是靠人工来做、人眼看、人脑计数的,不仅工作效率慢,还容易出错。科技发达了,各种各样的检验仪器诞生了,都是自动化操作。每一管都需要一个探头伸进去取样或取出部分做特定检验,如果太少就会取不足样本,这样得出的结果就不准确。



随着检查项目的增加,以前可能一管血就够了,而现在一管血不能满足要求,因为不同管装的血用途并不一样。有一部分血要用来离心、有的要用来做培养、有的要添加专门的试剂,所以才会抽多管血。


当然,抽出的血不可能恰好完全用完,剩余的一部分血通常会恒温保存3-7天,防止有人需要复查。如果过了保存期不需要复查后,会集中高温灭菌,当作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

人体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用来检验抽的那点血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希望大家不要再听信谣言,认为医生会把剩余的血拿去卖,绝对不存在的。


普外三角针


以前,针对类似问题和献血问题,做过解答。

实际上,类似问题,去了解下,求证下,都会让自己更加接近真相,也能让自己长长知识,但,很多时候,很多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哪怕网上有人亲历告诉他某些献血、用血、报销的经历,也是不会去信的,宁可在键盘前骂“被拿去卖钱了”

有这问题,无非是一个,“拿去卖钱了”,卖给血液制品公司了,坑了。

但,实际上,可行吗?

想想看,去医院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病的!也就是血液极可能是不安全的,这个血,拿来“生产”,安全吗?你敢用吗?

其次,要检测吗?查艾滋查梅毒,查抗体,一点点血,够查吗?每“一点”都查一套病毒检测,成本不高?

至少,有血型吧,不同血型的,极其可能相互反应、溶血,这个要查,还得分类收集,不累吗?

而抽一管血,大概几毫升,相对献血200ml,大概需要40-50管血,才够,这点量要怎么收集?

按医院操作来说,一管血给你查几个项目,可能就可以收费几十几百,查完或者多出来的血,想要“收集”,你还要花时间“分门别类”地放一边、后面还得倒出来、混在一起,搞半天才搞40-50管,才够200ml,傻吗?平时去大医院,抽血、化验、发报告,都忙不过来,我多干一点点,几秒钟抽多一管血就能收你几十几百块钱,来钱更快,还用得着一管一管收集起来卖?还没算后面的保存各方面的成本呢,不管怎样,都不如多抽你几管血多发几个报告来钱更快!

再一个,实际上,医院采血用的管子,注意的话,可以看到五颜六色,不同项目抽血检查,里面添加的“试剂”不同,有抗凝的,有特殊药物的,这些不同添加成分的“血液”混在一起,能用吗?





包括献血用血的,也被传言“拿去卖了”。实际上,除了特殊用血,基本是两百块左右一袋,这点钱,说实话,采集和保存成本都不够!检测,保存费用,都在那里。别不信,自己去找找资料,再自己想想。

而且,这钱,还是可以报销的。不可否认,肯定有报销不了、报销不顺畅的例子,但,在网上,同样可以查找到很多有亲身经历、顺利报销经过的例子。

实际上,血站采血,跟“卖血”的血不一样。

再说到血液制品。我国国情是,血液制品,由专门企业生产,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在指定地方设立“血浆站”,这个有别于平常的“血站”。前者是企业设立,不属于“无偿献血无偿用血”范畴,并且,有一定“补助”。

而,从专业上来说,他们采集的“血液”也有别于平常大家所说的“献血”,与医院抽血检查的“采血”也不同。采血成分不同,需求的“血”也不同。简单说,正常情况下的,抽血化验,献血的“血”是不适合用于这些企业的血液制品生产的。

所以,不存在说,化验多的血,被拿去“卖”了。

正规程序,是说正规程序,会按规定,在保存期(有些可能有复查的需要)过后,按医疗废物,并且是传染性医疗废物(想想看,很多疾病都是血液传播,而且,一旦血液污染,大病极其危险)处置。

正规的有条件的,一般是自行通过高压高温等方式处理,处理完毕后,归类于污染性医疗废物,打包由指定的处理机构(一般是当地政府设立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上门收集、运送回去进一步处理,集中焚烧、掩埋。

至于一些小地方,或者监管不到的,有没有自行处理,比如简单高压后,用生活污水渠道排弃,就不好说,所以,违规处理(违规排放)的可能性有,但,所谓的“收集起来卖钱”可能性基本为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