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一线观察」疫情对蝴蝶兰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蝴蝶兰作为盆花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产业规模和发展历程都极具代表性。接下来,《中国花卉报》记者将深入探访国内主要的蝴蝶兰从业者,从产业链运作、产业分布和形态、物流及销售等多个角度,探寻蝴蝶兰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开辟“蝴蝶兰一线观察”专栏,也欢迎业内人士各抒己见,成一家之言。

当下,一场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战役正在华夏大地展开,举世瞩目。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真正引发全国关注是在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此时距离春节仅剩两天,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年宵花销售基本进入收官阶段,兰场销售基本完成,甚至出货也接近尾声;而年宵花的销售商家也多数顺利出货,货架存货有限。因此,可以说蝴蝶兰的年宵花躲过一劫!试想,如果这个时间点向前提前十天,结合现在的疫情控制手段,市场关闭、小区严控、流通限制等等,年宵花的销售将完全被限制,蝴蝶兰产业有可能会直接崩盘。因此,疫情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蝴蝶兰年宵花的影响总体不大,短期内对蝴蝶兰产业并没有产生根本影响,与鲜切花、小盆花相比,目前蝴蝶兰从业者所承受的直接损失要小得多,但疫情引发的长期影响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蝴蝶兰一线观察」疫情对蝴蝶兰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成品花市场避开“致命一击”

此次疫情发展分成两个时间段:武汉封城前和封城后。而蝴蝶兰成品花的销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春节前、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十五)和春节后的日常花市场。

蝴蝶兰年宵花主打春节前的礼品花市场和家庭自用,礼品花销售在1月初就已启动,家庭用花也在小年(1月17日)前后迎来销售高峰。今年的春节是2020年元月25日,因此,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1月中旬,是所谓蝴蝶兰“年宵”最重要的销售时段。可以说,直到武汉封城(2020年元月23日),国内对疫情的感受还十分有限。而到了武汉封城这个时间节点,各花场已经基本完成年宵花大宗出货,因此后期疫情的发展并未直接冲击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蝴蝶兰年宵花销售。因此,今年蝴蝶兰年宵花的销售状况反映的是正常的市场行情(需求),疫情并未影响到主流销售趋势。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春节期间,南方广东、香港等地有新春逛花市的习俗,祈求来年好运,国内近年也有少许拜年送花的需求,新春花市是重要的花卉零售方式,此时蝴蝶兰、年橘、桃花、各种鲜切花等都是畅销产品。另外,今年春节在一月份,兰场受气候和催花条件影响,有些品种的蝴蝶兰没能赶上春节前上市,也要在春节期间和春节后出货,因此,可能有一成左右的成品花需要销售。但是,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疫情影响在全国迅速显现!为控制疫情传播,各地纷纷出台各种应对方案,关闭市场、限制通行、延期开工等等,市场瞬间被打破!这一时期疫情高度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今年新春花市取缔,给押宝这一时间段的经销商和零售商带来不小的损失,对蝴蝶兰销售的影响主要是广东、中国香港等有新春逛花市习俗的地区,这部分销量近乎为零。

每年的正月十五过后,蝴蝶兰会有短暂的空档期,然后开启日常花销售模式。这时候,一些年前没有顺利实现销售的花、因催花原因延后上市的花、成熟中苗遭遇低温开的花,陆续上市,虽然这期间的花价不高,但也可以处理部分存货,换取一些流动资金。

近年蝴蝶兰年宵上市量连年增加,一部分增量销往越南等东南亚市场,另一部分则供应国内市场。按照往年惯例,春节前未销售的成品花会在新春花市零售,今年部分来梗较晚的‘大辣椒’及部分不易催花的黄花品种赶不上年宵档期,也变成春节后的日常花。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管控,目前市场基本关闭,人员活动极大受限,极少外出采购花卉,蝴蝶兰几乎无销售。由于目前疫情持续的时间无法估计,所以对于日常花销售总体影响尚无法估计。而这两部分余量今年全部成了生产商和经销商手里的“呆账”。

正常情况下,蝴蝶兰花期可以超过两个月,面对不明朗的疫情状况,生产商需要在保苗还是保花之间做出抉择。如果疫情近期很快结束,市场重启,开花株供应日常花市场,即使以较低价销售,可以换取一定的流动资金,减少亏损;但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如果保下来的花无法及时上市,等到花谢再来处理苗,苗的恢复时间有限,苗也会变弱,也会来不及做成熟苗供应2021年宵花,收益则很难兑现。

如果现在剪掉花枝,保苗止损,这部分成熟苗可考虑供应今年中秋或2021年宵,相当于抵扣了买苗、换杯、养护的成本,但收益延后。

保苗?保花?生产者两难!

「蝴蝶兰一线观察」疫情对蝴蝶兰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种苗市场或将迎来“大震荡”

虽然年前的成品花市场基本平稳过渡,但受疫情影响,种苗市场就不乐观了。春季是瓶苗、种苗(大、中、小苗)出货旺季,受疫情影响,种苗销售受阻、基本物料流通不便、场地不足、工人短缺等都将影响春季种苗市场,而年宵后的“剩花”也会挤占部分种苗销量。

从大、中、小苗销售方面看,物流和场地问题比较突出。大、中、小苗一般需要看苗况后采购发货,现在出行困难,疫情发展和影响不明朗,因此成品花生产商有可能下单犹豫。生产厂商是否有足够的工人换杯、包装也是问题。

瓶苗销售方面看,自用的瓶苗一般二、三月出瓶种植,虽然购买瓶苗不一定要现场看货,但由于物流问题目前仍无法开始销售、出货。对于种苗销售的厂商(买瓶苗出瓶种植,然后卖大、中、小苗),一般是三、四月大、中、小苗销售、出货完,开始出瓶苗种植,但由于大、中、小苗销售、出货可能延后,场地紧张也会影响瓶苗的出瓶。

由于目前物流尚处于停运状态,除了瓶苗、大中小苗销售不便,出瓶苗和中小苗换杯所需的水草、营养钵、肥料、农药等物料也是运输受阻,“苗场”和“花场”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储备也将影响到种苗销售。

种苗企业还将面临严重的用工问题。春节假期后,基地工人减少,外来人员是否及时复工是个大问题。现在很多基地只能利用有限的留守工人“浇水保命”,其它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用于今年年底成品花销售的苗,小苗换中杯、中苗换大杯需要在五月底之前完成,如果用工不足影响换杯(包括代工换杯),会影响苗的生长,变成做中苗老,做大苗弱,影响成品花品质。日常生产管理、出瓶、换杯、包装发货等本就需要大量劳力,疫情压缩了工期,会进一步加剧用工荒,对规模较大的种苗公司影响尤其明显。

「蝴蝶兰一线观察」疫情对蝴蝶兰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疫情过后的思考

花卉行业是农业中一个小类别,属于“锦上添花”的行业。因疫情蔓延,鲜切花、小盆花、小盆栽的销售都受到很大影响,云南的鲜切花、各地的小盆花不断有扔货、亏损的消息传出,今年的情人节,切花市场十分惨淡。蝴蝶兰年宵成品花虽然之前受疫情冲击较小,但生产周期明确、生产技术节点严格的特征,后期影响将会显现。

近年来,台风、雪灾、冻害、土地使用性质、大棚房整治、市场拆迁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不断对花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也让我们看到花卉行业是个很脆弱的行业,是一个容易被舍弃的行业。疫情是暂时的,可怕的是从业者对行业发展的信心逐渐被消磨,那么愿意投资花卉产业、愿意将之作为毕生事业的从业者会越来越少,这才是对产业的致命打击。

疫情过后,也暴露出产业的其他问题。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整治因素等等都属于不可抗力,但行业内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例如一些资金储备不足的企业,很快会因为人工成本、地租、水电费用等陷入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再比如,现在花卉交易大多是口头协议,受各种因素影响,口头的订货协议随意就被撕毁,成品在谁手中就是谁的损失。

疫情终将被战胜,生活又将归于宁静。

怎样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如何在疫情过后快速恢复生产,这是今天处于“假期”中的每一家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蝴蝶兰一线观察」疫情对蝴蝶兰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本文由黄松撰稿,作者系福建和晟兰苑总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