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和规范字,笔顺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请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艾鹏飞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是写书法的笔顺作用,二是写规范字的笔顺作用。

一般来说,写规范字即正体字如楷、隶、篆书时,笔顺的作用不大,可以按笔画常用先后顺序写,也有个别笔顺可以按个人爱好来写,对书法基本无影响。

但是对于书法的代表性字体即最难书写的草书来说,笔顺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处理不好笔顺即写不好草书,也就是写不好最难写的书法。

为什么?是笔顺因运腕产生了笔势,笔势才使草书升华为书法,所以草书是五种字体中最先成熟的书体,当时的书法就称为书势,此其一。

是笔顺书写使草书产生出圆弧形笔画并形成为草体,又使书法的运腕笔法进一步成熟,艺化了书法,产生了草圣张芝,奠定了书法发展的基点。唐孙过庭《书谱》中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使转就是笔顺及其形成的圆孤形草书笔画,此其二。

可以这样说:不知笔顺对于书法的重要性,也就是不懂运腕笔法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即笔势的重要性,此其三。

只有体验过将笔顺运腕挥洒成笔势来写出飘逸放纵、自由变化的狂草者,才能真正认识到“世间无物非草书”(翁方纲诗)的中华书法真意。








王乃栋说书画


书法和规范字,笔顺应该不矛盾。但近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规范的笔画顺序,有待商榷。如“必”字,所有语文老师都是教“心”写完再写“丿”,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学的。现在我是高中教师,我在黑板上给学生示范“必”字第一笔为“丿”时,学生都惊掉下巴,一致说我写错了。我说你们怎么不觉得是你们自己错了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学老师都是这么教的。我展示了好几个古代文化人写的“必”字,就有“丿”是第一笔的,也有上点为首笔,“丿”为第二笔的,就是从没有把“心”的左点做为第一笔的,难道古人都错了?写字的对错应该古人更有说话的权利吧。我又举“有”字为例,让学生写写这种笔顺的“必”、“有”两字,学生边写边说“很顺手”、“一气呵成”、“哈哈哈”。

紧接着我又举了“左右”两字,同样是“𠂇”部,“左”首笔为“一”,而“右字首笔却是“丿”,学生不理解,我把“左右”的篆字展示给大家,从顺手的角度来看就一目了然了,书法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古人已经总结了最合理的笔顺,我们不要把这种笔顺割裂开来。汉字写得好不好,就是看会不会“顺”,写的人顺,看的人也顺,写完的字也是顺手的,就是好字!古代这样写,我们也这样写,这就是传承。








丨散也丨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笔顺?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笔画的书写顺序。我们知道,汉字不同于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方块图象文字。我们都知道英语等拉丁字母文字是表音体系的,这就决定了汉字的笔顺是汉字特有的,其他文字都不具备的特征。

正确的笔顺,不是由一人一时之规就可以硬性规定的,这是自然演化、约定俗成的结果。自从文字诞生之日起,笔顺的问题就存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笔顺慢慢的有一套自己的运行体系,这套体系没有什么天然深刻道理,却是公认的事实,大家都接受。

当然,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汉字书体的不断变化,笔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这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篆书书写有篆书书写的笔顺,隶书有隶书的笔顺,行书草书都各自有自己的笔顺体系。

但是我们都知道,篆隶书法随意性较大,异体字繁多,发展也不完善,因此有很多不规范和难以统一的地方。一直到魏晋时期楷书书法的发展和成熟,笔顺才渐渐的被规范下来,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因此,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是一个法度的确立时期,这个时期书法的法度确立之一的表现就是笔顺的确立。因此笔顺对于书法书写规范有着非凡意义。

楷书的成熟发展,在笔顺上的规范,一直影响到了后来行草书的规范成熟。虽然楷行草三者形成的时间差不多,但是三者的成熟和发展一直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在这其中,楷书无疑是一个基础性的存在,渐渐确立了它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因此笔顺的重要性也随之确定了。

而笔顺的规范,也让楷书的形态相对固定,形态变化也变得少了起来,这样对于书法之“法”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笔顺的审美功效——形美

中国汉字五千年的发展史之朝着一个方向,简洁、快速的方向发展。因此由复杂的篆隶发展到简洁快速的楷书,这是中国汉字的一大飞跃。然而在汉字发展到极致的同时,想要更加快速简洁,只能在形态变化上做足功夫。

因此,在楷书发展的同时,就已经有行书草书在不断发展了,这在形态上,是对汉字书写的一次发展变革。行书和草书因为快捷简便的书写,成为书法重要的形态之一。尤其是兼具实用性和审美功能的行书,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草书则是通过大量抽象的书写符号,来达到它快捷书写上的目的。但是不管是行书还是草书,它们形态上的变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书写顺序的变化,书写顺序的变革让书写形态更具多样化。

然而这些笔顺所产生的另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笔顺产生的那种书写形态上的美感,那种笔顺上挥毫泼墨的快感,那种简约的美感,那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急速书写,犹如瀑布三千,流水飞奔,一泻千里的气势宏大,这些都是笔顺带给我们的书写审美体验。

以上就是笔顺所起作用的浅见。总之用一千两千字难以说透,直接上图以“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为例吧!











校傲临风(书画)


以写楷书为例谈谈笔顺的作用:书法的线条有运动方向和顺序,具有时间绵延的特征。

写字的一般笔顺为

一,先横后竖如"十″字。

二,先撇后捺如"人″字。

三,从上到下如"笔"字。

四,从左到右如"羽″字。

五,由外到内,最后封口如"团″字。

六,先中间后两边如"水″字。

按笔顺书写的好处是书写方便,提高书写速度,气脉贯通。

顺和逆是相对的,如果时英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逆行反着走,就破坏了从起到止的时间列序。

书法也如此,从开始到结束笔顺有一个流动过程,如果写字从最末一笔倒着写到第一笔,也破坏了时间列序,书写不顺畅,也影响书写的速度。就像竖着写字一行字不能从最后一个字逆着写到第一个字一样。

根据汉字笔顺规定,书法在书写中有前后列序,也就有了时间绵延特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配图为顾仲安先生硬笔楷书作品。)


神韵轩书法


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字音、字形、字义和许多历史性的创造,比如秦汉前后古汉字转变为现代汉字的隶变(小篆转变为隶书)、比如现在我们都在用的简化字,都是汉字的发展创新。

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汉字当然也是有规律和规矩可循的,比如汉字的笔顺。

关于学习笔顺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不主张对学龄前的孩子过分强调笔顺,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把习字看作画,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体会汉字作为类似图画的一种表达手段,表达了什么样的含义,先写(画)什么后写(画)什么反而不是非要硬性规定的。

但是笔顺当然是要学习的。

学龄前无须强调笔顺,但是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笔顺的规律。但是在入学后,不但学校要求掌握正确的笔顺,我们家长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以正确的笔顺书写。这个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仅仅停留在随意发散上。入学后,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求孩子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系统掌握这门学科的规律。

笔顺对于训练大脑、掌握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笔顺是汉字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系统。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经过历代无数书法家和文字学者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比如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主”),从左到右(如“林”),从外到内(如:“回”),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先写哪一笔,哪一笔就是结构的参照,笔顺对于掌握结构,也就是把字在格子里如何定位是有绝对作用的。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全局观、掌握事物规律非常有益。另外,笔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的速度,更和我们大脑的认知规律相联系。

不管什么事情,在最初教授的时候都要按照最标准的教学法来。笔顺教学能够统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写字的标准。放大了去说,是能够体会文字美。放小了去说,就是学习正确写字。

学习笔顺就和小朋友学习吃饭一样。先开始一定要有规矩,比如要把大拇指放在上面,食指顶在下面,用手腕的力量获取食物。然而,当我们真的会吃饭了,又有几个人会去纠结手指摆放的顺序呢?小学生还不太会写字,所以,学好笔顺能方便他们认字,写的更工整美观。正确的笔顺一气呵成,容易把字写对写好,不容易忘笔画。但等他们写字流畅之后,也没多少人纠结若干笔顺的细节。不过即便如此,无论多肆意不羁、乐于打破规矩的书法家,他们的笔顺都遵循笔顺的规律,只是在微小的细节上才会有下笔的不同。如果对文字的研究再专业点,《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一类的古汉语字典,都没有现行的音序查询法,是依照笔顺的顺序进行查询的。没有坚实的对笔顺的认识基础,对文字的深入研究就会障碍重重。


乾坤书书


汉字书写规范的重要已显而易见,近年来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把当今最完善的字谱,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宣传和推广。从小学语文开始,从娃娃们抓起。

从书法角度来讲,书写者对汉字文化的研究并不是充足的,汉字演变,经过历朝历代书写到如今“筒汉”,都是摸索推敲而形成的,顺势、方便、快捷。

传统帖学里的诸多汉字和如今规范汉字是有冲突的。我们要尊重传统,了解当初的含义,也要传承传统的宝典,也应执行当今的规范化书写。

书法是一门艺术,它应生存在规范化的土壤里,才能弘扬光大,永盛不衰!


传承书道袁建华


笔顺,顾名思义,就是笔画书写的一种顺序。

从古至今,笔顺都是固定不变的,只会在一些特殊的书体中做出一些细微的变动。这种固定的笔顺,直接推动了书法字体由繁到简的发展,也沉积了千年来的历史文化。

汉字是固定表达含义的文字,那么作为构成他的一种基础,笔顺的固定,不仅能够防止汉字出现歧义,还可以让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去承载更多的文化。

另外,笔顺是最基本的法度

汉字从出现到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其中经历了无数的传承和革新。

传承的是书法千年来不变的法度,革新的是书法所承载的内涵。

而笔顺,就是书法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法度。

书法的法度是十分的森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字,都要严格遵守先人所留下来的法度。


懿轩努力变强


中国汉字分多种书体,比较常用的有楷书、行书,楷书笔顺般规律是先左后在或先上后下、先横后竖,而行书的出现有些字打破了这种规律,比如有、右等字行书笔顺是可以先写撇画后连横画的,这些都是前辈们在书写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书写更方便更流暢。




道法自然244736267


书法写毛筆字的笔顺,我认为有两种,第一种是欧楷,一定要按筆顺中锋行笔,其效果严紧,结构紧凑,收紧中宫,章法完美。第二种,以王羲之的行書千年兰亭为列,有很多字不按筆顺行筆,因为行書是筆断意連,顺筆中锋行笔,所以有的字未按筆顺书写,其效果更漂亮美观,本人有体会。顺锋行筆,。


你好105


其实,笔顺也是个习惯。对,对一生。错,错一世。习惯是很难纠正的,不管是好的或者坏的。总之,写字要符合汉字规范,这有利于写好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