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材爛熟於心有必要嗎?

現在的學生其實是不怎麼重視教材的,原因之一是學生課前很少自覺預習,課堂上老師講的時間多,讓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時間少。高考題基本沒有教材上也是學生不重視教材的一個因素吧。

今天做題遇到一句文言文翻譯,其中的“不恤軍事”是個翻譯難點。與“恤”有關的詞語,現代文中有“撫卹金”“體恤”,但按這個意思翻譯顯然是不合語境的。這時能不能想起教材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中的一個詞“殞身不恤”,此詞中“恤”的意思就是文言文“不恤軍事”中“恤”的意思——顧慮,憂慮。

吃透教材,爛熟於心是多麼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