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据国家邮政局官网消息,《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等纪特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如下: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中国邮政定于2020年3月20日发行《吴冠中作品选》特种邮票一套六枚。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也是中国当代硕果仅存的艺术大师和文学巨匠。他在油画、水墨、彩墨、速写及艺术理论和文学创作等方面均造诣卓著。他的水墨画是他心中江南城镇的写照,若将他的作品加以提炼,我们可以感觉到常有某些共通之处——民俗气味。这就是那些斑斓彩点激发起来的中国农村生活中的情调。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作品选》特种邮票内容表现分别是:


1.高粱与棉花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高粱与棉花》是吴冠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是其李村系列的代表作品。画面以纵向排列的成熟高粱入眼,近处辅以绽开的棉桃,不远处矗立着辛勤的采棉人,远方是淡淡的山峦。构图巧妙,结构新颖。黑、白、黄、红、褐等多种色彩相互映衬,显得真切。沉甸甸的高粱穗和繁星般的棉花,将丰收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2008年6月,吴冠中先生将此画无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永久收藏。


2.瓜藤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1972年油画·木板,61X46cm上海美术馆藏

劳改岁月,不许出村,背朝青天,面向黄土。瓜藤茂盛,阔叶飘摇,藤线如舞,黄花怒放,并蒂连理。进入瓜园,那是绘画的海洋,只取一瓢饮。

1970年5月至1973年8月,吴冠中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整体下放到驻扎在河北获鹿县的27军1594部队农场。200多名师生分为两个学生连,分别住在李村和小壁村的百姓家中,一住就是三年。

《高粱与棉花》是吴冠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是其李村系列的代表作品。《瓜藤》同样创作于李村,创作地河北鹿泉李村邮政支局,邮编050225。

两幅画均收藏于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老馆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325号,2012年10月1日入驻世博中国馆变身中华艺术宫。在面积十倍于现馆的中华艺术宫,将设名家馆长期陈列吴冠中、程十发、贺友直等名家的作品。中华艺术宫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原地邮局上海世博邮政支局,邮编200126。


3.水巷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1985年春,吴冠中先生在周庄仔细揣摩後,看清了水乡古镇面貌的神韵,精心绘出四十八幅图画,深情地称誉“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1992年,吴冠中先生再次重访周庄,提笔泼墨,从此使周庄在华夏大地上声名与日俱增,成为众人心往神驰之地。

水巷现藏于中国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邮政2014年发行《香港馆藏选粹-》将其选为邮票的一枚。

画面表现地江苏昆山市周庄邮政支局,邮编215325。现藏于中国香港艺术馆。


4.巴山春雪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吴冠中 巴山春雪,高69厘米,横137厘米 1983年,框,纸本水墨设色

吴冠中上世纪80年代赴川北大巴山脉采风的创作收获,亦是其水墨画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蜿蜒起伏的雪域巴山,占据了大半幅画面,积雪覆盖下的树丛、村落,零零散散地点缀其间。春寒料峭,山风习习。雪后初晴的大巴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宁静而迷人……吴冠中在该图中并未落笔题款,而是仅在画面右下侧钤有一枚“吴冠中”阴文方印,另在左上侧又加盖一枚“八十年代”阳文长方印鉴。

主要创作地选点在四川省万源的庙坡乡。画面表现地四川万源庙坡邮政代办所,邮编636365。

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原地邮局北京东四邮政支局,邮编100010。


5.鹤舞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一群鹤在走,跃,舞,翔……题名《鹤舞》,作者之意在舞不在鹤,借鹤挥舞。这舞,亦无舞台起舞之规范,只是墨之舞,块面点线之共舞,鹤成了道具,或幌子。有心的观众当会联系到我画过的老虎高原,我在老虎与高原间尝试过往返追捕。现藏于新加坡美术馆。

创作地可选吴冠中晚年住所北京方庄芳城园,原地邮局北京方庄邮政支局。目前收藏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6.双燕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两件《双燕》的创作一方面源自画家对于所绘客体的独特感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画家对于多种景色采取“杂糅共生”的工作方法。吴冠中曾写道:“《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画外话:忠魂何处,故居似黑漆棺材,生生燕语明如剪),再至1996年,作《忆江南》,只剩了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都属《双燕》的嫡系。”

率先出场的纸本彩墨《双燕》以4000万元起拍,4700万元落槌,加佣金5405万元成交。继而油画《双燕》以7500万元起拍,9800万元落槌,加佣金1.127亿元成交,位居吴冠中个人油画拍卖价格第二名,为中国国内2018年第一件过亿油画作品。当晚,吴冠中一生最具代表性的两件《双燕》共拍出1.6675亿元。

《吴冠中作品选》《中印建交七十周年》邮票计划发行数量公布

也就是按名称来说,会有两枚和香港的邮票重复。

1980年,吴冠中和钟蜀珩带着一批本科生到江南去写生。在宁波火车站候车的时候,吴冠发现河对面有一排白墙黑瓦的老房子,于是掏出速写本画起来。此时火车已经开始检票,两个人一路小跑上了火车。虽然很匆忙,但这个景象在吴冠中心中久久不能抹去。而这幅作品在他心中酝酿了八年。在1988年时,吴冠中终于将其绘成一张四尺整纸的水墨画。他给这幅画取名“双燕”,就是因为画面上方有一对燕子在飞翔。分别于1988年以彩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于北京保利2018秋拍拍出1.66亿元。《双燕》是吴冠中绘画的代表性题材,同题材作品共有4件。

《双燕》的原型极有可能就是宁波的花屿袁宅,如今已改建成宁波茶文化博物院。袁宅西墙是临湖的,只是后来月湖改造,在湖边新造了一处长廊,所以也就看不到画中的场景了。从共青路望过去,没有廊榭的遮挡,对岸的袁宅高墙显而易见,离火车站也不算远。宁波茶文化博物院地址宁波市海曙区花果园巷1号月园,原地邮局天一阁月湖邮政所,邮编315010。

因此齐白石作品选邮票以其独特的票幅,高达16+1的枚数,在作品选邮票上首次出现即为巅峰。历年来作品选邮票受限于票幅,大部分均为30*50毫米,票幅过小,长宽比不够,削足适履,不能反映作品,而枚数6枚无法表现更丰富的内容,更不再有小型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