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句诗词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因为某些原因,有的人会说是李白。其实,它的作者并不是李白,与李白也没有联系,它的作者是与卓文君私奔的汉朝"渣男"

司马相如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卓文君"离婚"后就在家中,因久仰相如文采,卓文君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司马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因司马相如亦早闻卓文君芳名。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上林赋》

卓文君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也产生了敬慕之情。宴毕,司马相如通过卓文君的侍婢向她转达心意。于是卓文君深夜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到了成都。父亲卓王孙大怒,声称女儿违反礼教,自己却不忍心伤害她,但连一个铜板都不会给女儿。司马相如的家境穷困不堪,除了四面墙壁之外,简直一无所有。即便如此,两人依旧在一起,最后还是回到成都,购买田地住宅,过着富足的生活。

二:司马相如被赏识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子虚赋》

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相如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时在汉景帝年间,其主题是以这一时期以虚静为君的道家思想为指向的,但是并没有得到景帝的赏识,因景帝不好辞赋。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继位,刘彻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三:司马相如的成功原因

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两篇文章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更有文采。此赋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此赋一出,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司马相如(网络图片)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司马相如看清了此时的流行文化,由此可见,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对成功是多么重要。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卓文君

在创新方面,司马相如也做的不错。司马相如的文体多为汉赋,而汉赋的出现与当时的环境有关。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作为哲学思想与文学体制,它直接受到黄老思想、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由于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司马相如看清了统治者的喜好,投其所好,加上自身相当充分的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辞赋中表现出的美学思想相结合,仍可见他对赋的不少见解。司马相如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有所成就。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也是司马相如获得成功的一大因素。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司马相如勤奋好学,不仅对文学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个人还很努力。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司马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卓文君,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家中无书,就自己写书,时时写书,时时获益。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琴挑文君

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为他创造了无限"财富",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四:才女卓文君的遭遇

再来说卓文君,作为才女,卓文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而她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也流传至今。卓文君精通音律,善弹琴,文章写得非常好。仕途得意的司马相如,此时心思也活泛起来了,他想纳妾。曾经与他共过患难的妻子卓文君被司马相如丢在一旁,备受冷淡。她就写了一首《怨郎诗》,诗中从"一"写到"万",句意通俗,形式特别。据说,司马相如读完这首诗后,惭愧得连小妾都不敢收了。司马相如在读到这首诗后,惊叹妻子的才华横溢。想到昔日的夫妻情深,为自己的想法羞愧万分,他把卓文君接到长安,从此不再提纳妾之事。

妻子在他落魄时与他私奔,仕途得意的他想娶妾,却被妻子以诗驳回

卓文君《怨郎诗》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司马迁以赞赏的态度将其写进《史记》中;宋明理学却给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了最苛刻的规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就是大逆不道;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那么,你认为呢?

参考书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全球通史》

《上林赋》

《子虚赋》

《司马相如独立自由之审美精神》

《二程遗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