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好友江安南律师。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是一次大考。网上流传这样的评论:“教师育人,医生救人,律师维权,记者记录反映真相。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免疫系统。只有善待这些人,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我作为千万名律师中的一员,能够分享获得这样的评价,与有荣焉。

当然,最辛苦的、付出最大牺牲的,还是广大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在指南尚不明确、病理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与新型病毒做斗争,这相当于逆天改命,力挽狂澜,非英雄所不能为。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奋斗和成绩,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体会最深的关键词,就是“场景思维”。

在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在救护车、门诊楼、隔离区、ICU一个个医疗场景下,人员、物资、信息围绕这些医疗场景进行配置,实现救治效果的最大化。

事实上,法律服务工作与医疗工作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可以借鉴“场景思维”,思考我们能够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他们能否通过我们服务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以及我们能否回应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痛点?

我想,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

01融入场景之中

律师帮助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有时候可能会听到怀着善意的批评,“你写的这个协议很好,但我们用不上”,“你不了解我们这个行业”。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方面,“360行,行行有门道”,律师作为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可能打通各行成为全才。

另一方面,祖传模板修修补补,应付各行的法律需求,岂不是“坐而论道”?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我的建议是:选择一两个专业方向,融入交易场景之中,把“三流”或“四流”摸清楚。

所为“三流”,通常是指资金流、货物流、发票流。如果再加上一个合同流,就可以概括为“四流”。

这是从会计学上借鉴来的概念,已经成为分析很多商业模式的方法论。

比如,有一家从事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的公司。它的资金流是通过监管银行,以“见证宝”免密支付的方式进行操作;货物流主要采取交付的方式,货物由第三方存储,单证交付即视为货权交割;发票流与货物流、资金流的方向相反。

付款、交付、提货、结算、开票,一次商业贸易形成闭环,确保合规、可复制,需要交易规则和相应的单证,也就是合同流的支持。这个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场景,确实比较综合复杂。

其实不仅是分析商业模式,对于这次疫情,也可以从“三流”的角度,即“病患流”、“医生流”、“资源保障流”进行分析。

02识别核心场景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我们要感谢贾会计。他用自己盖楼、宴宾客、塌楼的经历教育了我们,让我们不再对“生态化反”、“梦想窒息”、好看的PPT和雄壮的演讲等等词语不明觉厉了。

亏本卖手机是引流、亏本卖电视是引流、亏本搞视频网站是引流、烧钱无底洞造车也是引流。

其实,这他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引流。至于引流之后能否形成商业闭环,事实已经给出了结论,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踩一脚。

美军一直追求战场“零死亡率”的理念。几场局部战争打下来,死亡率确实不断降低。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是把处于战场一线的伤员作为核心场景。围绕这个核心场景,来配置信息、资源,并持续优化流程。

概括来说,就是尽快找到伤员,全力保护伤员,首先维持生命体征,然后马上送后救治。

有这样一个案件,是煤炭贸易纠纷。付款没有争议、订约也没有争议,争议出在煤炭是否交付上。甲方说双方已经签字盖章确认交付,乙方说这些文书只是为了配合甲方做循环贸易、虚增销售额,实际上煤炭并没有交付给乙方,而是卖给了发电厂。

随着双方几番唇枪舌剑,一个核心的场景愈发突显,那就是甲方进货的这1万多吨煤炭,来自不同的产地,品质(热力值)各不相同。为了符合向发电厂供煤的热力值要求,第三方在港口仓库进行了混煤、配煤的操作。而这个混煤、配煤的指令,则是由乙方向第三方发出的。查明这个混煤、配煤的核心场景,实际上双方的争议也就基本解决了。

站在法律服务的角度,事后打官司、翻底单、调证据、找证人的补救方式,花费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很高,而且存在风险。

如果能够预先识别核心场景(从长期贸易、专业贸易商的角度看,这并不难),围绕它预先做好合同条款设置、证据固定,能减少很多争议纠纷。

03设计场景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如前所述,“360行,行行有门道。

”企业家和律师喝茶聊天,企业家常说:律师懂法律,我们缺乏专业法律知识,要向律师学习。

律师常常说:各行有各行的专业,您在自己这一行也是专家啊,律师也要向您的专业精神学习。可能双方心里都在说反话,呵呵。

那么,这种跨行业交流,除了相互学习以外,有没有可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呢?

有一起药品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协议约定甲方出资,乙方出技术、成果并办理批文。

最终乙方中止开发,没有拿到国家批文。由此,甲方起诉乙方要求退还出资款,并赔偿损失,约500万元。

站在甲方的角度,极易证明自身是否履行了出资义务,只要把转账记录打印出来就可以了。但对于乙方来说,他是否应当承担开发中止的责任?开发中止是合理的技术风险、政策风险,还是乙方自身的失误所导致的,存在疑议?

我向乙方提出上述问题。乙方回答:我有和甲方电话沟通啊,我有把开发资料文件交给甲方啊;药品批文管理越来越严格的情况,甲方也知道啊;我和别的投资人多少年来也都是这样合作的啊,合作得很好啊;甲方就是人品有问题啊。

其实,乙方就是陷入了路径依赖。在此,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从乙方的陈述中得知,其实乙方也投入了成本,但并非经济成本,而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等,但乙方难以找到可以通过客观证据来还原的场景。

本案如果不是事后补救,而是在签约履约过程中由律师提供法律服务,那么开发过程中,律师就会帮助乙方设计可以用客观证据来固定和还原的场景。比如说开发进度签证单、开发工时表、阶段性成果交付单、政策风险告知书、通知送达方式确认书等等。

这个案子也启发了我。

那些高度依赖传统、潜规则、合伙伙伴人品的行业,比如医药医疗器械行业,法律服务的空间和需求非常大,完全可以做成相对标准化的法律服务产品。

04简化场景

我为一家昂扬向上的电子商务公司做法律顾问,老板是一位很有创意和梦想的人,他设计了很多交易模式和场景,比如拼团、集采、锁价、借货、转单、供应链金融、分销代理、定制。

落实这些idea,需要运维、软件工程师、税务师、律师、监管银行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比如我,就写了十几个协议、规则、条款、委托书、声明、必读之类的,而且隔几个月就要全面升级修订一次。

但是从法律服务的角度看,我渐渐发现,文书协议类型和版本越多,越容易出现冲突、产生混乱,学习成本、沟通成本、执行成本就会越高。

换句话说,叠床架屋式的法律服务,天花板很低。

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简化场景。

做减法,就像减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做精确的减法,就像只减肚子上的肉肉,不减曲线,不减脸上的胶原蛋白,更加痛苦。

我花了一个春节的时间,过程我就不说了。最终我用一个协议、一个规则,加四个附件(表单),来对应老板目前所有的idea。

其实这个思路来自于我听的一堂课。

那是国家法官学院的吴光荣教授,他说:最高院出台每一条司法解释之前,在上会讨论的时候,都会附上有关的案例研究、法理研究,经过反复的推敲,最终凝结成一两句话,然后发布并适用于全国。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05感知场景转化

疫情袭来,很多企业都面临重大考验。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年前刚刚装修开张了一家烧烤店,满怀憧憬,投入家财,结果经营完全被冻结。

这些天,微信朋友圈最多的一类文章,就是《面对疫情,对××行业的四个建议》、《企业遭遇困境,疫情之下如何解决××问题》……这反映了各行各业普遍的焦虑感。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在普遍的焦虑中,感受到了希望和斗志。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聚餐、聚会、群体性聚集活动暂停了,餐厅、大堂、包厢里面没有了客人,餐饮业常规的消费场景,暂时黯淡、萎缩,但是餐饮的需求并没有消失,新的场景在增长,那就是饭厅餐桌、客厅茶几,一家几口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带来的慰藉,等待春暖花开,等待拐点到来。

不可否认,疫情是一只巨大的黑天鹅。法律服务本来是一个需要与人交流的行业,但是现在很多律师在家自我隔离,很多律所所在的高大上的办公楼,也限制人员进出。

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蒋勇撰文指出:疫情“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客户需求和消费习惯,对律师业务产生切实影响”,“这次的新冠疫情则会加速助推工作的线上化迁移”,并建议:“专精化发展”、“标准化发展”、“养成在线工作习惯”。

蒋勇先生已经总结得很到位了,我与各位分享共勉。

疫情下的就业:学会这一思维,受用无穷

在本文的最后,我前面提到了,我要做一个医药行业的法律服务产品,现在已经初步成型,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