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隔離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著

在家隔離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著

當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殺人,你不小心,殺了你自己。

01

這個春節,所有人都在微信朋友圈裡旅遊了二十多天,而我也在朋友圈看了二十多天。

剛開始的幾天,雖然大家有對病情的焦慮,但依然能感覺到大家在家休息辦公的快樂。

是啊,不用早起趕公交,不用打卡擠電梯,輕鬆愜意的在家工作完,還能吃到健康美味的家常菜,這不就是自己一直嚮往的自由職業嗎?

但這種情況沒持續幾天,大家就頂不住了,紛紛開始在朋友圈吐槽什麼時候次啊能開始工作,自己在家都快待成一個廢物了。

大家本來以為自由職業的夢想已經實現,生活應該會變好很多。之前盤算著每天都能省4小時通勤時間,用這個時間來學習健身,好像一切都很美好。

但現實是,通勤時間省下了,其餘時間都荒廢了,在家完全沒效率,

每天躺屍,眼睛一睜,上午過去了。眼睛一閉,夜裡過去了,加上吃飯、聊微信、刷微博,一天正好什麼也沒幹就過去了。

按一個同事的話說就是,胸懷天下,就是管不好自己。

事實就是這樣,我們大多數人的自律能力並沒有想的那麼強,自由一般就意味著頹廢。

其實各位想要做自由職業或者創業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己這個漫長的假期都是怎麼過的。

你是在家自學成才,成為了米其林大廚,還是把自己吃成了一個米其林。這就是你是否適合自由職業的關鍵所在。

在家隔離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著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讓他一直閒著。

說起來也挺悲哀的,以為能用自由的時間,成全自己,最終卻把自己變成了廢柴。

忙到崩潰的時候,總想著什麼時候有點自己的時間,可一旦時間都任由自己支配,反而過得很累。

02

以前看馬雲接受採訪時,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到底配不配得上自由,放個假就知道了。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每次寒暑假的狀態就能看出來學習的好壞。。

學習差的同學一離開學校,學業這回事就擱置一邊了。不管不顧地玩,最後因為玩心難收,特別抗拒開學。

學習一般的同學有計劃好好利用假期,列了書單,買了習題。但自控力太差,想著玩一會沒關係,後就荒廢掉了整個假期,書沒翻開過,會有點計劃泡湯的焦慮。

只有真的能做好自我約束的人,實現了“彎道超車”,猛補相對薄弱的科目,為新學期打好基礎。

當然還有全年無休的學霸,一直在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聽著他最累,其實人家拿高分的時候最輕鬆。

在家隔離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著

上班以後也一樣。剛畢業的那家公司有個很愛玩的同事,每次假期過後,他都會頂著黑眼圈,拖著疲憊的身體,帶著焦慮的心情,不情願地回到了工位上,然後抱怨放假比上班還累

這話讓他隔壁的領導聽到了,簡短而精煉的說了一句:

你不是放鬆,你就是放縱。

上班的時候畢竟有節制,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休息。可能偶爾能看本閒書都覺得幸福和滿足。

可一旦盼來了真正空閒的假期,身體反倒負擔重,生活作息日夜顛倒,胡吃海喝,去酒吧跟朋友們喝到爛醉,追劇玩遊戲,成宿不睡覺,總覺得不玩夠就虧了。

典型地把假期當成了句號過,但所有優秀的人,只會當成一個逗號,換換腦筋,或是讓自己慢下來。但自我管理24小時都不掉線,常態化努力。

所以為什麼我們明明看起來都在同一起跑線,最後卻拉開了差距。

自由是一個梯子,有人能用它向上爬,有人卻只會順著它往下溜。

03

蔡康永曾說過:當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殺人,你不小心,殺了你自己。

在家隔離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著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現在的世界無比殘酷,想要生存下去,你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後把自己賣出一個好價錢。

被窩裡的溫度,遠不如未來的收穫溫暖;書本里的故事,總有你學到的人生,貪圖安逸,只會讓生命生鏽。

常有人感嘆中年危機來得猝不及防,但其實在它到來之前,你有無數次讓它繞開你的機會,但也許正是因為你選擇了安逸,才給了它可乘之機。

沈從文先生也曾說:我一生最怕是閒,一閒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在家隔離十四天,我看到朋友圈的真相:廢掉一個人,就讓他閒著

他的學生汪曾祺曾在文章裡這樣描述沈從文:

冬天屋裡生不起火,用被子圍起來,還是不停地寫。

到了晚年,他也不願閒下來,參考大量資料整理完成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別人享樂時候,他在寫,有人質疑抨擊他的時候,他還在寫。

讓忙碌成為生活的常態,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

這次的疫情誠然是一場災難,但也同樣是一場拉開距離的考驗,願疫情過後,你能是那個跑在前面的領頭人,而非被人拋在身後的掉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