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愚蠢吗?

菩萨我想对你说


能牢牢掌控权柄20多年,连年对外战争并且被全世界痛殴之后还能稳坐总统之位,这本身就是非常人所能企及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萨达姆本人并不蠢,相反,他的能力很强,当然,主要强于意志、决断和一颗冷酷的心。

那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其实很简单,萨达姆太能“作”了。

阿拉伯世界的那些“长期统治者”,包括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的领导人,无论是穆巴拉克还是萨利赫等等,他们的资历和萨达姆都是差不多的,但他们都安稳地干到了“阿拉伯之春”时期,虽然晚年光景凄凉,卡扎菲和萨利赫还挂了,但他们总体命运要比萨达姆好一些。

他们都没有萨达姆那么“作”,卡扎菲虽然也是个刺儿头,但晚年也学起了低调,并和西方国家一直套近乎,不过最后还是被西方国家联合反对派一起做掉了。

最近一些年,关于萨达姆的各种文章、论述数不胜数,而关于萨达姆的那些故事,基本上最不了解国际局势的人也能说上一二。

如果从现在人的视角,萨达姆时期最重要的两场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在现在的国际环境下,在正常的国家政府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生的。

但它们还是发生了,一场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作为本人来说,还是不大愿意相信萨达姆愿意打这场战争,毕竟伊朗的综合体量是伊拉克的好几倍,论国家潜力,伊拉克不是伊朗的对手。

其实本来两国间关系还可以,那时候伊朗还是巴列维国王时期,这个国王带领下的世俗政府,相对比较温和。

等霍梅尼上台后,伊朗的风向迅速转变,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成了宗教狂热的海洋。

伊朗作为什叶派第一大国,自然要去“拯救”被少数逊尼派统治下的伊拉克“什叶派”。

霍梅尼几乎是磨刀霍霍,而萨达姆刚夺取政权,作为一个政治强人,他自然不愿妥协。

从某种角度来说,萨达姆和霍梅尼都是“狂人”,两个人撞到一起,就像干柴烈火,轰的一声,把两个国家带入了地狱。

伊朗人的疯狂:在大阿亚图拉的谕令下,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冲入伊拉克军队铺设的雷场,以“殉道”的方式为革命卫队开辟血路。

伊拉克的疯狂:毒气战、化学战,这是萨达姆的拿手好戏,给无数伊朗人带来了终身的痛苦。

通过战争,虽然伊拉克的经济垮了,但是萨达姆的统治基础却大大强化,他通过漫长的战争,逐步清除了军中的反对派,军队从上到下对萨达姆都是俯首帖耳,而其他的情报、警察等安全部门,更是被萨达姆的亲属直接掌控,萨达姆完全控制了伊拉克。

面对战后残破的经济都急需偿还的债务,萨达姆陷入了沉思……

都“作”了8年的战争,再“作”一次又如何?……

但此时,距离冷战结束没有多少时间了……

国际形势早已发生了剧变,但显然,萨达姆并没有这么宏观的视野。

正常情况下,既然经历了8年战争,那接下来就该安分守己,好好发展经济,与民休息,这么一路走下去,萨达姆干到2011年也是不成问题的。

但萨达姆显然想干一票大的。

他盯上了楼下那富得流油的邻居科威特。

其实,时至今日,去看看当年海湾战争爆发的理由,其实都是不算原则问题的问题,都是外交谈判都能解决的问题。

之所以解决不了,可以用狼和小羊的故事去解释。

萨达姆打了伊朗8年,不仅没什么事,反而和美国加强了关系,西方国家也“喜欢”他,至于苏联,关系也还不错。

那么,我再揍个科威特,也不妨事。

这一次,萨达姆搞的是“灭国战”。

这性质就严重了,科威特能建国,首先是英国扶持的,而美国则保证科威特的主权,科威特虽小,但极其富有,在西方国家就有数以千亿美元的投资,可以说,科威特是对西方国家有着重要利益的国家。

关于这点,萨达姆自然没有看透,从美国大使那拿到了模棱两可的回答后,就下定注意打“灭国战”。

这一下,萨达姆可真失算了。

虽然伊拉克军队大半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但半年多后,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用了100个小时就让几十万伊拉克军队遭受了灭顶之灾。

而海湾战争,其实已经注定了十几年后,萨达姆的命运。

当然,相对那些二战后的伊拉克领导人的命运,萨达姆已经算是不错了。

伊拉克的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高危行业,首先是1958年伊拉克的哈希姆王室被灭族,推翻王室统治的卡塞姆也在五年后的另一场政变中被枪毙,而枪毙他的阿里夫3年后死于被故意制造的空难,相对他们,萨达姆在被俘后还活了三年,还能享受向全世界“演说”的权力,已经不错了。


云中史记


萨达姆当年属于玩大了,终究还是犯了个愚蠢的错误。

他的胃口并不是仅仅是侵科威特。科威特是个小国,军队可以忽略不计,警察也没什么战斗力。而萨达姆的部队是经过了8年两伊战争洗礼出来的。打科威特,萨达姆派了多少人?20万。

当年美国的情报机关就纳闷,打个科威特,伊拉克怎么派出来这么多军队?这不合乎情理啊。最后美国人发现,伊拉克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在沙特边境展开。

萨达姆要吞的不光是科威特,还有沙特阿拉伯。而沙特是有着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3000多万人口的大国,跟科威特根本不是一个体量。

实际上当年萨达姆占领科威特以后,就准备要对沙特下手了。然后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沙特在危机关头,把早先在中国购买的东风导弹拉了出来。购买导弹谈判的时候,沙特人问导弹多少钱?中国代表小心翼翼的说:1个亿。意思是这批导弹是35枚,总共1个亿的人民币。而且也做好了砍价的准备。沙特人淡淡的说:一亿美元一枚呀?行,也不贵。就这么办吧。来,加一下微信......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加一起20亿美元,这批导弹直接卖了35亿美元。

然而,到了海湾危机,沙特面对萨达姆的讹诈,把这批东风3导弹拉出来,直接威胁到了伊拉克首都,让萨达姆冷静了一些。这个钱,花的还是很值的。

美国人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伊军已经在沙特边境展开进攻姿态,被吓了一跳,这才明白萨达姆的真实意图。

萨达姆是想把科威特和沙特全吞了,这才戳了美国的肺管子,逼着美国不得不打他。如果当初萨达姆止步于科威特,美国很可能不会出手,这事儿也就认了。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当年的美军远没有现在这么彪悍。

打萨达姆之前,美军轰炸过利比亚,的帐篷。入侵过格林达达。这都属于靠装备绝对优势打一个社区的水平。再往前看,就是越战。美国人输了越战,也输了信心,输了形象。那时候的美军给人的感觉就是病态的,甚至是美国整个社会都是软弱的。老百姓不支持战争,士兵厌战。政府还不敢得罪自己的选票。

所以萨达姆的行为还是有依据的。因为当时全世界对美国的看法就是:如果开战,美军死人,媒体一报导,老百姓一示威,政府就得撤军,不然就垮台。这不是萨达姆一个人的看法,是全世界的看法,包括当年预判局面的咱们的军事专家。

越战以前是朝鲜战争,美军依然没有取胜。

所以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太怕美国。

说到这,看萨达姆也挺悲剧的。都说杀鸡儆猴,杀人立威。萨达姆就是那个猴。美军这些年威风的不得了,这个威,就是靠杀萨达姆立起来的。

萨达姆之所以敢公然冒天下大不韪去侵略邻国,就是不太怕所谓的世界警察美国。他赌美国不能管。

而美国打伊拉克,开始也是极其不自信的。他组织了50万的部队,还拉上了10万盟军,总共60万人。他的指挥官还要求政府:把部署在欧洲最精锐的部队,准备跟苏联干的部队,给我。不然,我不能打。

美国自身也心虚,很怕打不好。

如果当初萨达姆胃口小一点,只吞个科威特,对于美国来讲,危害性不是很大,自身再加上不太想打,他最后开战的可能应该小于50%。就是很可能不管了,顶天是经济制裁,政治封锁。

但萨达姆要吞沙特,这就没办法了,是逼着美国出兵。

如果美国任由萨达姆继续进攻沙特,那就是最后把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合并成一个大国,中东的巨无霸。而且掌握了全世界50%的石油资源。像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那都是玩石油起家的,深知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萨达姆要是实现最终目标,统一伊拉克、科威特、沙特三国(其实这里面还有阿联酋的事儿,咱就不多谈了。正常是老萨想统一四国),到时候他一句话,石油涨价,全世界的美元就全流到巴格达去了。

这美国能忍吗?

萨达姆打伊朗的时候,他那是美国的小弟,给美国当打手。跟美国关系不错。但他后来是胃口太大了,也太不把大哥放眼里了。如果他吞并科威特之后,表现的谦虚一点,估计美国也就是强烈谴责一下,中苏则继续当老好人,这事儿也就算了。

就像希特勒,吞并完奥地利、捷克如果能止步,是不是也都落袋为安了。

从心理方面考虑,萨达姆也是在赌。赌赢了,他会建立一个阿拉伯大帝国,他名垂青史,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圣王,千年以后,他就是传说,神话里的人物。这个诱惑还是很大的。所以,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你愚,是因为你贪心。

现在,被骗的倾家荡产的,赔的精光的,吃亏上当的,起因不都是因为自己太贪了嘛,对不对?贪婪,绝对会让人变愚蠢的。


锐度何老师


萨达姆领导的是最腐败的一界政府。貌似强大,可他的内部竟是些顺情说好话的人。攻打科威特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范例,按道理,科威特是不能打的,打事必会损害西方利益,这一点他不是不知道,可驾不住底下人叫唤地欢,都顺着老萨的心思说。

如果认何人死,我们都感到捥惜,就他不可惜,死的应该,早就该死了。

想当年坐着个小鸟满天飞,地球都搁不下他了。他对外大话燎天,对内残酷震压,谁对他说个不字都不行,底下人早就把他恨坏了,巴不得他快点完蛋。因此上,对他吹捧的就更欢了。打科威特不就是一范例吗,老萨糊哩糊涂的就上了手底下人的当。

也许老萨认为这是对,他就是那样的人嘛,听不得不同意见。多国部队都打到巴格达家门口来了,人早就跑光了,老萨坐在办公室里还竟听胜利消息呢。本已为打两仗,可是这一仗没打败的实在有点丢颜面。老萨要是藏在百姓家里,多国部队还真找不到他,可惜他没那德行,百姓不愿冒风险藏他。

送给他一首诗吧,以作哀悼。

小鸟折戟一命归,

高台跳水无人陪。

两行鳄鱼泪,

悔恨腮边垂。

时光一去活到头,

熏臭一块天。

谢谢。


银河系来者


谈不上愚蠢不愚蠢,以当时的国际形势而言,萨达姆只是想干票大的,玩脱了而已。但是就入侵科威特而言,萨达姆的行动并不算“蠢”。

萨达姆为什么要进攻科威特?


现在我们提起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都知道有几个主要原因:

1.八年的两伊战争,萨达姆打光了伊拉克的家底,欠下了几百亿美元的外债,其中光欠科威特的钱就有上百亿。打完仗,萨达姆没钱还,跟科威特说——“我这是替咱们所有的阿拉伯人跟波斯人打仗,你应该报销一部分费用,欠你的钱不还了”。科威特说我凭啥啊?坚决拒绝了伊拉克的赖账请求,所以萨达姆恼羞成怒,准备灭了科威特。

2.科威特是个小国,却是个极其富裕的小国,石油资源不比伊拉克少多少。而科威特和伊拉克有一百多公里的未定边界,偏偏这一百多公里的边界都是产油区,于是两国都认为对方挖了自己的石油,都很不爽。两伊战争以后,科威特依然极富,而伊拉克穷的叮当响,难道伊拉克不眼红?

3.科威特是个沿海国,而伊拉克是内陆国。其实伊拉克离海很近,可是中间隔着个科威特,导致伊拉克一个港口都没有,很不方便。

总之,萨达姆在1990年的情况就是,兜里没钱,手里有枪,旁边还有个有钱的邻居,咋办?

凉拌,抢他妈的!

萨达姆志向不在科威特

如果萨达姆偷偷摸摸的灭了科威特,跟美国欧洲好好装孙子,其实灭了也就灭了。

科威特也不是以色列,有钱虽然有钱,但是没啥影响力。如果萨达姆姿态做的好,给美国老大一个台阶下,估计各国也懒得折腾,也就承认事实了。

在进攻科威特之前,萨达姆还问过美国大使,美国大使听的晕晕乎乎,给了一个十分模棱两可的答案,萨达姆就以为,美国人认可了。

可是萨达姆接下来的行动让美国人冒出了冷汗,美国人才明白完全不是冲着科威特来的!

科威特只有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几个县大,军队满打满算两万人,而且都是没打过仗的少爷兵。

伊拉克出兵打科威特,动用了多少人?

十万大军。

战争最后只进行了31个小时,堪称秋风扫落叶。科威特人激烈抵抗,连国王的弟弟都战死了,然而实力差距太大,寡不敌众。

但是灭了科威特以后,萨达姆却并没有撤军,而是把他的十万大军,都摆在了沙特阿拉伯的边境上!


萨达姆想统一阿拉伯世界,这个志向他一直不讳言,他希望能统一所有说阿拉伯语的国家,成为新世界的哈里发。

可是大家本来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他真敢这么干啊!

沙特在1990年,也和现在一样,一如既往的战五渣。如果伊拉克进攻沙特的话,不会比灭掉科威特困难多少。

不过沙特在早年的投资救了自己,几年前,沙特政府秘密来到中国,以35亿美元的天价(当时中国外汇一共20亿美元)购买了35枚东风导弹。中国卖给沙特的东风导弹能直接打到巴格达,而且沙特疯狂暗示自己有“大威力武器”(其实根本没有),让萨达姆顾虑了一下,没有敢立刻进攻。

这一犹豫,就把美国人犹豫来了。

萨达姆当年不怕美国

美国的霸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冷战结束之前,和冷战结束之后。

冷战之后的美国,狂拽酷炫吊炸天,谁见谁怕。可是1990年的美国,还就真有很多人不拿他当盘菜。

为什么呢?因为无知。

世界上最能产生自信的,就是无知,无知即力量。

我们在冷战结束后才意识到,冷战中美苏两国究竟积累了多么恐怖的势力。可是由于冷战中双方始终处于均势状态,谁都没能把全部实力用出来,甚至只能使出三分力(七分力气留着提防对手),导致美苏在冷战中都没有打什么漂亮仗。苏联以如此恐怖的实力,打个阿富汗还镇不住,就是因为大部分的精力都在防着美国。

而美国的情况比苏联还糟糕。

美国在二战之后,打朝鲜,跟中国人干了个平手。打越南,狼狈退出。打巴拿马和格林纳达倒是赢了,可是这俩国家也就是个县,打赢了很光荣吗?海湾战争几年之后美国打索马里,还闹了一身骚,所以美国也不是百战百胜的。

萨达姆觉得,老子手里有百万雄师,我怕你美国佬?



1990年的时候,伊拉克武装力量超过百万人,而且都是有八年两伊战争经验的老兵。装甲兵规模世界第三,萨达姆认为,美国人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科威特跟伊拉克开战。

哪怕后来海湾战争开打,他也还是跟士兵们说:

“你们要知道,空军从来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上一次验证这一点的,是越南战争”

萨达姆觉得,连越南人都能打赢美国人,我比越南人还差?


实际上,连美国人自己对自己的实力没有底,毕竟美国人也没有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足足拉了五六十万人,连德国前线用来对付苏联装甲集团的部队都拉了过来,准备空战不行就打陆战。

结果我们知道了,根本没来得及打陆战,空袭一波之后,萨达姆就跪了,跪得很彻底。


总而言之,萨达姆进攻科威特不蠢,他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让自己对美国的实力判断严重失误。感谢萨达姆,让全世界人知道了现代化战争是怎么打的,萨达姆用自己的生命,成为了杀鸡儆猴中那只宝贵的鸡……


小约翰


1990年8月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美国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伊拉克军队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而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甚至在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

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后美国实际上并没放过伊拉克——尽管不再使用直接的军事手段打击伊拉克,然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美国一直对伊拉克实现封锁制裁的政策。其实如果我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这两场战争之间实际上是具有连贯性的。尽管两场战争相隔13年,可在这13年里美国其实一直在打压伊拉克,只是把打击方式由直接的军事打击换成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理解为围而不攻的消耗战——我可以一下打下你,可这样做损失太大,所以我暂时不打你,但断绝你和外界的一切联系,等到你弹尽粮绝精疲力尽之时再一举拿下。到了2003年小布什再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时双方的实力差距更大了:此时伊拉克已经历了长达13年的制裁和禁运,国力凋敝、生活困顿,伊拉克军队的装备也长期无法更新换代;相比之下美国这13年的军力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说1990年的美国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依托于新式电子技术的高科技战争形式,那么到了2003年美国这种新式高科技战争已完全发展到成熟状态:1990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战机轰炸的现场满目疮痍;然而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战机轰炸的建筑从表面基本上看不出任何损伤,因为精确制导的导弹钻入了建筑物内部,从而将其功能完全瘫痪,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基本还维持着原状。也就是说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这时真可以做到如果要炸客厅,那么就绝不会炸到厨房。

对萨达姆而言:更糟的是在经过美国持续13年的制裁后伊拉克国内已出现离心离德的现象。1991年5月美、英等国以保护库尔德人为由在伊拉克领土北纬36度以北划出了一个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安全区”并禁止伊拉克飞机或军队进入。伊拉克政府从此失去了对北部库尔德人地区的控制。此后这一地区涌现出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两大军事武装组织。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库尔德武装的成立是库尔德人独立建国的基础。早在1992年5月“库民党”和“库爱盟”就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选举,当年6月库尔德地区成立了自己的议会,7月组成政府。从此伊拉克境内就出现了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库尔德政权。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库尔德武装对美国的正面攻击起到了很好的策应效果。不过萨达姆手中还有一张神秘的王牌就是14万共和国卫队——这是一支极为神秘的部队,号称精锐中的精锐。萨达姆这支共和国卫队的神秘感一直保持到了战争结束,因为直到战争结束之时他们也没出来露脸。从3月20日战争开打到4月9日美军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拿下了巴格达,这期间几乎没遭遇任何有效抵抗,包括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内的30万守城部队神秘地人间蒸发了。事后人们才知道美国策动伊拉克高官在伊拉克国内打造了一条接应战线。事实上这时伊拉克军队对萨达姆已谈不上什么忠诚度了:就在萨达姆天天召开战前会议鼓舞士气之时他手下的各路大员们实际上都已在悄悄和美国人讨价还价了。战争中和美国达成协议的伊拉克高官们纷纷放弃抵抗,于是美国大兵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开进了巴格达。

如果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而言:萨达姆当年入侵科威特的行为看起来简直就是给伊拉克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这简直就是愚蠢透顶的行为。然而你以为萨达姆真是傻大木吗?他能从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到伊拉克总统的地位显然是具备很强的政治手腕和眼光的,怎么会轻易草率做出一个愚蠢的决定呢?事实上萨达姆做出入侵科威特的决定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由绝对充足的把握的。至于事态后来的发展只能证明萨达姆当时的判断有误,尽管从结果上看这次行动是彻彻底底失败了,但这并不是一次草率决定的行动。事实上这可以说是萨达姆图谋已久的一次行动,在事前是经过充分论证权衡的。为什么说这次行动是萨达姆蓄谋已久的呢?萨达姆所属的“阿拉伯复兴党”的宗旨是团结阿拉伯地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复兴整个阿拉伯民族。说得直白些就是整合阿拉伯地区,直至统一阿拉伯地区,重现历史上阿拉伯帝国的荣光。从萨达姆的早年生平看来也是一个绝对的强势铁腕人物,否则他也不可能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成为伊拉克总统。一直以来萨达姆就有一个梦想:把所有的讲阿拉伯语的国家都统一起来,重建一个阿拉伯帝国。而萨达姆为实现这一梦想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使伊拉克成为一个强国;第二步在阿拉伯世界树立自己的绝对威望;第三步统一阿拉伯世界。

萨达姆首先通过石油出口使伊拉克成为了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并用石油收入增强军事实力。随着伊拉克的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使萨达姆开始以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居。在萨达姆看来是时候迈出第二步了:他首先选择对伊朗下手。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新政府成立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在国际上又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孤立,而长期以来伊朗与伊拉克之间在领土、民族、宗教等各方面均存在矛盾,所以在萨达姆看来这正是和伊朗人来一次大清算的天赐良机。然而等到两伊战争真打起来后萨达姆发现自己失算了:尽管当时的伊拉克经济上财大气粗、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真打起仗来就面临当年德军打苏军同样的问题——尽管伊拉克在武器装备上占优,可国土面积更大、人口数量更多的伊朗凭借战略纵深和战争动员能力上的优势和伊拉克打起来持久战,伊朗军队甚至一度攻入伊拉克本土。伊朗作为以波斯人为主体的什叶派国家在中东是典型的少数派:中东国家绝大多数在民族属性上以阿拉伯人为主,在教派属性上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身处这种环境的伊朗在外交上其实相对比较孤立的,尤其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的行为加剧了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矛盾,最终伊拉克靠着海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阵营的支持才勉强战胜了伊朗。

两伊战争名义上是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的,然而实际上这场战争是没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作为名义上的战胜方的伊拉克在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更为严峻的是战争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了20至30年。然而两伊战争中阿拉伯各国对伊拉克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更多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萨达姆必须偿还高额的贷款。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几乎一无所获的战争已令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威信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这时要他还钱且不说还不起,就算还得起也必将动摇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地位。于是萨达姆提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关于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而萨达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偿还债务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高达140亿美元,这还不算利息。被科威特逼到墙角的萨达姆就是从这时开始大造舆论强调科威特和伊拉克的特殊关系。在当时伊拉克的宣传中科威特被描写为伊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只是后来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因为萨达姆的这种宣传就使人们形成一种印象:科威特和伊拉克曾是一个国家。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古代同属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范畴。两国相继由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统治。然而自从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吞并以来的两千余年里伊拉克和科威特所处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再没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在这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两河流域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是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由此将科威特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肢解出来,成为自己的附属国。一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巴士拉省成为独立后的伊拉克的一个省,当然此时已被英国统治的科威特早已不是伊拉克治下的巴士拉省的一部分了。尽管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历史上存在的特殊渊源关系说白了不过就是在共同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时期被纳入过同一个省份而已,在伊拉克独立建国后科威特从来都不是伊拉克的领土。然而萨达姆及其所属的阿拉伯复兴党奉行的本就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在萨达姆看来:别说一个小小的科威特,就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也该被整合统一。萨达姆除了使用阿拉伯民族主义外也还同时宣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中东的其它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当时巴勒斯坦大起义的高潮时期,而科威特、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几乎都对西方国家有依赖性,萨达姆利用这点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愿意站起来反抗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家形象,从而成为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膜拜的偶像。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此之前伊拉克就已对科威特怀有企图:这一方面当然是由于萨达姆统一阿拉伯世界的理念,另一方面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其实早就存在矛盾。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建港口,这严重制约着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虽然伊拉克也是中东石油大国,但相比科威特无论是产量,还是在出口上都受到严重制约,吞并科威特正好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对伊拉克而言:以战争的形式吞并科威特不仅可以连本带利赖掉巨额债务,还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这样的诱惑无疑是巨大。这时科威特耍的一次小聪明使萨达姆找到了对科威特下手的借口:伊拉克和科威特一直存在领土、水源以及石油资源方面的争议,尤其是关于两国边境上的油田归属问题一直都是两国关系的定时炸弹。而科威特为控制国际原油市场联合沙特、阿联酋等国降低了石油价格,这一措施对这些没有战争影响的国家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伊拉克可就要命了: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降低,为此伊拉克的损失在150亿美元以上。本就还没完全从两伊战争中恢复元气的伊拉克对科威特恨得咬牙切齿。萨达姆本身就是一个有极大政治野心的人物,结果科威特还在狮子头上捉虱子无疑是大大刺激了他对科威特下手的决心。

当时的科威特虽因为石油而致富,但国家实在太小——天然缺乏战略纵深,既没建立起成熟的工业金融体系,也没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属于富而不强,是伊拉克眼中的软柿子。而且科威特国内也出现了矛盾,甚至当战争爆发后有的科威特人甚至支持起伊拉克来:原来当时的科威特依然保留着一夫多妻制,这意味着占人口比例极少部分的土豪男士都可以拥有多位妻子,而身处社会底层的男性恐怕只能打一辈子光棍了;相比之下伊拉克已经废除一夫多妻制,生活在底层的科威特男性甚至把伊拉克军队视为他们的解放者。伊拉克自认为:自己比科威特强大得多,又利用其国内矛盾出兵几乎万无一失。即使如此伊拉克还是试探了美国的态度,由于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萨达姆自信地以为美国会支持自己吞并科威特。萨达姆为做到万无一失在1990年7月25日宴请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女士。晚宴过后的舞会上萨达姆向格拉斯皮暗示了他想吞并科威特的意思,结果格拉斯皮却误以为萨达姆只是开玩笑,竟乐呵呵地表示“乐见其成”。这令萨达姆自己都不敢相信,于是继续追问这是格拉斯皮的个人观点还是美国政府的意思。格拉斯皮则说:“布什政府期望与伊拉克树立友善联系。”“对阿拉伯内部的争执如伊科之间的边境争执表示中立”。这样一来萨达姆就自认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同时他认为:美国不可能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下血本进行干涉,即使美国当真干涉科威特问题,作为中东地头蛇的伊拉克凭借地缘上的优势也足以应付,毕竟当时的伊拉克号称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事实上当时的伊拉克还是具备相当的实力的:当时的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除此之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的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如果仅就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而言:当时的伊拉克也的确算得上一个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军事强国。在萨达姆看来:美国尽管是世界头号强国,可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有限,而自己完全可以凭借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对其进行压制。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在美国的政治体系框架之下总统只有对外使用军队的权利,但必须获得国会的通过,只有通过国会上下两院听证会投票通过才可以对外用兵。在这种体制下美国如果要发动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遵循国内民意,而美国人对战争伤亡又格外看重——越南战争就是因为伤亡过重导致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了越南。事实上在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就曾狂妄地放出豪言:“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萨达姆认为美国不会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下血本大动干戈,退一步讲即使美国干预也是自己足以应付的。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的军事力量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而具体到中东地区伊拉克反而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取得了兵力优势。在战争即将爆发的1990年8月底萨达姆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说:“我十分了解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空中优势。”但与此同时萨达姆坚持认为空战不能起决定作用,决定胜负最后得靠地面决战,甚至是贴身肉搏刺刀见红的巷战,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伊拉克方面在兵力和本土作战的优势就能得到充分释放。1990年9月萨达姆对军队发表讲话说:“你们知道空军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最后一个证明的是越南战争“。


在萨达姆看来: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即使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曾有过被越南、阿富汗这样的小国利用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打败过,何况是自称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呢?只要自己对美军造成较大伤亡就会迫使美军自动撤退,正如之前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一样。萨达姆的这种分析不能说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就在海湾战争前十五年美国在越南战场遭遇了一场惨败:美国在越南战场先后投入650000人,在战争过程中死亡58202人、负伤303616人、失踪2500人、损失飞机8612架、耗资2500亿美元。包括参战的美国盟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韩国死亡5099人、负伤10962人、失踪4人;澳大利亚死亡474人、负伤4307人;新西兰死亡37人、负伤187人;泰国死亡1351人、负伤5000人;中国台湾国民党当局死亡1人;而南越当局据保守估计也至少有220357人死亡、1170000人受伤。然而在付出重大损失后美国最终还是不得不撤出越南,而美国所扶植的南越政权也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越南战争也因此被视为美军战史上少有的失败。表面上伊拉克和越南具备一定的相似性:越南是东南亚的区域强国,伊拉克是中东的区域强国,尽管两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同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但萨达姆显然是认为自己能凭借主场作战的地利优势使美国背负沉重的损失,而美国人恰恰是对损失极为敏感的。萨达姆这样想,那么美国人是怎么想的呢?当时美国国防部后勤局对伤亡情况的模拟结果显示:这场战争预计死亡人数1.5万到1.7万。美国民众表示不能接受这一结果,甚至有人直接质问当时的老布什总统:“你是否会把自己的孙子送上战场?”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曾一度试图与萨达姆进行和解,然而这在萨达姆眼中就是示弱的行为,所以萨达姆见美国人主动提出谈判并没见好就收,反而得寸进尺的强硬拒绝了美国要求其从科威特撤军的要求。

在萨达姆看来:美国不会为了科威特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下血本,况且即使在美国干预的前提下凭伊拉克的实力和地利优势似乎也足以应对。然而萨达姆失算了:自二战以来美国就致力于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这其中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坚决避免某地区出现一国独大的区域霸权。尤其是考虑到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的巨大意义,身为产油国的科威特又怎会不涉及美国利益呢?况且正如萨达姆无法准确估计美国的干涉决心一样的是:美国同样无法判明萨达姆的意图——吞并科威特究竟是一次孤立行动呢?还是萨达姆争夺中东霸主地位的一部分呢?如果是后者,那么伊拉克极有可能继续南下图谋沙特,那将意味着萨达姆将把石油产量、出口量和价格都控制在手中。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不假,可如果坐视伊拉克成为中东霸主将损害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所以最好还是维持对中东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萨达姆只看到了伊拉克与越南的相似之处,却忽视了伊拉克和越南在这两场战争中的不同处境:越南战争表面上是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同美国及其扶持的南越政权之间的战争,可实际上却是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决,因此北越能得到来自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相比之下伊拉克挨打却完全是咎由自取的行为:伊拉克公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完全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这激起了全世界的反对。当时在联合国召开的大会上安理会14个理事国中有13个同意对伊拉克制裁,剩下那个不是反对而是缺席,包括我国在内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全投了赞成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尽管是出于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但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是得到了全世界的支持的,也可以视为是一场具有一定正义性的战争。

得到联合国支持的美国迅速集合起包括有英国、法国、加拿大、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等国参与的多国部队。参与海湾战争的美国盟友中不乏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伊拉克的国家: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沙特、巴林、卡特尔、阿曼、阿联酋、土耳其和迪哥加西亚的空军基地部署了1200多架作战飞机,另外还有3个航母战斗群游弋在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阵地上。很快萨达姆就发现战争早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样子:本来他以为自己占据主场作战的地利优势,而美军的兵力以及各种后勤军需物资的集结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自己完全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然而现实却是美军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在沙特达兰空军基地每7分钟降落1次,22天的运输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量。与此同时美国的运输船从全球战略基地运来物资,三艘的运量就已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量。海空并用运送30天后海湾地区集结了超过10万名美军。这还不算完——在接下来的4个月美军又继续昼夜不停地搬运,最终50多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集结,运送物资达1200万吨!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的萨达姆还做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美梦,这么一看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啊。到战争真正打响时美国已在中东地区聚集起有34个国家参加的多达66万兵力的多国部队,尽管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动用了86万部队,可双方的兵力差距其实已不算明显,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已不再是双方的兵力而是各自的军事技术,而最终也恰恰是美国所占据的技术优势击败了在兵力上略胜一筹的伊拉克。

伊拉克不是当年的越南,而美国也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美国,因为时代变了:事实上海湾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标志性的划时代战争——‍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世界各国都起到了一次新形势战争的启迪左右。海湾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电子战对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海湾战争中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这场战争中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本来人们以为美国与伊拉克那么多坦克、装甲车相互对峙,是要打现代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伊拉克甚至还指望利用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打击美军,然而直到战争结束之时人们期待中的大规模地面战争基本上就没发生过。在展开正式的军事行动之前9架美军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便先行摧毁了两座伊军早期预警雷达站。因此当美军第一梯队的8架F-117战机在进入伊拉克领空腹地时伊拉克方面毫不知情,从而使美军得以顺利执行对伊拉克防空体系的“斩首”行动。1991年1月17凌晨3点左右美军一架F-117投下第一枚炸弹,轰炸了伊军位于本国南部的一处截击引导中心。在这之后的时间里超过700架次的战机也各自展开对伊军防空系统节点、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的打击。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在展开对伊拉克海军全面打击的同时还发射了50余枚“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各地的输变电设备。紧随这第一轮空袭之后的是第二、第三波的F-117空袭。在经过一夜的空袭之后到第二天拂晓时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已经基本崩溃。伊军残存的防空部队对着被炸成废墟的指挥机构只得各自为战。那些见到第二天日出的部队本以为能与美军正面交火,可他们迎来的却是更加猛烈的空袭。伊拉克的雷达节点、发电站、指挥中心等陆续被已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摧毁,巴格达就此与外界失去联系,联军就此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综合运用空间卫星侦察、空中侦察、地面侦察等多种手段截获伊拉克的雷达、通信设施和电磁波信号并通过电脑和情报分析人员分析处理,最终确定了伊军的指挥中心、通信和雷达系统的各种参数,因此多国部队总是能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事实精准打击。美军先发制人地摧毁了伊拉克境内的大多数军用机场,伊军的许多战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当然伊军已起飞的战机在美军的F-15和F-16面前也迅速被尽数击落。至于伊军庞大的地面部队甚至都不需要联军出动地面部队与之交战,“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从而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摧毁伊军的坦克装甲车。美军的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美军在战争开始前就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从而实现对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的压制,确保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在战争的全过程中美军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伊军在战争中完全处于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的状态,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整个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战争中多国部队综合运用反导作战、电子战、心理战、海战等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相比之下伊拉克的作战理念完全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

作战理念的差距成为了决定海湾战争胜负最为关键的因素,然而这其实是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所得出的结论。在当时似乎并不能以此苛求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决策层,因为海湾战争本来就是一场开启全新战争模式的战争。在战前不要说伊拉克方面无法预计这场战争的全新形态,就是全世界也没多少人有这样的先见之明,所以等到战争真开打的时候可以说是震惊了全世界。包括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也都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甚至就连美国人自己一开始也料到战争会进行得如此顺利,所以当时美国国防部后勤局才会对伤亡数据做出1.5万到1.7万的估计。本来人们以为美国与伊拉克那么多坦克、装甲车相互对峙是要打现代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伊拉克甚至还指望利用人海战术在巷战中打击美军。结果战争一开打占据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的多国部队就先行摧毁了伊拉克的预警雷达及相关设施,占据绝对制空权优势的多国部队最终几乎在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这场战争现在看来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然而当年萨达姆在出兵科威特之前却并不是头脑发热就草率决定的,事实上他和他的智囊团队是经过充分评估权衡的,然而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战争模式的改变是他们在事前所无法预计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当年萨达姆之所以入侵科威特还不是没钱闹的,欠了一屁股债,还不起钱,因此就入侵科威特趁机捞一笔,没想到最后一根毛都没捞到,自己为被美国为首的联军打的落花流水,死了不少人,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连老家都被美国炸的稀巴烂,可以是愚蠢到家了,其实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不是愚蠢行为,他是被美国给坑了,美国故意把萨达姆当棋子用罢了。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之前的两伊战争,打成了平局,萨达姆什么好处也没有,反而死了不少人,欠了中东土豪沙特那帮产油国一屁股的钱。本来伊拉克和沙特这些阿拉伯土豪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只是萨达姆去打伊朗,所以沙特等国才借钱给萨达姆嘛,毕竟沙特等欧佩克产油国家更恨伊朗,所以就借钱给萨达姆嘛!结果萨达姆累死累活才打成平局没有干掉伊朗,外债到期了,沙特等国就逼着伊拉克还债,否则就制裁伊拉克。

伊拉克已经打穷了,哪有钱去还啊,如果债务到期了被制裁,那更是雪上加霜了。没办法的萨达姆就找上美国,那时美国和萨达姆可是好朋友呢,美国还出钱帮萨达姆打伊朗呢!萨达姆说你美国能不能借钱给我缓解危机啊,而这时美国阴险的布了和圈套给萨达姆了,美国说钱是没有啦,你自己想办法吧,美国会没钱鬼才不相信呢!萨达姆就说我入侵科威特捞一笔就走,你美国要支持我哦!美国不说反对也不说赞成,反正萨达姆认为美国是默认了。其实这就是美国阴险的用心,萨达姆打了伊朗,让沙特那帮土豪没有了后顾之忧,美国是不放心的,没有强敌威胁那些土豪,美国就发挥不了作用啊,土豪就不会依赖美国保护了,美国还怎么控制这些土豪,美元的霸权还怎么体现啊!是时候敲打敲打这些土豪了,刚好萨达姆因为债务和沙特闹起了矛盾,那就让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顺便敲打一下沙特土豪们,对美国来说借刀杀人,威胁那些富的流油的土豪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萨达姆就立刻出兵入侵科威特,两天就占领了科威特首都,大肆抢劫,真的抢了很多财富啊!沙特那些土豪害怕了,他们找上美国,沙特也知道任由萨达姆乱来,不知哪天就入侵他们啦,所以他们赶紧要求美国保护,他们知道萨达姆和美国的猫腻,美国能阻止萨达姆。美国是趁机漫天要价,狠狠的宰了那些土豪一笔,沙特给出巨大利益,说以后和美国站在一起,成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说白了,就是以后美国说什么是什么了!既然土豪都割肉了,收钱就要办事啊,萨达姆这颗棋子起作用了,美国目标达到,也就要抛弃萨达姆了。于是美国翻脸不认人,立刻联合西方国家一起出兵攻打萨达姆,还派出战斗机轰炸萨达姆的老巢巴格达。美国的狂轰滥炸,让萨达姆招架不住了,赶紧把抢来的财富跑路吧,结果几百辆装载黄金珠宝其他值钱的东西开足马力直奔巴格达,回巴格达才是正道啊!只是去到半路上,就被美国的飞机全炸毁了,美国早就盯着你啦,想带钱跑路门都没有,那些黄金可是美国的,你萨达姆还想捞钱走人,只能下辈子啦!


萨达姆本想捞一票,结果是被美国出卖了,什么都捞不到,还赔上不少人命,伊拉克从此陷入崩溃之中,虽说美国没有乘胜追击推翻萨达姆,不过还是往后十几年都经济制裁伊拉克,搞得萨达姆是越来越难混了,美国是打着先拖瘦你,再干掉你,最后是小布什干掉了萨达姆,推翻了萨达姆的统治。萨达姆真是遇人不淑啊,美国那么阴险能相信吗,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不是愚蠢,只是没想到事情发展的太快,反应不过来了,没有实力只能被人耍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萨达姆吞并科威特明显属于明显失误,原因在于萨达姆对国际形势严重判断失误。

首先萨达姆过高估计了自己与美国的交情,在两伊战争中,美国是支持伊拉克的,让萨达姆误以为自己是美国的小弟,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伊拉克并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国,美国更没有把伊拉克当作自己的小弟,只是利用伊拉克削弱伊朗,伊拉克与伊朗两个中东强国自相残杀,最幸灾乐祸的是美国。如果是土耳其以色列沙特这样美国真正的小弟吞并科威特这样的小国,美国最多不过通过外交施压或者经济制裁来逼迫其让步,而不会立即纠集众多小弟对其大打出手,可以说萨达姆吞并科威特让美国正中下怀,可以有借口对伊拉克大打出手。

其次,萨达姆吞并伊拉克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不符合现代国际规则。现代强国比如美国苏联等基本不会彻底吞并弱国小国,一般采用推翻小国的现政权而扶植听话的傀儡政权的方式。而萨达姆直接吞并科威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支持萨达姆吞并科威特。

第三,萨达姆误以为伊拉克是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军事强国,实际上伊拉克的军事实力不仅不如中国英国法国等可以合法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甚至不如拥有核武器的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有威慑力。萨达姆的失误在于没有利用两伊战争时期美国对自己的支持发展核武器,如果萨达姆像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那样有核武器,美国也不会敢轻易对其大打出手。


厚德载物49847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不是愚蠢,而是狂妄自大。萨达姆愚蠢,不可能当总统,只是因为狂妄,没有仔细思索,轻易而自大的做出了决定。

伊拉克是中东强国,萨达姆时期印逊派统治,虽然经常发生政变,50年代到70年代没有对外战争,人民生活经济实力还算不错。80年代发生两伊战争,苏联支持伊朗,美国支持伊拉克 ,虽然不算两国全面战争,战争创伤也不小。最后两伊战争以平局收场,互相没有赔偿,损失都不小,人民感觉最清楚,给执政的萨达姆,带来不小压力。

为了转移注意力,在美国的默许下,萨达姆发起了对伊拉克的入侵战争,觉得科威特是块肥肉。他就不想想,伊拉克在中东虽然算是强国,但在世界范围内什么也不是,有老大美国,有老二苏联,案板上有块肥肉,怎么可能是伊拉克萨达姆的呢?所以结果都知道了,美国打击萨达姆,是杀鸡打萨达姆给猴苏联对手看,然后苏联就解体了。虽然有点玩笑,也是有这层意思。

在世界范围内,大国和大国博弈,小国需要左右逢迎,如果贴得太近,而且明确反对大国,杀鸡给猴看,鸡是白杀的,猴还是猴!而且一起吃鸡肉!



大志远思想空间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并不愚蠢,相反的萨达姆非常雄才伟略,只有什么都不懂的人才觉的萨达姆愚蠢。

要说明这个问题,先要从萨达姆为什么要与伊朗开战说起。

(伊拉克与伊朗有争议的地区,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中棕色区域目前是伊朗控制,叫胡齐斯坦省,是伊朗目前石油的主产地,里面的石油储存量非常大。

对于历史原因,我就不说了,反正当时该地是被伊朗控制了,萨达姆说那个地方历史上是伊拉克的,只不过被殖民者划给了伊朗,所以要拿回来,因此就开战了。

但是在与伊朗开战的过程中,由于伊拉克的海岸线非常的短线,直接被伊朗封锁了,导致伊拉克石油无法从波斯湾出口。但是伊朗不但从波斯湾方向堵死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路线,还说服了叙利亚,让叙利亚也切断了伊拉克石油借道出口,如此一来整个伊朗的石油出口就基本上被堵死了。

也由于石油出口被堵死,导致了萨达姆在与伊朗的战争中出现财力不继,最后导致了无功而返,还欠了一屁股债务,最严重的让他给伊拉克人们巨大的福利,也因此无法继续。

很多人以为萨达姆出兵科威特是不想还债,但实际上萨达姆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伊拉克石油的出口短板。

伊拉克由于海岸线太狭窄,而且还不适合建港口,导致伊拉克主要的石油石油港口放在内陆河的巴士拉,这对他来说弊端很大的。

第一个就是,由于受到河道的限制,大型油轮根本无法通航,这影响了伊拉克石油出口。

第二个就是一但与别国发生军事冲突,那么别国很容易切断伊拉克的所有海洋运输,这成为了伊拉克与中东所有国家竞争的短板。

萨达姆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就伊拉克的地理环境而言,他们要么吞并伊朗控制的胡齐斯坦省,要么吞并科威特。

但是他与伊朗打过了,打不赢,所以只能转过头来对科威特下手,只要吞下科威特,那么伊拉克就可以扩展海岸线,不但获得沿海石油出口港口,消除石油出口的弊端,还能够在与中东任何国家发生冲突时,对方无法轻易的切断他的海洋运输中。

别以为萨达姆只与伊朗有冲突,他与以色列也有冲突的,没有足够的海岸线,就会导致他与谁发生冲突都没有底气。人家随便派飞机在河道上投几颗水雷,就可以瘫痪他海洋贸易,他能有什么脾气。

看到这里你们还觉的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愚蠢吗?假如你依然觉的萨达姆愚蠢,那么真正愚蠢的人肯定不会是萨达姆。


一号风手


美国在越战失败后,十多年内没再打过大仗,萨达姆因此料定美国不会干涉,但他万万没想到老布什真的出兵了

海湾战争是美国闲鱼大翻身的一场军事行动,这场战争不仅一扫美军在越战中失败的阴霾,还将美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展示的淋漓尽致,在苏联日薄西山之际,海湾战争大大地夯实了美国的影响力。


海湾战争的起因是伊拉克悍然吞并邻国科威特,这严重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其实萨达姆这人早有吞并科威特的想法,这里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夺取出海口,另一个是为了躲债。

科威特在一战之前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当时属于伊拉克的巴士拉州管辖。后来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战败,伊拉克地区被英国托管。在英国的支持下,科威特最终获得独立。

科威特这个国家面积不大,只有1.78万平方公里,仅比北京市大一点,但这个小国对于伊拉克却相当重要。因为科威特独立后,伊拉克瞬间损失了90%的海岸线,可以使用的出海口所剩无几,只比内陆国强一点点,这非常制约伊拉克的石油对外运输。(在失去科威特之后,伊拉克的海岸线短的可怜)

由于科威特曾经属于伊拉克以及它对伊拉克的重要性,萨达姆一直就有吞并科威特的打算,特别是科威特的这段海岸线,更是让萨达姆期盼不已。当初萨达姆入侵伊朗的目的之一,也是为夺取阿拉伯河以东的伊朗海岸线。

不过伊拉克没能在两伊战争中占到任何便宜,于是萨达姆又将目标转向了弱小的科威特,毕竟柿子还得挑软的捏。

除了觊觎科威特的海岸线以外,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第二个目的则是赖账。

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了科威特140亿美元,战后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的各个成员能降低石油产量来拉动石油价格,以增加伊拉克政府的外汇收入,帮助伊拉克偿还外债。但科威特却针锋相对的故意提高石油产量,极力打压油价,希望以此迫使伊拉克在两国边界纠纷上向科威特妥协。

萨达姆对于科威特的行为极为不满,他认为两伊战争是伊拉克替阿拉伯民族挡住了波斯人的进攻,科威特应该感谢伊拉克并免除伊拉克所欠的债务才是。而如今科威特反而落井下石,这让萨达姆起了动武之心。

当然,萨达姆知道科威特是美国的小弟,但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在名义上世界仍旧处于两极格局之中,美国若出面干涉,苏联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而且美国在经历越战的失败后,已经十多年都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了,因此萨达姆断定美国不会武力干涉此事。

基于以上众多原因的促使,在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20万伊拉克军队攻入科威特境内,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占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类似于国王)则在仓皇中搭美军的直升机出逃。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军就立即在伊拉克和沙特边境上集结重兵,并调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和“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进驻波斯湾,以警告伊拉克不得越界。随后美国老布什政府便要求伊拉克军队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否则不排除动武的可能性。

对于美国的警告,萨达姆显然没有放在心上。他拒绝了美国的最后通牒,并宣布科威特已经成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眼见伊拉克拒不退兵,美国便向安理会申请授权,制止伊拉克的侵略活动。而让萨达姆深感震惊的是,苏联居然没有站出来给伊拉克撑腰,而是配合美国在安理会的表决上投下了赞成票,萨达姆当时估计头都大了。

在取得了联合国授权后,美国率领34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在沙特集结了近70万大军。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海湾战争示意图)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凭借立体化和信息化作战体系,以极小地代价重创了伊拉克,也震惊了整个世界。最后迫于多国部队的军事压力,萨达姆接受了美国的要求,将军队撤出了科威特。(在海湾战争中正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F-15和F-16机群)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确实非常失策,这让萨达姆与美国彻底决裂,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伊拉克也失去了可以抗衡美国的外援。

此后伊拉克遭受了美国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制裁,国力大衰。到2003年,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彻底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