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伊拉克多富有?

你的名字为什么比我长


伊拉克曾经阔过,这并不奇怪,人家的石油储量全球排名前五强,早些年的报道是第三,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伊朗。

很多人有这样的看法,中东枭雄“萨达姆”功过二分,既让伊拉克走向繁荣,又让伊拉克走向黑暗。这话说对一半,伊拉克的长期混乱确实跟萨达姆倒台有关,但伊拉克曾经的繁荣却不是萨达姆缔造。

不是萨达姆,那么谁才是?答案:20世纪70年代,时任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缔造伊拉克经济的“黄金时代”。

现代伊拉克的历史分三步走:一战后至1932年属于英国托管时期,1932年独立建立封建王朝,1958年至今属于共和国时期。

20世纪50年代前,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大部分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后者依据经济条约大量盗取石油。“肥水不如外人田”的道理,伊拉克人不会不懂;英国人支持以色列的立场,伊拉克人也不会爽快;苏联在中东影响力的扩大,伊拉克人更是看在心里……

简单来说,英国人的石油特权遭到重大打击,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方面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另一面伊拉克人强烈抵触。获得更多石油收益的伊拉克,能够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国内建设,石油加工厂、钢铁厂、发电站、纺织厂、陶瓷厂纷纷兴起。

1968年7月17日,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让伊拉克社会复兴党的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全面接管权力。对于年长的伊拉克人来说,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的统治值得怀念,给美好的70年代带来稳定和富足。

1972年,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推行石油公司国有化,石油资源变成国家垄断资源。随后,伊拉克的经济就像火箭一样冲向天空,增速达到每年8%。并且,伊拉克政府与伊朗政府在1975年共同努力解决边境分歧,双方的关系大大改善。

内外皆安的良好局势,让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能够专心发展国内经济,特别是能快速带来财富的石油工业。与此同时,伊拉克人也开始享受石油带来的财富成果,到70年代末伊拉克稳坐中东地区最强经济体的宝座。

那时候的伊拉克,老百姓有多么富裕?“局座”张召忠曾经用5个字来形容,就是“特别地富裕”,1979年他就在伊拉克工作。

伊拉克的富有,现在去查,还能看到很多经济数据。这里就不做列举,仅仅做具象化的形容:当年1个第纳尔相当于六七块人民币,中国人1个月工资是几十块,伊拉克人1天就能赚到。伊拉克政府会给每个家庭分房,标配为2层楼加1个院子,再添加2辆奔驰车。

另外,国民的教育全部免费,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学费、资料费、校服费全不花钱。实施全民医疗,只要进伊拉克的医院,外国人看病也不要花钱。公务员每年还享有1个月的假期,可以选择去任何国家游玩,费用国家出。

1979年萨达姆政变上台,可以说伊拉克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第二年就爆发“两伊战争”。伊拉克、伊朗长达8年的冲突,不仅让伊拉克损失大量精壮人口,也使得经济遭受重创,还欠下巨额的债务。

两伊战争结束不久,萨达姆又因1990年入侵科威特,引发1991年美国为首多国部队的“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2月28日,伊拉克签署停战协议而结束战争状态,然而受到13年制裁的伊拉克,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2003年伊拉克再遭美国打击,萨达姆政权被推翻,漫长的17年过去,伊拉克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远远不如人意。20世纪70年代,那种人人有房有车的日子,现在看不到一丝重现的机会……


子屠龙


在萨达姆统治下,经济数据被视为国家机密;因此,这个时代的可靠数据是有限的。根据经济学人情报部门的数据,1989年伊拉克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80亿美元,以2003年不变的美元计算。从1990年到1996年萨达姆接受联合国986号决议的条款和条件,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低于1989年的30%。在1996年至2002年期间,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106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30亿美元,然后又下降到2001年的290亿美元,经济逐步复苏。

这一时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体国内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约2304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938美元。从1991年到19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未超过507美元。在这一时期,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问题,因为财富集中在忠于政权的人和商人手中,而大多数伊拉克人靠少得多的收入生活。

据估计,在1989年中,石油占经济总量的61%。然而,在入侵科威特和对石油出口实施制裁之后,这一比例稳步下降,直到1996年,联合国关闭计划允许伊拉克使用联合国批准的合同恢复石油的控制出口。与石油和服务业相比,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虽然大于一些邻国,但还是相当小。伊拉克肥沃的农业用地约占其领土的五分之一,使伊拉克得以维持一个以大麦和枣子为主的值得注意的农业体系。


收入来源

伊拉克的石油开发始于1901年。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INOC)成立于1964年,1972年至1975年间,随着伊拉克石油国有化,INOC从以前经营伊拉克石油工业的国际石油公司手中接手。1987年,INOC解散并与MoO合并。海湾战争前,石油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外汇收入的95%。

在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和对伊拉克石油出口实行禁运之后,伊拉克石油产量从1990年7月的每天350万桶下降到1991年7月的每天约35万桶,降至战前水平的10%。联合国批准的石油出口始于1996年12月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安理会986号决议(1995年4月通过)。然而,伊拉克石油部门多年来仍然遭受着油藏管理不善、各种石油设施出现腐蚀问题、注水设施恶化、缺少备件、材料、设备以及储油和泵送设施损坏等问题的困扰。

与大多数海湾国家不同,伊拉克具有相当大的农业潜力。大约12%的土地是可耕地,其中4%是灌溉的。另外9%适合放牧,3%为森林。

然而,在萨达姆统治期间,伊拉克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其农业潜力。在复兴党领导下,经济中的粮食和农业部门的活动继续减少。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支出从1976年占政府总支出的18%下降到1980年的不到10%,在两伊战争期间继续下降。

在萨达姆统治下,由于干旱、缺乏投入、方法落后和管理不力,伊拉克无法实现接近其潜力的农业生产水平。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灌溉系统年久失修,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灌溉农田因盐碱化而严重受损。

在过去30年中,人口的快速增长,加上可耕地有限,农业生产全面停滞,使伊拉克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方面对进口的依赖稳步增加。到2002年,根据联合国的非官方计划,伊拉克80%到100%的主食是进口的。然而,伊拉克在水果和蔬菜方面仍然自给自足。

产业多元化与制造业

伊拉克的工业发展、多样化和制造业经历了许多阶段。1970年代中期,政府大力强调进口替代,并在全国小城镇建立了食品加工业。然而,发展的主要重点是石油部门,以及在巴士拉和基尔库克发展的炼油、天然气加工和部分工业用品。水泥和建筑用品行业也迅速扩张。

到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规划的重点从石油转向重工业和多样化。钢铁生产是在法国援助下在霍尔祖拜尔建立的,国防工业部门受到高度重视。然而,目标界定不清,经济对石油的关注从未受到挑战。不可避免的是,与其他经济部门一样,当两伊战争开始时,制造业和工业多样化的规模被缩小,而且从未恢复。

外债

伊拉克的债务主要是与伊朗战争的结果。伊拉克传统上没有外债,到1980年积累了3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储备在与伊朗战争的初期已经耗尽。

据估计,从1980年到1989年,仅伊拉克的武器购买就达547亿美元。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面临着向西方债权人偿还短期债务的困境。

伊拉克的外债包括为军事援助,发展融资和出口担保提供的西方信贷。这项援助本金估计为350亿美元。前苏联和俄罗斯还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通过巴黎俱乐部向伊拉克提供了贷款,用于军事计划的开发和生产。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海湾国家额外提供了30至400亿美元的资金来与伊朗作战。尽管海湾国家认为向伊拉克提供的财政支持是一笔贷款,但伊拉克认为,海湾国家必须在防止伊拉克激进的原教旨主义扩散的斗争中向伊拉克提供帮助。

除了1980年代伊拉克借来的钱外,伊拉克还要求赔偿1990和1991年入侵和占领科威特期间造成的损害。联合国赔偿委员会负责处理和收取此类款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692号决议授权进行的索赔。OFF计划规定,伊拉克石油销售量的30%将用于解决联合国赔偿委员会授权的赔偿要求。这一数字在2000年12月降至25%,在OIF之后恢复石油出口时定为5%。截至2004年5月7日,赔偿委员会裁定的索赔总额为2,660亿美元,赔偿总额为480亿美元。还需要解决价值830亿美元的其他索赔。

伊拉克自1990年以来产生的潜在财务义务的另一个来源是与俄罗斯,阿联酋,埃及,中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签订的合同,主要涉及能源和电信领域。在此期间,由于联合国制裁,合同没有执行。不确定这些合同将来是否会兑现。

从1989年到2003年,伊拉克的外债总额与GDP的比值是不可持续的。伊拉克的借款速度超过其十多年来的生产速度。<strong>

就业机会

伊拉克的经济遭受就业不足的困扰,这是石油基经济体的典型经济困境。伊拉克的石油部门历来创造了约60%的GDP,但仅雇用了伊拉克劳动力的2-3%。在1988-2003年期间,失业率显着上升。据估计,2003年伊拉克的失业人数约为劳动力的28%。据估计,约有40%的从业人员在公共部门工作,其中许多人从事边缘化的经济活动,处境艰难且薪水最低。妇女占伊拉克人口的52%,但仅占正式劳动力的23%,主要是公共和服务部门的中层专业人员,以及农村地区的季节性农业工人。

从长远来看,劳动力市场受到人口,生产率变化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这些市场将反映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伊拉克的失业率代表了积极求职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伊拉克的经济主要由国家控制的中央控制实体提供动力。尽管萨达姆在1980年代确实鼓励私有化,但由于持续的冲突以及对伊拉克私营企业主的缺乏资金和支持,这种做法并未取得成功。


走进伊拉克


伊拉克是中东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2003年以美英为主的联合部队发起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推翻,曾经富有美丽的伊拉克从此陷入动荡,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至今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纵然萨达姆有暴力统治者之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萨达姆在任时,伊拉克的繁荣富有的确是引世界瞩目的。

萨达姆作为中东强人,在1979年至2003年统治伊拉克期间,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让伊拉克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变得相当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比较合适。

第一个:免费。萨达姆统治时期,把本国石油资源全部收归国有。以此利用石油产业的收入来改善民众生活。伊拉克实现了医疗,养老,住房,教育全免费。依靠国家强大的财政资金支持,伊拉克人民毫无生存压力,享尽了荣华富贵。


第二个:教育。伊拉克繁盛时期,教育普及率相当高,其中小学入学率100%,大学受教育率也将近达到60%。保持高水平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了伊拉克民众的文化程度。当然了,这种庞大的教育规模,当然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鼎力支持。

第三个:以羊换车。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拿羊来换车,而是当时的伊拉克能实现用一头羊的价格来买一辆车。在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下,同样依靠雄厚的国家财力,当时的伊拉克民众住洋房,开豪车是很容易实现的。估计现在身处动荡中的伊拉克民众也是极度怀念曾经的美好生活的!


明空奕奕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浏览支持。同时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