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逗哏演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一对相声搭档的成绩上限?

圈内猫爷


相声行话说“三分逗,七分捧”,很多人以为是客气话,毕竟逗哏才是舞台的主角,捧哏只是配角;其实不然,捧哏演员起着承上启下,把握流程,控制节奏,烘托气氛等重要作用,不然忽视。捧哏演员才决定了一对搭档的成绩上限!

举例来说,捧哏演员就相当于一辆车的润滑油,无论一辆车的配置有多高,没有润滑油跑得了吗?

关于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人科普过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捧哏演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一对相声搭档的成绩上限。

首先,在两人搭档的初期,捧哏演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二人能不能完成磨合工作。捧哏演员要在合适的时间,递上合适的话,帮助逗哏演员把一段作品完整的表演下来,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要以为说几句“嗯啊这是”很简单,里面学问大着呢;很多搭档就因为在磨合阶段总不能找到双方都舒服的节奏,感觉很别扭,最终草草分手。

其次,在两人搭档的成长期,捧哏演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二人能否形成鲜明的风格。任何一对相声演员的风格都不是提前设计好的,而是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需要根据双方的特点慢慢调整,直至成型。

可能很多人要说了,风格不是应该以逗哏演员为主吗?捧哏演员只要配合就行了。说的很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逗哏演员有了风格以后,捧哏演员不配合怎么办?比如说郭德纲现在的风格多以伦理哏和屎尿屁为主,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糟践于谦一家子,这就得于谦愿意才行啊,否则郭德纲就得调整自己的风格。

郭德纲经常说,捧哏演员干的就是这个工作,赚的就是这份钱,台上说的都是假的;话虽如此,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把这些当成假的呢,于谦一家为此可付出了不少代价。大家都知道于谦大儿子叫于思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于思洋早已改名了,因为这个名字从他上学懂事起就给他带去了很多困扰,你们应该能够理解他的处境吧?所以工作是工作,并不代表所有捧哏演员都愿意奉献一家老小给相声事业。

再比如岳云鹏,他在成名初期也有很多屎尿屁的段子,但是孙越明确告诉他,如果你老说这些,我就不给捧了,不高级,所以岳云鹏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风格,既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还得考虑搭档的感受。

最后,在两人搭档的成熟期,捧哏演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二人能否长期稳定合作。当一对演员成名成腕以后,大红大紫的都是逗哏演员,捧哏演员永远都是配角;如果捧哏演员心理不平衡了,甚至开始发牢骚了,那这对搭档迟早得完。

捧哏演员在决定成为捧哏的那一天起,就选择了一条甘当绿叶的奉献之路,相信所有人都清楚,但是当名利直截了当的来到自己的眼前,伸手就能抓住,却又抓不住的时候,心理会不会有煎熬?能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个问题就很关键了!

我们都知道捧哏演员很重要,但是捧哏演员实际得到的又很少,怎么来平衡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这就非常考验逗哏演员的智慧了。逗哏演员越火,越应该加倍尊重捧哏演员,并力所能及的为捧哏演员创造曝光的机会,帮助其共同成长。只有二人之间的名利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才能够维持长久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