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正劇”,但即便是這樣的電視劇,卻也有許多歷史錯誤。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帝與歷史上的康熙帝大相徑庭,幾無相同之處:例如,編導把少年康熙帝沉靜、愛思考、刻苦讀書一筆抹煞,卻憑主觀想象,把他描繪成不愛讀書、頑皮、使性子、挑剔老師的頑劣少年。治黃、河務、撤三藩三件大事,本是少年康熙帝提出,而《康熙王朝》將此重要史實轉嫁到子虛烏有的所謂“伍次友”其人,由他提出被少年皇帝採納的。
為了迎合“觀賞”的需要,又製造出康熙帝、蘇麻喇姑、伍次友的“三角戀愛”。蘇麻喇姑的記載非常少,據悉在滿文中有點滴記載,說她是孝莊自瀋陽帶來的一個奴婢,從小侍候孝莊文皇后。她與孝莊文皇后歲數相差無幾,比康熙立帝約年長40餘歲,當為康熙帝的奶奶輩。她是康熙帝的啟蒙老師,晚年還帶助康熙帝教育子女。
關於康熙少年時代比較正確的兩件事就是:第一,他確實出過天花,所以真實的康熙皇帝很可能臉上有麻子。第二,他確實參加過科舉考試,還得了第三名。
而歷史錯誤的重災區則集中在收復臺灣部分。
鄭經自殺
鄭經死於1681年,此時臺灣並沒有被清廷收復,1683年向清朝投降的是他的兒子鄭克爽。而劇中安排鄭經自殺於清軍攻克臺灣之日,是錯誤的。
而且在劇中施琅與鄭經要結拜為兄弟,但歷史上,施琅長鄭經21歲,這在古代已經隔一輩了。劇中還說施琅投降是因為家眷被鄭經所殺,但施琅降清是在順治年間,而鄭經尚且年幼,並且施琅降清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弟弟,被鄭成功所殺。
在劇中,當清兵攻來時,鄭經說寧可把臺灣給黃毛,也不給康熙。這裡的黃毛,指荷蘭殖民者,好似鄭經勾結外國,但實際上勾結外國的是清政府,在康熙二年,清朝和荷蘭組成過聯軍攻打臺灣。
在劇中另一個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孝莊自稱,自己是孝莊太后,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孝莊是諡號,是死後別人封的,自己生前又怎麼能知道?並且孝莊也不用叫康熙為皇上,僅僅叫皇帝就行。
康熙是清代一位偉大的皇帝 但大家在看電視劇時也要理智看待。
歡迎讀者補充指教此劇中的歷史錯誤,非常感謝!
閱讀更多 文史夜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