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揭牌儀式中說“希望年輕人不要忘記品味,欣賞有文化有品位的相聲”,你怎麼看?

觀天下39648853


我覺得姜昆的存在對於相聲這個行業來說是件好事,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有了動力才能有提高,不要一有反對意見就一昧的打壓,對於我們這些相聲愛好者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最終受益的是我們。

縱觀德雲社火的這幾年來看,真的是大不如前,作品越來越少,老段子翻過來覆過去的說的都已經沒味了,郭德綱和于謙也基本上很少登臺說相聲了,這就是行業壟斷帶來的弊端,發展的太快讓他們沒有精力去抓專業,全部投入到擴大市場去了,而且當他們侵佔完市場後,相聲迷就沒有選擇權了,因為只有這一家了,不好看你也得看。

再就是又回到了雅和俗的討論上了,剛畢業那陣,工作賺了錢,帶父親去聽了一次德雲社的專場,當時張雲雷還沒火,只是個熱場小弟,那個騷包樣,我都看不下去了,我父親看了一半就撇下我走了,沒辦法前五排的票啊,真不捨得走,但是看完那次專場之後,我也想了下這個問題,父親因為覺得太低俗看不下去,但是我卻覺得搞笑看的津津有味,但是曲終人散之後,貌似也就那麼回事,郭德綱說因為俗他有飯吃,所以他一直這樣走了下來,但是跟父親看完之後,我仔細想了一下,他說的話只是一方面,因為雅他拼不過大咖,所以他才走了大咖不願走的路,才有了他的今天,而且德雲社的髮際,還有個關鍵是郭德綱當時網絡上的罵戰讓他成了名,所以俗只是他的營銷策略,並不是說俗就是相聲的活路,這只是德雲社的活路。

另外還涉及到的就是“本”的問題,郭德綱一直說別人的相聲是忘本,而他的相識是最原始的相聲,我覺得這話說的很有藝術,因為相聲最早確實是在茶肆酒樓和街邊巷子裡,本身他就是低俗的東西(那時候稱不上藝術),但是經過老一輩的相聲演員的不斷努力,好不容易將他提高到了藝術的程度,相聲演員也可以成為藝術家了,但是郭德綱的這翻做法以及說辭,表面上是發揚光大了,但是實質上卻又將他倒退回原始狀態了,這點上可能很多人不同意,說法上也有些牽強,但是你細品一下他說過的話,很有一種人家相識藝術家不帶他玩,他就自己玩,還要讓他們沒得玩的感覺,怎麼樣能讓他們沒得玩那?不就只有毀了他們嗎?老一輩相聲演員造就的現在這個局面,不就是已經被他給瓦解了嗎?

當然關於德雲社和郭德綱的事都是我的胡猜亂想,可以當我說的是放了個屁,我也是郭德綱和于謙的粉絲,因為失眠每晚都得聽他倆的相聲,但是其他說的都是我的肺腑之言,有競爭是好事!


mike22098726


我從小聽相聲長大的,那時候喜歡馮鞏牛群、姜昆唐傑忠、馬季趙炎、李金斗陳湧泉、李曾瑞王謙祥。。。覺得特別的好聽,到現在還時不時翻出以前他們的作品聽聽。但是,姜昆老師的作品相對於另外的幾位我個人感覺不出彩。相聲嘛,首先應該逗樂,然後我才有興趣繼續聽下去。光乾巴巴的說,你能有我語文老師、歷史老師說的好?所以,我認為姜昆老師說的對,相聲要有文化,但最起碼你得讓我喜歡聽你講文化,否則我為什麼要聽呢?


狂奔的拉風蝸牛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繪古都汴梁市井生活的風俗畫卷,它的內容高雅嗎?不見得 ,至少我們沒有看到通俗意義上的“陽春白雪” ,但它卻是國寶!我國曆史上先秦時期就有諸子百家著書立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文化的豐富和進步在於百家爭鳴,而不是“大一統”式的禁錮和打壓。姜昆先生固然優秀,資格也老,但以郭德綱為代表的相聲新勢力或流派同樣值得尊重,只要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哪怕接點“地氣” ,又有何妨?正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固然高雅,《清明上河圖》的風俗畫卷也不遑多讓。


很帥的蝸牛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對於年輕人來講,現如今的社會壓力那麼大,獲取信息的渠道那麼多,之所以喜愛相聲,是因為能給自己帶來歡樂,而不是能從中學到什麼。



寓教於樂,首重在樂

高額的房價,消費水平的提高,上司的臉色,客戶的要求,這些已經快把年輕人壓垮了,所以在空閒時間,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想讓自己快活點。



只有架鍋煮米,沒有架鍋煮道理

其實我比較欣賞郭德綱的話,商演成不成功,主要看能不能賣出票。

如果觀眾認可,願意花錢買票,那說明你在觀眾心目中佔有一席職位;

相反,如果連票都送不出去,或者送出去票都沒人來看了,那麼想宣揚有文化的相聲,也只是一紙空談。



“俗”的相聲也有文化

從郭德綱才北京電視臺講相聲,我就開始關注,說實話,除了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比如現在很流行的小曲《探清水河》,你能說它不是文化的一種嗎?

再比如說郭德綱出的書《郭論》,裡面很多的情節,在相聲中也都有體現過,這些其實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不能因為人家紮根小劇場,就把人家化為沒有品位這一類。



三點文墨


郭德綱的就很有品位。我喜歡,雅俗共賞。相聲本來就是一個俗物,你如果要把一個俗物做的很雅,就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後結果就是什麼都不是。崑曲就雅,你把相聲說成崑曲這種雅,我看誰還看你相聲。姜昆老師,你還是就在家修養天年吧,一大把年紀了,還到處蹦噠,我們尊敬你,是你年輕的時候一年出來一次給大家講一個相聲。你就不要老是以自己是相聲老前輩的身份自居。倚老賣老說的就是你這種人。相聲就是一個雅俗共賞的節目,雅不能雅過頭,俗也不能俗不可耐。所以你就養養花🌸逗逗鳥,讓社會去評判什麼是好相聲,什麼是不好相聲。



蛋九王子


希望姜老師不要老是用大道理教育人,用事實說話好嗎?就像郭德綱用行動讓相聲重新火起來一樣,您老能用相聲作品來告訴大傢什麼是有品味的相聲嗎?注意,是相聲,不是報告。另外,請告訴大家相聲當初出現,是老佛爺成立了大清曲藝團嗎?相聲藝人每天領工資?那怎麼生存呢?一段相聲別說幾年,能管一個月花銷嗎?您是不操心生活了,可別人得活著,相聲不可樂,誰給錢呢?飽漢子不知餓漢飢,您憑什麼代表相聲發言呢?


沐風浴雨1


光說,你倒是拿出東西來啊!自己不出作品,光說別人的這麼不好那麼不好,就像到飯店點菜,你老說不如你做的好吃,你倒是做出來,讓我們嚐嚐你哪比人家好,哪比人強!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們可以吃大席面,也不礙著我們吃路邊攤!評判別人先拿吃自己的東西,然後讓吃飯的人品,哪個更好!更喜歡哪個


冰心不慫


我很喜歡聽相聲,從最早侯寶林大師,馬季先生,到侯耀文石富寬,姜昆唐傑忠,一直到現在的德雲社,我都很喜歡。品味我不敢妄加評論,但好的作品不僅讓您開懷大笑,同時通過比喻或者諷刺的手法,表達出許多社會現象,社會風氣,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而改變不良嗜好和作風。比如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反應了官僚作風公款吃喝,再比如姜昆唐傑忠的《虎口遐想》刻畫了一個愛面子、懦弱、猥瑣、嘴賤、莫名其妙的樂觀主義等等,之前很多老前輩的作品大多如此。

再看現在的相聲,大多以互損挖苦出洋相為包袱,說實話也挺樂呵熱鬧的,一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不知道這是不是進步的表現,畢竟存在即是合理。

當然我們希望好的作品越多越好。


e代梟雄


我覺得首先得弄清楚什麼叫“有品位”,什麼叫“相聲”。相聲的內容涉及面頗廣,上至王侯將相國家大事,下至黎民百姓小生活,只要是有益的,積極的,針砭時弊的……能夠在不違法的範圍內逗笑人的,都可以,可謂雅俗共賞。“有品位”這個詞在每個人看來都不同,在我看來,“有品位”就意味著聽歌劇,看芭蕾舞表演,聽演唱會……欣賞的過程中正襟危坐,笑不露齒。

在之前的報道中,看到了姜昆先生力挺公式相聲,力斥郭德綱的相聲。我就特別好奇,聽公式相聲的時候,姜老先生笑了幾次,您笑的時機是否符合公式相聲那本書中的理論(突然想到:有幾個人會去看那本書?看他們的實況相聲就能預想書中的內容了,浪費紙張啊😪)當年您和唐傑忠老先生的相聲,都掉進了老虎🐯山了,就更沒有品味了吧?另外您的那些相聲符合人家的理論嗎?總覺得您的這些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

好在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夠甄別出真正的相聲。也許同行是冤家,有舊恨,但就對相聲的追求和認識上,不能任人唯親,噴人唯恨啊!!!


桃飄香的地方


姜昆兩個人捐了一首詩,嗯,不錯,高雅,是正兒八經的正統相聲演員,郭德綱及其弟子又捐錢又捐物,真俗,難怪進入不了正統相聲,可是就是因為俗他才是一個人,一個被大家喜愛的人,挺你,郭德綱,挺你,德雲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