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站上风口,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受特斯拉复工利好带动,新能源车产业链再受提振,新能源车指数年内涨幅超18%。但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一期数据显示,受春节因素扰动,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产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55.4%和54.4%。受此影响,新能源车相关的产业链也出现下调。

面对市场波动,很多投资者又开始纠结:新能源车能否火遍全年?现在上车是否还来得及呢?其实股票投资看的就是预期,说白了,过去已不可追,关键还是要看未来预期。无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短期因素影响中间可能会有曲折,但前景是光明的。

产业规模:未来5年超5倍增长

研究机构普遍预测未来十年新能源车将迎来爆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最直接的量化指标为销量,销量未来5年预计有超5倍的相对增长空间。

2019年10月9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意见稿)提出将2025年新能源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17年政策目标是20%,上调了5pct),根据广发证券测算,19年新能源车销量120.6万辆,占年内汽车总销量4.68%,对标规划25%比例,还有超过5倍的相对空间。以近三年平均增速(40%左右)测算,预计20年新能源车产销量达160-180万辆,乐观预期下20年有望达200万辆。

智能汽车站上风口,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有分析指出,2020年下半年国内有望出现产销增速的拐点,除2019年基数前高后低外,双积分效应(2019-20年合并考核,以及部分车企应对2021年压力提前生产)、特斯拉(19年底建成、20年中放量)、大众国产化(预计2020年10月启动量产)均是支撑2020年下半年产销增速高增长的原因。

估值处于低位 聪明钱在行动

从估值水平看,在经历了2018年大熊市和2019年政策补贴退坡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估值其实在2019年回调到了一个近5年来的较低位置。

智能汽车站上风口,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成长性正在逐渐受到市场重视,越来越受到长线资金的青睐。从沪(深)股通占市值比例可以看出,北上资金正在不断流入,尤其是电机电控、光伏、新能源汽车,北上资金占比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占比也达到 2.12%。


智能汽车站上风口,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经历了2019Q3的仓位低点,新能源车行业2019Q4基金持股比例普遍大幅增加。在截止 2019 年底的 65 万亿 A 股总市值中,电新行业占据2.17 万亿市值,占比3.4%。在截止 2019Q4 的基金总持仓近 1 万亿中,电新行业占据 355 亿,占比 3.6%,行业处于超配。


智能汽车站上风口,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小散上车的正确姿势:借基赶趟正当时

展望后市,有券商分析认为,疫情短期影响汽车消费,但是需求将后移,新能源车依旧是成长方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于2月10日正式复工复产,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放量以及未来ModelY的量产,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今年随着补贴退坡阴影退散,同时全球电动化进程加快,行业逐渐走上复苏之路。海外电动化加速及国内政策转暖,共同提振锂电池公司业绩及长期发展,板块有望在2020年实现海外+国内共振,仍具备长期向上的增长空间。而且当前新能源板块仍处于估值底部区间,也是低位上车的好机会。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炒股不如买基金。我们发现,业内首只智能汽车主题基金——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基金近来净值屡创新高,截至2月12日,复权单位净值已达2.2530元,创成立以来新高;成立4年以来收益率125.30%,年化回报超20%;年内收益率也超过20%。

在业界看来,主动管理基金更考验基金经理及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嘉实智能汽车的基金经理姚志鹏研究功底深厚,毕业后的实业经验主要围绕在电子材料领域,2011年加入嘉实后从事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行业研究,曾成功挖掘出多只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牛股。目前管理的其他基金也偏新能源方向,与其能力圈较为一致。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12日,姚志鹏同时担纲的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C和嘉实环保低碳均创成立新高,今年来收益率均超过20%。

更重要的是,在嘉实智能汽车、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嘉实环保低碳等行业基金背后,还有嘉实基金不断优化升级的“全天候、多策略”投研体系做后盾。在投资研究团队配置上,嘉实配备了完善的研究团队支持行业“深度”研究。据了解,目前嘉实基金拥有行业研究员60余人,涵盖科技、消费、健康、制造、周期、金融地产六大研究方向、29个细分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