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一週綜述:

1、本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繼續探底,募集規模再創新低。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有25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減少41.86%;募集資金27.99億元,環比減少38.29%。

2、本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有所回升,發行規模探底反彈。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24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43款,環比增加186.00%;發行規模169.99億元,環比增加124.32%。

3、本週投向房地產、金融和基礎產業三大領域的信託資金大幅下滑。據統計,本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8.39億元,環比減少41.85%;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5.56億元,環比減少47.40%;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6.61億元,環比減少50.53%;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7.43億元,環比增加6.17%。

一、集合信託市場一週回顧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本週集合信託成立市場回暖,募集規模近60億元。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有50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環比增加100%;募集資金59.47億元,環比增加112.47%。從上圖可知,本週集合信託市場開始慢慢走出新冠疫情的影響,集合產品的募集規模現回升的跡象。受此次新冠疫情影響,信託公司多因無法進行實地盡調、面籤等現場作業,經營暫時陷入短時停滯狀態。目前疫情已經出現緩解和可控的跡象,預期集合信託產品的募集將逐漸迴歸正常。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本週披露成立規模的14家信託公司中,成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2家,5-10億元之間的2家,1-5億元的信託公司5家,1億元以下的信託公司5家。成立規模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雪松信託(8.2億元)、光大信託(6.7億元)和中融信託(4.39億元);產品成立數量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雪松信託(7款)、外貿信託(7款)、光大信託(6款)。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本週集合信託發行市場繼續走高,發行規模回升至250億元線以上。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本週共27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158款,環比增加10.49%;發行規模258.98億元,環比增加52.35%。本週集合產品發行市場同樣逐漸從新冠疫情的陰霾中走出,集合信託產品的投放開始增加。本週發行的集合信託產品中,金融類產品發行規模居首,發行規模103.27億元;基礎產業類產品次之,發行規模67.72億元。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本週披露發行規模的24家信託公司中,發行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信託公司3家,10-20億元之間的6家,規模5-10億元的8家,規模5億元以下的7家。發行規模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51.33億元)、五礦信託(35.06億元)和外貿信託(23.22億元);發行數量前三的信託公司分別是:光大信託(30款)、四川信託(26款)、五礦信託(16款)。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本週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45%,環比增加0.28個百分點;集合產品周平均期限為2.11年,較上週減少0.58年。本週集合信託產品的周平均預期收益率上升,產品的流動性繼續保持增強。疫情衝擊時間短但卻猛烈,從短期來看,企業因經營滑坡而出現資金鍊緊張的問題,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可能因市場流動性的緊張而收益出現暫時性的上升;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新冠疫情影響趨弱,疊加政府給予的金融支持政策,集合產品的收益大概率會繼續下行。


「用益-集合信託周評」疫情緩解市場回暖 發行成立集體回升


本週投向房地產、金融和基礎產業三大領域的信託資金大幅回升,以金融類為最。據統計,本週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36.37億元,環比增加3.33倍;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9.18億元,環比增加65.22%;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12.99億元,環比增加96.58%;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0.93億元,環比減少87.54%。

本週集合信託產品募集回暖,新冠疫情影響減弱。隨著新冠疫情逐漸受到控制,集合信託產品市場開始回暖,預期金融類產品和基建類產品可能增長較快。從目前來看,金融市場在政策的刺激之下率先回暖,股債市場的表現良好,包括證券投資類、現金管理類等在內的金融類信託產品可能有更好的機會;而基礎產業類信託同樣因刺激經濟而受政策支持,基建類信託業務機會有望增多,比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城改造項目等方面。

二、信託市場新聞一週回顧

信託公司資本管理辦法呼之欲出!調高資金信託風險係數

強化信託公司資本管控,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已初步起草完成《信託公司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及其相關配套文件,下一步將對此進行公開徵求意見。《資本辦法》調高了資金信託的風險係數,降低了服務信託、公益信託的風險係數,旨在從內生機制上約束信託公司開展監管套利及影子銀行業務,防範信託公司業務規模無序擴張。

疫情影響波及地產信託,中建投信託一產品出現延期

新冠肺炎疫情對信託業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2月12日,中建投信託發佈一則“中建投信託安泉404號(杭州美好)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重大事項報告稱,因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借款人杭州美生置業有限公司和保證人美好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信託計劃可能出現延期分配。

信託開年發行不足1800億 銳減近5成

受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因素影響,2020年開年第一個月集合信託市場的發行遭遇“倒春寒”。根據用益信託最新數據顯示,1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發行規模銳減近5成。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和年會各地復工的逐步展開,未來信託發行,特別在基建領域將有較好的“回暖”機會。

重振樓市遐想再起,地產信託業務還好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仍處於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多地地產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引發關注。上海、浙江、南昌、無錫等省份或城市也紛紛出臺了房地產支持新政,或調整土地價款繳付方式和期限或優化審批服務、調整履約監管,全面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信託流動性壓力增大

與此同時,疫情之下,對信託公司流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於業務發展、化解風險項目等要求,信託公司獲取流動性需求較強,而受負債渠道約束,信託公司補充流動性的渠道有限。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個數與規模方面均呈上升趨勢,風險項目數量1305個,風險項目規模為4611.36億元。

三、信託公司創新業務新聞

“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篩選又一批救助項目

“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成立後,本著求快求實的原則,抓緊篩選項目、加速推動落實。在專項慈善信託委託人管委會和國通信託、交銀信託等公司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已聯繫篩選確定了16個項目,合計金額1301.71萬元。

西北首個“抗疫慈善信託”設立

日前,由邁科集團、陝國投發起,攜手陝西慈善協會共同成立的“陝國投·陝西慈善協會-邁科集團-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慈善信託”,順利通過中信登和陝西銀監局審查。據悉,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北第一個“抗疫慈善信託”。

慈善信託抗“疫”戰:興業等62家信託公司齊上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信託公司積極發揮本源作用,踐行金融企業社會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信託業協會第一時間倡議發起“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短短3天時間內,信託公司紛紛響應,募集資金達3080萬元。除了各信託公司直接給予災區物資支持外,曾名聲大噪的慈善信託在本次戰“疫”中起到了先發作用。

疫情面前慈善信託顯積極作用 業內翹盼稅收優惠落地

日前,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捐贈稅收政策的公告》,對企業、個人、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等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實施部分稅收減免。一直以來稅收優惠都是慈善信託的痛點,此次《公告》能否利好慈善信託面臨爭議,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規不適用慈善信託,亦有人士認為具有適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