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虚拟网落


这是胡说了,能看懂地图,只能证明是一个好的参谋了,马谡、赵括看地图的才能绝对不亚于历代名将,他们的失败只是证明了参谋人才不适合当主将,如果马谡好好当他的参军肯定是很有前途的。有的人就适合一辈子当参谋,干得好就当参谋长,当主将不合适。包括诸葛亮也是这种情况吧,有刘备时诸葛亮当个军师多了不起,等刘备死了,让他作主干得并不怎么样(当然换个人可能还不如他)。能看好地图是可以作出非常好的作战计划,但不一定能成功,能不能成功因系太多,再完美的计划小小的变故就吹了。八路军打日本的伏击,刘伯承看地图选定了伏击地点,坚持一定要到现场去先看一看,到了现场差点气晕了,道路和地图标得差一座山,完全不是那回事,这要按地图打必败,修改计划伏击胜利。刘伯承订下计划一定要现场看过地形才能实行。当将帅肯定得能看懂地图,但看懂地图的不一定是将帅之才。地图学的好,好不过马谡、赵括.


海中岩haha


不一定。以前我在部队时就专门“看地图",行军时白天看,晚上更要看,不时对照,生怕带错路。因为我是一名通信员(徒步通信),必须对地图精通。考试时先让你看一眼地图,然后把你用车拉到山沟沟几十上百公里外地图上指的路线行进到指定地点(地图已收,全靠默记)。黑灯瞎火全靠天光对照地图上的山势,河流,建筑物等(地图航拍有标记)。


都想元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彪有名言,任何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必须是一个看地图的高手。

林彪要求他的将领们,要熟记地图,最好能够背下地图。

为啥?

这是因为当年的军事作战,完全是依赖地图进行的。

军队的集结、部署、行动、作战,均要根据具体的地形进行。

原则上,军事作战的胜负大部分是根据地图上互相部署对抗的结果,类似于今天的兵棋推演。

如果对于地图不熟悉,军事指挥是会有大问题的。

著名的抗战106师团被国军围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图问题。

当时106师团孤军深入江西九江万家岭地图,试图一举绕过国军防线,攻打侧翼,导致国军彻底崩溃。

然而薛岳很快发现了这一点,调动主力部队向万家岭集结,前后调动近10万人。

这么大的部队调动,自然很快被日本侦察机发现。

情报到了106师团长手中,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开始全面撤退。

然而,由于地图问题,106师团并没有突围成功。

这份地图是岗村宁次20年代从孙传芳那里窃取的,地图本来就绘制的不高明,加上时间过了20年,地图同实际有很多差别。

同时,万家岭这里都是原始森林,地标地物很少。

106师团长的能力有限,竟然看错了地图。

106师团在2天时间内在万家岭转悠了半天,竟然是在原地打转。

这段时间国军大军包围上来,最终将106师团几乎歼灭,师团长靠躲在草里逃过一劫。

就是这个意思了。

其实,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指挥员,只要在地图上进行简单的兵棋推演,也就知道了。

将军需要有一定的战略和战术眼光,还要考虑所有敌人可能的军事行动,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

为什么马谡这么牛逼?

就因为他地图指挥很厉害,连诸葛亮也不如他。

自然,地图指挥不能说他就是很适合指挥军事作战,但看不懂地图确实不行的。

再说通俗点,一个人如果连开碰碰车都会吓尿,他能去开赛车吗?


萨沙


能看懂一张地图的,不一定就是将帅之才,但是但得上将帅之才的,一定是一个制图看图高手。

看过亮剑的应该了解,在晋绥军派遣的军官团去八路军总部学习的时候,一项好奇李云龙的楚云飞就前去独立团部进行学习。两人在地图上进行测绘的时候,李云龙就曾说,希望楚云飞留下给自己当参谋,说总部的参谋制图都比不上楚云飞,而楚云飞则说这是黄埔生必备的,可见制图测绘对于军官来说多么重要

在近代或者古代战争中,能够对敌方地势地图非常了解是胜利的必备要素,可以说,能够胜利了一半,霍去病的厉害就是带领数万骑军能够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突袭匈奴老巢,他所以靠的就是对地形的掌握,

军用地图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等高线分布非常密集,这在正常的地图中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在军事作战中,高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军用地图上的等高线绘制非常紧密准确,随时可以转换成三维的地图沙盘。而且军用地图的比例尺一般是固定的,会用1:1万和1:5万等几种类型,这样便于指战员适应地图范围。

这也是为何有了GPS我国依然花费巨资研发北斗卫星一样,战时一个导航系统至关重要。

军用地图在懂的人眼里就不只是,文字,和圈圈直线,是真正的山水,河流,山有多高,河有多宽,哪里可以行军,哪里适合埋伏。等等都是清晰明了。所以可以借此打好一场歼敌之战。

这是一份苏联的军用地图,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多种行军路线,迂回包抄。

军用地图上坐标系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军图中最明显的坐标网格,那是以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你看到的24-54的数字,但那只是坐标的公里数。是距离赤道的距离。不同比例的地图的坐标网格是不一样的,比如,一比五万的图,一个坐标网格边长为2cm,实地长为一公里,一比十万的图,一个坐标网格也边长为2cm,但实地长为两公里。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位点可以精确到米,实用价值极高,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坐标系,无论是电子地图,还是GPS定位系统,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大多数都采用这种坐标系。

第二种叫做地理坐标,以度、分、秒为单位的坐标系。在军用地图上也有显示,在地图的双线内图廓的双线间的垂直短线,表示的就地理坐标的分划.也可以在军用地图上查到目标点的地理坐标,也就是:度、分、秒。


阐释君


有人说能看懂军事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蒋介石天子门生第一人、西北王胡宗南第一个表示不服,大声嚷道:“这是哪个砖家从哪得出的谬论,就凭我这暴脾气,看我不打死他……”

我胡宗南虽然是个小矮子,身高还不及法兰西的拿破仑,甚至脑袋还有点小,这也是本人智商开发得比较晚的原因吧,都不好意思说了我十四岁才上小学,想想都觉得丢人呀。

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胡宗南也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放到今天怎么说都是一个学霸,地理、历史、国文等可谓无师自通,特别是对史记、资治通鉴颇有研究,超强的记忆已烂熟于心,从小学到中学各种奖项拿到手软,更何况一张军事地图?

我21岁才中学毕业(你们几岁呢?),本想出国继续深造以施展治国平天才的抱负,但条件不允许,为了生存才屈尊于三尺讲台,并在报社兼职编辑工作。但三尺讲台根本容不下我胡宗南的鸿鹄之志,25岁就有了不少积蓄完全实现了今天的“自驾游”,为了开阔视野我胡宗南游遍了中原及北平天津等各大城市。

改变胡宗南命运的就是南下广州黄埔了,当时已经28岁快奔三了才选择投笔从戎,没想到的是黄埔的考官“以貌取人”,拿我的身材来开涮并拒之门外,就凭我这火爆脾气不闹个鸡飞狗跳誓不罢休,所谓有志者志竟成,这一闹竟然感动了校党代表廖仲恺,从此踏入了黄埔的校门,也改变了我胡宗南的命运。

虽然我胡宗南年纪相比其他学员要大不少,但不管在学识或者阅历方面,我都比其他学员丰富不少,最主要的是我胡宗南的是具有政治眼光的。自从踏上黄埔之路后,我胡宗南在官场上可谓平步青云,从一个见习少尉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执掌了校长的起家资本黄埔第一师,将黄埔其他学员远远甩在了后面,可谓占尽了黄埔风头。

自从我胡宗南执掌第一师后,出于对校长的忠心耿耿,不断得到了校长的栽培与提携,晋升的速度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也引来了黄埔学员的嫉妒,就如同我学生时期一样,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了,黄埔学员第一个晋升少将,第一个中将军长、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还是黄埔学员中第一个战区司令,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但是,说实话,指挥第一师时我胡宗南游刃有余,在中原大战中所向披靡,令对手闻之丧胆,给校长挣足了脸面。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担任军长后,我胡宗南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了,感觉指挥起来有点吃力了,我真的开始怀疑校长的用人眼光了。抗战之淞沪会战差点被打没了,校长下令总撤退命令后将我划归李宗仁管辖,但这庙小了校长把我调到了关中休整。


自从进驻关中后,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抱负,我胡宗南打开地图,萌生了拥兵自重的念头,开始效仿校长培养亲信。但是关中屁股还没坐热,校长又把我的第一军团拉到了兰封战场,为了保持实力一度贻误了战机曾遭到了校长的痛斥。


但没像我的同窗第八军军长黄杰那样,因作战不为而锒铛入狱;武汉会战间,我第一军团奉命驻守信阳城时,趁着日军合围之前,在不支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的情况下溜之大吉了,令李宗仁暴跳如雷,但校长非但没处置我,还被擢升为第34集团副总司令,几个月后还转正了,成为了黄埔学员第一个集团军司令,掌管五个军二十余万大军。

掌管第34集团军后,我胡宗南离开了抗日一线,不到三年晋升为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正职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朱绍良,只不过是一个伴食宰相,第八战区说了算的还是我胡宗南,第一登上了人生的顶峰,掌管着几十万大军,控制着陕甘宁青四大国统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虽然长期离开了一线战场,但打仗这玩意似乎有点生疏了,内战期间自从占领延安后,老是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从西北一直败到了大西南,自己的起家部队第一军精锐所剩无几,颜面尽失威风不再,自己的起家部队第一军精锐所剩无几,完全辜负了校长的栽培和寄以的厚望,军事生涯最终在台黯然落幕。我胡宗南用事实证明了,并不是所有地图烂熟于心的军事指挥官,就能看出是否具备有的将帅之才。


赛门之略


解放后粟裕大将被整,赋闲在家,天天看北京地图,有天他儿子要去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不知道怎么走,粟裕就告诉他怎么怎么走,他儿子非常吃惊,说你又没去过,咋知道那么清楚,粟裕说这就是天天看地图都背下来了


海上之狐


一句话就说明了!

当你看地图是平的,那你所说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当你看地图是立体的,那么恭喜你,入门了!

看地图是平的,你可以任意驰骋疆场,什么后勤保障…见鬼去吧!!实际谁见鬼,内行人知道。

看地图是立体,必然出现高山大川,沟壑、隘口……,你的力量必然被地形割裂,所以排兵布阵就是一门艺术了!……………………


心勇4


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必选有理解地图的能力,但是指挥作战不能只依赖地图,更重要的实际,所以说能看懂地图,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将军。

我军杰出的军事家林彪和粟裕,两位都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杰出军事家,而两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看地图。林总在战斗发起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情况一包炒黄豆,一把椅子就坐在地图前面开始深思,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就会详细各种战略部署,最后进行战斗。于林总一样,粟裕也喜欢看地图,一般战争发生前,他就会坐在地图上一看一天,这段时间都不希望别人打扰他的思考。

看地图还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当年八路军参见抗战的时候,阎锡山连一张地图都不愿意借给129师,最后还是从战场上面缴获。而当129师部署神头岭伏击战的时候,刘帅采取的是攻其所必救,并安排陈赓的386旅埋伏在神头岭。但是当陈赓到神头岭考察地形的时候发现,地图于实际不符合,原本在山谷的路到达了山脊,若是按照地图上的部署会出问题,陈赓就结合地形调整了部署,最终取的了神头岭战斗的胜利。此战也被日本称为游击战的典范。

看地图是打仗的必须的能力,但你会看地图不一定就会打仗。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李德就是依靠地图打仗,不结合现场从实际情况,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总体而言,看地图是杰出军事将领必须拥有的素质,但是拥有理解地图的能力,不一定就能成为优秀的军事将领。


帝国烽火


地图是军队行动的基础,在战争行动中,敌人在哪,我们在哪?都是要首先确定的问题。而这些在军用地图上都是有清晰的标注。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在平面上有选择地表示地球或者其他星球自然表面若干要素与现象的图形。军用地图是为军事需要制作的各种地图。军用地图包括地形图,联合作战图,海岸带地形图,海图,航空图,专题地图等。

这几个都是苏联的军用地图,在苏联时代,地图是机密文件,中国和苏联一样。一般民用地图


都会对图形做一些变形处理。
美国人绘制的缅甸地图。
旧的国军地图,上边是用标号标注了本方的各个单位的位置,现在解放军的标号一共有1000多个,包括部队对标,象形符号,代字等,解放军的队标用红色表示,敌军的标号用蓝色,粉红色是友军,不明国籍用绿色表示。

一般军用地图上除了各种地形自然现象以外,还会有各种军队标号,在地图上绘制出交战双方的各种单位的位置,兵力大小等信息,通过地图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目前的敌我形态等情况,在作战行动中,使用地图可以非常方便了解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这个形势图就是比较简单的形势图,真正军用的形势图上边的信息要更多。而且会根据自己专业分成不同的专题地图。
这个是一个例子,真正的军用地图标注起来就是这样子。


除了各种队标,还要有时间,这种敌我态势图都是要一定时间更新一遍的。

读懂地图看是要懂到什么地步,读懂地图上标注的情况只不过是第一步,而根据地图上标注的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是展示一个指挥员水平的依据,同样的一种情况,不同的指挥员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作战行动中没有绝对的对错,而且没有一个公式会给你去套,这里边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不过,光看地图也是不行的,光看地图不和实际的地形对照,也是会出各种问题的,地图由于绘制测绘是有一定的周期的,并不会是完全和现实相符,而且敌方有可能会制作出来假地图来迷惑我们,在二战中,隆美尔在第一次进攻阿拉曼的时候,就是上了假地图的当,在标注是硬地的地方却是流沙区,计划2个小时通过的地形用了一夜也没有过去,天亮了英军飞机过来把陷在流沙里边的德军炸了一个遍。

现在,GPS一类的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使地图不只是原来的纸质或者丝绸制品,已经开始出现了电子地图,但是这些只是一个作战指挥的一个手段,最后做出决定的还是站在地图或者屏幕前边的人。而这个人并不是天生就会有什么将帅之才,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最终成为将帅。


红色手电筒


这不是绝对的!

能看懂地图,只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参谋。

对于将才而言,那只是他带兵打仗的基本功之一。


真正的将帅之才,是有非凡的运筹帷幄和决断能力,能够铁血治军又爱兵如子,能够借用天时、地利(看懂地图是必须的)、人和,合理用兵打胜仗之人。

若只凭看懂地图决定将帅之才,那是笑话。

在新中国之前的国共内战时期,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嫡系部队,能看懂地图的军官比比皆是,擅长“地图作业”调兵打仗的将军数以百计。但是,他们打不过共产党的“泥腿子”出身的将军们,这些红军将领大多数没进过正规军事院校,其中一些人也并非擅长看地图,但他们照样打败了国民党军。

指挥现代战争的将军们,对看懂地图的基本要求也变得非常难。

现代战争已与争夺陆权时代发生很大改变。战争将在海空天进行,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众即逝,将军仅凭看懂纸质地图指挥打仗显然不管用。
他们要随时了解和看懂敌我双方或多方三维电子动态势图,这也是基本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