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生鮮電商從未像當前這樣集聚著全國消費者的目光。晚23時,人們準備休息的時分,正是生鮮電商前置倉燈火通明的前奏。上千噸食材錄入倉庫,黃瓜、西藍花等一個個小圖標被點亮。近半個月來,為了緩解疫情隔離期間的訂單暴增和人力緊缺,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系統備受挑戰。為了能讓大家儘快收到生鮮食材,每日優鮮是如何做到“當日達”的呢?小編聯繫上了北京望京倉的站長劉國峰,他告訴了我們幕後的一切。

凌晨5:00

日揀1600單 補貨1.5倍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望京倉訂單高峰能達到每日2000-3000單

早上9-10點,這一時間段是每日優鮮400平方米的北京望京倉一天中最重要的開始,第一波早高峰訂單佔全天訂單量的30%-40%左右。望京倉一般9點開始配送。站長劉國峰和員工將到店時間提前到了7點,在“多”出來的2個小時內提前打單、揀貨、打包。

“最忙的時候,很多下了夜班的同事第二天早上5點多就來到店裡繼續接力,分擔第一波訂單高峰。”劉國峰今年本打算去女友家過年,收到另一位店長髮來的緊急求援後,他立刻提前返京。

據劉國峰介紹,目前望京倉平均每天的訂單量在1200-1600單左右,最高峰能達到2000單。而對於公司在全國一個單倉來說,訂單高峰能達到每日2000-3000單。

“儘管現在我們的供應很全面了,但是消費者已經養成了半夜搶菜的習慣。他們認為半夜是商家的進貨時間,菜品一定是全的,而白天會出現短缺的情況。”劉國峰說道。如今,每日優鮮的蔬菜供給已從500噸恢復到1500噸。然而,消費者半夜下單的習慣讓本應該出現在10點的配送高峰前置到了9點,劉國峰的上班時間也隨之提前。

於是,為了適應這種需求,望京倉將校準庫位、上架、揀貨、打包等流程也進行了調整。人手最緊缺的時候,即使下了早班,劉國峰也留下來和夜班倉管員一起揀貨。他對近半月的備戰狀態記憶猶新:“有時候來不及回家,晚上處理完工作就找個離店附近的地方倒頭就睡。”

“最近這半個月,神經一直繃著。訂單壓力其實很大,一直咬著牙堅持。”劉國峰每天的工作時間幾乎是12個小時打底,工作13個、14個小時是常態。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工作連軸轉,劉國峰們抽空才能吃上一口飯

“蔬菜、水果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劉國峰表示,“其次是副食、米麵油。如果是下雪天,煮火鍋的食材一買就是一大包,所以庫內的作業時間更長,騎手配送的壓力很大。”這幾天,有的店裡有位員工的腿摔傷了,但還是堅持上班。

和以往相比,疫情期間望京倉的補貨量達到了原來的1.5倍,客單價也從平均80多元上升到120多元。數據顯示,從疫情至今,每日優鮮交易額同比增加了300%以上。

早9:00

晚間爆倉 白天爆單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訂單量攀升,前置倉人手緊張

面對每天攀升的訂單,前置倉的壓力不言而喻。於是,人力與智能系統上演了一場接力賽。

出於物業要求,每日優鮮三元橋店暫停營業,附近的亮馬橋店臨時承擔了兩個區域的所有貨物和訂單。然而員工數量和店內面積有限,晚上爆倉、白天爆單的壓力讓亮馬橋店叫苦不迭。接到上級的指示,劉國峰立刻和員工前去分擔倉庫多出來的貨物,部分騎手也幫忙進行配送。

“在這個緊要關頭,多虧有這個掃描槍技術,才能在一個陌生的店裡迅速進行分揀工作。”劉國峰說道。在前置倉中,帶著字母和數字的標籤精準記錄著倉裡每一款商品的座標,最高頻次購買的商品、購買頻次一般的商品和長尾商品都有著自己的“專屬”位置。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智能系統為快速分揀提供助力

前來幫忙的員工們則拿著一個PDA儀器掃一掃訂單,庫位系統自動呈現商品所在的方位。庫位系統又和揀貨動線彼此相通。面單上貨品前後的排列順序,就是商品在揀貨動線上的順序。員工照著面單“按圖索驥”。

在配送環節,智能派送系統會規劃配送員的配送方向。配送員一次性從某組貨架上拿好幾單貨,啟動對一個區域訂單的統一配送。此外,系統會根據出庫時間預估到達時間,規劃路徑,並向騎手實時傳送倉內訂單壓力數據。

不過,智能系統雖然提供便捷,但人力與設備也得跟上才行。一些騎手從原來的電瓶車換了三輪車,車廂內大概能裝下20多包生鮮食材,車頂上也能乘載一些貨物。儘管訂單量居高不下,望京倉的8名揀貨員依然能達到一天200多單的人均時效,90%的訂單能實現2個小時內送達。

晚21:00

供需缺口下新模式發芽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疫情下線上生鮮需求倍增

晚間21點,生鮮電商的夜班倉管員開始抓緊錄入新的一批生鮮食材,而3公里內的另一端,消費者們正在翻看不同的生鮮應用,考慮第二天吃什麼。線上買菜的市場教育與家庭間的拼購模式、跨界人力共享都在暗自發芽。

曾有一次,在人手吃緊的情況下,望京倉的一些訂單沒能迅速履約,一位用戶打電話到店裡問劉國峰,“你這個訂單大概能多久送到,能不能儘快送過來,我家已經快沒菜吃了,我只能靠著你們了”。

“我當時感觸很深,不想辜負顧客的信賴,要盡所能去保證履約,”劉國峰說,“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能感受到自己能夠對社會的一點點貢獻和價值,我們雖然乾得很累,但每個人都是很有勁兒的。”目前,一些來自餐企的員工也加入到望京倉中,主要負責打包工作。

實際上,特殊時期裡,人力緊缺的生鮮電商從各行各業招攬著人手。盒馬先是與餐飲企業共享員工,隨後向全社會開放3萬個崗位。西貝等餐企的員工也逐步加入進生鮮電商供應大軍,在每日優鮮的標品菜等加工環節上補足人力缺口。鹿港小鎮、伊秀壽司等合作餐企近400多名員工在人力、食材和供應鏈方面加入叮咚買菜一線崗位工作。

填充人力的同時,生鮮玩家也在絞盡腦汁化解小區封閉式管理對到店自提、上門到家模式的衝擊。為了花同樣的時間,能在一個區域配送更多訂單,一時間,社區拼團成為眾多玩家的運行策略。無論是盒馬預約小哥集單配送,京東7FRESH上線“小七拼”做社區拼團,還是線下生鮮商超,例如步步高超市上線的“小步到家”採取的微信社群下單、倉庫直髮模式,無一不是為了在這個特殊節點尋找到提升履約率和運力的最優解。據瞭解,截止2月9日,京東7FRESH的“小七拼”拼團配送服務共涵蓋接近1000個社區,覆蓋人群近50萬。


爆倉+爆單 疫情下生鮮電商的“非常”24小時

由於人力緊張和無接觸配送的推行,劉國峰向顧客解釋無法配送到家

在電商分析師魯振旺看來,社區拼團在這個特殊時期為平臺帶來大量用戶,擴展服務半徑的同時,新增用戶也在考慮平臺的便利性和性價比。

“疫情加快了線上買菜的市場教育,部分用戶會開始接受這類消費方式。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推進作用。”然而,魯振旺補充認為,在疫情之後,隨著人們線下買菜渠道逐步恢復,在價格比對後,會有一批用戶從平臺上流失,因此保證時效是生鮮電商加強用戶留存率的一個方式。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則表示,對於疫情過後大批留存下來的用戶,生鮮電商必須在生鮮之外建立新的利潤來源點,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資源,構建產品矩陣,從而把生鮮帶來的顧客資產進行貨幣化,保持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夜幕降臨,每日優鮮望京倉夜班倉管員打掃庫房,將蔬菜水果、鮮肉蛋奶依次上架,校準庫位。12個小時過後,這些食材又將乘著騎手們的三輪車,前往每一個等待著的家庭。


何倩/文

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