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觉得最好看的是哪本?

平西王后


读过的书比较多,其中最好看的、最值得推荐的就是《反脆弱》。

这本书主要是想告诉我们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获益。就好比现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多少人倒闭、还不起车贷房贷等等,本书作者塔勒布就是想教我们如何在这种黑天鹅事件中获益。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系统的复杂度前所未有,带来的挑战也前所未见。稍微出现一点大事,社会马上就瘫痪了,可见这个世界是多么脆弱啊。

在一个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生存,必须学会应对,反脆弱就是最好的应对之道。所以,推荐大家看一看这本书。



小旺读书笔记


书读得多也读得杂,印象最深的还想再读一遍的就是《红楼梦》,这本书读得很有意思,让我读下去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当时上初中放暑假在家,写作业看书本很无聊就不想写字,但是农村老家暑假不看书不学习,家长管的还很严的,但是只要是在看书父母就是很高兴的,不管你看的是书本还是课外书。当时也是为了装逼,都说红楼梦这本书很牛逼,很多人都看不懂,我就觉得我要是能看懂多牛逼,到时候吹牛也很拉风的。于是跑到镇上花十块钱买了本盗版的,十几年过去了我记得还很清楚,十块钱!而且纸张是那种发灰的跟草纸一样的纸张(后来才知道这本是早期以程乙本为本编撰的,后来遗失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可惜)。拿回去看了一下午两节,果然味同嚼蜡!什么玩意!居然还有人喜欢看这个!之后扔家里两个月断断续续看了四十多节(主要是写作业更无聊)!开学了带到学校去。偶然一天在书店看到一本周汝昌先生写的解析红楼梦的书,翻开看了一点,对着解释回想章节,觉得还挺有意思。于是又回去把书耐着心读完,再去看周老先生的解析,发现越看越有意思,有很多解析在读得过程中都没有注意到,才意识到第一遍读的实在是太粗糙。于是又重新再细度一遍,真的是越读越有意思!书从初中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总共读过五遍之多!这本书真的是耐下心来读你就会慢慢喜欢上他。爱他的人真的是爱的死去活来,不懂他的人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很多人抨击红学研究一样,爱的人研究,不爱的人觉得是吃饱了撑的研究一本破书!等你真的懂他的时候再来评论他吧!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巅峰之作不是白叫的!


上思之那琴


因为种种原因,近期看的书比较少,只看了《杀死一只知更鸟》、《人性的弱点》,《孙子兵法》和《道德经》,这些都是好书,但是都没有达到我心目中最好的标准。仔细想想这么多年来看过的书籍里中外名著、正史野史、天文地理,搞笑悬疑甚至教科书、工具书,政府白皮书等等都让我多多少少汲取营养,从中受益,不过要说这所有读过的书里,最让我觉得好看的首推《红楼梦》。有人曾说过,文章让人觉得动人可以看两三遍的已是不容易,但是最高的境界是能留人就是可读千百回而不厌倦。《红楼梦》于我,就是可读千百回的书。现在都清楚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11岁,当时年纪小阅历浅薄一开始觉得晦涩难懂,许多不认识的字还要一一查字典,坚持看了一半就已经手不释卷了。多年来反反复复的看,随便翻开书不管从哪一章开始读,都还是津津有味。每个人物描写的都形象生动,性格鲜活饱满。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曾这样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自己的看法是不同的年龄段读出的感悟都不一样,尽管那个时代和我们很是遥远,但是从中的感悟和学习到的东西并不过时也能警醒世人。甚至关于《红梦楼》还出现了‘红学’,足以说明它不仅受读者喜爱,还有研究价值。前不久大热的电视剧《庆余年》,主角范闲就靠着惊人记忆默写出《红楼》被那里的才子佳人追捧(大家都知道这个红楼就是红楼梦)。 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对最好的书的标准都不同。我的建议就是能让你反复阅读不厌倦的,就是最好的书。(附上我的《红楼梦》图片,年代久远又反复翻阅已经纸黄字旧)





宫商角徵羽哆瑞咪发嗦


这么长时间大家关在家里都看了什么书呢?有没有特别好的书推荐?

近段时间的疫情影响,大家基本上都宅在家里闭关,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感觉各有不同,关于读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需要根据个人自己的情况而定。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读过的感觉不错的几本书,仅供参考。

一、古文名著。推荐曹雪芹的《红楼梦》,无用多说,四大名著,描写了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书中各种对人性的刻画,对现实的讽刺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读来让人回味,以至于出现了“红学”这一学派,后人专门反复研究,说明其影响力之大,但是想要读懂,三遍怕是不够。

二、官场小说。推荐阎真的《沧浪之水》。这本书的名字取自于屈原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阎真在书中刻画了一个不得志的医学研究生,在郁郁寡欢、不得志的人生旅途中,由一个纯真刚直的大学生,慢慢变成了经验老到的官场高手,中间的蜕变过程,由一个个极具现实色彩的故事连接而成。蜕变过程中,其内心的变化历程,经过了是独守清高,还是随波逐流;是固步自封,还是尝试改变;是遵守规则,还是破坏规则。我觉得描写的是淋漓尽致,道尽了官场的一切,值得一读。

三、武侠小说。首推金庸金大侠的《射雕英雄传》,大气磅礴,至今仍对金大侠的文笔描写和情节铺垫佩服至极。印象最深的就是,幼时郭靖为搭救师傅哲别,被敌鞭打仍不松口,描写的入木三分,读来激情澎湃,真是幼时即有侠义精神,幼时为民,大时为国,一股侠义情贯穿全书始终。个人认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射雕英雄传》称得上是“上好佳”。

除上述之外,还有类似《诛仙》《盗墓笔记》等网络小说,观赏性也是极佳。

 以上是琵琶山小王子的个人观点,还请斧正。

 

 





琵琶山小王子


喜欢读书的阅读量肯定不会少,而且就每一个时期而言,最好看的书也会一直改变,就我当下来说,最好看的书就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了,这是19年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上市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已累计80周,足可见此书的魅力。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只有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家庭给了我们最初的也是最大的影响,我们的很多行为,习惯,思想都是来自家庭的影响,但所有这些影响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当然改变的只是对我们不好的东西。

书中的主人公塔拉十七岁之前一直没有读过书,之后却像开挂一样,剑桥,哈佛,硕士,博士……达到了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你可能会说这又是一本励志书,或者她的家庭教育肯定超级棒吧,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错了。塔拉的家庭信仰摩门教,是那种接近于愚蠢的信仰,他的父亲把赚来的钱大部分用于购买汽油、生活物资、枪支弹药,仅仅是为了在世界末日来临之时,他们好有所准备,并且拒绝和社会也就是政府有任何来往,生了病甚至快死了都是在家医治,塔拉上学时,连出生文件都没有。这里我可以给你讲述书中一个场面:塔拉因为对他的哥哥说了不,结果被自己的亲哥,在大庭广众之下拖着脚拉在地上很长一段距离,衣衫不整。塔拉虽然取得很多成就,但是她的内心依然是崩溃的,原生家庭给她的影响依然无法磨灭,直到她一步步通过教育,了解了新的世界,走进了新的世界。

这本书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很有必要读,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响,有的人也许只是个别的坏习惯,有的人也许是影响一生的阴影,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要努力地通过教育来改变它,改变自己,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这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括自学。


题浮罗


我按照成长的几个阶段来谈谈读过哪些书吧,分别是大学时期迷茫的时候、大学时期疯狂充电的时候、工作时期以及为文学理想奋斗时期。

  • 大学时期迷茫的时候

国外我不清楚,国内的大多数大学,我想您也知晓一二,高考结束了,大家完成了成年前一直有的一个考上大学的理想,与此同时,也失去了目标,于是大学里四处可见迷茫麻木、颓废成精、娱乐至死的景象,这个时期我想挣扎、想上进,于是读了两本书,分别是《大学生的坟》和《异类》。

一本教我认清自己与我们所处的大学环境,一本教我如何应对我的迷茫与上进。

  • 大学时期疯狂充电的时候

这个阶段,纯粹地是觉得读书有用,于是每逢逛京东、当当便忍不住买上好几本。那段时间一有空就会看书,想变得有思想,想写出些东西,后来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自己的人格也一定程度上得以塑造。这一阶段,读过不少书,现列举一二。

《褚时健传》,让我了解到了这样一位已是古稀之年却奇迹般东山再起的老人一生的事迹,我因此学会了不畏艰辛、敢于挑战。

《白说》《本色》《拆掉思维里的墙》,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样对我的人格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刘同老师的这四本书,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怀疑自己时多了一分坚信,让我向着文艺青年之路迈上了重重的一步。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同样让我向着文艺青年之路迈上了重重的一步。

  • 工作时期

这个阶段,不免被领导或者同事推荐一些提升职业能力的书。

《六顶思考帽》,学会了一种教人高效思考的思维方式,让我懂得什么时候该理性且该如何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

《万达工作法》,可以学习到一些工作方法,类似的当然还有《华为工作法》《工匠精神》等,不一一列举。

《小强升职记》,一本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不那么枯燥地教授时间管理的书。

当然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书,就不列举了。

  • 为文学理想奋斗时期

这一时期,多是读一些文学类书籍,比如《白鹿原》《废都》《五魁》《多湾》《主角》《岛上书店》《莫言小说集》《云边有个小卖部》《王城如海》《边城》《黄金时代》《倾城之恋》《你的名字》《且听风吟》《山中的糖果》《夏至未至》《冷场》等,挺多的。

最近在读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上的小说集,主要是短篇小说。

大概就这些内容了,喜欢读书的话您可以关注我。十天前吧,开始了一个“#日学一文#”的坚持,就是每天学习一篇文章,或是短篇小说,或是小说评论,或是文学创作相关,我会将文章及其观后感分享在头条上,咱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坚持✊


壮游中国


年轻的时候读过很多西方的小说,西方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自文艺复兴以后,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可能就是我读西方小说的初衷。

最开始因为猎奇心理作崇,那个时候西方小说是属于禁书之类,都是在偷偷的读。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文学进来,就如饥似渴的读开了。

莎士比亚的戏剧系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人间悲剧系列,《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三个火枪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卢梭的《忏悔录》。还有二战战争回忆系列,如朱可夫元帅的回忆系,《第三帝国》,描写二战的,《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前期也顺便看了一下中国的四大名著,后来才发现有一本非常优秀的中国小说,那就是钱钟书的《围城》。围城语言的丰富,用词的幽默,一下把战争的氛围降低了一半。

看《约翰.克里斯托夫》四本长篇时,正在读书,这部优秀的小说,让人看的也是郁闷于心,心情不爽过好几天。显然自己的情绪被拉入小说里面,受其感染。

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其用词之精彩,语言之精炼,让人感叹。特别是《王子复仇记》里面好多情节至今还犹记于心。比如王子遇见他已故父王的那一幕,还有就是王子出逃前,他的家人给他的警示提醒:你如果借钱给朋友,可能失去金钱,还会失去这个朋友。这道理,现实生活中也可引以为戒。

《青年近卫军》,把战争的氛围感染与我,看小说那段时间,跟随近卫军战士一起紧张,一起担心,一起去抵抗德国人的进攻。

国产小说里面首推当然是《围城》,围城太精彩了,可惜我们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知道有这本书,以前在国内一直是禁书,实际上这本书解放前就出版了。

近年喜欢看一些散文,余秋雨,林语堂,林清玄,龙应台,贾平凹等的散文。

顺便提一下,贾平凹的《废都》,还是很有意思的,是一部有特点的小说。

看得多了,也将他们融汇贯通,煮成一锅了。所以,现在也分不出他们在其中十分清晰的个性特点了,倒是如一罐荤汤,只当营养全都在内,胡吞海吃般吸入了。





云中一击


一,各人阅读兴趣不同,所以偏爱的书籍可能各有不同。

二,好看的书很多,正如名著很多一样。名著不一定都好看,好看的也不一定是名著。

三,金庸的武侠小说都不错。有人偏爱《笑傲江湖》《神雕侠侣》。个人比较喜欢《射雕英雄传》《江湖恩仇录》。

四,以前央视百家讲坛流行出来的书很多,易中天的《品三国》就是其中之一。也不错。

五,修身养性《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为。

六,苏东坡文,苏东坡传,培养乐天而安,知足洒脱的襟怀!

七,修德进业,齐家教子,问学入世,《曾国藩家书》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亲切如面!


之雅斋


少不看红樓,青不看水浒,喜欢的都是好书。有人喜欢三国,有人喜欢西游,那年代都喜欢红宝书,朱德喜欢识字课本,真实的才是好书。


要说就说实在话


喜欢读书的人,只要是通过沉淀的佳作都是好作品,不同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我喜欢读书,但是都比较杂,因此如果说最好看确实不好肯定的回答,不过最近我读的几本书,我还是觉得不错的,一是柴静写的《看见》:一位山西姑娘,凭着自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一步步走进了央视的大门,走进了寻常百姓身边,没有刻意选择一些历史性的标志事件,只叙述了她在作为记者生涯中看见的令她难忘以及触动心灵的事,作为80后,虽然未亲身经历非典,汶川大地震,但通过《看见》这本书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了灾难中作为人的无耐,同时感受到作为人的坚韧,即使100次的跌倒也会101次的站起来,通过双城记认识了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通过奥运的瞬间认识了德国举重冠军史泰纳和他深爱的妻子苏珊~you raise me up,认识了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闻人陈虻,虽然都是柴静作为一名记者成长路上所经历的事,但通过看见他们、读他们,使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活的意义以及相对于书中主人公来说更为幸福的生活。二是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和他的另一个作品《活着》相似写的都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主人公许三观是一名普通工人,第一次意外的加入卖血队伍,用赚来的钱娶了媳妇成了家,而后因儿子打架无力赔偿医药费而再次卖血,从此卖血贯穿了他的一生,如果说第一次是意外之喜,那自此以后的却都是人生所迫,对于许三观来说,身体里涌动的血是他的希望,希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通过《许三观卖血记》也让我看到了他的坚毅、乐观、坚强和担当,生活在和平岁月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些艰苦的岁月,但岁月却沉淀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回望历史,铭记历史,而此刻我和你以及我们、你们、他们也是这历史长空中的一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