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長假”,請珍惜難得的人生大課

朱永華

這些天,河南省教育廳負責人一段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在網上熱傳: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時期,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都捲入了一場特殊的戰役。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是“白衣天使”,而教育工作者、老師、學生、家長都應該思考,面對災難,我們自己要扮演什麼角色,拿出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讓學生們面對“史上最長”的寒假。一些學校推出了“網上課堂”“空中教學”等替代性教學模式,這些都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權宜之計”。與此同時,這場不期而至的災難和舉國上下奮戰疫情的一幕幕現實場景,何嘗不是一場人生大課?可以說,相較於日常的知識教學,這場刻骨銘心的經歷,在磨礪、培育學生們的憂患意識、家國情懷等方面,更具難以替代的教育意義。

歷史一再證明,“苦難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教育方面,我們有過諸多在苦難中締造的奇蹟。比如,在艱苦卓絕的抗戰年代,西南聯大憑藉“剛毅堅卓”的精神培養出了3800多名學生。他們之中後來產生了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很多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參加了志願救災活動。不少家長感嘆:援助回來後,孩子們突然變得成熟了,因為他們在災難中獲得了成長和歷練。

今天,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與我們不期而遇,除了看書、上“網課”、刷題,我們還要上好這場災難教育課。無論學校、老師、家長,抑或全社會,有必要把疫情災難變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努力做到最好,保持積極心態,共同學習好這場關乎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的“非常一課”,引導孩子們在抗擊疫情中構建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他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的奮鬥精神和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讓他們真正地與共和國一起成長。

用成長足跡驅趕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往幸福的橋樑,這既關乎教育的本質和追求,也是我們雖不願見到但卻彌足珍貴的人生大課。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2月17日0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