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唯一700多年历史的元代建筑风格县衙


临晋县衙,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为元代时临晋县衙署所在地。廨署创建于元大德间(1279~1307年)。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大堂的梁脊板上留有民国23年10月最后一次重修题记。临晋县衙,现存主体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是山西省目 前保留下来的三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

临晋县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分三层台阶式,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当心间很宽,明显大于次、稍间,稍间又略窄于次间。大堂用柱14根,柱网分布采用内槽当心间与次间“减柱造”,使堂内空间宽阔明亮。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堂前正面檐柱大于各柱,当心间两根采用“抱柱造”。前檐额枋用材硕大,以三根大圆木制作,直径达800mm。增加了大堂的壮严气氛。

这是元代大堂正上方的斗拱很漂亮,集建筑力学与建筑美学为一体,坚固美观,犬牙交错。犬牙是锋利的是用来……


二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三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堂前带廊。两堂结构简洁,无斗装饰,为清末民初时期建筑。二堂是审理一般案件、与同僚、部属、乡绅们议事的地方。这里相当于是个多功能会议室吧。

图为,二堂的内部结构,有12根直径大约500mm的立柱支撑,前后是镂空的四扇双开大门。

图为,二堂内的屋顶结构。

这是三堂,是县太爷日常办公的地方,领导办公室,看起来还是很气派的,不知道有多少平的,不知道超不超国家标准?

银亿库位于大堂与二堂中院之东侧,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书房位于三堂西侧,与三堂相接,面宽一间,二屋皆为民国时期建筑。银库前面的整体石雕照壁价值不菲,据说可以在北京三环以内买下一栋房子。

位于大堂西侧的偏院是县衙的监狱,民国重修时,改称看守所。

图为,看守所大门上的门匾,刻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立”。

2001年6月25日,临晋县衙作为元至近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大堂东山墙起向东15米,自大堂西山墙起向西15米,自大堂后檐下起向北100米,自大堂檐下起向南130米至大街。

紧邻县衙的东边是临晋文庙,始建于宋,现存大成殿为清代遗构。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大殿前方,有千年唐柏一株,宋政和八年(公元1111年)铸造的万斤铁钟一口。临晋文庙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设长13.5米、宽9米的大月台,月台周边以石栏围护,望柱与石栏板上皆有花草瑞兽浮雕图案,月台中部设甬道,上铺浮雕双龙青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


单檐歇山顶,黄、绿、蓝琉璃筒板瓦覆顶,琉璃脊饰,楼阁式脊刹,层层矗立,其两侧为琉璃象、狮驮宝塔,檐下四周置柱头科和平身科,平身科1攒,形制相同,均为三踩单昂,明间出45度斜昂,殿内明间后檐墙有壁画,博风板及两山花采用琉璃构件进行装饰,山尖正中为一琉璃双层圆形框,东侧山花内为琉璃双鹤、翠竹,西侧山尖为双鹿、绿树。2016年6月6日,临晋文庙大成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注 “黄河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