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生》:東野圭吾式的溫情,跨越時間的親情救贖

文 / 小Song

不同於東野圭吾其他的推理作品,《時生》是一本風格獨特且溫情的小說,離奇又溫暖的親情帶給人的觸動要大於推理本身的震撼。正如書名“時生”二字所言,時間的時,生命的生,這是一本有關生命的書。

23歲一事無成的宮本拓實,在丟掉工作自暴自棄之時,在東京花屋敷遇到了一個叫時生的年輕人,這個人便是跨越了二十年時間去尋找父親的拓實兒子。書的開頭,拓實夫婦在醫院守護著被格雷戈裡綜合徵糾纏了17年、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兒子,悲痛中拓實向妻子講述了自己曾在二十年前遇到過時生的往事。書的結尾,拓實在時生的耳邊呼喊:“時生,我在花屋敷等你!”這句話與父子倆二十年前的相遇形成了宿命閉環,轉世輪迴的父子情令人動容。

《時生》:東野圭吾式的溫情,跨越時間的親情救贖

東野圭吾曾表示:到了我這個年齡,周圍的朋友都有了孩子。問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時,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順其自然”之類。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問:“作為我們的孩子,你覺得高興嗎?”孩子是否會回以“我非常慶幸有你們這樣的父母”,其實是永遠的謎。我一直想解開這一謎團,這便是《時生》的源頭。

關於親子關係,在普遍的價值觀中我們都認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孩子的到來是緣分使然。而對於緣分,我們更願意相信它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東西。在《時生》這本書中,親情似乎不能用“順其自然”來解釋,更像是“冥冥註定”,時生就是一個跨越時間的救贖者。

一、生命是一場輪迴,親情是一種救贖

無論是怎樣短暫的一個瞬間,只要有活著的感覺就會有未來。未來不僅僅是明天,未來在人心中,只要心中有未來,人就能幸福起來。

這是跨越時間回到過去的時生將要離去時對拓實說的話,時生的出現,讓拓實對過往釋懷,對未來堅定。

1、拓實與時生,轉世輪迴的父子情

遇到時生前,拓實是一個工作敷衍、整天遊手好閒靠女友救濟過日子的糟糕青年,做事不計後果,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頹廢於現實中,更看不到未來。數次的失望累積,女友千鶴離開了毫無悔改之意的拓實,接著又無端捲入了一場經濟案件中。

時生的出現,改變了拓實的人生軌跡。面對這個突如其來、自稱是他親戚的人,拓實覺得疑惑,但又覺得這個人有某種特別的引力。時生與拓實一起實施營救千鶴的計劃,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拓實的行為多麼無可救藥,他都不放棄拓實,始終陪伴在拓實身邊,幫他排憂解難。在時生的影響下,拓實最終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軌。而當拓實逐漸走上正軌之後,時生消失了。

再過幾年,你會結婚生子,你將給你的兒子取名為時生,時間的時,生命的生。那孩子長到17歲時,會因為某種緣故而回到過去,那就是我。

正如時生對拓實講的這句話,與時生分開幾年後,拓實結婚,並有了一個叫時生的兒子。兒子的出生帶給了他和妻子無數的歡樂,他們陪伴可愛的兒子一點點長大,直到17歲兒子去往另一個世界。

從未來而來的兒子見證父親的過去,拓實與時生是父子,又像是與“另一個自己”的相遇碰撞,時生正是拓實對自己心理的審視者。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們從父母那裡得到愛,又將愛反哺給父母,往往改變父母對人生認識的人正是孩子。

《時生》:東野圭吾式的溫情,跨越時間的親情救贖

2、拓實與麻岡須美子,斷隔23年的母子情

拓實一直怨恨被親生母親麻岡須美子拋棄,認為自己悲慘的現狀是因母親的拋棄而起。如果沒有時生,拓實可能永遠也不會去見親生母親一面,永遠不會感知到這份斷隔23年的母子情。

在尋找千鶴的途中,時生一再鼓舞拓實去尋找親生母親和身世真相。從最初的牴觸、不屑和憤怒,從第一次不情願地與母親勉強見面,到後來知道了事情真相,第二次與母親見面時的懺悔與歉意,時生修正了拓實對於母親和親情的認知,也讓拓實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的溫暖。

我感謝你生下了我。謝謝。

在拓實對重病的母親說下這句“謝謝”後,他看到沉睡中的母親眼角流下了淚珠,這一滴淚融化了之前所有的誤解與怨恨。

親情可能會有裂痕,但親情永遠無法真正被割斷,它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情愫,也是一種割捨不斷的精神紐帶。

3、時生與父母,從不後悔的堅定親情

回到過去的時生,不僅拯救了不務正業的父親,也挽救了險些喪命的母親,還促使父母相識。“他知道過去是改變不了的,但無法袖手旁觀。”這就是時生從未來回到過去的意義。

人無法自己選擇是否出生,但父母可以決定是否讓孩子出生。由於妻子麗子患有家族遺傳病,所以孩子有極大的患病幾率,但拓實夫妻倆還是毅然決定生下孩子,並承擔孩子生病帶來的一切後果。拓實和麗子不後悔生下時生,十七年的時光帶給了他們太多的幸福和無盡的念想。而時生也不後悔做他們的孩子,即便只有短短十七年的生命。出生本身就很美好。

確信自己喜歡的人能好好地活著,即便面對死亡,也看到了未來。

這是時生與父母共同的堅定。

《時生》:東野圭吾式的溫情,跨越時間的親情救贖

二、東野圭吾用一種浪漫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成年人的童話

東野圭吾對《時生》這本書是頗為滿意的,稱其為“集大成之作”,書中作者對於生命的探討如一股涓涓細流流淌進我們心裡。故事本身是悲情的,年輕生命的離去和父母痛失愛子都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調,但我們讀完這本書反而最深的感受不是悲,而是暖。

每個人在年少時或多或少都做過一些蠢事,而這些蠢事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軌跡,甚至致使人生朝著一個背離期望的方向發展下去。如果時光倒流,我們會做何改變?只有當我們經歷了那些事,才會發出“如果當時不這樣就好了,如果當時這樣做就好了”的感嘆。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改變過去的可能,幸好東野圭吾帶給了我們這樣的滿足。

《時生》:東野圭吾式的溫情,跨越時間的親情救贖

書中的時生更像是作者的一個意象,未來的兒子回到過去幫助年少輕狂的父親,就好像是未來的自己去拯救曾經的自己,是自己與另一個自己的相遇。


今生可以生命相依,此時便是此生。未來不僅是明天,此時便是此生。只要 在生命裡相遇過,真誠過,即便時間短暫,愛也是永恆的。


本文圖片:由《時生》改編的電視劇《給父親的口信》劇照,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