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哪句至理名言改变了你的价值观或人生观?

心平气和更快乐


    大能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种大道静坚而不争的道理,无为而无所不为。

     他在中华5000年多文明历史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克难、自强、奋进的中华儿女,在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创新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他的核心思想是对道的解读,无为而这是一种天地大道的表达表达形式,部分人可能存在的一种误解,本末倒置的认为无为而治是消极而无所作为,实则为无只是一种道存在方式,一种大道至简的表现形式。无为而治他所强调的并非消极,而是一种积极客观的处事态度。

    无为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态,而非人为创造制造客观的规律。事实上客观规律也是不可创造、制造的。而无为只是其最质朴的、最本源上的表现,如时间,空间,天地,日月四季等,无论主观意愿怎么样,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更是无。

   治则是依照、参照、运用、行为等,它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有开拓发展之意。

    综合起来,无为而治是一指在客观规律面前尊重敬畏客观规律。弄懂客观规律的本质。On客观规律的发展,充分发挥融资积极性,综合地利用各种有利影视环境,资源,手段,工具等。实现良性可持续持续的改善与发展。从而实现无为而治而无不治。



世语堂


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哪句至理名言改变了你的价值观或人生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句俗语,算不上是什么至理名言,但是这句话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出生在江苏南通地区的一个农村,我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国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我的父母辈是中国解放后出生率最高的那一代,解放初期,国家鼓励生育,每家都会有好几个孩子,但是生产力不够,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他们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很小的时候就要帮助家里干活,那时候的人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拼劲全力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非常的不容易。在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父母讲:“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不管做什么都要争气,求上进,要有骨气,不能甘心落于人后。总之一句话就是要争气。

这句话确确实实深深的影响着我,这么多年来,做任何事都希望做到最好就是源于这句话。每个人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小时候父母讲的道理,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这句俗语不是教我们为了争一时的高低,不顾一切争强好胜,也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与人斗气。而是教导我们要具备一种力求上进,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中华民族能够数千年领先于世界,能够在短暂的迷失之后快速崛起,能够在任何的灾难面前不低头,我觉得就是具有这样的信念和精神。

这次的新型肺炎病毒疫情虽然严重,但是我们中国人就是具有这样“争气”的精神,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相信再过不久的时间就能够完全战胜病毒了,加油中国!


非羊日记


五千年华夏文明,英才辈出,其中至理名言,可谓卷帙浩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人立身处世,成长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教导作用。

在众多先人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中,我感觉最受教益的名言,就是孔子说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可谓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所以我把它视为自己为人处世的一条关系准则。现实中,我们都希望处处对自己有利,好处都想让自己得到,可不利于自己事谁都不想碰。比如分一堆苹果,谁都想要大的,可总得有个人要分到小的,那么给谁呢?作为主管这个分配的人,要想一想了,如何能够做到公平一些,才不至于有分歧。所以首先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愿意要小的,自己不愿意就不要硬分派给别人了。

对于朋友也是这样,你要想和朋友长期交往下去,就不要期望这个朋友每次都会给你带来好处,因为你也没有每次都把好处给人家。

对于责任也是,不要抢功推过。谁都想要表扬,都不要批评。问题是这个责任谁主责,谁就勇于担当,因为责任下的利益你没有把最大的给人家,凭什么让人家来替你背锅?

所以说,孔子这句话内涵非常深刻,领会透其精髓,并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将会大获裨益。




尊前谈笑


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灿烂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久不衰,硕果仅存。

灿烂的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及佛教,孔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朱熹、王阳明古先哲不可尽数,父母给我们躯体,文化塑造了灵魂,中国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铸就我们的魂魄。

科技进步,信息化时代,国门洞开,西方文化涌入,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批判、反思、精炼和融合,我们有过短暂的迷茫,甚至于在全盘西化的泥潭里盘旋,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其广度、深度前所未有的,我们的民族将再一次腾飞。

“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再一次进入大中小学课堂,幼儿园里稚嫩的童声传颂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五千年华夏文明史,“诗经”“周易”“论语”鸿篇巨著不计其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道法自然”“心即是理”等哲理名言信手拈来。

要说令我茅塞顿开的一句话,那就是阳明心学的“心即是理”。

真正的细读精读阳明心学还是去年的事,熟读几本王阳明先生的著作及阳明先生传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过去的所看所历所学所思不谓不广,不谓不深。但凡遇到困扰,斗室之内,一壶茶,一本书,苦思冥想,无法释怀。渴望改变,换工作,换地方,换思路,收效甚微。然有一日,百无聊奈,随手翻起一本关于阳明心学的典籍,读到“心即是理”,拍案叫绝!中华五千年,两个半圣人之一的阳明先生的一生立言、立学、建功立业,人生集大成者。但他面对门前一片竹林,对着竹子,试图“格物”,绞尽脑汁,几天几夜,神疲力乏,终究病倒,也没有收获。龙场悟道,在民风强悍,不毛之地,龙场驿,悟道“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在于,程朱理学讲究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先知后行,阳明心学是知行合一。阳明心学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良知”,我们的学习目的无非就是荡涤尘埃,恢复良知,我们所有的理想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

过去,我们一直把自己当做自然界的一个成员,寄希望于改变自然,适应自然,往往是穷极一生,收效甚微。方向错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修身养性格物致知,让我们的“良知”绽放光彩。


水口村夫


1、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鲁迅的硬汉宣言,也是先生内心世界的真情表白。鲁迅是钢铁战士不畏人言,语出惊人他告诉我们对待反动派要有硬汉精神,不怕谩骂指责,要横眉冷对。而要尊重人民爱护人民,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对待人民就应该,放下身段,心甘情愿的象老黄牛一样,愿意付出。象春风般的温暖!从看到这句话的第一眼我就十分喜欢,并把它用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改变了我的价值观。

2、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之一。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南宋末年,元大军进犯。南宋头名壮元一文官文天祥,弃笔从戎。招募3万壮士,组成元家军抗金,直到被俘。在准备去见忽必烈途中,船只路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这是过零丁洋中最后两句。他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坚决不降。哪怕面对生死,古往今来,谁人不死?我无所畏惧,要留下一片丹心,永照史册。诗人口吐豪言,语出惊人,惊艳世人。我深爱感动,这种爱国思想也感染了我,如果祖国需要,我也会挺身而出的。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观,生当做人杰,死亦做鬼雄。

3.曹雪芹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上都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一首好了歌,让我悟透人生。它唱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荣华富贵,为官做宰终是过眼烟云,人生无常,世事多艰,谁也逃不掉一个土馒头的宿命。悟透人生哲理,看透物质。对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指导意义。以上三条至理名言,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价值观。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林间睡狐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

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

为人善良那么社会就会对你有所回报

经商讲求信用,那么就会在商场得到回报

所学的技能力求使他更加专精,那么在这个行业你会得到回报


谛鑫源


我非常喜欢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这段话,摘抄出来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心平气和更快乐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读过很多至理名言,很多初见都有惊艳的感觉,“哇,说的太好了,赶紧记录下来”。我觉得很多都跟自己的心性和当时的心境有关,或开心或难过,或失意或得意,多半还是迷茫的时候多一些。比如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等等,都作为人生精神导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走出心情低潮时期,也教会我怎样识人,怎样待人,为人处事应该有怎样的姿态。

我们总想人生过得有意义,怎样做才能不辜负此生,也是每一个想今生有所成就的人思考的问题。改变我的人生观的至理名言是【百善孝当先,万恶淫为首】。它不仅告诉我人生的方向是:断恶修善,更告诉我要从何处下手:行孝、戒淫。

百善孝当先

●人要有感恩之心,我们常讲“受人点滴,当涌泉相报”,如果对我恩情最大的父母都不感恩,都不知道回报,那我怎么立足天地间呢?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如果我不爱敬生养我的父母,而去爱敬别人,当我这样去做的时候,有德行的人必会疏远我,因为这样做必有所图。

●“家有老是个宝”,孝是个会意字,上边是老,下边是子,代表一代一代相传。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将来儿女对我们的态度,这叫言传身教。很多父母埋怨儿女对自己不孝,那么我们就要回想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是怎样对待父母,公婆,岳父岳母的?我们给他们留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家中有老,我们敬老孝老,爱护幼小,孩子就学到了尊老爱幼。

●“诸事不顺因不孝,福禄皆因孝字得”,真正得富贵,和睦幸福的家庭,家中一定是孝老敬老的。

万恶淫为首

●淫,邪淫。古语有云“邪淫为万恶之首,犯之必身败名裂,福被天削,辱没祖宗,祸及子孙,因果报应不可思议”。现在社会乱象丛生,已经印证了这句话:由邪淫导致的婚外情、凶杀、离婚…导致双方父母痛苦,孩子无人教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由此产生。邪淫是万恶之首,千万碰不得。奉劝有志之士一定要洁身自好。已经犯了的要立马回头,回头是岸是真英雄。

●淫,还有过多、过剩的意思。这也是警告我要懂得节制,不要贪多。

●淫,还有放纵、沉溺的意思。如骄奢淫逸,这都是要我们摒弃的。

以上是改变我人生观念的至理名言和我对它的一点理解和体会,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见它时不懂,懂它时已千疮百孔。


人生坦荡荡


说实话,一句或者几句话对人的改变不会很明显。

即使有时,看到的某一句话让我震惊,或者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假如没有后续的学习强化,那一点转变会在思维的惯性中慢慢慢慢淡化,而且也只是在思想中某一个方面产生作用。

在我们的文明史中,有一些语言确实经典,对我的影响很大,举几个印象深刻的,比如:

1.《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这句话让我让我要行善积德,有时真的是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坦白的说,反思自己在走背时运的时候,有时真的自己出了问题。只是我们不想承认罢了。

2.《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特别是经过了一些事情后,才真正理解这句话。好事情来了不要太高兴,坏事情到了不要太悲观。

3.《华严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多有深意啊,现在,我们国家都在用这句话,不忘初心,不要走得太快太远,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了,走得越远快,离目标越远了。

4.《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这句话影响了许多人,也包括我,何必苦苦争,何必放不下。忙忙碌碌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

5.《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在这里阐述了一个哲理,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教我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有时,好真的豁然开朗。

6.徐志摩的信: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对爱人,对世间一切,都应该是这个心态,我尽量努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如果还不如愿,只有放弃,如此而已。

6.《果宝特攻》:上帝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

其实这句话,最早是希罗多德表述的:神要使一个人遭难,总是让他忘乎所以。一点不假,我们看看历史,很多大人物都是载到这句话上的,何况我这样的小虾米。

只是略略说一下,不一而足。如果有兴趣,关注后内容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