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过,北方农村麦苗的灌溉怎么办?

元氏一郎


你好,我是农民阿军,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要根据你家的麦田的远近程度看情况,我家的麦子比较近,所以只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就可以去灌溉。如果远的话,可以到村里开证明,前提是自己有14天的隔离。非常时期还是要以生命安全第一,响应国家号召少出门,少聚集。现在是疫情的关键期,具体情况还是要实际对待。





泗阳农民阿君


本着一个北方农村人,我来介绍一下,虽然现在疫情没过去,但是年前下了几场雪和雨,前两天又下了雨,基本来说小麦不需要灌溉,不管是今年也好,往年也罢,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都是看天吃饭,没有说浇麦子的,不过也有,到几率很少,十年当中有两年浇小麦就不错了,小麦也不怕干旱


农村大胖子1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金秋麦穗儿#北方很大,但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山区,自然谈不上灌溉,有些平坦点的地方,也自己打机井灌溉很随时,但我们这里一般都是灌溉了冬水的地,种小麦就不需要浇水了,再加上今冬三场雪,墒情已经就够湿润了,所以我的回答是今年开春种小麦不需要灌溉。

内蒙古河套平原和敕勒川的春小麦不需要浇水,种地这几天农民已经把送粪的事提上了日程,虽然地里雪还没有化开,但不能等土完全解冻,农民们这几天虎视眈眈的,只等疫情一过就开始忙绿。送完粪收拾收拾也就到清明节前后开种小麦了,如果再去浇地那样地就太湿了,怎么种?傻子才建议下种前浇地了!太湿的地播种机和人无法进地里,每一年清明过后种小麦都因为土层化冻而无法下脚,所以我们每一年种麦子只能利用上午土稍微冻硬的那段时间播种。现在人们种麦子少了,家家种点儿口粮就行了。



北方的每个地方的气温不同,地皮的冻土解冻的情况也不一样,解冻五寸厚的一层,就完全可以耙地种了。耙地深度30厘米左右。4.用旋耕机旋耕两遍, 小麦下种不深,两公分就足够了。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北方的小麦是一个下种最早的农作物,有的人们喜欢在麦地里套种,比如套种玉米,葵花等,但都是在小麦长出来后才开始套种,如果你的地离家近,你也可以在麦地里种几行早熟的菜蔬,比如菠菜,油菜水萝卜等。早早就能吃上。总之,我们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有不同见解,大家一起讨论,(三农领域创作者金秋麦穗儿)。



金秋麦穗儿


北方冬小麦播种即将开始。每年的小麦播种季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比如有的播早了,有的播晚了,有的播深了,有的播浅了,还有的播稀了,有的播稠了......那么,遇到这些问题该咋处理?来看答案,关键时刻能帮你!看完再也不求人!!

1、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

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如果遇到罕见低温天气,则容易出现冻害,导致小麦苗黄、苗枯现象发生。

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2、小麦播种过早怎么办?

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冬季在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

对策:适时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亩施碳铵15公斤,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以控制徒长,抗御冻害。

3、小麦播种过晚怎么办?

由于冬前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导致麦苗生长瘦弱,分蘖少。

对策:以划锄和补肥补水为主,三叶期亩施尿素4—5公斤;土壤墒情差、渗水快的麦田,3叶期后及时浇分蘖水(但墒情适宜或土壤粘重、渗水性差的地块,冬前不宜浇水);封冻前最后一次划锄,要注意壅土围根,以护苗安全越冬。

4、小麦播种过浅怎么办?

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浅(不足3厘米),麦苗匍匐生长,分蘖节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冻和早衰。

对策:出苗前及时镇压几遍,出苗后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必要时在越冬期采用客土覆盖或盖施“蒙头粪”,防止越冬受冻。

5、小麦播种过深怎么办?

小麦播种过深(超过5厘米),出苗缓慢,叫片细长,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麦苗黄瘦。

对策:及时进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铁筢从畦面中央开始,顺垄横搂,当清到最后一行时,把余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对于适期播种的小麦,冬前清棵一般从二叶期开始,到“小雪”时结束。

6、小麦播量过大怎么办?

表现为麦苗生长拥挤,植株黄瘦、细弱,个体发育差,分蘖很少。

对策:先及时疏苗,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以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7、施用底肥过量怎么办?

施用底肥过量,麦苗出土后长势过旺,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

对策: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8、播后墒情不足怎么办?

表现为麦苗出土困难,或出苗后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俗称“缩心苗”),基部叶片逐浙变黄干枯,根少而细。

对策:播种后,及时检查土壤墒情,对墒情不足或落干影响出苗的地块,有水浇条件的进行小水灌溉,无水浇条件的及时镇压1-2遍。

9、播后土壤过湿怎么办?

麦苗出土后叶色淡黄,分蘖出生慢,严重时叶尖变白干枯。

对策:及时深中耕散墒通气,并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发。

10、播后出苗不全怎么办?

小麦播种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缺苗,抓紧进行补全。其方法是:

1、补种。选择与缺苗地片相同的品种,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浸种、催芽,或用2.5万倍萘乙酸或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12小时,然后播种,以利出苗和生长;

2、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片,可在小麦分蘖期就地移苗补栽。移栽的麦苗要选择具有1-3个分蘖的壮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缓苗和越冬。有农民朋友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小麦还可以移栽的,事实上是可行的,只不过平常没有人愿意费那事罢了。这个只适用于个别缺苗现象,大面积就不适用了。

11、小麦播种后遇上连阴天怎么办?

一般来说,一粒小麦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种子本身的条件,如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而且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外部条件:

1、温度:小麦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最适15~20℃,最高30~35℃。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小麦种子发育最快,发芽率也最高,而且长出来的麦苗也最健壮。温度过低,不仅出苗时间会大大推迟,并且种子容易感染病害,形成烂籽。

2、湿度: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都能影响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小麦发芽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检查土壤墒情。

3、空气: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都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土壤粘重、湿度过大、地表板结的情况下,种子往往由于缺乏氧气而不能萌发,即使勉强出苗,生长也很细弱。

连续降雨会对土壤的温度、湿度、透气性等条件造成影响。此时农民朋友需要做到:

1、及时排水。对于没有播种的地块要及时进行放墒整地播种,对已经播种的防止造成渍害。

2、加大播量。每亩地增加1-1.5公斤,亩播量最高不能超过15公斤。

3、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播期弹性大的半冬性品种。

4、疏松土壤。要在天晴以后破除地块板结,帮助、促进出苗。

5、要进行查苗补种。发现有缺苗断垄的,及时补种相同的品种。






平南辉哥


北方农村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什么?应该如何做?

北方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底墒水调整土壤水,减少灌溉次数,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栽培技术,在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区,利用本技术在小麦生育期浇1~2水可达到亩产400~500公斤。技术要点具体说明如下:

1.播种前浇足底墒水,将灌溉水变为土壤水。2.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穗容量高、早熟、耐旱、多花、中粒型品种。3.适当晚播,越冬苗龄主茎3~5叶,既减少冬前耗水,又为夏玉米充分成熟提供了时间。4.小麦玉米两茬的磷肥集中施给小麦,适当增加基肥中的氮素用量。5.适当增加基本苗,缩小行距至15厘米,确保播种质量。6.春季灌一次水为拔节至孕穗期,春浇两水,组合为拔节水、开花水。适用于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中北部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促进根系下扎利用深层水;旋耕破碎坷垃,并将秸秆打入表土提高保墒能力;镇压踏实耕层减少水分蒸发,培育壮苗等一整套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具体说明如下:

1.玉米秸秆还田,用秸秆还田机粉碎两遍。2.造墒。小麦适宜出苗的耕层相对含水量为70%~80%,低于这一值应该浇水造墒,每亩40立方。3.每隔两到三年用震动式深松机深松一次,深度30厘米。4.用旋耕机旋耕两遍,深度15厘米。5.旋耕后耙压或镇压,以破碎坷垃,踏实耕层,保墒抗旱。6.用带镇压轮的播种机播种,无镇压轮或镇压质量不好的麦田,要播后镇压,保证出苗,提高抗旱能力。适用于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苏北、皖北、山西、陕西等地。

节水灌溉就是以较少的灌水量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 益。从生态平衡角度考虑,节约水资源,还具有更为深远的 意义。小麦节水灌溉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大水漫灌, 或盲目增多灌水次数,以合理的灌水量取得高产量,避免浪费水 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限额灌水,以较低 的灌水量配合农业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保证相当 产量。

当前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已从传统的丰产灌溉向限额灌溉 发展,研究不同作物关键需水阶段,寻求不同水文年型主要作物 的基本灌溉模式,运用边际产量和生产弹性指标的概念,研究主 要作物的灌溉定额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提出了作物的经济灌溉定 额,即用尽可能少的水的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

它是遵循作物生长发育需水机制进行的适时灌溉, 又是把各种水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适量灌溉,包含着节水与 高产的双重含义。在灌区灌溉管理技术方面,已初步将最优化技 术和微机手段应用于制定灌水方案和配水方案。

如根据小麦阶段 耗水变化和小麦生长期降雨预报,测算田间土壤水分消耗动态, 从而预报灌水时间和灌溉量。 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运用边际产量 原理和方法,得出灌溉水在不同作物之间的合理分配量,再用线 性规划法求出不同灌溉制度下灌溉面积的最优化组合。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越冬的小麦也做好了返青的准备。如何让小麦顺利越冬返青,如何保证小麦的稳产高产,全都依靠于春季对麦田的灌溉。春季昼夜温差较大, 对麦田进行浇灌后,水能起一定的保温作用,这就使田间的温度昼夜变化幅度小,从而保证小麦顺利越冬返青,同时又能防止霜冻等对作物的危害。如何做好麦田的 春季灌溉,则需要农民朋友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积极建设各类小型水利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灌溉之初,类似水池、水窖等小型的水利设施就该建设好。这就保证了在春灌过程中不会出现“无 水可用、无处可蓄”的情况。而且这些小型水利设施在使用时也避免了用水水源过远,输送水消耗能源大的问题。同时还能尽可能的减少了在灌溉水输送过程中由于 渗漏等原因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2、努力做好拦水工作。要尽可能的发挥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北方矿井较多,用水量很大。矿井的疏干水以及麦田附近溪流均是灌溉用水的良好水源。要尽可能的拦蓄这两类水源。

3、全力做好节水灌溉工作。在北方的大田灌溉中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多为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既起到了节水节能的作用,也保证了小麦的高产稳产。

4、密切关注气象信息。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春季降雨量小,农民朋友应当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在春季降雨时做好抢蓄天然降水的工作。

5、一个好汉三个帮。要组建一支技术能力强且行动迅速的抗旱队伍。春灌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有了这样一支抗旱的队伍,就直接解决了农民在春灌时人手短缺的问题。及时的对麦田进行春灌,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虎子哥农场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574, "file_sign": "763638b1216ff85b7b9e1285d53dc81f\

河北60后老农


今天是2月17日,我们胶东半岛农村小麦基本上是在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返青,但眼下疫情尚未解除,那麦田中的麦苗灌溉该怎么办呢?

像我们北方农村,目前农田里的庄稼也就是越冬的小麦,一般说,立春之后,农村人便会开始进行麦田划锄,一来给麦田松松土起到保墒的作用,二来正好除除草,以减少麦田内杂草,防止以后麦苗返青后,杂草与小麦争水争肥。

这不,还有2天就到雨水节气了,按照以往,我们北方农村的小麦就开始返青了,此时如果墒情欠佳,就要追施肥料,浇灌返青水。农村人常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就是指在这时候,要根据麦苗的长势,抓紧施肥灌溉,以求小麦的丰产丰收。

这不,今年的一场疫情,为防止病毒传播,农村将进出村子的路口封闭,减少人员流动,以应对疫情。像我们村,只保留了一个进出口,以便应急时通过,其它路口全都封闭。今年,村民们都严格遵守防疫制度,做到不外出、不串门,这不麦田也没有划锄,可眼下小麦开始返青,如果耽误了麦苗追肥和灌溉,就难以保证小麦的丰产。

好在前天和昨天,我们这边持续两天下雪,这场雪来的非常及时,也算是解决了麦田缺水的眼下之急。而没有降雪的农村,可就有些沉不住气了。如何才能做到既做好疫情防控,又不耽误麦苗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北方农村地广人稀,为不耽误麦苗的灌溉,我们可以与村干部协商,在不聚堆、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为小麦进行灌溉追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疫情防控。

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又正值麦苗返青,需要追肥和浇灌返青水的时节,如果你有既能为麦苗浇灌,又能做好疫情防控的好办法,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广大村民支个招,好么?


建行渐远


据气象局大气云层观测2月中旬前后我国的强湿势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替,转而又强势南下,2月中旬前后,北方已经连续降了三四天的大雪。比如我的老家胶东地区,自2月14日晚上一直到2月17日上午,连续三四天的大雪连绵不断,山里的禽畜养殖场大雪封门。

你看这是我们当地农村老家山里的房屋,屋檐下的冰溜子。局部大雪下的真不小啊!

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好在复工的大企业极少,出行量的车辆并不多。没有造成很大出行困扰。

疫情时期,谈及我国北方农村麦苗的灌溉还为时过早,因为北方小麦现在还处于冬眠期,自2.14次始,连续降雪以来,大雪对各地农业墒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我们胶东地区的小麦拔节儿生长期在2月底到3月初前后,再加上今年有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天气预报,估计能更晚一些,所以这三四天的大雪对于冬小麦来说是极好保墒阶段。

有人调侃说这是应验了去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强有利节气。只是因为疫情原因,这次降雪因我国国内封村封路来的有些晚,迟到一个星期左右,还望广大农民朋友们谅解。说笑归说笑,不过真的很感谢这次降雪,雪量丰沛,两下三天三夜,正值小麦还没有拔节,所以说不但没有害处,反而有很大的好处,起码缓解了一部分干旱地区的小麦灌溉问题。


这次降雪没有个一个星期左右是化不了的,尤其局部地区,我们这里的辛庄农村下的雪有20多厘米厚。雪层大概十几天都化不完,这种寒冷天气对地里的小麦保墒是有极大的易处的,也能冻死一部分害虫和虫卵。减少了部分干旱地区,旱地小麦靠天吃饭的难题,对于疫情当中北方小麦灌溉问题没有产生丝毫的不利影响,反而有利缓解了旱情。

疫情过后也就是说到3月初左右,我们北方麦苗返青的时候,小麦经过这次降雪滋润土地,小麦长势会更好,亩产量也许会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大家不必提前担心。我觉得疫情过后,最多到二月底三月初,这个节气点,不会耽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麦春季的灌溉问题。估计等到小麦返青时节,疫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消失。到时候,农民朋友就可以放开手脚,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当中去。


艳阳之美


您好,首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都快3月份了,要是隔以前农民该出去打工的出去打工,该开始耕作的开始耕作,但是今年受到新型肺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村庄都处于封闭状态。农村也都封村了,不仅对农民出行受到影响,而且对农民耕作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小麦到了该浇清水的时候了该怎么办呢?

相信大多数村民都着急,农民耕作受影响。这几天气温回升的特别快,感觉麦田里的麦苗比冬天时绿了很多,按照往年的习惯来说,应该到浇反清水的时候了,也要追施返青肥,但是今年很多村子都已经封村,城市已经封路,现在的话像农药化肥等这些农资也运不进来,如何你家早把化肥、农药准备好了的话,就和村里商量一下,毕竟在农村人员流动少,疫情传播应该不那么严重吧,谁也不想看到小麦受损失不是,如果实在都没准备,那也只能等到疫情过去以后再浇水、追肥了。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建议,还是要听国家的话,将疫情放在第一位,保护好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在生命面前,其他都是次要的,你们说是不是呢!





俺们一家人


大家好,小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疫情来临之时,每个村封路,每个农民朋友都在家蹲在,这是为了疫情而战。

北方是生产小麦的主要粮食区,农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全种小麦为主。

北方的小麦从亩产5OO斤,到亩产12OO斤左右。

在高产的同时,小麦要浇水,春天一般2遍水是最好的。

可是现在疫情期间,小麦头一遍水要浇,怎么办呢。

不过在大自然中,很少有人一块聚堆,人口不密集,空气又好。

给麦子浇水,应该是可以的,可是农民买不到口罩,为了防疫情,只能自己做口罩。

最好是戴上口罩,以防万一。

为了防疫情,农活时不时的干点,会对自己的身体,免疫力提高,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