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文旅的冷思考

中国旅游发展因为政策导向,几乎是以坐火箭的速度在发展,同时也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最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旅游行业的资本热情越来越趋冷,其实这也是一种必然,也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的因果造就。因为在国内,政策的引导力高于思考分析的引导力。风口思维影响了好多人,也成就了中国旅游投资的冒进现象。


中国旅游的千景一面、千镇一面,让我们很容易看得出中国旅游的发展并不健康。虽然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很大,但有的时候,“向死而生”又何尝不是对一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场救赎呢。


01

中国旅游已经到了拐点


为了提升自己对行业的认知,我在路上走了十年,但是我收获的却是一段时间的自我迷茫。因为,我不敢相信,我遍访32省600多个城市2000多个景区看到的项目是代表了中国旅游的顶点和代表。因为我发现:无论项目在哪里,无论项目投资大小,无论项目知名度高低,几乎这些项目中你都会发现太多相似的基因。除了那些大自然的馈赠,真的找不出有独立个性的旅游项目。


其实,我个人认为,现在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着无路可走的迷茫期。所有人都在试图突围,但是所有的尝试都还没突破行业原有的那个圆,尝试的手段也是那种你试完来我来试。完全继承了旅游项目打造的山寨基因,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特效手段面试。


其实,老话长谈,中国的旅游项目绝大部分都生活在资本的铡刀之下,唯一用来续命的也就是门票带来的现金流了。其实,很多项目目前的活着,也只是在用各种手段在维系生命,走到末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具体的只是时间问题。


原有的旅游发展之路已经走到了终结,接下来的中国旅游即将迎来的是一个全面的升级提升。这个过程必然痛苦,但未来一定美好,一定会诞生出很多能够支撑起独立品牌的旅游项目。而,这场疫情,无疑是在推动了拐点的早日到来,给太多煎熬中的项目来了一个“痛快”的绝杀。


02

减少资金的低价值浪费


国内旅游投资有一个很现实的现状,那就是一旦人气没做起来,所有的资产性投入就毫无价值。这一点在当下的所谓文旅项目中,尤为明显。因为,文旅的投资额度都是非常重。如果单纯靠旅游收入来发展,那必然是一场必败的局。但是,如果旅游没做好,地产也很难带来预期的收益,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那遍布中国的各类小镇中看到答案。


03

缺少思考的旅游没有未来


旅游发展的速度虽然快,但是,更多的都是物质的堆砌,缺少内核的支撑。因为盲目追逐和山寨盛行,让大家对旅游的认知越发的都停留在了表象。建一个大门,里面摆上几个项目,就开始收费,都认为这样就是做旅游。虽然有一些项目在短期内赚到了钱,但是这样的项目永远都无法成为市场的主角,长久的存在下去。其实现在的中国旅游更像是一个山寨集中营,互相抄袭到了没什么可以抄袭的境地。


旅游的未来需要思考,野蛮的生长带来的只会是消亡。旅游是为了给游客带来快乐,但是现在如何挣钱却成为了发展的主线,这是一种脱离市场的存在,应该被早点纠正,但这一切都需要警钟的重击。而疫情,给那些一直在向前冲赶时间的投资人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也会造就很多被“终结”的案例,去敲响警钟。


无论是文旅也好、普通景区也罢,挣钱为导向的开发思路应该被游客需求导向抢位,不是挣钱不对,而是挣钱的前提应该是服务好需求。旅游人一直在奔跑,缺少思考是一种必然,而疫情虽然让我们隔离禁足,但确实给了很多忙碌的人一个静下来思考的机会。人性的需求很多,难道旅游只是为了满足快乐,这个是不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套子呢?学会思考,让旅游在融合中升级,在理论与实战中去服务与更多的需求。


04

并购净化的机会开启


经过资本的追捧,很多的旅游投资人都自视甚高,都想找到一个接盘侠大赚特赚一笔。动辄开口几个亿、几十个亿 ,完全是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也因为如此,很多项目的并购基本都是问题重重。因为,经过分析论证完的并购案往往很难达到被并购者的预期。这完全都是市场“虚假繁荣”带来的过度膨胀。自己的,永远都是好的,有的时候真心不知道那些旅游项目主,哪里来的那份自信。


小结:当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疫情对于旅游的影响和可能的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但是,这些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新的起点,往往都是置于死地而后生。中国旅游需要一次痛快的死亡来作为新的起点。这个起点恰好还会伴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助力。如果把握好了,完全就是一场开挂的游戏。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而我们不应该只站在一个项目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毕竟,未来的好坏还要看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至少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换了格局,你会发现,这次的疫情在对于行业伤害的同时,更是给行业带来了一场蝉蜕。对于中国旅游、对于中国旅游的未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值得我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救”了中国旅游。(本文仅表达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介绍:韩吉飞,一个从基层干起来的景区操盘手,担任过某5A景区总经理,拥有丰富景区管理实战经验。他走访过国内所有5A景区,和其它中小景区两千余家,现担任河北某在建景区的总策划人和操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