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什么那么讨厌文学?(下)

上篇谈了柏拉图有反文学倾向这一事实。在那个时代,诗即文学,那么柏拉图为什么会对诗持有否定的态度?

首先,他是从自己的政治理念出发而对文学予以否定。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是理性的、秩序的,而柏拉图对当时的雅典政治十分不满意,与斯巴达相比,柏拉图看到了雅典的弱点。他认为不好的文学会使雅典人变得懦弱,多愁善感,而有害于理智。他想努力找到一种固定的法则建立一个理性统一的世界,试图结束混乱的状态。这与现代、后现代的解构正好相反,他们则是认为世界的混乱状态不可梳理。而政治必须依靠秩序与制度运作,因此柏拉图的理念是符合这种政治运作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什么那么讨厌文学?(下)

第二,柏拉图以理性为自己哲学的核心。柏拉图认为哲学与文学处于理性与情感的两极,理性优于情感,人性中情感一旦占了上风,行动上就会出现偏差,柏拉图崇尚理性的人。文学属于艺术的一种,而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偏重情感的,因此文学不利于理性的建立,所以在柏拉图看来无益。

第三,柏拉图对诡辩家的厌恶。柏拉图认为那些注重修辞术的人是诡辩家,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形式的否定,而过去文学的概念即是诗与文,况且他认为诡辩家本身并没有掌握真理,只是拿文辞来骗取大众的信任,他称这种说服人的方式为诡辩,而其中有些内容类似现代的心理学,应该说,柏拉图是不相信心理学的,或是那个时代并不看重心理学,他对诡辩家的认识实际是有偏差的。柏拉图需要建构的是一个理性的绝对的世界,所以不认同诡辩家们怀疑的、不确定的态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什么那么讨厌文学?(下)

古希腊文学,主要是悲剧和史诗,都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现,而其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神与英雄,在古希腊人看来,神与英雄是可供崇拜的,而文学当中神出现了劣性,自然会对观看的人产生影响,减低崇拜的神圣性,而人又没有一个好的标准去模仿,必然会道德败坏,柏拉图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要禁止这种文学。

那么创作这种文学的作家又怎么样呢?因离远古时代太远,当时作家写作的情况已经很难考察,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写神的劣迹、英雄的怯懦,大概是因为他们完全仿照了人类世界去创造,事实上也必须如此创作才能进行,若按照模仿说,所有的作品都是在模仿现实,不管这种模仿离真实有多远。因此,可以说当时作家的写作是真实的,而柏拉图说这些作品不真实则是为了树立一种真善美的标准给人去模仿。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什么那么讨厌文学?(下)

现代的解构理性也正体现了对理性世界的不信任状态。或许人们认为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历史的潮流总是偏向其中某一方。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只要到达极端,都会产生危害,理性过分发展的时代,极权政治极易出现,而感性过于泛滥的时代,人的精神会无所依附、道德丧失。因此一个时代的两种因素的力量平衡状况就造就了现实的社会状态。至于制衡两种因素消长的东西,没人能解释是什么。

而当代,或许是一个感性超过理性的时代,文学则变得混乱起来。归根结底,反文学问题的实质更像是文学与哲学之间生出的矛盾。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不同,其哲学历来重视逻辑、思辨、抽象,他们在哲学中把现实世界剥离,想找到真实存在的终极理念,而不满足于明了表象之物,但在希腊神话中,神这种理念的代表竟然也被描写的如同尘世间的普通人物一般,哲学的产生,使神话中的神和理性的神处于对立的状况,它表现了两种观念、两种思维的对立。【4】因此哲学所代表的理性与文学所代表的非理性必然不能融合。

虽然随着现代解构理性思潮的发展,人们对于非理性的推崇,反文学的倾向几乎消失,而文学的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但反文学思想在文论史上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让我们有了反思文学的可能,文学对于理性的态度,顺应或叛逆,本身对或错,都需要加以评判,但不能仅从意识形态考虑,而应该也从美学的、社会学的等多方面探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什么那么讨厌文学?(下)

另外,我们确实应该客观地承认文学的危害性,如柏拉图所说的,即使是优秀的文学,其中反理性与反道德的因素对易受影响的人的确是一种危害,而个体一旦把幻想当做真实,那么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就出现了偏差,甚至于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不单只文学,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电影,都有这种隐性的危害。因此柏拉图的反文学思想不单纯是出于个人偏激的认识,更是因为他洞见了文学中的感性特征,虽然他未明确分析文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的,但他对文学理性的认识,是当时以及后代也没有人超越的。


参考文献

【4】《西方反文学思想及其根源》 杨继翰

【5】《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朱光潜译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