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豬肉吃起來沒有小時候吃起來香,到底是我們吃的肉質發生了變化,還是味覺變了?

川哥小陳


現在的豬肉用香料堆起來也做不出當年的香。道理很簡單,主要三個:



第一,八十年代以及之前的豬,都是自然餵養,即便是集中圈養,也是吃糧食,自然長大,最低要養一年時間。現在的豬一般都四個月出欄,違背了自然規律。這樣的豬肉有著嚴重的質量問題,不大可能做出原來的香。


第二,過去養豬,也就生病了請來獸醫,喂點藥,打個針,目的是把病治好。現在不是,有病沒病都經常的給很多藥,激素、抗生素,把豬都喂成個“藥豬”,別說人吃的肉了,豬屎裡的藥物都汙染環境。

第三,過去一個月吃得一頓豬肉,還不能夠放開吃。現在可以天天放開吃,想吃多少都行。也是豬肉不怎麼香的原因之一。


普濟


現在的豬肉吃起來沒有小時候吃起來香,到底是我們吃的肉質發生了變化,還是味覺變了?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本人經常在餐桌上給別人解釋這個問題。今天寫個東西,供更多的人參考。

首先肯定的說,肉質與人的味覺變化這兩方面的問題都有。


我們先說肉質問題,因為這是影響“香味”的主要原因。

豬肉香味和風味的化學物質

1、 香味物質:有多種含硫化合物如噻唑類,硫醇類,硫酮類,硫醚類。它們有很強的揮發性,滲透性,附著性。此外,也發現了許多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其中包括吡嗪類、醛類、酮類。

2、 風味物質:與食品中的氨基酸、多肽等物質成分密不可分的。另外,與肌肉細胞的大小有關。

豬肉香味和風味的主要來源

1、 香味物質,多為脂溶性物質。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定的脂肪,香味物質才能儲存在裡面。“純瘦肉”中,香味物質幾乎無法儲存,所以也就缺乏“香味”。 模擬實驗證明,不同的肉香味之所以不同,不是來自瘦肉部分,主要是脂肪部分有區別而造成的。

2、 豬肉中各種氨基酸、小分子肽、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質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豬肉風味”。這些指標,受到豬的品種、年齡、飼料、體重、不同部位等的影響。

3、 豬肉還有一個“嫩度”,也會影響人們的食用“感覺”。也就是我們吃肉時,經常說“鮮嫩度”,實際上是“風味”和“嫩度”的籠統說法。影響“嫩度”的最大因素是肌肉細胞的粗細和大小,以及肌肉與脂肪比例。


豬肉香味和風味的影響因素

1、 豬的年齡。現代養豬生產認為,生豬在90千克體重時上市,其養豬的飼料效率和經濟效益最佳。因此,豬育種人員在儘量縮短豬的生長時間,現在可以達到在豬生後160天以內,豬達到90千克體重。這意味著:

a) 豬在“青少年”時期,就被人類食用了。未達成“成熟”體重,則意味著體脂肪含量少,來滿足“人們對吃瘦肉健康”的需求。

b) 按豬體成分的沉積規律,動物先進行體增長,也就是骨骼、肌肉等的優先生長;達到“體成熟”階段,才開始脂肪組織生長。對“香味”來說,就只能很對不起了,沒有足夠的脂肪、就不可能有足夠的“香味”儲存。

2、 豬的品種。不同品種的豬,其肌肉細胞發育速度、生長速度、脂肪沉積速度等都有很大差異。比如說,我國“土豬”的肌肉細胞都比較細,脂肪沉積能力強。因此,達到一定體重後,肌肉細胞間會有脂肪儲存,這是“吃起來比較嫩”的必要條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雪花肉”,是影響“風味”和“鮮嫩度”的重要因素。

3、 豬的飼料。飼料中添加一些物質,對豬肉的“風味”會有一些影響,但一般影響程度有限,並不是主要因素。

4、 豬的體重。豬的體重是豬生長過程中組織成分沉積變化的一個簡單指標。例如,“外三元”雜交豬,其“成熟體重”應在100~120千克。這個階段,背膘厚度可達3~4釐米,也就是說,豬體脂肪沉積達到一定量。這時的“外三元”豬肉,也會“好吃”。而“內三元”,則“成熟體重”就會相對低一些,“土豬”則會更低一些。

5、不同部位。豬的不同部位的肉,對“香味”和“風味”也有一定影響。比如說,大家上市場都喜歡“瘦肉”,有人特別喜歡“裡脊肉”,寧願化大價錢買。殊不知,如果是100千克以下的豬,“裡脊肉”基本上是“不太好吃”,可能吃出“酸味”。


豬肉香味和風味的食用感覺

說了半天,最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只有達到或接近“成熟體重”時,豬肉才能“好吃”!

什麼意思呢?

1、 這個體重的豬肉,肌肉細胞間會有脂肪沉積,我們叫“肌間脂肪”,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雪花肉”;

2、 這個體重的豬肉,各種物質儲存、代謝最旺盛。因此,“香味”和“風味”物質含量最高,吃起來“口感”也就最好。

3、 人類“感覺”美味,一是“香味”,這是在烹調時,儲存於肉中的“香物質”揮發出來,通過“人的嗅覺”感知;二是“風味”,這是在吃人口中,“風味物質”在咀嚼、消化酶等的作用下,小分子物質被我們的“味蕾感受”到後,使我們感覺到鮮美滋味。三是“嫩度”,通過咀嚼“感知”。

以上是豬肉“香味”、“風味”的來源和感知條件。只有這些條件全部具備,“美味”才會被感覺到!

至於說到“沒有小時候吃起來香”,這可能與“個人感覺”和“生理心理”的關係更大了。

1、 小時候吃什麼都香。一是生長髮育的生理需要,總有一種“飢餓感”;二是“小時候”接觸各種“美味”的機會有限。

2、 社會消費習慣影響。當你進入成年人生活,接觸的“圈子”經常會影響你的消費習慣,也會影響你的“感覺”。比如,你以前喜歡吃“那種肥美的紅燒肉”,現在看到大家都在“減肥”,自己也逐漸“被選擇”吃“瘦紅燒肉”,你覺得“味道”會怎麼樣?

3、“生理心理”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圈子的改變,許多“美味的回憶”會增強,而總會“感覺”沒有以前的“味道”。

以上是個人觀點,供參考。這裡是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


說到吃豬肉,我國可是當之無愧的豬肉大國,每年我國吃掉的豬肉就佔全世界的30%。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都發現,現在的豬肉已經慢慢變味,沒有以前好吃了。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了呢?

我們知道,以前農村家家戶戶基本都會養一頭豬,有些家庭到了年末就會賣豬換錢,而有些家庭也會殺來自己吃。農村家庭養豬都是粗糧餵養,這樣養出來的豬肉質鮮美,口感好。

但是現在養車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農村家庭也不再養豬,現在我們吃到的豬肉都是養豬場大批量養殖的豬,為了追求效益和利潤,豬都是吃飼料才能快速長肉,因此口感自然不如以前。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人們山珍海味通通吃遍,豬肉更是飯桌上最普通最常見的菜,不像以前,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豬肉。可見人們對待豬肉的心理因素已經發生改變,而且口味也變的更加挑剔。

其實,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注重效率,而忽略了生活中精細化的部分,對待食物的態度也是一樣,在烹飪方面,早就沒有了老一輩的手藝。

那麼大家認為,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的原因還有哪些呢?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小城大郭


為什麼以前的豬肉吃起來那麼香,現在豬肉吃起來沒味道呢?

很多農民以前家裡都會養一頭豬,只有等到年底的時候才會殺年豬準備過年,基本上一年到頭就指望這點肉過日子了。還有的家裡窮的最後沒辦法不得不把家裡的年豬賣掉換錢補貼家用,平日裡更很難吃到一口肉了,那時一碗白米飯大家吃起來,都會覺得特別香。

不過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當然啦,農民們的一日三餐與以前相比較,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桌子上的豬肉已經不再稀奇,早已食之無味。再好吃的東西,如果天天都吃,再食之也是索然無味。

還記得多年前,副食品公司放出一批凍豬肉堆在街頭出售,立刻引來了無數的購買者。當菜市場開始供應豬肉時,所有居民的眼睛都開始變直了,當時的人十天半月才能吃上一頓豬肉,當然覺得香了。

農民們排隊向生產隊交售生豬,計劃經濟時代,生豬不允許私自出售,必須統一交給國家,再由國家來進行分配。

有一戶人家的自行車上吊著兩塊豬肉,顯然是這家的主人剛剛買回來的,當時豬肉供應緊張,能買到兩塊肉實屬不易。肉販拉著豬肉在村子裡到處叫賣,當時計劃經濟已經開始鬆動了,一些地方也開始允許小範圍的私營經濟。

那時山裡的農民沒有運豬的工具,於是就在身上橫一塊木板,然後把豬放上去,就這麼一直揹著到山外去進行交易。

此外養殖水平也有很大差別。以前農民們養豬都只養一兩頭在家中,吃的都是自家的剩飯以及玉米、青菜之類的,一般要養一年才能長個百來斤。但現在進行規模養殖之後,給這些人工飼養的豬吃的都是添加了各種營養素的飼料,豬吃了之後就像吹氣球一樣很快就長得肥肥胖胖的,而且一般四五個月就可以出欄了。這樣靠飼料催生出來的豬肉肉質吃起來寡然無味,沒有農家餵養的豬的天然香味。

還有品種的原因。現在大家吃的豬肉,90%以上來自外三元豬,這種豬是瘦肉型,生長週期一般在半年左右。

以前大家吃的豬肉,基本上是開放式飼養,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出欄,瘦肉率低,肥肉多,吃起來自然更香一些。由於過去的豬飼養週期長,有利於脂肪沉積,吃起來在口感上自然更勝一籌。

需要強調的是,即便是外三元的豬,如果飼養週期拉長到10個月或者半年,吃起來口感也會有改善。

的是我們心理的原因。過去的生活條件差,很多地方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肉,這種情況下吃的豬肉自然很香。那麼現在呢?情況正好相反,基本上可以說天天過年,再好的東西天天吃,也會慢慢感覺不到。不信,餓你二天,饅頭都會是天下最好的美味。

現在的豬肉吃起來沒過去的香,這真不能怨豬的,因為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味道是咋樣的,它也不知道怎麼樣讓自己的肉好吃,飼養它的人給它吃什麼它都就吃什麼,它不反抗的。

過去的豬肉好吃一方面是因為那時的候的肉確實好吃,至少喂的飼料中沒有那麼多添加劑,至少沒有人一昧的想讓豬長大而不擇手段,至少那時候的豬都很健康,而且那時候都豬很多都是放養的。

同樣那時候的人也很淳樸,大家很少吃肉,到時候對大家來說最寶貴的就是吃飽,吃好是在吃飽的前提下的。那時候大家都是吃素食,偶爾開一次葷也大多都是過年,幾乎都沒怎麼吃過豬肉,偶爾吃一次能不香嗎?

我家是農村的,我以前還見過有很多人放豬,因為運動型的豬總比圈養的豬好吃啊,運動型的豬至少有肌肉,圈養的豬著都是肥肉。但是現在我都見不到豬了,我們這裡好多人都已經不養豬了,養豬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都是一些廠子,個體戶養豬的很少很少。

但是個體戶養的出確實很好吃。我們這裡的個體戶養豬無非就是等到過年的時候吃豬肉也沒有人賣。

現在的人吃豬肉都是怎麼吃呢?天天吃還不行,非要頓頓都要吃豬肉。以前大家都想念的是肉食,現在更多的人選擇當一個素食主義者,現在青菜的價格竟然有的都比肉食貴。

如果你每天都吃豬肉的話,你怎麼能吃出來豬肉的香味呢?就是因為豬肉太普遍啦所以大家才懷念以前的那種香味。其實如果你一年只吃一次豬肉,我相信豬肉的那種香味依舊還在。





眾志澄城


現在的豬肉吃起來沒有小時候吃起來香,確實如此,實際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豬肉的風味受品種、年齡、性別、解剖部位、飼養工藝、飼料原料與配方、屠宰加工工藝和烹飪條件等因素影響。就新鮮胴體或切塊而言,常規肉質參數與風味有密切關係。

1.可比性

兩種豬肉的香味對比,它們的對比條件需要差不多,就是豬的生長環境、時間需要大概一樣,比較起來才有意義,那為什麼這兩種豬肉香味口感懸殊大呢?我們就其中一個原因來解釋一下。

2.生長時間

小時候的豬肉好吃,確實香,不過那時的豬養多久才出欄呢?我們常說的年豬,一般至少都是要養一年時間,對不對?那現在飼料喂大的豬是多久出欄呢?

養豬行業內全國都一樣,大概在豬活體重110公斤時最佳出欄體重,實際會有上下的一定幅度,像我們雲南一些喜歡吃肥一點,就稍微多養一段時間,豬從落地計算,長到110公斤重需要的生長時間是180天左右。



3.背膘厚度

年豬背膘差不多一手掌立起來那麼厚,飼料豬背膘只有兩手指立起來那麼厚,說到這裡有個相關的事記憶特別深,剛開始我們在雲南飼養外三元豬時,有兩個專們賣豬肉的人常來豬場買豬,附近有個10萬人的大企業,他們就常年在這裡擺攤賣豬肉。

他們覺得買我們的豬特別划算,同樣的價格瘦肉多處很多,賣豬肉的錢就多出來了,不久他們有幾次跟我說,你們的豬肉好是好,我們也願意賣,但是很多人都問我們那個背膘太薄了,怎麼會這樣,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經過我們耐心的解釋,讓他們明白了豬品種不一樣,喂的不一樣,出欄時間快,放心吃就是,回去後他們跟客人慢慢解釋後,大家對這個背膘的事就不太計較了,他們賣豬肉時間也久,大家對他們有一定的信任感。

4.豬肉的香味取決於肌間脂肪

通過上面所解釋的,兩種豬飼養時間一種網半年,一種是養一年,這是造成香味差別最大的原因。肥豬通常是在120公斤後開始沉積脂肪,越往後養,背膘就越厚,肌間脂肪沉積就越好。這也是要在120公斤前賣豬的原因,肥肉多不值錢,特別是廣東地區不太喜歡肥肉多,另外料肉比高了,再繼續飼餵等於增加成本。

如果把現在得豬飼養一年,還是喂飼料,和土豬一樣的生長時間,然後再來嘗這兩種豬肉的香味差別,可以說香味的口感差不大了。有時甚至還感覺出來有什麼差別,就是飼養時間短,豬肉肌間脂肪沉積不夠。

品種、飼養環境、餵養食物不同會有不同的口感差距,這個我不否認,真正比較兩種豬肉時,我們在學食品加工時,就用白開水煮肉,什麼也不放,然後把兩種不同的肉片各放一盤,只有數字標明區別,讓大家一起來品嚐,感覺是哪種肉好吃,香?這是比較專業的對比方法。


5.到底是我們吃的肉質發生改變,還是味覺變了?

這兩個都不是,通過上面的詳細解釋,我們現在吃的豬肉,肉質沒有什麼變化,是我們養豬追求效益,給豬的生長時間不夠,背膘不夠,肌間脂肪不夠造成的,打個比方,五花肉為什麼香,好吃?因為肥肉多就是這個道理。

兒時記憶的難以忘記的,對某一樣食物的記憶會深深在腦海裡。但味覺這個東西不好說,原來日子慢,吃的食物種類少,調味料也少,可以這樣說,調味料多了後,對味覺還是有一點影響的。

大理石紋(小肌束間結締組織和脂肪)和肌內脂肪豐富的肌肉意味著芳香物質的前體物質豐富,是濃郁風味的先兆。同時肌內脂肪也是豬肉多汁性的必要條件。東方人食用燉肉(以紅燒肉為代表)的美食精華在於通過豐富的肌內和肌間脂肪(雪花裡脊或軟肋五花肉)來促成熟肉脂肪降解的芳香特色。

如果把土豬和飼料豬在同一樣的條件和環境下生長,同一時間出欄,豬肉香味口感差別除了品種之間的微小差別外,其他差不多,一年的豬和半年的豬相比較,就是因為豬肉肌間脂肪的差距造成香味口感差距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草木七舍


現在傳統的中國土豬已經快滅絕了,現在餐桌上的肉全部是引進的美國杜克豬,這種豬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強…所以在中國強制推廣,但這種豬就是不香!這些雜碎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已經將在中國幾千年的豬消滅了!


龍行天下1516058


我小時候的豬都是用青草,膚皮,假點玉米喂的,現在都是飼料喂的,不一樣


用戶1931555844855


生長時間短,飼料的功勞佔大部分。


用戶靜時常思自己過


你天天吃膩了吧,回到40年前,你說這樣的話要被批鬥的


我行我速3019


現在的豬都是飼料催大的,成長太快,以前的豬都是為蔬菜糧食,成長慢,肉質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