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旅遊陣痛時刻,攜程煎熬過冬,倒閉的可能是供應商

在線旅遊陣痛時刻,攜程煎熬過冬,倒閉的可能是供應商


受疫情影響,在線旅遊行業全面凍結。作為行業巨頭,攜程率先表態承諾免費為用戶提供退改票。這背後,除了攜程自身的資金壓力,還有供應商們資金斷裂的風險。


文丨顧小白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從“保障供給,繁榮市場”轉向“停組團、關景區、防疫情”,中國旅遊業再次迎來了2003年的冬天。有數據預測,2020年春節,中國旅遊業每日損失達到170億元以上。


面對疫情給行業設下的攔路牌,除了要應對業務停擺造成的損失,頭部在線旅遊平臺還要扛起整個行業的壓力,為產業鏈上下游進行補貼和安撫。


正經社發現,這背後,是流血又流淚的慘重損失。


2003年,計劃上市的攜程被非典打亂了節奏。如今,這家市值近200億美元的在線旅遊巨頭再次面臨同樣的難題,他將如何覓得一線生機再次揚帆起航?


01

旅遊業陣痛時刻


限制居民出行就是砍掉了旅遊業的雙腿。


疫情爆發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民用航空局通知,自1月24日起,自願改變行程的旅客,機票、火車票均可免費退票。


表面上,這是鐵路和民航的損失。實質上,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旅遊行業的全身陣痛。


國家文旅部曾預測,2020年中國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其中出境遊人次將超過700萬。這對旅遊行業而言,原本是個令人歡呼雀躍的數字。但是,疫情卻讓它們都成了幻想。


來自交通部的數據顯示,1月10-31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計發送旅客12.5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20.6%。其中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數分別下降了10.7%、22.1%、34.0%、14.4%。


出行率的下降,意味著與出行旅遊綁定的酒店、門票、用車等相關服務均受到衝擊。


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處於半停頓狀態,1個月至少是萬億級的損失。如果這樣的狀態持續2-3個月,很多中小企業倒閉了,也會增加大批失業人員,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為了助力全民抗疫,攜程先後兩次發聲。先是向全國酒店發起“安心取消保障”倡議,承諾對1月22日至2月8日的全部酒店訂單給予免費取消;隨後又推出“同袍計劃”,投入 10 億元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億元額度小微貸款幫助平臺上的機票、酒店、旅遊度假等領域的合作伙伴度過難關。


攜程對外透露,公司主營業務在疫情爆發後受到了最快也最廣泛的影響,數百萬訂單退改,瞬時10倍電話進線量,每天13小時極限加班值。


02

供應商和攜程的矛盾


扶持政策是攜程流著血制定出來的。


從流程上來講,用戶退改訂單所需部分款項一般由在線旅遊平臺先期墊付,疫情期間海量的退改訂單意味著鉅額的墊資。


攜程去哪兒網曾透露,目前包括航司、代理商、在線旅遊平臺等整個行業的現金流都吃緊,去哪兒網已經墊資近10個億。


對於攜程而言,要面臨的不僅僅只有訂單取消的墊資費用,還有線下門店的硬性損耗。目前攜程集團旗下擁有包括攜程、去哪兒、旅遊百事通三大品牌的8000家旅遊門店。拋開業務收入不談,單單房租、人員成本的損耗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另外,近年來攜程正在發展國際業務。在疫情影響下,整個系統需要迅速重建免費系統。這一系統不但牽涉到多個行業,同時也與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牽連。攜程一句“免費退票”是頂著巨量訂單處理、合同糾紛、國際合作等眾多壓力發出來的。


目前,攜程和去哪兒都在鼓勵供應商和平臺共同承擔損失,並承諾:“共擔部分(定損金額50%),我們將在恢復經營後,以1.2倍廣告推廣費形式返還”。


“攜程的政策,是有擔當的行業大佬站出來承擔責任,還是蹭熱點,強逼供應商買單?”有中小供應商擔憂,攜程所承諾的補貼金額對於平臺的總業務量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後續不夠的資金該怎麼辦?當前已經發生的無法退款的酒旅訂單,如此下去,最後的結局會不會是由供應商來買單?


站在中小供應商角度而言,為了應對春節旅遊旺季,一些中小供應商幾乎壓上了全部身家用於包機、酒店和平臺押金的提前支付。現如今,如果選擇跟攜程一同給用戶退款,就意味著資金鍊會斷。


一些中小供應商甚至說道,“攜程2018年的淨利潤是11億,能不能有大企業風範兜一次底”?他們認為,自己做的小本買賣,還有幾十名員工要養活,不知道怎麼繼續往前走。


但有觀察人士告訴正經社,換個立場來看,大公司如攜程,又何嘗不是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理應攜手並肩,共渡難關。如此,才會有共同的未來。當然,如果攜程有店大欺客的舉動,則另當別論。


正經社查詢攜程財報發現,截至2019年9月31日,攜程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269.0億元,2015年-2018年年末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分別為192.2億元、201.8億元、199.9億元、257.7億元。按照往年餘額的規模,2019年攜程賬上或約有200億元左右可使用資金。


03

守護王座更為煎熬


2019年10月28日,攜程迎來了自己的20歲生日。


新冠病毒的爆發成了攜程成年後的第一道人生課題。受疫情影響,攜程股價波動下跌,從1月17日的38.95美元跌至2月14日的33.42美元,盤中一度跌至28.92美元。目前,攜程總市值為196.6億美元。


巔峰時期的攜程市值一度跨越了300億美元的門檻。但經歷了演員韓雪在微博公開炮轟攜程捆綁銷售、攜程親子園教師虐童、大數據殺熟等一系列負面之後,其股價和市值走向了下跌,業績也開始疲軟。


業績方面,據攜程財報披露,公司2018收入增速為15.6%,相較於2017年的39.4%大幅下滑;毛利率也從從2017年的52.3%,降到了2018年的11.4%。


競爭對手也時刻威脅著攜程。根據《2019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酒店預定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美團的酒店訂單量的行業佔比達到50.6%,而間夜量佔比再次超過攜程、去哪兒及藝龍的總和,達到47.3%。


2019年國慶期間,攜程出現了大面積系統故障:已付款的訂單在攜程app上顯示未支付或訂單不存在,客服電話打不通,定了酒店因後臺顯示訂單未支付而無法入住,等等。


這讓剛剛20歲的攜程顯得有些老態。從產品角度來講,作為在線旅遊平臺,攜程的此番故障不應該是一家老牌互聯網企業應該出現的。


作為第一代互聯網企業,攜程經過20年的征程成為了在線旅遊行業的傳奇代表。期間,攜程經歷了非典疫情、價格戰、併購潮,最終坐上王座。


但守護王冠的過程可能比摘得王冠的過程更為煎熬。


在攜程20歲生日慶典上,公司宣佈將集團英文名從Ctrip.com變為Trip.com ,同時提出高品質和全球化新戰略,試圖用“走出去”打破當下的市場僵局。


梁建章對於攜程的國際化充滿期待:三年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旅遊企業,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旅遊企業,十年成為無可爭議的最具價值和最受尊敬的在線旅遊企業。


但這一切都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暫時中斷,正如同2003年攜程上市計劃被非典攔截一樣。


為攜程更為中國經濟計,梁建章公開呼籲,希望全國各地的防疫措施不能簡單粗暴地一刀切。


他認為,如果上億勞動力被隔離在各個小區中,導致各地企業難以復工,國內航空業、酒店業全面癱瘓,各類國內國際交流完全受阻,實在是中國經濟和社會難以承受的代價。


正經社認為,疫情終將過去,旅遊業的報復式增長終將到來;屆時,挺過寒冬活下來的,都將見者有份地分享到紅利。攜程,也不例外。【《正經社》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