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致敬,與時間賽跑的勇士

通訊:致敬,與時間賽跑的勇士

中新網湖北新聞2月17日電題:致敬,與時間賽跑的勇士!

他們,是戰“疫”在最前沿的勇士;

他們,是堅守“第一道崗”的戰士;

他們,與時間賽跑,如風一般前行,只為了讓患者更早一些迎來希望,讓疫情更早一些得到控制。

我們,似乎從來不曾記住他們的名字,但又一直將他們與“白衣天使”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日前,我們走近這群與時間賽跑的勇士,聽兩位鄉鎮基層衛生院救護車司機講述他們的一線故事。

通讯:致敬,与时间赛跑的勇士

張天成:任務重的時候,一天跑20個來回

今年47歲的張天成是荊門市東寶區石橋驛鎮衛生院的救護車司機。他已經是一個擁有8年救護車駕齡的老師傅了。

石橋驛鎮衛生院院長楊小銳說,張師傅從農曆臘月二十九到現在一直連軸轉,已經連續20多天一直“戰鬥”狀態,累計駕車接送 150人。

張天成說,這些日子以來,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手機和救護車鑰匙總是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只要電話一響,就能立即出發。任務最為繁重的時候,他一天跑了20個來回,“連坐下來吃口飯的工夫都沒有啊”!

“要是回來晚了,就對付著吃些乾糧。全院的醫護人員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自己也需要出一分力。”張天成的妻子田春麗,也在石橋驛鎮衛生院工作,平時主要負責檔案及鄉村一體化管理。疫情防控期間,她被抽調到公共衛生科,負責疫情數據統計整理等工作。兩口子每天加班加點,不得不將8歲的孩子送回老家,由73歲的老母親代為照顧。 張天介紹,消毒是新冠肺炎防控的重要環節。每轉運一次病人,就要對救護車每個角落進行一次消毒,先用75%酒精,再用消毒水,最後打開紫外線消毒燈。

按照要求,口罩、防護服等是一次性使用,每完成一次轉運,就要換一次防護設備。但處在特殊時期,儘管有些物資陸續送達,缺口仍然很大,張天成只能把防護服留給一線的醫生護士,自己總是“省著點用”,一套防護服往往穿兩三天,每次只能小心翼翼地脫下來,用酒精和消毒水處理一遍後,再掛到紫外線燈下消毒,等到下一次出車繼續穿。

“被接到衛生院的人,首先接觸到的就是我們……”張天成說,“我也有父母、妻子、孩子,有時候也有些後怕。但是,當我看到身邊這麼多並肩戰鬥的戰友,我就什麼也不怕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度過這個難關!”

通讯:致敬,与时间赛跑的勇士

吳訓付:妻兒的理解,堅定了堅守的信念

“吳師傅,有個發熱患者需要立即送到市二醫……”13日中午,正在吃午飯的吳師傅接到電話後,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和手套,迅速將救護車開到荊門市東寶區仙居鄉衛生院住院部發熱病區門口。整個流程下來,僅僅用時3分鐘。

接到患者就緊急趕往荊門城區,這只是吳師傅平時工作的一部分。“這樣的時候太多了,有時候晚上也會有緊急運送任務,我現在就是一種隨時待命狀態,時刻準備著!”

吳師傅本名吳訓付,今年43歲,已經有8年的救護車駕齡。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後,他立即報名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按要求第一時間將發熱患者轉運到指定醫院。

仙居地處荊門城北山區,到荊門城區要走50多公里的山路,一個來回就是100多公里。由於轉運發熱患者有嚴格規定,一次只能運送一人,高峰時期每天往返三四趟是家常便飯,但吳訓付從來沒有抱怨過。

“基本上每天都有轉運任務,壓力肯定是有的。其實,患者比我們的思想壓力更大!儘量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把患者送到定點醫院,這既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使命!” 自1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七)以來,吳師傅就再也沒休息過,每天都在忙碌奔波中度過。

長期高負荷的工作,讓吳師傅的身體漸漸吃不消了。由於駕車時間過長,他每次回到家躺在床上,就像散了架似的渾身痠疼。可只要接到出車電話,他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是愛人和兒子的理解和支持,才讓我堅定了堅守的信念!”吳訓付的妻子曾慶媛也是仙居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兒子正在讀大學。兩個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吳師傅的工作,還經常鼓勵他做仙居戰“疫”的好前鋒。

疫情防控期間,吳訓付師傅已經累計接送32人,先後轉運27名發熱患者到上級定點醫院,另外還幫助運送物資6次。衛生院的同事們都親切稱他為“白衣天使”的幕後英雄!

通讯:致敬,与时间赛跑的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