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俗话: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这句话含义是什么?你觉得对么?

回村歇歇


农村里面这一句俗话,确实也是农村里面的现实写照。

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理解这句话,可能我们的理解也不符合大家所期望的真正的解读含义

但是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还是来解读一下,毕竟农村里面这种俗话在我们这边也是一种亲身经历


前30年看父敬子。

这个其实说的就是从孩子出生到他30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对孩子的照顾生养以及帮助,这个其实就道出了农村里面一种传统的思想和做法。

因为我们国情的实际和外国的是不同的,比如说美国的孩子长到18岁就已经要求他离家出走。或者自己支付起生活的各项费用。

但是农村里面并不是这样子的,在农村里面基本上养孩子还要帮孩子养孩子。

这种情况呢,为什么会说成养孩子还要帮孩子养孩子?

其实在农村里面就是三代的关系,因为父亲呢,养大了这个自己的儿子,那么针对于这种情况,孩子到了二十几岁也成家立业的时候,生了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这个时候自己的年纪还不是很老,那当然要去帮忙照看自己的孙子了。

这也说明中国的父子关系其实是维持比较长久的,并不像外国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形成了平等或者同等的关系。


后30年看子敬父

其实后30年,有的可能没有30年,后30年说的就是对于老人的赡养,老人的养老情况基本上都是由其子女负责起来的。

所以才会有这么一个说法,后30年看子敬父。因为在我们中国当代社会之中,目前还没有出现的那么严重,说自己养老或者养老院养老,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里面,基本上养老的都是子女的事情。

所以父亲生养孩子,那么孩子就给予父亲的养老和赡养。

这个其实可以解释成养儿防老这一个说法。

大概的含义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农村里面的一种人生的立场和生老病死的一个状况和过程。

因为在我们农村里面,大多数的情况都是这种情况,自己生养的孩子,然后抚养他长大,看着他成家立业到自己老了,没办法劳动的时候,就需要孩子给自己养老赡养。


知恩图报。

总的一句解释这个问题,它是要求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知恩图报,特别是对于养老这一方面,比如说自己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抚养长大,那么在年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老人养老和送终。

说明就是人们不能够忘恩负义,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将这古老的文化和习俗传承流转下去。

这个才是我们中国所谓的家风。和传统的习俗文化。


农人莫小道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我觉得这话是有理的,说明并强调父爱子孝,做人要知恩图报不忘恩。我听到的是这样说的:前半世看父爱子,后半世看子孝父;前半世子凭父贵,后半世父凭子荣。

父母生育儿女,不仅仅是生,还要重在教养,儿女的好坏,与父母的生养有极大关系。父母只管生,而不尽到教与养责任和义务,儿女不成器,那是父母失责不对,所以人的前半世,也可说前三十年,是看父母如何爱儿女,如何教养儿女的。好与不好,多在于父母长辈的教与养,前半生,不要指责儿女了好,关键责任在于父母长辈如何教与养。

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母已老,慢慢失去劳动能力,需要人照顾了,后半辈子就靠儿女尽孝了。父母有生养之恩,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会报恩,赡养父母也是做儿女的责任与义务。所以人的后半世就要看儿女的孝心了。前是因,后是果,有前因就会有后果。父母生养了儿女,又教导有方,必结好果,儿女也会尽孝,父母教导无方,育不出好儿女,儿女未必会尽责尽孝。

现在有的父母长辈,太溺爱孩子了,有的教养方法方对,造成孩子不成器,不会感恩,不思图报,还怨气不少,啃老虐老的并不少见,这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记得几天前,我在头条上说了个幽默:父亲二十二岁生了儿子,一直当宝贝养着,溺爱惯了,三十岁了,生活还不会自理。一日父亲请来算命先生为其父子算命,先生说:“父寿八十六,儿寿七十五。”儿立即大哭起来:“我最后十一年没有了父亲怎么过?”




树德汉硕


这句话很有哲理,在民间传说已久。我认为,既然在民间传说已久,自有传说已久的道理。

儿女生下来后,家庭教育很重要,特别是父母对儿子的影响更重要!

俗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建议各位网友也悟上一悟 ……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这个一个中国传统家文化,父亲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教育,要以身治家,对孩子的完整人格影响,那么,孩子成长后,就会有个正能量,责任和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