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什麼時侯感悟到“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真諦,分享一下?

瑞氣沖霄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也是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的共識。食品安全大於天,國家各級政府每年在方面沒有少下功夫,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對此,各方面都有切身體會,“明廚亮灶”工程到達幼兒園,6S+互聯網也加緊落實。相信我們以後生活會更加安全美好!


尹四九


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即1976年,當年放寒暑假的時候,就在生產隊幹活掙工分了。由於家裡兄弟姐妹六個,加上父母和外婆共9口人,家裡負擔很重,常吃不飽肚子。

那年深秋的一天晚上,我媽要我第二天跟她挑牲口去17裡外的向山區南山礦附近去賣(那裡礦山的老工人多),那天天剛朦朦亮就被我媽叫起來了,我吃了點煮的紅薯,不一會就出發了。我挑了二隻鴨和二隻鵝,大概有28斤重,我媽挑的是二隻雞和10斤雞蛋。我雖然挑的不重,但是輕擔怕遠路,還要翻過幾次山崗,等挑到向山區南山礦附近的時候,已走了2個多小時,我當時累的一身的汗,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想起來。等我媽找好了攤位,我就跟著陪我媽賣牲口和用雞蛋換煤。

到了中午,我的肚子早叫了,我媽從框子裡拿出幾個紅薯,給我二個,然後向老礦工討了一點開水,就把中午飯給糊弄過去了。

當我媽賣掉了牲口,換到了煤,估計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了。我們趕緊挑起煤球往回趕,我媽總共換了120個煤球,我挑了40個,約有50多斤。我和媽挑阿挑阿,累了就息一會,也不知息了幾次,渴了就順便喝路邊池塘的水。等到趕回家的時候,已是下午6點多了,我也已累得不行了,肚子也早就餓的咕咕叫了。我當時在想,要是中午能吃個飽飯多好,也不至於累成這樣。沒想不過半小時,我外婆稀飯煮好了,我忙不停地就著鹹菜和黑醬,猛吃了二大碗稀飯,然後洗了個熱水澡,就早早地去睡了!


探索者Kcarl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記事起是八十年代末。父親在城市工作,每年寒暑假回來。母親一人操持著家,養著豬,雞,後來有兔子,還有我們三大半大孩子。種著大概二畝左右的地,春耕,夏芒,秋收,冬藏。一樣沒落下。

記得大概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早晨帶著一個饅頭就去了學校。課後因為有同學給了包子吃,所以,饅頭一直在書包裡躺著沒動。晚上放學回家路上突然想起沒吃的饅頭,怕回來捱罵,乾脆碰到了路邊的草叢裡。高高興興回家了。

晚上寫完作業,玩回來後,不知為什麼,母親拿著苕帚,追著我在院子裡一圈又一圈,最後捱了兩苕帚把子。哭的稀里嘩啦。母親說,讓你糟蹋糧食,以後再有第二次,打斷腿,再也不要吃飯。

那時太小,不知母親為何為了一個饅頭,下那麼狠的手。後來慢慢知道,二畝地的糧食產量不夠我們吃。每年交公糧後,還要買或者用秋收的土豆換足夠吃的面。可是,儘管如此,那時候,每次有受了天旱來要飯的陌生人,母親都會慷慨解囊。不是給饅頭,就是舀滿滿兩碗麵裝進他的面袋裡。那是救命的糧,一丁點都不容浪費。

因為兒時跟土地的親密接觸,所以,對於食物,一直有敬畏之心。一直要求自己,吃飯不剩一粒米,知道那不是隨便的東西,是傾注了母親的力量,汗水之後,土地對生命的恩賜。

民以食為天。沒有食,就沒有命。沒有命,就沒有繁衍生息,經久不衰的進步和不斷創造的智慧價值。



江洋二稻


民以食為天!這句以前聽故事時覺得很有道理但自己卻很無感的話,最近這段時間讓我狠狠的體會了一把。

因為最近的疫情,我們這邊管理的很到位,小區早早都封了。有定點賣菜的,但想要買米、面、油或者水果之類的就非常不容易。只能人家賣啥我們買啥,沒得挑。而且因為米麵這種東西,過年很多人家裡存貨不少,再加上封鎖之前有提示過儲存,所以沒人來賣。要去市場是需要有證明的,而且回來後還需要全家隔離啥的,非常麻煩!

屋漏偏逢連夜雨!最近家裡人都出不去,全部宅家。人口是平時的兩倍多,而且糧食估算有誤——快見底了!這回是真真的體會了一把啥叫“無米之炊”!

太慘了,一天三頓飯都改兩頓了,實在餓了再加點餐。挨吧!能多拖一天是一天。

以前不理解為啥我爸總是害怕吃不飽,平時總愛屯糧,覺著現在這年代要啥沒有啊?買什麼都方便快速,饑荒什麼的實在太遙遠。現在秒懂!古人誠不欺我!


秋月紅楓2020


飽漢不知餓漢飢,餓著肚子,一日三餐連米飯都吃不上,那時才深刻感受到民以食為天的真正含義。

糧食可賣,但買之者甚少,一家老小靠地裡的糧食存活,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旦遇荒年,餓死的人更不在少數。

祖父輩親身經歷,聽而悟之。


NOVEL布克


從小學的時候就學過,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只知道是一首兒歌,也就是十二三歲,我就已經懂事啦!那時候我是工薪階級家庭出生,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母親在家槽操持家務。家裡七口人,父親從早到晚上班,用瘦弱的身體,肩負著全家的重任,因為那時他是煤礦工人,是重體力勞動者。

煤礦的勞動環境,特別惡劣。危險和粉塵,時刻威脅著人的生命安全,煤礦工人有句老話。四塊石頭中間夾塊兒肉,一天到晚不見日頭。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煤礦工人的工資也是很低。一個月百十來塊錢,家裡邊有好幾個小孩兒上學,一年三塊錢的學費都交不起,還要向學校寫申請,因為家裡生活困難,讓學校給免費。那個年代是供給制的年代,穿衣要布票,在外邊的飯店吃飯要糧票,18歲以上給27斤糧供應量,27斤糧裡邊有10%的白麵。剩下的都是粗糧,玉米麵兒,高粱面,小米紅薯面。那是北方人,主要是以這幾種糧食為主,一個月定量二兩油,因為是窮人家的孩子,十來歲就早已懂事啦!就知道父母的艱辛生活不易,更知道糧食的珍貴,我們生活在礦區,大山溝裡邊,有句俗話說的好,苦難是財富。經歷過苦難 的人才能感悟到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真諦。


金金生大路


就是這次的疫情讓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什麼叫民以食為天。

每回過年家裡都會準備不少的年貨,今年也不例外,所以我家裡的肉食是儲備的非常充足的。

但是青菜備的不是很多,尤其現在超市又多,電商購物也很方便,所以準備現吃現買,畢竟青菜就是要鮮嘛!

可惜這一切都在疫情發生並且越來越嚴重後變得無法實現了。

因為在疫情發生武漢被迫封城後,我們一家就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要求足不出戶,這樣是對國家也是對自己負責。

但是這樣一來,青菜儲備的不足就成了讓我家感到煩惱的事情。

因為這個時期電商都因為疫情的影響延遲發貨,以致我在平臺上購買的大白菜遲遲無法發貨。

而超市現在也全面關門,買東西也不好買,雖然中間在我爸出去值班時買了一點青菜和水果(限量)。

但是這些東西對於一個三口之家來說也是杯水車薪的,當然不僅僅是我們家是這樣。

我的很多同事在群裡反應現在的蘿蔔白菜都是稀罕物,我們家更是每天都通過精心計算在吃青菜。

而且家裡的米也快吃完了,就在剛剛不久又聽說國外其他地方發生了極其嚴重的蟲災。

幾千億蝗蟲正在肆虐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國家可是和我國很近,這引起了我深深的擔憂。

我國現在正遭受著疫情的肆虐,如果要是再有蝗蟲入境那可真是內憂外患後果難以想象,這更加讓我感受到了糧食的珍貴,知道什麼是民以食為天。


平安是福0123


感悟這個事兒沒什麼時間節點,好像小時候有種感覺,就總是吃不飽似的,什麼能吃的東西都想啃幾口,也不管生熟,好不好吃,根本顧不得挑食。爺爺奶奶對於每一粒糧食從種到收那種精細的態度,顆粒歸倉不只是個成語,那是真事兒。玉米麵餅子餿了,一掰開拉出很長的絲,那都上鍋熱熱吃掉,不捨的餵了雞。後來慢慢長大,生活也好了起來,更多的理解了老輩人,他們曾經經歷過連那種食物都沒的吃的時候啊。可以設想一下,家裡老人在炕上,一群嗷嗷叫的孩子追著你喊餓死了,缸裡卻沒有一粒米,你會是什麼心情?但願現在的孩子聽到這些別說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話來吧。謝謝你能想到這樣的問題。


春有花秋見果


我年齡跨度大,曾有過兩次深切的感悟:

第一次,是在上世紀即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當時我剛考入中學,還是個孩子,總是覺得肚子餓,大家也都是三句話離不開“吃”。糧食漸漸由米麵轉為雜糧,再到“瓜、菜代”,再轉為一種“無糧面”(據說是一些穀殼、花生殼磨碎的粉)……“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裡慌”,後來實在餓得沒心思唸書,就輟學了。這一次真是餓得刻骨銘心!

再就是前幾年大火的電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那一個個讓人饞涎欲滴的鏡頭真能勾出你肚裡(或心裡)的饞蟲,由不得你不去想“民以食為天”!


雅音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