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象棋名手---(十八)“无敌将军”李庆全

以屏风马布局力显著特色而驰誉二三十年代华南棋国的李庆全,有铜墙铁壁之誉,曾得到“七省棋王”周德裕、“三凤” 之首的黄松轩的高度评价。三十年代初期广东省赛中,李庆全以保持不败的战绩,跻于“四大天王”的行列,为此有人以“撼山易,撼李天王难”,来称誉李庆全最为善守、难以攻破的棋艺特点。

李庆全,小名阿万,广东番禺人,因业梳篦,因此亦称“梳篦万”。李庆全生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比黄松轩和冯敬如略小,比卢辉约长12岁。李庆全中等身材,瓜子型脸庞, 天庭饱满,中年即已谢顶,为人纯朴而诚实,小商贩出身的市民生活,使他有一种求稳怕乱、不敢冒风险的精神状况,反映在棋艺上,有不求速胜先求不败的风格。为此他在执后手屏风马时,极少纰漏,极难攻破。李庆全的兄长名李贵,也以经营梳篦为止,也爱好象棋,是清末民初广州的知名棋手之一,有“岭表棋王”之你。 李庆全走上职业棋人的道路,和他所经营的本业在晚清时逐渐衰落有关。晚清时男有辫子,女有发髻,业务十分发达。为此,李庆全及其兄李贵经营梳篦,常往来港、穗间,只是业余弈弈象棋。进入民国后,由于各项工业的逐渐兴起,加上男人被剪了辫子,木制梳篦业开始衰落。而同时由于经济的逐步发展,广州街头棋档和茶馆弈棋逐渐增加,出现了一批以棋为生的职业棋人,这也促使李庆全弃本业而向职业棋人的过渡。 李庆全年少时,即受其兄李贵的影响而开始弈棋,基本接近乃兄的水平。后来李庆全闲着没事干,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弈棋。他一经沉浸棋艺,功力过人,广州西关一带,谁也不能和他比拟,实际水平超过乃兄,于是“西关棋王”的称号就被慢慢传呼起来。 约23岁时,李庆全开始弃业从弈,起初摆街头棋档。1924年,广州的翩翩茶室开张,一些棋艺较高的棋手如黄松轩、冯敬如等常在此落脚,此时,李的棋名已基本接近于黄、冯,于是也移师于翩翩茶室,黄、冯、李,被广州棋界称为“三宝佛”。 1930年初,经上海万国象棋台的谢侠逊和华南象棋会的穿梭联系后,决定举行一次“华东、华南区际象棋比赛”,由华东和华南各出两人组队比赛。为了迎接这次比赛,华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有棋坛少林寺之称的翩翩茶室沸腾起来了,大家认为华东代表周德裕和林弈仙久负盛名,来头甚大,必须认真遴选人员。最理想的人选是黄松轩,其次再考虑锺珍、冯泽和阿万及后起的卢辉,不巧的是黄松轩因母丧不能参加,锺珍远在安南,卢辉虽为新秀,但恐经验不足,于是华南象棋会主任曾展鸿等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拍板,由冯泽和阿万作为华南队的代表。 8月上旬,华东队周德裕和林弈仙抵达香港。为了使华东队的队员,既解除旅途的疲劳,又抽空逛逛香港,还考虑到秋凉时观众更多,效果更好,华南象棋会安排一个月友谊练兵的时间,于9月中旬起,才正式比赛。不过,这一个月中的27局练兵赛也颇引人注意,总的是旗鼓相当。 东南大赛于10月中正式举行,地点在香港青年会,由华南象棋会主持比赛,棋证由华南方面担任。观众除香港本地人以外,不少广州棋迷也赶来参观。在这场比赛中,李庆全有出色的表演。 第一场由李庆全先对周德裕,周是华东方第一硬手,李的策略是保持不败,事况果然如此。第一场李与周两战两和,取得预期的战果。 第四轮又是李庆全对周德裕,第一局李先,他仍不敢轻进,以起兵开局,经过激战后成和。接下来是李和周的最后一局,他们都全力以赴。周以当头炮开局,李以屏风马防御,并伺机反击,周因急于求攻,被李马、兵并进而破相,反得先手,这局棋李胜。这局胜利,打破了周的不败纪录,极大地鼓舞了华南队。李庆全因为未失一局,而被称为“无敌将军”。他的“铁腿屏风马”由于受到全国最著名的两位中炮选手的考验,更加被棋界确认。 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华北象棋大赛”和香港举行的“华东华南象棋大赛 ”,为广州棋界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也引起了某些地方行政机构对象棋的重视。当时象棋局限于文化娱乐性质的项目,尽管参加活功的人最为广泛,但历来无人专管此项目,只有各地的民分教育馆还管一管;另外,基督教青年会也过问一下。但是,要正式举行比赛,民教馆和青年会都缺乏权威性,于是,在省政府要员的关心下,广东省教育厅出面组织了一场大赛,定名为“广东省象棋比赛”。 那时的比赛,报名者不限地区乃至国域,只要你在广州,任何人都可报名参赛。考虑到参赛人数多达140多人,为此,将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李庆全在初赛中顺利出线,进入单循环制的复赛。李庆全因和局过多,虽未能进入夺冠赛,但李在强手如林的复赛中,未败一局。由于李在众多棋手心目中的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李的棋艺是第一流的,完全可和黄、卢、冯媲美,应该有个称号,经过广东几个文化棋人的研究并取名,合称“四大天王”。 在东南大赛和广东首次全省象棋比赛获得极大声誉的李庆全,是1931年和1933年这二年光照广州棋坛的巨星。他以一双屏风马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天王”席位,还获得“洪钧老祖”等各种称号。当广州大新公司设立棋坛时,他是首任的台主,但他常在病中,所以不久即由黄松轩接手。这时李庆全的哥哥李贵已死,遗下一子李永声。李庆全的病状爲肿胀,1933年春已成重症,在家无余资又没有人资助的情况下,只能乞求于方便医院收容。入院后,医治无效,年仅41岁,撒手而去。巨星陨落,广州和香港、澳门的棋友无不为之惋惜。  李庆全虽如昙花一现,但他的棋艺对广州棋坛的影响极大。七省棋王周德裕对李庆全最为心折。李庆全逝世的次年周德裕与李善卿合编《象戏勾玄》,特地选辑了《李庆全遗局》二十局,并由李善卿撰写了一篇《华南象棋名手李庆全事略》,其中说:“李君生平对于象弈造诣高深,且弈性谦和,得失不形于色,凡曾与对弈者,罔不称道之。君最长者,厥惟解困局及算度步数,每于搏去一两子之后,覆着多占先手;被困至危急垂亡之际,神着自出。近数年间,其与人对局,胜者居多,然和亦不少,败则更十不得一,故间有能胜其一局者,则认为无上光荣。”。又说:“周君德裕亦许为劲敌,尝谓李布局运子如铜墙铁壁,无懈可攻,临以大力,亦复颠不破,为一等能手。服善之意,溢乎言外。及后广东全省第一次公开比赛,先后奋战百余局,未尝一败,惜其当时未谙积分例,以故和局多,积分少,因是列为第四名,无复赛权。否则冠军属谁,未敢断言也。”。李善卿此文,实际上代表了周德裕对李庆全的评价。  当时凡是与李庆全接触过的人,一致认为他的棋艺已臻“炉火纯青”。 黄松轩曾说在他们四大天王当中,“棚仔”年轻,火候略嫌未够,泽叔遇大敌当前时常有怯意,独阿万安如泰山,算棋的度数稳而且准,堪称劲敌,必须认真遴选人员。

上海万安平先生有诗赞曰:

铁壁铜墙杀气寒,撼山易撼庆全难。

屏风马阵雄风展,大战东南誉弈坛。

二十世纪中国象棋名手---(十八)“无敌将军”李庆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