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与怀左老师的第一次通话,我学到了以下3点

11月6号八点多的时候我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写要问怀左老师的问题,写了六个问题。到了将近八点二十三,我的心开始激动的跳,大喘气,还搓搓手,焦急得等待着。

过了一分钟,又过了一分钟,八点半了,我好像一个获奖选手在等待主持人叫她的名字,叮叮叮,微信的语音电话,他来了。

通过这次语音电话我的收获有:

关于素材积累

我的素材积累分门别类的太多,之前积累是这样的。

比如:做三日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我会在下面写上:关键词:坚持,成长。

今天在进行搜索的时候,发现非常混乱。学长就说,分的太细了,而且之后也不会回过头来看。

学长建议的方法是:分成大的话题,比如成长类,在下面再分 1.话题 2.例子 3. 金句等等,把属于一个门类的素材都积累在一起,以后打开的时候还可以温故而知新。

还有一点是不要为了找素材而找素材先不要这么多,少而精。坚持三年就能有最大的改变。

记我与怀左老师的第一次通话,我学到了以下3点

关于读书

我的问题:我的语言太过白话,想说什么找不到合适的词。有没有哪本书可以快速提高词汇量?

学长:新华字典?(哈哈,开个玩笑)。这种情况其实是驾驭文字的能力需要提高,各种各样的书都要看。先去看一些好的书,比如龙应台的《目送》,汪曾祺的散文,柴静的《看见》等等。


读书的方法

我的问题:我的计划是每天拆解文章,但是有什么分辨不出来哪些好。找的时候要花很多时间。

学长:对于你现在的水平,去找好的文章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自我辨别好文章的能力没有达到,所以还是先从看好书开始。

记我与怀左老师的第一次通话,我学到了以下3点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看到书上好的一个观点,一个段落或者一个事例,都可以写成一个小打卡,里面写上看书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心得。这种方式记忆也会更深刻。积累的例子可以放在素材库中。一举两得。

和怀左老师聊天实在是太有趣了,怀左老师真的很慈祥,很平易近人,没有距离感。

我说我三年前就给学长发过微信,学长说这也太有年代感了。要是当年就跟着学长写文章,哈哈,估计现在应该还行。但是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