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是被哪个少数民族灭亡的?如何看?

铁宝说历史


西晋是华夏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大一统王朝,虽然其国祚比隋朝还略微长一点,但是影响力比隋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隋文帝的开皇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也影响了后续的中央王朝政治制度,更不要说开科举与京杭大运河了,尽是影响力超越千年的大手笔。

反观西晋,好不容易结束一个三国乱世,马上又开启一个更加残暴的五胡乱华,华夏历史上三大乱世,与西晋有关联的就占了两个,尤其是五胡乱华的影响太深远了,其纷争的乱世直接延续到隋唐之前。

西晋就开国时期在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年号治下有几年太平盛世,随后就开始了地方诸王争权的“八王之乱”,八王之间互相争战,人都不够用了,不得不大量从塞北引入胡人来打仗,到最后关中河北的胡人比汉人还多,人家直接翻身做主把歌唱了。

其中最先崛起的是匈奴人刘渊,匈奴也是五胡中资格最古老的游牧民族,虽然已经没落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烂船也有三斤钉”,刘渊建立了汉国,后来改为赵国,历史上称之为汉赵,刘渊自称为刘汉和亲宗室女之后裔,乃灭晋为汉室报仇,在羯、氐、羌、鲜卑等民族之前攻入长安城,晋愍帝被俘杀害,西晋灭亡。


飞凡看历史


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民族是当时在中国北方盘踞的少数民族匈奴。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西晋占田制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调负担。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的反抗不断地发生。   西晋后期,先后爆发了齐万年、李特、张昌、王如及杜弢等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其中李特之子李雄还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

  刘渊起兵

  在各地流民不断起义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相继起兵反晋,其中刘渊、石勒起兵最早。   刘渊字元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汉化程度很深。刘豹死后,他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兴元年),刘渊开始起兵。很快发展到五万人,定都于离石(山西离石),建国号“汉”,自称汉王,“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资治通鉴》卷八五。

  石勒起兵

  石勒出身羯族,居上党武乡。曾被卖为家奴。刘渊称汉王时,他参加起义。   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消灭十余万晋军,晋军元气大伤。六月,王弥、刘曜等攻下洛阳,杀王公以下三万余人,俘获晋怀帝。八月,又攻下长安。后来,晋将贾匹等在关中汉人的支持下夺回长安,迎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   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围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行道者啊亮


公元316年,被匈奴灭亡。

西晋应该是大一统王朝里最垃圾的一个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因为晋朝的轻易被灭亡才有了后来的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是汉人最黑暗的时刻。

那么西晋为什么会这么快就灭亡呢?

1,因为这个王朝开国之初就在制度上设计错了,赋予宗室王爷重权,简直是在开历史倒车,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就是因为高祖刘邦大肆分封宗室形成了一个个的国中之国,严重消弱和威胁了中央的权利。幸亏景帝英明,迅速平定叛乱,而没有陷入军阀混战,否则北方强大的匈奴入侵,后果也许就是汉朝灭亡。

2.在选择继承人上更是错误的离谱,选了一个弱智做皇帝。

司马氏窃取了曹魏政权后认为曹魏没有给予宗室兵权导致大权旁落,为了防止窃来的政权再被别人窃取,开国皇帝晋武帝就赋予宗室子弟重权,后来武帝驾崩,弱智惠帝继位。恶毒皇后贾南风弄权,为了争夺大权,各路宗室王爷也带兵参与进来,导致后来的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国力。周围的异族才有机可乘,入侵中原。接着才有了五胡十六国。北方汉人被迫南迁。


吴秀才64186387


西晋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灭掉西晋的是匈奴人刘曜。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

西晋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一直动乱的年代,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这个统一了天下的王朝仅仅51年就被人灭了,而且还是被匈奴人亲手灭掉。

原因西晋是经历了常年的战乱才建立起来的国家,建国初期,晋武帝又出兵平定东吴,国家战争始终没有停止,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库空虚军队疲惫。

晋武帝去世以后,宗亲为了争夺权位,不惜互相残杀,动摇国本,史称“八王之乱”。国家的常年动乱,使得经济停滞不前,即便是有些许的好转,也被战争破坏的一干二净。百姓衣不蔽体,当官的不思国政。这是西晋被灭的根本原因。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灭亡西晋的民族是当时在中国北方盘踞的少数民族匈奴。


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


少数民族的起义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西晋占田制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调负担。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的反抗不断地发生。西晋后期,先后爆发了齐万年、李特、张昌、王如及杜弢等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其中李特之子李雄还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


刘渊起兵


在各地流民不断起义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相继起兵反晋,其中刘渊、石勒起兵最早。   刘渊字元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汉化程度很深。刘豹死后,他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兴元年),刘渊开始起兵。很快发展到五万人,定都于离石(山西离石),建国号“汉”,自称汉王,“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资治通鉴》卷八五。


石勒起兵


石勒出身羯族,居上党武乡。曾被卖为家奴。刘渊称汉王时,他参加起义。   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消灭十余万晋军,晋军元气大伤。六月,王弥、刘曜等攻下洛阳,杀王公以下三万余人,俘获晋怀帝。八月,又攻下长安。后来,晋将贾匹等在关中汉人的支持下夺回长安,迎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316年(建兴四年),刘曜围长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梅姑姑318


西晋是司马炎建立,建立时间公元266年,灭亡时间公元316年,被匈奴灭亡。

咸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称帝,都平阳。他分别于永嘉三年(公元309年)秋冬遣其子大将军刘聪率石勒、刘曜等进攻洛阳,西晋军队顽强抵抗,匈奴败退。

后刘渊死,刘聪杀兄自立,又于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冬三攻洛阳。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专政的太傅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匈奴大军第三次围攻洛阳,而南方诸州的牧丞或拥兵观望或象征性的出兵“勤王”。

王敦天天召集士族饮酒作乐;王澄带兵从荆州出发,以极慢地速度到了南阳,一听荆州刺史山简的军队战败,就跑回去了。而

王衍等人率十几万大军公开逃跑。结果他们被石勒在苦县全歼。七月,洛阳失守,晋怀帝被俘,接着汉国大将石勒闪击荀唏,青兖沦陷。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怀帝在平阳遇害,在长安的晋愍帝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的共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竟抗命不遵。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眾人皆酉星我独酉卒


公元316年12月10日,晋愍帝司马邺向匈奴人建立的刘汉政权投降,西晋灭亡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灭亡的王朝,影响很大。

1.西晋王朝崩溃后,中原形成了统治真空,各种胡族政权在三百年中先后割据称帝,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民族大融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影响,唐朝在文化上有很明显的表现。

2.北方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地区,很多人逃亡南方,使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特别是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才有后来的隋朝京杭大运河开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经济从北方往南方发展,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敢当兄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大乱战之后短暂出现的大一统王朝,乃是大国军师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的,因而也称之为司马晋。西晋建国之初就举国沉浸在奢靡腐烂的气象之中。加上长久的战乱,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所以大量的少数民族內迁,这也造成了国内局势的不稳定性大增。最终因少数民族的叛乱而灭亡于匈奴之手。

西晋统治之处,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实行了九品中正的官品占田和荫人以为佃户、衣食客的制度。给世族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了优渥的待遇,这一措施初期是有利于平衡统治阶级各方利益的,但是过大的特权助长了他们在政治和生活方面的腐化堕落,同时又逐渐的影响到了平民地主地主阶级和农民的利益。为后续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埋下了祸根。

朝堂上下,政治腐败、党派四起,宗室的权力扩张,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也是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西晋元气大伤的八王之乱。在此次的动乱之中,人民百姓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统治集团之间两败俱伤,实力消耗殆尽,于是隐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就凸显了出来并迅速的爆发开来。

当时,在内地不少地方,少数民族人数相当多,如西晋时,关中户口百万,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一半左右。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的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与日俱增” ,因而反抗不断地发生。316年,在匈奴的攻击下,长安失守,西晋灭亡。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


姑臧山鹰


灭亡西晋的民族是当时在中国北方盘踞的少数民族匈奴。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在这种前提下,东汉朝廷开始雇佣少数民族作战,以减轻自身的负担,匈奴、乌丸、羌、氐、賨族的部队都曾为东汉政权作战。

但问题在于,你要用人家来打仗,就得把人家迁到内地来居住。于是南匈奴居住在了山西,人口发展到了几十上百万。等到西晋初年,边境刺史兼任异民族统御官也成为了制度。异民族统御官制度的逐渐完善说明异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深,强迁无法根治,只会导致胡乱更早爆发。

除了居住在内地的少数民族,塞外的鲜卑人也迅速发展壮大,鲜卑首领檀石槐在曹操出生前后基本统一了鲜卑,成为拥有百万人的大型部落。鲜卑人学习汉人的军制、战术,又得到了汉人冶铁、锻造武器和铠甲的技术,还发展出了世袭制。此时的鲜卑已经是中原王朝的劲敌,司马炎时期爆发的秃发部和慕容部的叛乱就令满朝文武头疼不已。

有这么多的异族在身边,一旦中原王朝露出破绽,他们便会趁机而入,引发大麻烦。要解决异族问题,唯一的办法是融合,也就是汉化,让异族认同自己和汉人是一家,汉人也认同自己和他们是一家。

但对于西晋王朝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西晋王朝并没有解决从东汉以来皇权衰落的危机,司马炎的占田制虽然对于小农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西晋就是靠世家大族的力量扶上台的,司马炎并不敢贸然向他们开刀。但这样一来,负担又要重新压到民众的身上,其中自然也包括异族,胡汉矛盾因而进一步升级。除开缺乏经济上的力量,胡族在制度文化层面上和汉人的差距也太大,即便是最接近汉人的賨人,也保留着部落酋长制。另外像语言不通、不识汉字,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双方的隔阂。

矛盾既然无法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进行调和,那便只能使用暴力来解决了,这就是胡汉问题爆发的必然性。

晋泰始四年-五年(268-269)间,河西、陇西地区连年大旱,各族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朝廷不但不进行安抚和救济,反而施行高压手段。新任秦州刺史胡烈一上任,就对少数民族使用武力。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秃发树机能被迫带领鲜卑族人民进行武装反抗。

但是西晋、鲜卑两军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交战,官军不仅没有消灭树机能,反而引起今陕甘宁境内的各少数民族纷纷加入反晋的斗争中去,尤其是以原被安置在安定郡的“北地胡”所组建的一支匈奴军队战斗力最强。各民族的军队相互配合,并肩战斗,一举攻占了金城郡(今甘肃兰州),阵斩凉州(今甘肃武威)刺史牵弘,使得北边的凉州、南边的秦州(今甘肃天水)等战略要地都被民族军控制。晋廷朝野大为震动,晋武帝“每虑斯难,忘寝与食”。

咸宁四年(278),晋武帝任命自动请战的马隆充当讨虏护军、凉州刺史。马隆选精兵三千五百名,配发精锐武器,自带三年给养,向河西地区杀奔。马隆军在当年年底到达凉州地区,先诱抚了树机能部将拔韩、且万能等人,致使一万多民族军不战而降;然后再强迫投降的民族军去攻打树机能,并在混战中杀死了树机能。民族军群龙无首,或死或降或逃,树机能所领导的西北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历时十年终告失败。

但星星之火已经点燃。不久,东部鲜卑慕容庵率兵反晋,不断进攻辽东、辽西一带;北方匈奴人郝散、郝元度先后起兵上党;关中氐人豪帅齐万年也率氏人 和羌人起义。这一系列的民族反晋斗争,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

本来西晋上承秦汉三国之余烈,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本不该在异族面前搞成这副狼狈的样子,而酿成这一结局的原因便是八王之乱,西晋王朝从此走向崩溃。但是八王之乱的源头,则是司马炎罢州郡武备和分封诸王。



吉吉Ang


三国争霸的末期,司马家族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谋权篡位,夺得了当时几个争霸方的主导权。司马懿更是消灭了当时势头最大的魏国,他的后代也顺势建立了晋朝,建立王朝十五年之后,晋国君主在当时大将军的劝说下,一举发兵消灭了当时最后一个政权东吴。为期上百年的天下大乱的局势暂时又被平稳下来,趋于统一。

也迎合了那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古言。但仅仅在十多年后,晋国就经历了建国以来的最大一次政变,随后时政动乱。也就仅过了二十五年,这个历经艰险从战火中爬出来的王朝瞬间垮台。一个迎合天下百姓心声,站出来统一中华的帝国,究竟经历了什么状况,以白驹过隙的速度瞬间溃败?究竟是谁灭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西晋从建立到溃败仅仅经过了五十一年,当年晋国与魏国争权夺霸,在军事上保留了原本强悍的军队,这个也可以说是当年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所以仅仅在军事上晋国战败是从理论上说不通。在政治上,晋国吸取了汉朝灭亡的经验,对制度大加改革使得基本上所以制度都以维护君主的统治而展开的,所以在经济和生产力制度方面被削弱,但这不可能是晋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有强大军事,有好的时政,西晋凭什么就这样被消灭了?这就要说一说统治者了。当年晋国开国始祖司马炎去世后,按照世袭制,他的次子司马衷上位。事故就发生在这个司马家族的皇帝身上

司马衷没有继承他父亲的聪明才智,他没有管理朝廷上下的能力,所以当时的所有权利也基本上落到了他的皇后手上。这皇后就是贾式,他的专权引起了司马家族其他人的严重不满。他们都想灭了这个皇后,一家独大,掌握大权。所以在建国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第一次政变没有失败,其中一个王侯杀了贾式,并且废了司马衷,自立为王。但这仅仅是这次政变的开始,一人独大肯定会引起其他七个王侯的不满意。所以政权就在这几个人手上辗转。就在所有人都在专心夺取政权的时候,国内开始爆发农民起义,同时国土之外的匈奴等民族都对晋国虎视眈眈。

很快匈奴单于开始称帝,迁都到了当时的平阳,开始了消灭晋国之路。多年的时局变荡已经让这个帝国大不如前,他们的军队已经抵挡不住匈奴铁骑的冲击。很快晋国都城洛阳就被攻陷,西晋的军队更加不敌气势汹汹的匈奴大军。到了公元三一六年,西晋最后残部所在的长安被围攻,面对大军压境

西晋最后一任帝王出来投降,至此西晋彻底灭亡。从建立到灭亡一共历时五十一年,可谓是真正的短命帝国。这个从战火中站出来的王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