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上能不能立碑?依据何来?

李家印


坟墓上能不能立碑?依据何来?

人死后入土为安,立碑是传统民族习惯。至于说依据,没有明文规定,必须立碑纪念。主要是看年景,好年景,有条件讲究。差年景,在老社会都有饿死人的事,哪里还能讲究立碑,可能死在街头连个收尸的都没有,也就算了。依据主要是来自亲人对逝者的追思之情,立碑以示纪念,也便于寻找墓地,方便祭祀先祖。

现在立的碑,有石碑、木碑、铜碑。石碑材质繁多,样式多样,价格适中,又耐用,缺点是,怕撞击,易折断。木碑,不利于长期保存,铜碑,价格高昂,还有些人家,认为墓地之上不压金属,就不选择铜碑。

在过去,有几种情况是不能立碑的:1.非正常死亡的;2.刚出生不久就死亡的、或者未成年就死亡的;3.没有儿子的。这三种情况一般都是不能立碑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民间风俗了,有的家人为了纪念亲人,即使是发生了上述三种情况,也会立碑祭奠,全看个人选择;有些因公牺牲的人员,基本属于非正常死亡,但同样也都立了碑,所以说,没有特殊的硬性规定,主要还是看家人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立碑有很多讲究,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

1. 立碑要看风水。有条件的人家,要找风水先生看风水,定位置,用方向,定方位,择吉日,定时辰,要用对时日,择对方位。

2.立碑要择吉日。立碑,一般是在头七过后几天,或者是一周年、三周年立碑,但大多数人家会选择在清明节前几天立碑。因为,立碑不是啥时间都行的,在风水上讲究,一年之中,只有在清明节前后立碑、添土不用择日、择时、不影响家庭的运势。其他时间计算不准时日会带来不吉,所以说,大多数人家会选择在清明节前后立碑,而且是节前几日较好。

3.立碑写碑文有讲究。碑文一般用阴刻,也就是凹刻,不能用阳刻,也就是凸刻。书体用隶书、魏碑体,或者用楷书也可以,但不能用行书和草书,显得极不尊重逝者。碑文字数一般尾数不能为5、8、10。

碑文要从右侧刻起,从右往左,依次刻上,墓主人祖籍,生于哪年,卒于哪年,墓主人的名讳,夫妻双方都要刻上,男在上,右侧,女在下,左侧;再下来是子女按长幼排序,刻上名字、与死者关系,名字的下方篆刻敬立二字,最左侧,也就是最下端是立碑的日子。

碑文一般用金黄色墨料书写,活着的人名讳先用黑色胶带遮住,等去世后再揭开。墓碑后面一般篆刻死者生平简介。

4. 碑的大小有讲究。碑的尺寸不宜过大,老百姓所立的碑过大,自己受用不住,会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吉。在过去,皇室、朝廷几品官员、乡绅、百姓,用多大的碑,都是有讲究的,没有官职的,也不是大乡绅的,碑上面是不能戴帽子的,只能用一方直立的竖碑,碑顶不能有帽。

5.碑的选材有讲究。选择碑料非常讲究,碑料不仅要选择大小尺才,横竖纹理,高低厚薄,最重要的是要选择碑料材质。玉料不是老百姓能选的起的,也会招来心地不良者的觊觎,其它有玉的成分,价格适中的也可考虑,还有大理石的等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石材,根据当地情况都可以选择,打磨抛光,精美制作后都可使用。木质的一般不建议使用,再有,碑料不宜使用带钢筋的合成材料,犯克。纯铜碑料另当别论。

6.立碑的程序有讲究。

1)立碑前请长辈或者有身份之人一起商量主事,以免事后闲言碎语。

2)有条件的可以请风水先生定位置,用吉日,按方位。

3)立碑时邀请死者、或者子女有关单位德高望重之人,亲自前来典碑,作为礼宾先生宣读逝者生前生平业绩及碑文。敬神、鸣鞭,按照风水先生指点,动土立碑。全体孝子贤孙跪于一侧,由礼宾先生用毛笔蘸朱砂典碑,鸣鞭,敬神,敬碑,孝子贤孙摆放供品,祭奠逝者,上香烧纸,磕头祭拜。完毕,转身走人,不可回头观望,事后跳火、洗手。

4)立碑仪式结束后,答谢帮忙的亲朋好友,以示感谢。


大夫觉成


坟墓乃死者安葬之地,墓乃墓穴也,坟乃墓地堆叠成土堆。碑,乃石头上刻下的卑者生于何时,死于何地,及孝子贤孙立碑者。

坟墓上能不能立碑,有何依据?

人死后入土为安,早在很多年前就这样了,刚开始墓而不坟,在坟前树立一个标志,以竹质,铜质,及石头上刻上死者者的名字。在汉朝就已经盛行了,这都是普通老百姓人家这样做的。而皇亲国戚他们当时级别分别为林,陵,冢,墓,坟。立碑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房有门牌号,人有身份证,而死者墓碑亦是居住地,让后人能一目了然,知道先辈生于何时,死于何地,这也是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祭错祖先,找不到先祖墓地大有人在。在下不一一列举了。


碑什么时候立在中在谱?

立碑确实是有点将究?人死后忙于丧事,那有一步到位的,立碑可以在清明,死者祭日,十月初一,大寒,给死者立个门面,碑文怎么写,立碑者全知道,可以用干支记年法,碑后也有刻上"福荫子孙"或"恩泽后代"。

如今都是定点安葬,墓与碑是少不了的,立碑是对死者一种敬重,中华民族传承讲究的就是礼仪和感恩。让一代又一代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英烈如此,祖先也一样,这是一种传承。


有缘人153832681


坟墓上能不能立碑?我们这里是有讲究的。今天,我们不谈为那些德高望重,为国为民立过功的英烈,劳模,名人立碑,他们的英雄事迹早已铭刻在人们心中。就讲一下儿女为父母立碑的事。

为父母立碑,必须是父母双亡,且烧满三周年忌日后,由儿女选择一年中清明节,或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一日)的一天,将刻有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死亡年月日,还有立碑人姓名的石碑竖起来,燃放鞭炮,祭天祭地,烧香磕头。

闰月年是不准动土立碑的。

立碑的时间是上午,过了午时三刻,就不准动土了。

过去对少亡,横死的人不准立碑,也不准进祖坟,现在都埋在一起,成了乱坟岗,为了便于上坟祭奠,有后代的也给立块石碑,一目了然。

立碑其实就是为了让后代不忘记先人,立碑为证。


祝福2992


立碑可以确定坟墓来龙坐向,后人追源!立碑与不立碑对风水影响不大。碑有很多讲究,在其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触碰到各种禁忌。首先朝向关乎吉凶较大,因此立碑时碑向不可随意。除此之外,碑的大小,立碑的远近,碑上写什么字都是有讲究的,而具体立碑的讲究为何,请看下列介绍。

立碑的讲究首先来说就是择日,立碑也是讲求吉日的,不能相冲,这为求准确最好是请懂得风水的师傅帮忙看看,结合家中人的生辰、属相等因素加以运算。在风水择日上,一年当中有个时间段不必择日,其中一个时间段就是清明节前后在坟墓上添土、立碑、栽树等一切阴宅事宜百事不忌,这也是人们把一切阴宅事宜都集中在清明节来处理的的原因。

立碑的讲究还要注意石碑的大小。不宜过高过矮,一般低不过腹高不过颈,并非越高大越好。最好是能够配合坟地而定,一般百姓的墓都不太高大,非比皇帝的陵寝,高大的碑立在穴前,对坟形成逼压之势,反而影响后人的前程,子孙也不旺。墓碑形状,要长方形,要有规有矩,不要太窄太宽。墓碑如果又矮又宽,后人出矮胖之人。而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立碑的讲究有很多,其中碑文有很多注意事项,这一点一定要了解清楚哦,石碑上一般刻有墓主人的名讳、生于哪年,逝于哪年,而除了这些信息以外还有立碑人(一般是子孙)的名字、立碑日期等,碑刻要一定要是阴刻,即凹刻,不可是凸刻。其次是字数宜过黄道。黄道,源于张陵的道教,与12建除择日一致,据计算,字数总数的个位数为1、2、4、6、7、9者为吉。

再者字体不宜是行书、草书,最好是庄重的魏碑体、隶书、楷书。不过这也看各地的风俗和刻碑人的习惯。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贸、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而这些可随自己心意而定。

墓碑立好以后要注意保护,有时间来参拜的时候要注意清理一下碑周边的杂草树木。碑不能歪,落鸟粪要擦净,崩裂了要修补或更换。你看上的古墓你就知道了!











释道风水符箓曾法扬


不能立碑的坟墓:死者是横死(非正常死亡),夭折(年幼或刚出生不久死亡),无后(身后没有子嗣)三种情况不能立碑。

《释名,释典艺》中有“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廘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謂其碑也。”埋于地下的是墓志铭,立于地表的为墓表文。神道碑,古代堪舆家认为坟墓的东南方为神道,将碑立于神道上,称为神道碑。唐代以后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立碑,七品以上立碣,立碑立碣,根据死者临死前的官阶而定,碑是醨首龟蚨,蚨上高不过九尺,碣为圭首方蚨, 高不过四尺。

立碑注意事项

1,给已故亲人立碑的时间,一般选择过世周年,三周年或五周年,其次,过世后的第一个清明,由风水师选择吉日良辰。

2,立碑方向,碑和坟墓的方向必须一致,不能错误,否则错向会犯煞。艮方为鬼门,不能立碑。

3,距离,坟墓距离碑石的距离,以坟距碑1.44尺为宜,不要零距离立碑,特远,不能保持墓穴的生气与墓碑的接续,特近闭气,影响风水效果。

4,碑文,至汉以后始有碑文,欧阳修《集古录》:“欲求前汉碑碣卒不可得,”他把碑分为述德,铭功,纪事,攥言四大类,墓志铭是其中的一类,为一底一盖,凡两块方石,高宽不过二三尺许,略述死者生平,爵里,行状,以期传诸后世。古代的碑文有三种,记功碑文,皇宫庙宇碑文和墓碑文,墓碑文就是记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悼念,称颂之情。


山谷大师


这个问题问的含糊不清。我认为应看情况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逝者年幼,尚未成人就己夭折是不能立碑的。

其次因各种事故,服毒,溺水等其它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不能立碑。

另外中年人因其它原因死亡也不能立碑。

立碑是对德高望重,年长逝者的记念和追思;战斗英雄,老红军,抗美援朝,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西藏判乱,维和部队牺牲的英雄;国内见义勇为,抗洪救灾,地震抢险救援,部队因公牺牲的英雄;其它行业因公殉职的英雄人物等等均可立碑。表明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的贡献与丰功伟绩。不是什么人都能立碑。立碑要求极高,议程繁琐。

一,找阴阳先生(风水)合日子,看时分,定方位。一般是三周年立碑,也有九周年立碑的。也有在清明节立碑的传统。

二,选择碑料非常讲究,大小,尺才,高低,横竖,材质。撰写碑文,聘请先生把老人一生的生评和重要贡献等编写好,再修改润色。雕刻碑文很重要,选择字体,大小等,打磨抛光等工序,最后定形。

三,立碑前邀请家族(家门中未出五服)商议具体细节,明确立碑时人员安排,分工明确。谁请礼宾?谁请风水先生?谁拉墓碑?谁接待客人等未尽事宜。主家准备酒席招待家族邦忙的人。

四,立碑当天要‘敬天地之神’,聘请县团级职位领导亲自典碑,证明逝者威望和地位以及生前丰功伟绩。第一项敬神,鸣炮。第二项动土树碑。第三项由礼宾先生宣读碑文,全体孝子跪谢。第四项由礼宾先生典碑(毛筆朱砂)。第五项敬碑,敬神。孝子敬上贡品,树香烧纸。

五,立碑仪式结束后,设宴答谢前来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以表谢意。

(十里风俗不一般,这是北方某地风俗)


万里行34


过去不论,现在立碑(我们这边叫树碑),没那么多繁文缛节,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甚至高祖之坟皆可立碑。所谓穷搬家,富修坟,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造坟立碑之风有重燃之式。其一,先说几种不可立的情况1.未成年夭折者不可立。2.成年而未婚配者不可立。3.婚配而无子嗣者不可立。4.横死者不可立。其二,可立者1.父母皆去世且后去世者已俞三年者。2.父母一方去世也可立(已逝者碑文为黑色,健在者碑文为红色,待后者故去再将其碑文涂黑)。第三,立碑时间,独葬坟,逝世三周年后的清明节前立,合葬坟,待后亡者逝世后三周年的清明节前立碑。关于立碑仪式,焚香,烧纸,燃鞭炮,摆供,定待日出前将碑立起来。


生活大玩儿家



立碑的意义主要是怀念已逝的亲人,表达后辈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让来祭拜的人很快知道先辈的埋葬位置,方便去祭拜(土葬的坟时间长了就会变小)。还有一些就涉及风水神说之类的,关于这点因人而异,信则有,不信则无,南北文化差异太大,观点不同。



关于给已逝者立碑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很早以前时候,由于人们基本实行的都是土葬,坟头由土堆起来,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小,一两代可以记清除祖坟的位置,再久远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古人生活条件落后,有时候经过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迁移,光靠记忆很难记清楚祖坟何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让后世子孙知道自己的来历,纪念自己的先辈们,人们想出许多办法,最原始的时候人们在逝去的亲人墓前插上木桩或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这种办法虽然可行,但时间久了这种材质就会风化或损坏;后来人们便想学习富贵人家用石碑代替木桩,由于石碑是中特别结实的材质,而且有不容易损坏,就有聪明的人想到在石碑上篆刻已逝者的生前简介,这样也便于后人祭祀。




据历史记载,最早时候立墓碑在汉代,当时只有有权势有身份的人才有资格,普通人是不允许的,到了唐代以后,朝廷废弃了这种规定,默许普通人立碑,也得到很多普通老百姓的认同,纷纷为已逝很久的祖先和亲人们立碑,一代传一代,直到现在。


微风之语


坟上能不能立碑,在封建时代多有讲究,凡能立碑者要有功名,功名即功业和名声,就是说有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的人才能立碑。这种风俗传承几千年,直至近代亦有为英烈丶劳模丶名人立碑者。改革开放后,立碑之风又稍然兴起。我们这里,过去无立碑风俗,现在,一些有职位的人,或家中出有名人丶高学位高职称者,给自己或父母立碑的。以此为“功名”而荣耀。


奇疆6688


在我国古代,立碑有好多说法和讲究,只有考取功名,做了大官,光宗耀祖的人才能立,现在一般考上名牌大学,做了有名气的官员,英雄烈士等,父母有一人在不能立。等等吧!地区不一样,讲究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