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為人父母都知道,隨著孩子的成長,一定會面臨很多不一樣的困難

,但作為父母又無法一輩子陪伴在孩子身邊。

因此,人生中的很多難題,都需要孩子自己獨自去面對,而受到家庭過度保護的孩子,在情感上時常比較脆弱,難以有正面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難題。

其實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對抗挫折教育不是很瞭解,甚至以為抗挫折就是頻繁採取暴力手段,但這是不對的!

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孩子面臨困難時,家長採取哪些措施幫助孩子提升抗挫能力?

1、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並積極溝通

3歲左右的小孩在受挫時,會哭泣是十分正常的,哭泣是他們對於痛苦的<strong>宣洩方式,父母應當正確看待孩子的哭泣,不要剋制孩子的哭泣,而是採用<strong>包容理解的方式,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父母可以先讓孩子深呼吸來<strong>穩定氣息,等到孩子平靜下來後,仔細詢問孩子哭泣的原因,進行客觀的<strong>批評、教育,積極溝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strong>錯誤。

只有在孩子情緒已經較為穩定時,父母與寶寶才能真正的有效<strong>交流和協商,因為寶寶情緒不穩定時,很難集中注意力

去聽父母的教育,並且也容易產生<strong>牴觸心理,適得其反地拉開親子之間的關係。

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2、 引導寶寶尋找失敗原因,形成發展型思維

在寶寶情緒穩定時,父母不要<strong>直接的告訴寶寶,你哪裡做錯了,而是要採用細心提問的方式,讓寶寶自己去找失敗的原因

等到寶寶說出原因後,再將父母的看法和他進行交流,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寶寶<strong>自我糾錯、<strong>自我反省的能力,也能避免親子關係呈現僵硬的管理狀態,疏離親子關係

當父母將自己的看法作為建議告訴寶寶時,也是該引導其形成發展型的思維,學會去<strong>勇敢的面對困難,找到原因,同時及時的和長輩溝通交流

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3、 引導寶寶多去幫助別人

美國幼兒行為研究協會發現:

樂於助人的寶寶在面對挫折時具有更強大的包容力,在寶寶幫助其他人時,內心也會逐漸變得開闊和堅強,更利於孩子形成樂觀向上的優質品格,從而提升挫折恢復能力。

爸爸媽媽是寶寶們幼時最相信和依賴的人物,對寶寶進行挫折教育固然重要,但也必須懂得拿捏好尺寸,

確保孩子能夠充分吸收父母的真誠教誨,同時也注重親子關係的維繫

而3歲是寶寶們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應當儘早進行抗挫折能力的提升訓練,過度的溺愛寶寶不利於其心智的正常形成,很容易在成年後出現<strong>性格缺陷,產生不可挽回的<strong>傷害。

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4、利用人生道理小故事,讓孩子接受“挫折”

對孩子來說,講再多的大道理,孩子並<strong>不會懂,反而容易產生牴觸心理。相反,帶有人生道理小故事更容易讓孩子<strong>接受。

家長要學會利用讀本等工具,淘淘媽推薦《完美女孩指南》與《完美男孩指南》,針對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思維角度和生活習慣,匯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strong>接受“挫折”,學會<strong>“勇往直前”。

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每套有4冊,每冊都針對一個明顯的主題,培養一個優秀品質。每個故事後面配有<strong>成長啟示,幫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內容,引導孩子思考的同時,給孩子提供<strong>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既不會有牴觸情緒,家長教育也會更省心。

如何對娃進行“挫折教育”?父母做好4點,寶寶才能“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