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单位的一把手,你是喜欢人才,还是喜欢“奴才”?

农夫谈生活


久在职场的高层领导们都是老江湖,我相信不会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来对下属贴标签。

领导也是人类,自然有他的喜好情感,他会对某个或几个下属比较器重,但决不会这么简单地把下属分为人才和奴才这两样来表达好恶。如何发挥下属的潜能来达成目标?不同类型的下属如何使用最合适?哪些人可以给他更大授权?这些才是单位一把手应该考虑的问题。喜欢人才还是奴才这个问题并非理性的单选题。

人才与奴才只是模糊的标签。

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才都是能干正直,不拍领导马屁的君子,代表正面形象;而奴才就是能力低下,只会阿谀奉承,心术不正的反面形象。这明显是小时候看电视剧谈论“好人坏人”的思维,在现实职场上根本很难清晰界定谁是人才谁又是奴才。

最典型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这位GDP书记,大家都认定为人才吧?但你看他见了沙瑞金书记时低眉顺眼,甚至刻意讨好的情景,难道因为他这奴才像就否定他的才能?拒绝争论这个问题,因为人家其他人(包括候亮平)见了沙书记并没有这么做作。

能够做出绩效的下属就是人才。面对领导时有的人崖岸自重,有的人献媚溜须,这是他对待上级关系的一种个人态度,与其个人工作能力要区别看待。我们不会因为戚继光钻营赂上就否定他不是抗倭英雄,也不能因为郭沫若文名璀璨,就忘了他的马屁名言。

三观不同的人比比皆是,领导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对下属作出非彼即此的判断,他更关注的是谁能为自己创造价值。

不同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就好。

每个人的职场哲学是不同的,有的人信奉以直对上,有的人擅长趋附领导,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量才而用。如果全部是同类型的下属,反而让组织的短板无法弥补。

对那些能力很强,可以独挡一面的下属,领导可以授权给他,发挥他的个人能力;对于遇事喜欢请示,喜欢与人周旋的下属,可以让其承担协调工作,做些勤请示多汇报的跑腿职务。

不论什么才都需要忠诚。

领导用人的第一要素肯定会是忠诚。不论是所谓的“人才”还是“奴才”,如果不能让领导信任,全是弃才。因为领导一般不会冒险把一个觉得不放心的下属放到重要岗位上,哪怕你的能力举世公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叹怀才不遇的原因。


一把手要对整个组织的未来承担责任,如果一个能干下属的忠诚得不到认可,领导有可能会宁愿用奴才来保证下属工作处于可控之内。所以,人才也要学会让领导信任。

总的来说,我觉得作为单位一把手,会在考虑忠诚的前提下,把不同的人放到不同位置上使用,能够不负领导所托达到绩效的就是人才。

不论是不是有奴性,真正的人才一定是能够取得领导信任,并有能力创造价值的人。领导喜欢有用的人。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的管理人士,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职场本纪


领导也是个普通的人,也是有喜怒哀乐,也有性格之分。不同的性格肯定是喜好不同性格的人。但是但凡做领导的性格都有一定的优势,虽然不是百分百,但是也是绝大部分。

我以前做过团队小组长,我对手下的人很是开放,我是一个注重实干精神的人,但我也不喜欢“奴才”。我宁可培养一个性格偏向的人才也不愿意培养一个“奴才”。主要是因为太累。所谓的老实巴交实打实干活的人,其实就是你指到哪干到哪,一点也不知道延伸也不知道扩展,自己的工作自己不上心,处处指着别人提醒,这样的人培养起来太累了。

当然我喜欢人才,并不是喜欢那种喜欢拍马屁,只会说好听话的人才,这样的人在我这里不属于人才,我认为的人才是那种聪明的人,脑瓜子好使的人,一点就通的人,不管说什么都不费劲,一说就懂,一学就会的人。如果一个人很人才,很符合我的标准,但是天天也很喜欢拍马屁,那我也不喜欢的。

人才和“奴才”在我这里我更喜欢人才,但是“奴才”我也不会放弃的,我会尽我所能的培养的。每个人先天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能力也不同,机会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努力一把,你觉得呢?


职场小辣椒


这要分情况、分人:

如果我能力一般,心胸一般,那我肯定要弄个奴才在身边

能力一般,代表着自己的工作都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被上面换掉,或者被人顶掉。

处于这种朝不保夕的境地的我,哪有什么心思去关心人才、培养人才,只求手下人个个都不如我,个个都面如土色整天战战兢兢听我指挥。

.



.

如果老天不照顾,不幸手下有个人才,那么好吧,如果这人才愿意奉我为主,且愿意装得跟蠢才一样傻,那我可以容得下他;如果他实在不识相,那只好请他走路。

如果他既不识相又不主动走路,那我有一百种办法等着对付他,让他整天生活在屈辱和无望之中,管保他煎熬不住自动走人。

.



.

如果我能力不错,但心胸一般,那我还是喜欢奴才

我能力是不错,但我这江山是好不容易打下来的,费了好大的力气。

我也不稀罕什么人才,老子就是人才,老子什么都能干,老子只需要能听懂话、会说话的人伺候在身边就行。

至于人才?是要衬托出我这个领导的小来,还是弄个潜在的敌人在身边?

早点靠边站吧!

.



.

如果我能力不错,心胸宽阔,那我当然喜欢人才

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真正有能力、不搞小动作的人,是见不得小人逢迎拍马的那一套的,更听不得小人对同事的无耻构陷。

这样的领导,洞察世情,也足够自信,不需要小人的提醒,也不需要小人的汇报,他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自己应该怎么做。

这样的领导,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知道一个人干不完所有事的道理,他会以宽阔的胸怀,去培养、爱护人才,去共同进步。

.



.

如果我是老板,企业就是我的,那我奴才也要,人才也要

奴才有奴才的用处,虽然他们的确很蠢,但他们能办事啊。

去监视员工,去刺探情报,去对付哪个不听话的人,去为自己办点肮脏的事情……很多活,只有奴才能干得了不是吗?

人才当然也需要了。企业要发展,没有能干的人是不可能的,必须好好重用。

奴才和人才两手抓,齐头并进,只要利用得当,企业自当繁荣昌盛。

所以,别认为喜欢奴才的领导就是傻子,他只是出于自己的角度行事而已。


也许杂谈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领导更看重能力还是更看重态度”。我觉得人可以没有能力,但是不能没有态度。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我们办公室一女孩儿,在行政前台,人长得漂亮,性格开朗又会说话,但是就认真工作,交给他的事情没有一件能顺利完成,毕业三年了还跟应届生一样什么都不懂,一到下班时间就走,周末加班也请假不来,就这样在公司呆了两年,本来公司有很多成长的机会,都以为他的态度而被忽略了。反而是比她晚一年来的同事,长得不如他,学历也不如他,但人家吃苦耐劳,肯学肯做,今年薪资已经超过她。所以态度才是选人的最看重的。

态度是用人的首要选择

能力可以培养,但是态度很难改变,所以选人最好选择有良好工作态度的人。一个人的态度可以说是他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公司用人,是要用和公司企业文化匹配的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匹配企业文化,每个公司有一条肯定是态度(服从、执行力等)。员工就是企业的手和脚,要根据领导大脑的指挥踏实照做,这才是好的员工。

态度好不代表人没有原则

有的人把服从领导安排、态度好认为这个人是奴性,有受虐倾向,其实态度和奴性是有本质差别的。态度好和奴性都可以说是听话、服从,但是态度讲的是人做事的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达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而且态度好的人不是什么都能做的,也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奴性不一样,奴才更多的是迎合领导的思维,比如领导喜欢喝咖啡,他会每天上班前泡一杯咖啡给领导,买礼品送给领导,拍领导的马屁;有时候为了满足领导的要求还会做违背原则的事情。所以态度好和有奴性是两码事。

员工就像树苗,这个树苗一开始就是歪的,后面你再怎么纠正,不管他长得多粗,还是歪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别的树苗的成长。而一棵瘦弱的树苗,虽然一开始没有那么强壮,但是经过后期的努力,他也能长成一棵挺拔的大树。


小话梅青青


假如我是单位的第一把手,既为一,你就得主持单位一切工作,单位工作好坏,作风好坏,全靠一把以身一带,一人能力有限,就得选好一斑人,好汉三人帮,首先要填重选取,一旦使用之,就必须信用,对使用之人不指手划脚,不强行干涉,只要能按习主席和党的政策执行,一心把工作搞好。毛玠行必依法,不徇私情,唯才实用,有能而举之,旡能则下之,唯贤是举。如果唯我实用,认親排贤,不仅弄不好工作,反而成真正的弧家,群而一排之,不得民心,这是一单位用人之道,搞好一个单位起码知识,否则费不耐好,累死累活是自已。亲贤人,远小人,这是单位兴之决策,依法办事,任用贤人,保持做事的一贯性,人群就会服而跟,跟而力,人群实话实讲,恭敬服你,这样说话有力,工作顺利。以身作责,带好一帮人,最下基础,而照以行之,单位上中下就会好作风,好风气。最上满意而放心。


旭阳人


假如(都他妈的假如,要是真的多好)桥先生是单位一把手,我就喜欢奴才,奴才有奴才的妙用,有些正人君子,压根儿瞧不起奴才,以为奴才都是些下三烂的货色,对他们不拿正眼瞧一下,以示蔑视如狗。

桥先生就独具慧眼,对奴才有一番不同而语的看法,在奴才眼里,桥先就是主子,这种优越感和人上人的气势能使桥先生飘飘然,如果人多的时候,我就借题发挥,以示桥先生的英明伟大之处,“王二狗,我操你妈,前天就交代你办事的事,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办好?你他妈的是干什么吃的?”。只见王二狗战战兢兢的回话:“领导,您骂得好,骂得对,操我妈没事,操我姐也行,小的实在愚纯,请领导多多包涵,小的这就去办”。你看,奴才用起来得心应手。

如果我用的是人才,虽然表面上他敬桥先生为领导,心底里从不把桥先生这个领导放在眼里,这叫恃强凌弱,桥先生虽然贵为领导,对于业务上的事懂之甚少,这个软肋就被他捏在手里,时不时给我点颜色看看,弄得桥先生这个领导灰头土面,哪有领导的形象,连孙子都不如。

经过比较不难看出,人才这个东西,不是一般领导能够使用的,而奴才就不同,招之即来,呼之即去,做个奴才也不简单,首先得头脑灵活,跟领导要配合默契。二要有勇有谋,领导有难,要挡在前面,要有化解危机能力。三要忠心,忠心于领导,服务于领导,就是受了委屈也得忍着,要有奴才概念。有些奴才,见利忘义,出卖领导,这种奴才最好别用。


倚梦闲话63233292


因果循环嘛,奴才最会拍上司的马屁了。当然了,拍马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上马嘛。如今的某些领导,过去都当过奴才,都是从奴才走过来的,都曾经服侍过领导。多年低眉顺眼谨小慎微的媳妇总算是熬成了婆,如今自己终于翻身解放,扬眉吐气,趾高气扬,出人头地,如愿以偿当上领导了。出于旧情难忘,他当然会对奴才特别理解,情有独钟,格外关照咯。

奴才们都是缺乏人格尊严的,圆滑,乖巧,温顺,很识趣,很听话,好使唤的人。奴才们心细如发,诡计多端,不露声色,城府很深,能屈能伸,懂得跪舔,奴颜媚骨,唯命是从。奴才们都很喜欢琢磨人,揣摩上意,对领导的意图心领神会,是领导肚子里的一条蛔虫。奴才都是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投机取巧,投其所好,狐假虎威,八面玲珑的角色。领导们当然会喜欢奴才咯!

人才们都是有个性,有棱角,一根筋,认死理,很执着,不通融,有主见的人。人才们都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放浪形骸,恃才傲物,桀骜不驯,锋芒毕露,我行我素,不太听话,心直口快,容易冲动,是敢于顶撞与犯上的刺头儿。在公众场合常常不给领导留面子,让领导下不来台。领导们当然不喜欢人材咯。

当好跟班,吹喇叭,抬轿子,吹牛皮,拍马屁,牵马坠蹬,甜言蜜语,同流合污,背靠大树,仗势欺人。这就是奴才们的工作职责,所以服侍好领导就要靠奴才。但是要干好工作,要搞出成绩,要创造价值,要书写辉煌,还得靠人才们出力。对于领导而言,身边的奴才和人材都是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疏远人才而亲近奴才,利用人材而重用奴才。这就是领导们的用人之道,驾驭之术。这也是人才与奴才的分工与合作。

如果我是单位的一把手,那么人才和奴才我都要。分工不同嘛,让人才去干人才该干的事,让奴才去干奴才该干的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让他们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感到领导是慧眼识真金,知人善任。自己的才华不至于被埋没啊!要带好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奴才和人材的使用上是不可偏废的,能够达成一种妥协,一种动态平衡那才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我就是一个受大家拥戴的好领导了。


沧海一滴


针对题主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的认为领导选择人才还是奴才,其实领导只会选择对其有用的人,是绝不会去考虑其是否具有奴性。

别以为单位一把手都是吃干饭的,其实他们的心里敞亮得很,选用什么人都是根据自己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核心。

毕竟领导担负着整个单位的前途与发展,对整个单位负有全面的责任,可谓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因此在领导眼中,所有的下属都是人才,他只是思考如何将能力不同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之上,更能有效的发挥每个人才的作用与价值。

领导眼中只有人才没有奴才。

领导的核心工作,就是知人善任人,任人唯贤。将能力不同的人,分别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与能力,这就是领导的职责。

此在领导眼中每个人都是人才,没有奴才。这只是题主站在下属的位置与角度,对领导所用之人给予一种人为的划分。

所以你给领导的选择,其实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与作用。领导根本就不会从你所想要的角度,来区分和任用自己的下属员工。

领导只会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人选。主要考虑的要素就是员工的个人能力与具体工作的要求是否相匹配,只要能够很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与工作,就是领导可以任用的人选。

因此领导考虑的是把每个能力大小不同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之上,让他们都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与作用,因此他们在领导眼中都是人才。

“没有不称职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理的领导”,这句话尽管不太准确,但它却说明了领导善用人才的重要性。

因此,领导眼中只有合不合适的人才,没有奴才。

题主眼中的人才与奴才的划分,并没有任何的实际的意义与作用。

没有哪个领导会对自己的下属员工进行这样的划分,这不仅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与作用,而且还会人为的制造一些矛盾与冲突。

其实如果仔细探究一下,是很容易发现题主得出这样一种划分的依据。

其主要根据就是,源于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个人能力并不突出之人,却得到了领导的重用,走上了管理岗位。

而那一些在实际工作中个人能力比较出众,尤其是专业技能比较优秀的人才,却并没有得到领导的重用和提拔。

这可能导致下属员工对领导提拔人才的标准,产生误解与不同的想法。认为那些个人能力比较一般的人,他们凭什么能够走上管理工作岗位?

由于下属的思维与你认知的不同,无法能够站在领导者的角度来思考,提拔任用的岗位要求与能力标准。

于是下属就会给予那些不同的人,打上一个自己的标签:人才与奴才。

其实这很大的程度,源自于我们只是站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角度,来评判领导对员工的使用标准。事实上这是两套不同的标准,碰撞在一起之后,所引发出的误解。

领导眼中只有信不信任的人才,没有奴才。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在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他必须要选择一些自己能够非常信任的员工来担任。

这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考虑的因素,甚至有些时候,作为第一要素再来思考。只要是领导非常信任而有能力的员工,领导就会提拔任用;如果是领导非常信任而能力不足的员工,领导则会培养任用。

至于那些领导不太信任的员工,领导则不可能把他放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之上,通常只能把这种员工放到一线的工作岗位之中。

所以在领导眼中只有信不信任的人才,没有奴才。

正是由于领导对那一些个人能力比较突出之人,可能不太信任他们,因此在工作之中不太敢任用这些人才,这可能导致其他的员工,对领导提拔任用才的不理解,甚至是一些误解。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只会重用那些是否信任的员工,只会重用那些是否合适的员工。

你对此问题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首先了解人才和奴才的解释: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或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奴才,指坏人,甘心受人驱使、帮凶作恶的人。 表现出一脸奴才相。

根据上述解释,人才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或者团体的福气,奴才呢可能就是祸害了。既有才又有德,还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不仅要留,甚至可以纳入单位领导后备力量,加强管理能力、决策、指挥综合能力培养和教育,搭建舞台、创造优越的环境、树立威信,加担子、压任务,通过一些实际考验,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奴才,说白了就是打手,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只有忙从、鲁莽而已,而且这是现实除恶扫黑对象。要留的话,结果将是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粥。


影像抒情


担任过多年人事总监,选拔“一把手”是最难最慎重的核心人事工作,关键还是考察人选的“选人用人观”比较慎重。如果你有“人才”和“奴才”的“区别心”,你很难当上“一把手”。在职场实践中,“一把手”对单位的关键领导作用,就是选人用人工作,最关键的是在单位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生态和风气。所以,一把手用人,就要海纳百川、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而不是区分什么“人才”和“奴才”。

第一,上级组织考察“一把手”的“人才观”,首先看他有没有五湖四海、容人用人的胸怀。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单位,作为“一把手”,就是单位带头人,核心任务是团结带领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经营发展好单位。

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是一个单位,少则几十人,多则几万几十万人。单位的运转,需要各类各样的人才。

一个单位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各司其责,配合运转,这个单位机器才能平稳地跑起来。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这样,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经历、特长、阅历、能力以及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国家提倡的人才观中有一条:人人是人才,人人即可成才。如果一把手站位有高度,一定会觉得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成才,每一位员工都是人才,就看单位怎么能用好人才。

所以,一把手的核心任务,就是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从用人观上来看,人人都是人才,只是被用在不同的岗位,使用他们不同的人能。有的岗位的人才,才华更加显得重要,比如,销售单位的销售冠军,比如,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等等,就会显得更加重要一些。

第二,社会常识中对人才和奴才这两个概念,到底该怎么理解和认识呢?

人们常识中,对人才和奴才的认知区别,不是在于“才”,而是在于“奴性”。

什么是奴才?就是只服从、服务于“主人”,唯马首是瞻,唯唯诺诺,拍马溜须,只唯上不唯下,只看上级脸色行事,不管下属死活,始终围着上级转。

什么是人才?有能力,有才华,但也有个性,不屑服从上司,不屑看人脸色,不屑屈从上级,正直正派,不拍马不溜须,不巴结不低头。

人们常识中,人才是与奴才对立的。

没有任何一把手,会承认自己会喜欢奴才,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在员工认知里,那些围绕在领导身边的人,服从服务领导的人,都是奴才。相反,那些不亢不卑、不主动巴结领导、不屑与领导互动的人,才是人才。

普通人员,简单地用这个“感性认识”来划分人才和奴才,其实,冤枉了很多人才。

题主说的单位,可能是tz内,那么,用一把手的眼光,应该怎么看待手下的“才”呢?

国内职场,与西方职场还不完全一样,虽然西方职场,也是下级服从上级,但上级与下级身份上是平等的,这是西方职场文化“先进一面”。在国内职场,下级服从上级,往往带有“身份意识”。

在一把手眼里,人才应该是各有用处,但依然有身份色彩。有的上司喜欢拍马溜须的人,有的上司就讨厌这类人。有的上司喜欢有才华有个性的人,但有的上司就不喜欢“刺头”。

作为一把手,最大的素养,就是摒弃“喜欢”这个词,而是“使用”各类人才。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比如,有些人才,有才华但有个性,一把手就要用好他的才华,而不是把他放在身边,给他脸子看。有些人才,既有才华,也懂情商,阿谀奉承,态度好;服从服务,执行力好,就放在身边,用他们这个长处。

一把手最倚重的当然是那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又有才华、又忠诚的下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性使然,也“喜欢”那些拍马溜须、阿谀奉承的人。聪明的一把手,心里装一个防火墙,用这种人既要使用,也要防范。

第三,作为下属,应该做人才还是奴才呢?首先要破除这两个词的制约,大大方方与上司沟通交流,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作为下属,怎么摆正人才和奴才的理念呢?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一把手的人才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首先,要澄清对人才和奴才区分化的理念。比如,我们常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实践中,应该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用人不疑,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利益面前,人性都可以改变,所以,单位对人才也要监督,不能用信任代替监督。疑人要用,比如怀疑一个人,但可以控制使用,用其才华,监督使用。

所以,作为下属员工,必须坚持走人才发展之路。做好本职,锻炼本领,增强自己的实力。但也不能排斥“情商”,主动与上司沟通交流,这是职场成熟的标志,不是拍马溜须,更不是阿谀奉承。

很多职场新人,往往有一种奇怪的心态:和同事凑在一起,不敢主动贴近上司,生怕同事说自己巴结上司被排斥被孤立。如果要加快职场成长,就要克服这种心态,主动与上司沟通交流,服从不盲从,服务不顺从,大大方方地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上司用人依然有一个“熟人观念”,喜欢使用自己熟悉的人,喜欢使用自己了解的人。你如果故意躲着上司,不主动与上司交流,不让上司了解自己,怎么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