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为何惨遭黥刑?

yunyaling1987


武则天在位时期,上官婉儿因才华出众,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和信任,从此平步青云,成为武则天的首席女秘书。然而,奇怪的是,武则天那么倚重上官婉儿,却一直没给她封官,还把她施以黥刑。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官婉儿剧照)

上官婉儿出身门阀大家,她家世代为相,在朝中极为显贵。

在上官婉儿出生那年,由于爷爷上官仪替唐高宗李治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于是被武则天诬陷谋反。连带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廷芝,也一起被处死。

还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也因此被罚入掖庭终身为奴。

然而,郑氏是个很有才学的母亲,她并没有向命运妥协,反而在恶劣的环境里给予上官婉儿诸多照顾,并亲自教她识字读书。

上官婉儿聪敏好学,悟性很强,她不光熟读经史,还能吟诗作赋,写得一手好书法。另外她对时事亦很有见解,因此在掖庭中名气颇盛。

很快,上官婉儿的才名便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一向爱惜人才的武则天立刻诏见了才14岁的上官婉儿,并亲自出题,让她作答。

满腹才学的上官婉儿须臾之间,便成就了一篇词藻清丽、语句优美的文章。

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当即免除了她和郑氏的“贱奴”身份,并把她封为内舍人,主要负责草拟诏令敕书等秘书工作。

(武则天剧照)

好不容易得到翻身机会的上官婉儿,自然百般珍惜这份秘书工作。她不光出色地完成各种工作,还对武则天忠心耿耿,处处帮武则天排忧解难,成为武则天不能缺少的心腹。

随着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多,受唐宫风气的影响,上官婉儿在个人生活上,也有些乱了。一些朝中重臣和文人雅士,都成了她的绣闱之客。

这些朝中重臣和文人雅士,知道她是武则天的心腹,许多诏命又都出自她之手,也就是俗话说的“二号首长”,因此,无不争相与她交好。在武则天面前亦是对她赞不绝口。武则天因此对她的社会交往能力之强,大为感叹。

不过,上官婉儿在社交上也栽过一个大跟头。

原来,上官婉儿自从被武则天当作心腹自己人后,武则天在和男宠张昌宗亲热时,也不避讳她。

上官婉儿深知张昌宗是武则天最宠爱的面首,自然要好好利用他,帮自己在武则天身边吹枕边风,所以上官婉儿就和张宗昌有了不少的接触。

有一次,二人正单独在一起的时候,被武则天抓了个正着。

气恼的武则天当即就把金刀插在上官婉儿的发髻上,怒目望着上官婉儿说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

上官婉儿跪在地上,百般哀求。武则天毕竟是个爱才之人,最后好歹赦免了上官婉儿的死罪。不过却在她额头上施以黥刑,以示警戒。

(张昌宗剧照)

施刑后,上官婉儿的额头上便留下了一个不大的伤痕。

为了掩饰伤痕,上官婉儿别出心裁,让人在伤痕上刺了一点红梅。没想到这一点红梅,愈发衬托得她楚楚动人。后宫嫔妃和宫女们见了都觉得很漂亮,于是争相用胭脂点额模仿,后来渐渐流入民间,成了唐朝最有名的“红梅妆”。

不过,这个说法也不一定站得住脚。按照武则天的性格,如果上官婉儿真的和张宗昌有“乱情”之事,武则天还能让上官婉儿活命吗?史官在写武则天的时候,很多事情,大都把她往“香艳”上靠。上官婉儿和张宗昌有“乱情”之事,也是这样的一个套路。因此,这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我觉得,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最可能的是上官婉儿有想“做大权力”的迹象,武则天为了敲打上官婉儿,才会这样做吧。

事实也是如此,武则天虽然喜欢上官婉儿,很多事情都要交给上官婉儿去做,但是始终没给她封过什么官(李显上台后,才封她为“昭容”)。所谓“内相”,不过是当时人的一种说法而已。武则天之所以这样做,也就是害怕上官婉儿做大的表现。

(参考史料:《新唐书》《上官婉儿》)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上官婉儿是谁?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宰相,才貌双全,乃是当年武则天的心腹,深得宠爱。而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却惨遭黥刑毁容。(古代肉刑之一,即在脸上刺字)。

这是为何呢?历史上说法很多!

第一种,主动跟主子抢“男宠”。

上官婉儿最活跃的时期是武则天当政时期,作为国家最具权力的女人,武则天自然可以做一些“随心”之事。

虽然她在各方面都比较强势,但是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女人,平时的宫中生活难免会有寂寞之感,所以她也给自己安排了几个男人排遣一下。

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当时最信任的女官,平时就像自己的女秘书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会让对方帮忙处理。

这样的依赖感发展到后期之时,武则天的私生活都需要婉儿站在一旁打理(云雨之事)。

婉儿虽然是“领导”手下的得力干事,但她也是一位青春美貌的风华女子,她的心中也有对于“男神”的憧憬。再加上唐朝本就是一个观念比较开放的时代,对于男女之事,上官婉儿,也是颇为向往。

当时武则天的周围有一名叫做张昌宗的“帅哥”,他每天都会围绕在武帝身边行奉承之事,而且二人在“翻云覆雨”之时婉儿一般都在一边看着。

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以后,耐不住空寂的婉儿就对张“帅哥”动心了,况且当时的张男神也有“出轨”的意思,二人整体“眉来眼去”,感情发展为迅速升温。

可是一直偷情总会有暴露的那一天,有一次二人像往常一样在互相调情,但是被武则天刚好碰到,看到自己的“闺蜜”和宠臣搞在一起,武则天抓起自己的小金刀就在婉儿的眉宇间刺了一刀,随后婉儿就有被黥面一说了。


第二种说法,被主子男宠所“调戏”。

第一种说法中的婉儿偏主动一些,可是第二种说法就完全是被动了。

当时武则天的身边还有一位叫做薛怀义的爱臣,不过他在武则天这里经常得不到“满足”。

当年男主掌权之时,后宫中的众多宫妃都有很多人“顾及”不到,而如今的女主得权,一众“宫男”们自然也会存在同样的情况。

薛怀义在君主这里长期得不到“满足”,为了解决自己面临的生理问题,他就把目光看向了正武帝身后的“秘书”。

当他对婉儿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以后,对方并没有“心动”的感觉。执着的薛怀义不愿放弃,随后多次的对她进行着“骚扰”,无奈的婉儿只好想办法回避。

受到“冷落”的薛怀义非常生气,为了表现自己心中的“不爽”,他竟然纵火烧掉了明堂,武则天得知消息以后非常生气,随后她派出专门的“调查团队”去查清火灾之事,跟这件事有关的婉儿最终也没有逃脱干系。

武则天在对婉儿进行处理之时,让行刑之人在她的脸上刻下了““忤旨”二字。

以上两种说法均能在史书中找到记载,婉儿额头之上也确实有一块伤疤,不过这位女子并没有因此毁面,她在自己的伤疤处画上了一朵娇艳的梅花,整个面庞看起来更加动人了,即使是到了今天,很多的女孩还在沿用着这种“梅花妆”。

白话历史君


佳人复才女,婉儿美昭容,惹得至尊怒,红颜遭黥刑。根据《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及有关史料记载,上官婉儿是因为一件事触怒了唐高宗李治,才被处以黥面之刑的。

出身名门,幼年不幸

上官婉儿系出名门,祖上时代为官,他的爷爷就是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很不幸的是,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因为协助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结果没有废掉武则天,反而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廷芝也一起被武则天杀害。

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还不能体会失去至亲的痛苦,更侥幸的是,武则天放过了上官家的女眷,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嫔妃和宫女居住的地方)为奴。

聪敏异常,掌管诰命

上官婉儿的母亲十分坚强,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精心培养女儿成长,在母亲的教育下,上官婉儿到了读书识字时,很快便能熟读诗书,吟诗作赋,尤其擅长公文写作。

仪凤二年(677年),武则天听说后宫有一个聪敏异常的女孩,便亲自召见了年仅14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命题作文。

上官婉儿才思敏捷,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文意通畅,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授予“才人”名号,掌管诰命,让她当了自己的机要秘书。

触怒高宗,遭受黥刑

黥刑历史十分悠久,主要是在犯人脸庞上刺字涂炭,留下无法抹除的印记,这是相当伤害自尊的一种刑罚,对女性而言尤其残忍,一向聪慧的上官婉儿,为何遭此酷刑?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只说上官婉儿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武则天惜才特予赦免,处以黥面,并未说明具体原因,倒是晚唐小说家段公路在《北户录》中叙述比较详细:

"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


这段话是说,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和宰相谈事,武则天让上官婉儿藏在桌子底下做记录。有一次,上官婉儿实在好奇,便露出头来偷看,结果被唐高宗发现,李治一怒之下,命人把一把小刀插到上官婉儿脸上,不许拔下来。上官婉儿为求恕罪,还写了一首《乞拔刀子诗》,后来刀子拔下以后,留下疤痕,上官婉儿还使用妆容掩饰,这便是梅花妆的由来。

《北户录》这段记载来自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陈藏器又和上官婉儿同时代,因此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先来普及下黥刑:

黥刑,也叫做墨刑,黥刑相对来说是一种较轻的肉刑,在人的脸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颜料,使之永远无法褪去。就如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宋代发配囚犯在脸上刺字一样。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以文采名扬天下的宰相上官仪,因替高宗皇帝起草废免武则天皇后的诏书被诛杀,尚在襁褓中的她与母亲郑氏一起成为掖庭之奴。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的她14岁那年得武则天赏识,逐步踏进大唐权力中心,46岁时被唐玄宗李隆基诛杀,就此香消玉殉,只留给太平公主一声叹息。

上官婉儿,她的优美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温婉可人,心爱诱人,她的才华在大唐朝独树一帜,在文人名家辈出的励唐文坛独霸一席,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偏偏又有才华的典范!

上官婉儿被武则到处以黥刑,野史传说各异,但没离不开香艳、旖旎和暧昧。武则天外战群臣,宫斗王、萧,杀亲姐、毒外甥生女终于成为一代女皇,也隋唐开放社会同步,有了男宠假和尚薛怀义、御医沈南璆以及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风流至极。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原本是太平公主的床上用具,某日太平公日孝心大发,把薛怀义献给了守寡多年的母亲。

沈南蓼本是御医出身,无奈沈南蓼医人不能医己,无法满足一代女皇的需求。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哥俩年轻器粗,身体倍好,把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悦。自此二张兄弟权倾朝野,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武则天和二张昌宗之事根本不会避讳于上官婉儿,耳濡目染之下,上官婉儿也是学了七七八八。上官婉儿本来就天生尤物,武则天已是人老珠黄,二张刻意调戏,日久天长勾搭在一起。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上官婉儿和张昌宗云雨正浓时被武则天撞见,惹得雷霆震怒。武则天拔出自己随身带的小金刀,朝着上官婉儿的额头就是一下,顿时鲜血直流。

后来聪明的上官婉儿设计了一个遮掩剌青的发型,号“上官髻”,竟成了长安中贵妇的潮流时尚。


黑炭头鸭


上官婉儿,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才情的女子之一。

她原本出生名门,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后因为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从而得罪了武则天,所以后来被诬陷入狱处死。自然,及其家属自然也得连坐,于是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就同母亲一起被发配掖廷。不过,虽然深陷困境,贬做官奴,但上官婉儿还是在母亲的培育下,熟读诗书,后因出色的文学才华打动武则天,才被罢奴婢身份,成为武则天的秘术,负责宫中诏命。

那么,既然委以重任,上官婉儿还收到了黥刑呢?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新唐书》也差不多: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可以看到,史书的记载比较模糊,没有具体忤旨原因,但民间野史却衍生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先来看第一种说法,据说是记载在唐代学者段公路的《北户录》:

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首席秘书常伴左右,却和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私通,被发现后,武则天拔刀插入上官婉儿的前髻,伤及左额,因此留下刺痕。

还有第二种说法,即武则天私生活糜烂,第一任男宠薛怀义失宠后求见武则天,上官婉儿考虑到其失宠而不予通报,导致愤怒的薛怀义用一把大火烧了武则天为其建造的明堂,武则天怒,上官婉儿也受到牵连,处以黥刑。

虽然,上官婉儿被赐以黥刑,但毕竟还是要在朝堂之上混的,那么如何掩饰这一印记呢?

据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即为了掩饰刺青,上官婉儿在眉间印记刺上红梅花,于是,姣好的面容配上这红梅,竟然显得更加美丽动人,于是,宫中女子也纷纷仿效,以致红美妆竟成一时之潮流。

不过可惜的是,到了公园710年7月,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处死,时年46岁,一代才女、女官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此拉上帷幕,令人唏嘘不已。


美家手记


唐朝被公认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在历史上都屈指可数,在文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它也是一个女权被释放并且女权地位至高无上的时代。除了我们熟悉的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有许多从后宫走向政坛的女人,例如武则天身边一个比较厉害的女人—上官婉儿,她是才女,也被称为巾帼宰相,虽无宰相之名,但上官婉儿的政治作用与手段丝毫不逊于宰相。

名门之后,逆境之中饱读诗书

上官家是真正的名门世家,家族世代为官,她的祖父上官仪已经官至宰相,一直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可谓权势很大出尽风头,但有时候,和皇帝走得太近未必是好事。

当时武则天还是皇后但野心已经开始生长,皇帝犹豫不决便找来上官仪商讨,最后上官仪替皇帝起草诏书提议废黜皇后,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瞒的人是武则天,武则天很快就知道了,她的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不允许任何反对自己的声音存在,于是上官仪被武则天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当时年仅四岁的上官婉儿则与母亲一块被充为官婢。

毕竟出自书香门第,为奴期间,母亲的精心教导下,婉儿从母亲那里逐渐学会了读书写字,熟读诗书,加之天资聪慧,不仅可以吟诗诵文,而且还明达吏事。

在她十四岁那年,被武则天召见。虽然上官婉儿生不逢时,被自己的爷爷所牵连,但上官婉儿丝毫没有放过任何可以翻身的机会,面对武则天从容不迫,不卑不亢,成功赢得了武则天的欢心,当即被免除了女婢身份,还被授予了官职,就这样,年纪尚小的婉儿成了武则天的贴身秘书。

婉儿被黥面,是因与女皇男宠关系暧昧?

据史料记载,深受武则天喜爱的上官婉儿,曾被女皇处以墨刑,所谓的墨刑,也就是黥面,大多是在受刑者脸上刺字并染墨,留下不可消失的耻辱印记,侮辱受刑者,也防止其逃跑。

《水浒传》里林冲、宋江这样的糙汉子被流放的时候被黥面倒是很常见,上官婉儿这样娇滴滴的小娘子何以会遭受墨刑呢?真相如何,一直是众说纷纭,不过流传度最高、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与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桃色秘闻。

话说上官婉儿聪明伶俐、好学知礼,样貌更是清秀美丽,天仙儿下凡一般,奉命侍奉在武则天身旁后,时常见到女皇最得意的男宠—莲花六郎张昌宗,都是俊俏的年轻人,一起共事,难免要互生情愫,不过碍于武则天的存在,两人也只能眉目传情。

只不过荷尔蒙的磁场是强大的,他们自以为暧昧的很低调,其实女皇早就有所察觉,那一日两人侍奉御前,张昌宗频频向婉儿传送媚眼电波、婉儿含笑低眉,甚是娇艳,不巧的是这电波也全然落在了女皇眼里,可却是另一番味道,气愤不已的武则天拔取随身的小金刀,插入婉儿前髻,伤及左额,赐其墨刑,好在武则天惜才,也念在她是自己往日的心腹,才留她一命。

从那以后,上官婉儿将心思全部用在了政权上,一心只想着如何在朝廷上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她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可以在权力的磁场里游刃有余,更让世人仰慕的是她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告诉自己当下时局谁掌权,这些都是使她成为巾帼宰相的必要条件。

游走在众多权贵之见,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她受命起草朝廷的各种文件,参与重大决策,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则天并没有因为他爷爷的事情而对他带有色眼镜,反而把她当作心腹;而上官婉儿也一心只想着如何在政治圈八面玲珑的生存,对武则天也并没有敌意,但武则天如此厚爱的上官婉儿并没有对她绝对的忠心。

中宗李显继位后,上官婉儿不但没有受武则天牵连,反而再一次被中宗李显赏识,被封为昭容,继续参与政策决定。原来在这场史称“神龙政变”中,上官婉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她之所以这么快就背叛武则天究其因还是权力,她看到八十多的武则天已经站不住脚了,影响力日渐衰弱。在这种形势下,找一个可靠的下家是上官婉儿最明智的选择。因此,八面玲珑的她通过提供武则天的情报而顺利得到了新主人的信任和重用。

从十四岁被武则天发现和重用,到四十六岁被李隆基斩杀,上官婉儿以一女儿之身,在政坛达做得风生水起,在这三十二年中,她每天都在权贵中周旋活得小心翼翼,生命虽短,但是一种解脱。


史论纵横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这首词,正是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应武则天的要求而作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不少,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而上官婉儿,因才华成就了自己,却也差点毁了自己。

麟德元年(664),宰相上官仪为唐高宗起草废除武则天皇后之位的诏书,不幸被武则天迁怒。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杀害。刚刚出生的上官庭芝之女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一起,被收入掖庭为奴。虽然掖庭生活艰苦,郑氏还是悉心教育自己的女儿,给她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而这个在掖庭里长大的小丫头,也确实才华出众,不仅吟诗着文很有一手,还分外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strong>

仪凤二年(677),武则天召见了这个宫中的小红人,此时上官婉儿才十四岁。擅长“刁难”人才的武则天这次也坐不住了,她亲自出题考察上官婉儿,结果小姑娘倚马可待、文不加点。她的文字辞藻华丽,字句优美,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奴婢能写出来的。发现了这么个人才,武则天高兴地免去了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派她掌管宫中诏命。

诏,是指皇帝下达的命令。掌管诏命,就包括拟制、传达诏命,这意味着此官成为了皇帝的亲信,要成天跟在皇帝身边。

虽然当时武则天还未称帝,但她已经牢牢把持着朝政,俨然成为了“无冕之帝”。所以被武则天一手提拔的上官婉儿,就成了武则天的贴身女官。这时候的上官婉儿,实际上做着秘书的工作。

当秘书有多危险,读者朋友们应该都能理解。随着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离万丈深渊就越来越近。直到有一天,她大意失足。惹恼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很重视个人威严的人。上官婉儿作为秘书官,听从上司指令才是本职工作。但上官婉儿却违逆女帝旨意,坚持己见。违抗圣意,本来此罪当诛,武则天又确实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于是最终改判处罚上官婉儿黥刑。

在南北朝时,黥刑就已经改为用针刺。到了宋朝,黥刑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因罪状不同,黥刑的位置和图案也会不同。所以上官婉儿受到的黥刑,已不再是曾经用刀刻画的残忍刑法。况且她是武则天让步之后获刑的,她身上到底刻上什么图案,也是有回旋余地的。与其说上官婉儿受到了苦刑,倒不如说是武则天给两个人找了台阶。

作为高危职业从业人员,聪慧的上官婉儿不可能毫无心理准备。 从一个小小的女奴,到皇帝亲信、权倾朝野的“内舍人”,上官婉儿用才华改变命运,也因才华差点丧命。而黥刑,就是武则天给她的一份“体谅”。用黥刑换死刑,对上官婉儿来说,其实是笔绝境中的划算买卖了。


邓海春


简单说一下上官婉儿的身世,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苦命女子。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

上官仪是贞观年间的进士,到了唐高宗时代,担任秘书少监,后来为西台侍郎,参与编撰《晋书》、《芳林要览》等著作。

《新唐书·武后传》记载,唐高宗麟德元年,唐高宗曾经想废掉皇后武则天。倒霉的上官仪参与了决策过程,还负责起草诏书。

关键时刻,唐高宗却掉了链子,还很卑鄙地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上官仪身上,当年十二月,上官仪被杀,儿子上官庭芝也一起被处死。

此时,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婉儿刚刚出生不久,随母亲郑氏一起,作为罪臣的家属被充入掖庭。

上官婉儿继承了祖父的文才,心思灵慧,和祖父一样擅长文章词赋。长大之后,被派去服侍武则天,因为处事机敏、工于文章,很受武则天赏识。

武则天让她掌管文书,在一些喜庆的场合命她拟作诗文,上官婉儿都是信手拈来,词章端丽。慢慢地,她也开始参决政事。

上官婉儿算是武则天的政治秘书。《北户录》记载,武则天接见大臣议事的时候,上官婉儿总会伏身躲藏在武则天面前的案下,记录宰臣们的言论,身前有一大块的案裙垂挂下来,把她完全遮拦。

有一次,宰相向武则天奏对,年青的上官婉儿忍不住好奇,从案裙后面向外偷看,被武则天发现。武则天很生气,宰相退出之后,她叫人拿过一把刀子来,直接扎到上官婉儿的脸上,而且不许她拔掉。

上官婉儿疼痛难耐,临时作一首诗,即《乞拔刀子》。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在《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中有记载,但具体原因没有细说,只说她因事触怒武则天,按罪当斩。武则天爱惜上官婉儿的才学,从轻发落,饶她不死,只对她施以黥刑。

推测一下,上官婉儿获罪的原因,可能还是在处理政事的环节上,比如在拟旨时出错,或者插手她不该插手的事务,等等。

上官婉儿知道武则天的狠辣,她应该不会去惹武则天的情人。武则天往她脸上扎刀子,又在脸上黥刺,实际是把上官婉儿毁容了。这其中,是否有一点提防年青的上官婉儿和情人们搞事,只有武则天知道。

黥刺的处罚之后,武则天照样信任上官婉儿。武则天日渐衰老,精力不济,慢慢开始由上官婉儿内掌诏命,圣历年间之后,奏章大多交给上官婉儿参决。


于左


中国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她们没有权力去公开地求学,社会上的普遍共识是女子无才就是德,所以中国古代的才女不多,少数的才女就成为中国文化大花园中最美丽的花朵,比如上官婉儿、李清照、朱淑真等人。在中国古代,女子从政更是极为少见,除非是在女人执政的时代。比如在武则天时期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著名的诗人,她继承了他的祖父上官仪那规制严整的上官体,她领导了初唐的诗歌风气,经常主持诗歌大会,是诗歌大会的总裁判长。在政治方面,深受武则天的信任,替她起草文书,处理政事,成为女宰相。上官婉儿是女子中的政治家,是政治家中的著名诗人,还是长的娇艳美丽的女子。

上官婉儿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一个从囚犯奴隶走向女宰相的逆袭的典型,也是最终被杀的悲剧的典型,在上官婉儿的身上,有波谲云诡的政治争夺,有衣香鬓影的红粉味道,有初唐诗坛的叱咤风云,有最终被杀的悲剧,上官婉儿是女子中的奇人也!

上官家族在初唐时期是个大家族。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当时的宰相,也是初唐时期的文坛领袖。但是政治的事情永远是猜不透的,上官仪获罪被杀,一家都被打为奴隶,进宫侍奉。幼小的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饱读诗书。到了十多岁的时候,竟然长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当时的武则天一天看见她,就除了个题目,哪想到上官婉儿出口成章,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这哪像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个女孩子写的诗啊,所以武则天非常喜欢上官婉儿,就收到身边。

上官婉儿抓住机会,替武则天打理一切,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成为武则天的贴身秘书。

但很奇怪的是,上官婉儿竟然不知道什么事情,遭受了让女人十分难堪的黥刑。她的眉心被扎了一刀,留下难看的伤疤。上官婉儿不愧是才女啊,竟然在眉心的伤疤处,描上红梅,更加显得娇媚可爱了。这种本来是掩饰伤疤的做法,竟然成为京城女子流行的妆容,当时号称是红梅妆。

那么,上官婉儿为何在武则天极度信任的时期,突然遭受黥刑?这个问题,史家有不同的说法,大部分的说法都与上官婉儿的私人生活有关,大部分的矛头都指向了她与武则天争宠的事情——当然,这种事情虽然是出自史家,但也不完全是可信的,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关于她到底为什么遭受这种刑罚,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是色情小说的说法。色情小说总是要用你意想不到的情节,去吸引读者的。

唐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说的是唐朝后宫的情史。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青春年少的上官婉儿受不诱惑,与张昌宗有了私情,而被武则天发现,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这种说法本是小说家言,不足信。

还有一说是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则天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这个也不大可信。

第三种说法是: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这个说法的意思是,上官婉儿偷窥政事情,而被实施了黥刑。好玩的国学认为这个事情是比较可信的。

原因有二:一是上官婉儿如此聪明,她有这个胆子与武则天争夺男宠?她的家族是怎么被灭的,难道她不知道?第二是上官婉儿有强烈的参政意识,这从后来她深受唐中宗的信任上,可以看得出来。我觉得她是要权力的,而不是男女之间的破事。而正是因为上官婉儿过度地贪恋权力,插手政治,而被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杀死。

不管怎么说,上官婉儿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才女,是中国政治上的有名的政治家。她的人生就是一段逆袭的传奇,当然也是涉入政治太深的一场悲剧。


好玩的国学


黥刑又称墨刑、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在实施了墨刑之后,除非这个人毁去自己受刑的那块面貌,不然的话,这个刺字或图案会在这个人的脸上存在一辈子。虽然这个刑法对于犯人的身体状况影响不大,但是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不是一个好人。所以当一个人的脸上有刺青以后,基本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对于那个年代的很多读书人来说,墨刑不在很多酷刑之下,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万万不可轻易受损的。很多人在受到墨刑之后,接受不了这件事情,选择了一死了之,除了男子以外,在女子犯罪的时候也会受到这样的刑法,但是大部分受过墨刑的女子都是以那些犯罪的官员的妻妾和女儿,在被刺字以后就被发配为为奴了。在历史上只有一个女子是例外,他在受到墨刑之后,容貌不但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而她就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出生于名门,她的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副监,祖父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可是在她才出生的时候,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她的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一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的时候,上官婉儿表现的聪慧过人,在她母亲的精心教导下,不但熟读诗书,还能吟诗作文,是个小才女。

在她14岁的时候,武则天就召见了她,考较了她的才能之后非常的满意,就免去了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后来上官婉儿因为和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私通,被发现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受到了墨刑的惩罚。虽然受刑的地方是在额头,但是天资聪慧的上官婉儿在额上刺字的地方用梅花形将其掩盖了下去,整个人看起来反而显得格外妩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