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這場致命疫情,早就給人類敲響警鐘

本文共2503個字

閱讀時間3分鐘

世間流行過多少次瘟疫,不下於頻仍的戰爭。

鼠疫、SARS、埃博拉……再到今天的新型冠狀肺炎。

每一次,人類都好像比之前強大了些,但病毒總能保留一套人類無法攻破的殺手鐧,預謀下一次衝鋒。

是什麼讓新型病毒在近些年頻繁出現?為什麼醫療條件越發達病毒卻越“聰明”?如果病毒無法被徹底擊敗,那擊退它究竟有什麼意義?

今天,社長給大家帶來一部以埃博拉病毒為主角的紀錄片——《病毒獵人:阻止下一次爆發》

疫情當下,重看埃博拉的故事,或許會給我們很多啟發。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2014年,西非大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埃博拉疫情。該疫情肆虐十個月,共有約一萬兩千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不治身亡。

埃博拉病毒非常殘忍,當它侵入細胞後,它會借細胞的分裂不斷複製,最後侵佔人的全部器官。

病患會發燒、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相當一部分病患還會七竅流血而死。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其實,埃博拉病毒早於1976年就被發現了,當時疫情多爆發在孤立的小村莊,埃博拉病毒往往會殺死一整個村莊的人,但因無法向外傳播,病毒也就就此消失了。

但2014年的疫情爆發地西非,村莊和城鎮之間並不孤立,且擁有非常先進的道路系統,人口密集;

再加上當時的醫療系統沒有能力及時鑑別,直到疫情超出醫院的控制,人們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由於埃博拉極強的傳染性,很多照顧病患和處理屍體的人都相繼感染。

一個已經感染了埃博拉的當地男人,為了不傳染別人,在疫情已經在體內病發的情況下獨自步行了幾公里去醫院,儘管醫院醫療條件簡陋,他還是依靠自己頑強的免疫力在兩週之後活了下來;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在尼日利亞一家醫院裡,一個病人感染埃博拉後躁狂症發作、吵鬧著要出院,首席醫師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嚴詞拒絕,最終自己被感染,不幸離世。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病毒或許無情,但人間自有大愛。

從2014年2月至12月,歷經十個月,在無數人的努力和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幫助下,這場死傷無數、損失慘重的疫情終於退下了帷幕。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中國有句古話叫“吃一塹長一智”,人們在面對埃博拉疫情上也一樣。

此次範圍廣、時間長、疫情症狀恐怖的埃博拉疫情給全人類敲響了警鐘。

埃博拉病毒來自哪?今後該如何預防?下一次疫情到來時,人類應該怎麼辦?

作為一種傳染性、致死性都非常強的疾病,阻斷傳染鏈是遏止它繼續傳播的直接措施。

本片向大家介紹了一個職業——“接觸者追蹤員“,這是埃博拉疫情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當有患者確診或去世,“接觸者追蹤員”要負責找出並監測這個病患可能接觸到的每一個人,一旦有人出現病症,追蹤員會第一時間對他們進行隔離治療。

賓圖就是一個接觸者追蹤員,在埃博拉疫情爆發的最為兇猛的時候,她夜以繼日的工作,幾乎無休。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疫情不僅帶給人們死亡,還帶給生者不可癒合的傷疤。

4歲的小女孩黛內被發現時她的媽媽已經因為疫情去世了,小小的她守在媽媽的屍體旁邊,直到現在,黛內依然患有嚴重的精神創傷。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接觸追蹤“有效地阻止了疾病的爆發傳播,也明確地揭示了疾病是如何開始的。

埃博拉疫情結束後不久,人們就很快追蹤到這次疫情的爆發始於一個吃了蝙蝠的人。

一個人,引爆了一場覆蓋西非三個國家的重大疫情。

在非洲,食用野生動物是很普遍的事情,近些年來發現的大部分新型病毒也都來自動物。

這種來自動物的疾病被稱為動物源性傳染病,人類已知最著名的動物源性傳染病有來自靈長類的艾滋病和來自禽類的流感。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病毒“尼帕”,也是動物源性傳染病的一個例證。果蝠在人類用來收集椰棗汁的泥罐裡尿尿,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確認了傳染源,科學家們開啟了一個名為“全球病毒組預測“的項目。即動用全人類的力量,致力於幫助鑑別下一個像埃博拉、非典那樣的危險病原。

五年來,該項目已經在獼猴、恆河猴、狐蝠等有可能跟人產生接觸的野生動物身上,發現了800多種以前未知的病毒。

這是一項有“野心”的事業,因為從此以後,人類完全有希望在下次疫情爆發之前研製好疫苗和特效藥。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當然,以上言論來自此片拍攝的2015年。

很遺憾,2020年在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並不在“預測”項目此前發現的800多種病毒之中。

這並非工作不力,要知道,在接受調查的25個病毒家族中仍有約167萬個未知病毒尚待發現;其中,大概有63.1萬至82.7萬種病毒是有可能感染人類的。

在抗病毒、防病毒這條路上,人類依然任重而道遠。

紀錄片推薦|一個人感染三個國家!六年前的致命疫情 早給人類警鐘


科學數據顯示,目前人類已知的病毒傳染源有70%都是來自野生動物,既然野生動物是“萬惡之源”,那為什麼不將它們斬盡殺絕呢?

這種想法很容易理解,但如果真這麼做了,人類很有可能會承受不起這麼做的後果。

野生動物對平衡我們的生態系統和自身健康至關重要。

例如,儘管目前已知的埃博拉、SARS、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但蝙蝠可以控制昆蟲的種群數量,以水果為食的果蝠還承擔著傳播花粉和種子的重要任務。

《病毒獵人:阻止下一次爆發》這部紀錄片,用埃博拉病毒這個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

一招不慎遇到傳染病,就可能讓整個大陸天翻地覆。

尊重並學習如何更好地和野生動物相處,人類才能更加有效地規避和降低患病的風險。

法國著名小說家阿爾貝·加繆在他的《鼠疫》中寫到:

“翻閱醫書便可知道,鼠疫桿菌不會滅絕,也永遠不會消亡,這種桿菌能在傢俱和內衣被褥中休眠幾十年,在房間、地窖、箱子、手帕或廢紙簍裡耐心等待,也許會等到那麼一天,鼠疫再次喚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

我們曾預想,經歷過埃博拉,就能阻止下一次爆發。

但事實告訴我們,病毒就是病毒,一次擊退並不等於成功消滅,它擅長換裝,擅長躲在暗處小憩。一旦它睡醒,世界將再次變成水生火熱的人間。

想要贏得當下這場戰“疫”,重點在於人們的善後處理能力;

但當疫情過後,若想贏得未來的戰“疫”,則是醫療系統和人類認知共同捍衛的結果。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願抗疫勝利的號角,早日吹響。

*想看的,B站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