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之春①丨社區電商戰“疫”危與機

“疫”外之春①丨社區電商戰“疫”危與機

王小虎正在配送商品。

編者按:不可否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一些行業和大眾消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疫情期間,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也快速成長,“宅經濟”火了、“無接觸服務”迅猛發展……這些新變化,源於新需求創造出的新供給,進擊市場新“藍海”,我們信心滿滿。對此,紅網時刻特推出行業觀察系列報道——“疫”外之春。

紅網時刻記者 劉玉先 長沙報道

這個春節,雖然天天家裡蹲,但賀愛春從未想過自己會如此之忙。

“賀‘團長’,今晚會上哪些新品?”“為啥才上的菜品,幾分鐘就被搶光了?”“下的訂單,何時能到貨?”……

春節期間,在賀愛春組建的團購群裡,她每天都要為小區居民答疑解惑。“這還只是線上任務。”2月16日下午,邊核對物流小哥送來的商品,邊分門別類的賀愛春向紅網記者坦言,最近半個多月,尤其逐步復工復產後,自己基本就是“泡”在“菜場裡”。

原來,作為與長沙社區電商主要代表——興盛優選合作的便利店老闆,賀愛春每天的任務就是發佈商品信息、分揀商品和取貨提醒。

疫情期間,人們響應號召謹慎出門,儘量避免與人群接觸,但又必須解決吃喝等剛需,於是“宅經濟”大爆發,社區電商銷量暴增。

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沙超100萬用戶在興盛優選下單,訂單量較往常增長了約300%,新增用戶數是往年同期的四倍以上。

可以說,大家從未像今天這樣,對社區電商和物流小哥充滿感激之情,而社區電商也突然間迎來“疫”外之春。

“疫”外之春①丨社区电商战“疫”危与机

賀愛春每天的任務就是發佈商品信息、分揀商品和取貨提醒。

火爆:上架不到三分鐘,緊俏商品一掃而光

雖部分社區電商本就計劃“春節不打烊”,但下單量的猛增還是在他們的意料之外。

笑言加入了“搶菜大媽”一族的成芸頗有發言權,因工作需要,成芸正月初四就從邵陽老家回到長沙上班。

“興盛優選的肉食、蔬菜等都是當日凌晨上架選購,剛開始,即便是下午,也能輕鬆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成芸回憶,從正月初七初八後,即便是上午,也很難搶到了。

“2月14日,我特意晚睡,就等商品上架開搶,當我買了肉食後,準備去買豆製品時,不到三分鐘就顯示已搶光了。”成芸感慨,好比微信群裡搶紅包一樣,真的是手慢無。

生意的火爆,從物流配送小哥的工作量也能感知。

負責長沙市天心區格蘭小鎮、幸福莊園、御邦等十多個小區配送的王小虎清楚記得,2月14日,自己接到的下單量竟達到14000單,要知道入職興盛優選三年來,最多的時候一天也就4000單。

“之前我的倉庫就100平方米,為解決猛增的下單量,最近我臨時租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倉庫用來存放商品。”王小虎坦言,近期幾乎都是從早上5點一直忙到晚上11點才收工。在他看來,訂單的猛增雖與公司這幾年跨越式發展有關,但更多的是突如其來的疫情。

對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經濟預測部部長李學文表示,疫情防控,大部分商場和農貿市場都關門歇業,即便有一直營業的,出於自身安全,居民也是能不出就不出去,顯然,在小區內就能買到所需肯定是上乘之選。

興盛優選、友阿海外購、運達hi生活等社區電商平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但解決了百姓一日三餐等日常所需,而且通過“非接觸式配送”,有效緩解了居民到人群密集場所的壓力,在疫情防控和穩定百姓生活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疫”外之春①丨社区电商战“疫”危与机

上架後不到三分鐘,豆製品便已搶光。

優勢:價格合適、物流較快,且獲客成本比較低

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開始,社區電商這一新興業態在長沙悄然興起,通過手機下單、小區自提的購物方式,將物美價廉的商品快速送達居民手中。

“價格合適、物流較快應該是社區電商很受家庭主婦歡迎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分析,相比其他電商平臺,社區電商平臺上的商品大多以蔬菜、水果、肉、蛋、奶還有糧油及日用品為主,都是居家剛需商品,而物流配送基本在本省甚至本市就可以完成。

疫情期間,物流受影響,儘管社區電商平臺也被波及,但相比其他隨時可能出現延遲的平臺而言,基於本地物流的社區電商平臺就好很多,基本都能準點將商品送至門店。

“東西比實體店便宜,質量也不錯,東西不好還能立即退貨。物流也快,而且沒有郵費,哪怕只花兩三塊錢買個小東西都可以。”經常在社區電商平臺上消費的陳中貴女士毫不掩飾對這一模式的喜愛。

紅網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社區電商平臺,大體都是通過建群+下單+配送三個步驟完成交易。

“最初,我們是探索讓便利店與互聯網接軌,推出了O2O電商平臺,其模式是消費者通過手機App下單,周邊的便利店送貨上門。”興盛優選負責人介紹,因缺乏流量且配送比較費時,便利店老闆對這一模式並不感冒。

之後,興盛優選創始團隊歷經數次不同模式的探索,最後形成了“預售+自提”的模式。即依託社區便利店,通過便利店老闆建微信群推廣物美價廉的產品,用戶下單消費,然後消費者到店自提貨物。

“社區電商通過發展‘團長’建立社區微信群,再利用微信群實現諮詢、討論、互動,最後通過小程序鏈接實現下單購物,這種模式下的獲客成本比較低。”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員方向新認為,在當前微信生態足夠成熟,加之疫情防控的需要,社區電商迎來爆發式增長也就很好理解了。

“疫”外之春①丨社区电商战“疫”危与机

興盛優選實時訂單數。

未來:穩定的供應鏈、高質量的配送是核心競爭力

社區市場潛能巨大、佔據地利之便。事實上,多年前就被業內視為“新藍海”。

這不,社區這片“藍海”也曾一度被地產商寄予厚望,眾多地產商相繼投資物業電商領域,但因種種原因,最終卻不溫不火,以至於成為社區O2O大戰中的“陪客”。

相應的,這些年社群經濟非常火,長沙湧現出不少以小區為切入口的社群經濟項目,加上各類社區O2O項目、生鮮電商項目的摸索,為社區電商的誕生奠定了良好基礎。

資料顯示,從2017年開始,各類社區電商平臺就如雨後春筍般在長沙湧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長沙市場上各類大大小小的社區電商平臺數量近20個,既有本土品牌,也有外來品牌,競爭非常激烈,這也使得社區電商平臺在小區的普及率非常高。

“為吸引更多的客戶,一開始眾多社區電商平臺都開始打價格戰。”業內人士分析,團購本身的毛利就很低,一旦打價格戰,出現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以至於不少社區電商在前一輪的價格戰中陷入困境,最終關門歇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社區電商平臺一下猛增不少的用戶。業內人士介紹,消費者通過4~5次購買可以形成習慣。在此次疫情期間,相信大部分消費者在社區電商平臺下單的次數都將遠遠超過培養消費習慣所需。

從長遠來看,穩定的供應鏈渠道和高質量的配送運力是社區電商的核心競爭力,近段時間已有一些平臺在此方面暴露不足,如果不能迅速完善解決好,因特殊情況獲得新增客戶終將流失。

“此次疫情改變的不止是社區電商,而是讓整個零售業看到了一個觸手可及的未來。”李學文覺得,這次疫情將加速整個零售行業“線上線下全渠道”的發展。傳統零售企業將更加註重線上渠道的開拓,即便是社區超市也將很快加入線上到家的賽道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